开场:
开始点:16点51分
1)分组
各位伙伴们大家好。今天现场已经随机分成了2个小组。希望每个组都能积极参加到互动环节中来。
2)自我介绍
各位拆书帮的伙伴们好,很高兴有缘和大家见面。 我叫沈洁。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一个二十年助力贸易顺差的外贸人,从事出口业务已遍布世界156个国家。第二个标签:我一个致力于终身律己敬人的礼仪老师。第三个标签:我是一个十岁且个性十足小女生的妈妈。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在场的伙伴一起,进行我们此次《影响力》RIA的拆书活动。
一、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在座的各位伙伴能够:在下一次遇到非善意利用“互惠”来让你帮忙或服从,你能够清晰辨别对方的用意(界定)并拒绝掉“坑”(行为)。
二、图书介绍(2分钟,始于:16点52分)
事件场景:
你一定遇到或见到过这样的场景:你的上级/同事或是办公室里那位特别会来事儿的TA,希望你能帮他加一次班、审一次稿、做个PPT,甚至是绕远帮TA拿个快递之类的非你顺手一带的事儿,你迟疑了一下,内心回顾一圈必须要帮TA的理由。可能是TA在人前说过你好话,同你分享过TA的烘焙手艺,或者曾经“特别大方”地把TA的视频会员账号和你share追过同一部剧。你此刻头痛心痛、哭笑不得,不想做又害怕背上坏名声。即使当时TA硬塞给你的“好处”,你当时也许并不那么需要。转念一想,如若拒绝TA的请求,就会触发了你的“亏欠感”,你会想:如果我不帮TA,是不是太不够意思了?如果我不帮TA,TA对外会怎么说我?其他人知道了会怎么看我?对我的发展/升职会不会有影响?等等等等。
提问:
好了, 朋友们,遇到这类事情,你之前处理的效果怎么样?请小伙伴们都来回忆看看。反正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每次都能成功掉入,非善意利用恩惠原则的陷阱中去,他就是标准的,特别容易被“互惠”原理套路并带节奏的这样一个人。在超市无意中接了售货员特意递过来的一块饼干,他其实也不是非常喜欢,因为我们全家都不爱吃干巴巴的零食。但他会因为已经拿了别人的东西而不好意思。当可爱的售货员问到:“先生您可以买一些带回家去追剧时享用呢,今天十包有优惠呢,我给您来一份吧?“好了,那天家里一定会出现被全家吐槽的饼干,长时间无人问津,在餐桌上落灰,大概率一个月后会被扔进垃圾桶。当他在理发店被忽悠,提供了一次说是免费升级的捏肩服务,那天他就肯定会为TONY充值成功,回来免不了要被老妈批判一顿,因为老爸的行为,让拿着微薄退休金,本不富裕的钱包更加干瘪了。
影响:
根据我们的实际经历来看,其实这类事情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掉进了非善意互惠的陷阱:无缘无故添加了工作量;莫名其妙地购买了不需要的东西;花了冤枉钱等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因为帮了别人,影响了自己的关键工作进度和绩效、以及生活质量。然后在不断懊恼中导致抑郁,都有可能,这样的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解决:
书中也给了一些思路,可以帮我们解决。稍后我会向各位伙伴介绍。学会应用这些解决方法,我们就再也不会因为,不知道如何辨别和拒绝非善意的“互惠“”而头痛心痛。
三、【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始于:16点54分)
我现在把今天需要阅读的拆页发给大家,请大家花2分钟左右快速阅读一下,读完的小伙伴请示意我一下,谢谢。
好,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完成了阅读。怎么样?“互惠”原理的影响力,是不是远大于你的想象?书的中写道,“互惠”是人类文化独有的特征,它无处不在,渗透到每一种交换形式当中,而且特别适用于强加的恩惠和触发不对等交换。现在,你是不是急于想知道,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辨别和拒绝那些非善意“互惠”呢?(引起学习者对该主题的重视和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兴趣)。先别着急, 听我来慢慢讲解。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8分钟,始于:16点56分)
(WHAT)什么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简单说就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书中提到,一个人送给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就应该记住他的生日,等到他过生日时,给他买一件礼品。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一个聚会,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参加我们举办的聚会。这就是“互惠”。人们总是感到自己有责任,尽量回报我们曾经接受过的恩惠、礼物和邀请等等。好,这是“互惠”原理的概念。
(WHY)为什么要了解“互惠”原理?
因为互惠原理的影响力太大了。我们需要先了解“互惠”原理产生巨大力量背后的逻辑:有史以来,人类社会从互惠原理中获得了重要的竞争优势,我们每个人都被告知要遵守这一原理。而且每个人都知道,遵循这个原理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否则就会遭到人们的嘲弄。那些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会受到社会的制裁和嘲笑。因为人们对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人普遍会产生一种厌恶感。看看,这是多可怕的一种巨大影响力,又有谁会愿意成为被众人指责和厌恶的人呢。“互惠”原理还会引发亏欠还债感,一旦被有心人利用,靠硬塞好处,来触你的发亏欠感。也就是我们说的非善意的利用“互惠”,那么当TA来让你帮忙或服从,做你不情愿做的事情时,也就是触发不对等交换,此刻的你,势必会感到非常头痛心痛了。
(HOW)如何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呢?
非善意的互惠,是用一点小恩小惠谋求私利,或是以小博大的营销手段。TA的诉求,超出你的预期、原则和心理底线。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平等的礼尚往来、婚娶嫁丧的人情份子,以及生意上的资源共享,把蛋糕做大是完全不同的。
好,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所向披靡的原因,也深知一旦掉入被有心人利用“互惠”的大坑时,一定会非常痛苦。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辨别并拒绝非善意的“互惠”呢?
这里我做了一张图,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且听我细细讲解。
我们当下的目标是: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绝不掉坑。以办公室那个特别会来事的TA为例,以对比“接受”和“拒绝”对方的示好,会得到的不同结果,来看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的方法。第一种情况:
1、对方的示好是“善意的示好”。
我们先来看“接受”的结果。得到好的一面,即“正面机会结果”:双方互帮互助,拉近了距离,促进了同僚间的友谊。对应不好的一面也就是“反面机会结果”:将来可能会“掉坑”(因为暂时无法辨别对方是否真的“善意”)。再来看“拒绝”的结果。“正面机会结果”:完全不给对方机会,肯定不会“掉坑”;“反面机会结果”:可能因为你冷漠和粗暴,误伤到本是善意的同僚,也会让自己成为怪咖,难以融入集体。
2、第二种情况:对方的示好是非善意的利用“互惠”。
先来看“接受”的结果。“正面机会结果”:只要对方暂时没提让你觉得难受、痛苦的要求,你就暂时拥有一个”好“同僚;“反面机会结果”:只要接受,当你触发了不对等交换,就会被利用,随时可能会掉“坑”。再来看“拒绝”的结果,“正面机会结果”:完全不给对方机会,肯定不会“掉坑”;反面机会结果”:因为你的拒绝,你可能会被那个TA背后说坏话,甚至在公司被孤立排挤。
目标: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绝不掉坑对比类目 (接受 OR 拒绝)辨别正面机会结果反面机会结果接受办公室的TA主动递来的好处
好了,总结一下,我们从这张图看,无论如何,只要“拒绝”,就一定能成功避“坑”。这就是第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直接拒绝,不让它激活。不激活就是拒绝请求者最初的主动示好,不管TA的示好,是不是善意的,是不是有目的性,反正就是:不要TA的好处、不要TA的礼物、不参加TA的聚会。不吃TA的烘焙,不共享TA的账号,不给任何别人主动示好的机会。
但这里有一个BUG:我们可能无法辨别请求者一开始的示好,到底是善意的还是非善意的。全部都用简单粗暴的的方式拒绝,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显然不太实际也不太实用。我们把暂时“无法辨别善意还是非善意”的这种情况,归为第三种情况,就是:
3、善意的示好,暂时看起来是。
这里就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接受。倘若TA的提议、邀约,是我们当下需要的、是我们赞同肯定的。那就暂且认为这是善意的,不妨先接受。产生的正面机会结果:互帮互助,促进同僚友谊或者是暂时拥有一个”好“同僚;反面机会结果:将来可能会“掉坑”。第二步,倘若一旦发现对方别有所图,是非善意的,那就直接拒绝。所谓日久见人心,若你发现TA的恩惠是一种伎俩,TA并非“好心肠”。TA利用“互惠”原理的负罪感,给予一点小恩小惠,触发你的亏欠感,就让你立刻能为TA“工作”。这个“工作”肯定是超出你的心理预期,一定是不对等的交换。具体表现可能是完成TA的销售业绩、替TA做复杂的工作报告计划书、频繁的跑腿等一切让你已经觉得有压迫感,不情不愿,甚至影响你自己生活和工作绩效的任何事情。因此“正面机会结果”:不会掉“大坑”。反面机会结果:先接受了对方的示好,如果发现的早,不会掉大坑。但一旦发现的晚,已触发不对等交换,则可能被利用。这就是第二种方法“暂且认为是善意的,先接受;但一旦发现对方别有所图,是非善意的,就直接拒绝。
从图中我们发现,在第二种方法的反面机会结果这里,其实还有一个BUG,就是时间成本。我们需要时间来验证辨别对方是否是“非善意的互惠”。第三种更巧妙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抵消多余的亏欠还债感,抵挡非善意的“互惠”,那就是积极“互惠”。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情况。甚至包括下面的第四种情况(包含了前面说的全部三种情况):
4、善意示好 、 非善意的“互惠”、 善意示好(暂时看起来是)
第一步,还是先接受。第二步,不要等,及时“互惠”。什么是及时互惠呢?继续拿刚刚办公室的TA的例子来说,若TA当众夸赞你,那你也无需吝啬当众对TA的欣赏;若TA邀请你品尝TA的烘焙,那么你也给TA捎上楼下新开咖啡店的招牌,及时的积极“互惠”,抵消TA的示好,自然而然降低所谓的内心负罪感。因此当你想拒绝TA的诉求时,内心也必定更加理直气壮,道理上也更加理所应当,因为咱也不欠你啥。你说,对吧?这样也可以避免你非要等到对方来请求,因为拒绝TA,从而被冠上忘恩负义的帽子。因此“正面机会结果”自然不用说,肯定不会掉坑;而且也没有机会产生反面机会结果啦。
最后总结一下,当你遇到非善意利用“互惠”原理来让你帮忙或服从,做你不情愿做的事情时,如何清晰辨别对方的用意(界定)并拒绝?首先第一种方法就是拒绝,不让它激活。不激活就是拒绝请求者最初的主动示好;其次第二种方法,倘若别人的提议、邀约,是我们当下需要的、是我们赞同肯定的。那就暂且认为是善意的,咱们就不妨先接受;但倘若一旦发现对方别有所图,是非善意的,那就直接拒绝。最后就是积极的及时“互惠”,将被动变主动,减少亏欠感的同时让拒绝更容易。
五、【A2】催化应用(6分钟,始于:17点04分)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和大家一同学习了什么是“互惠”原理,它的影响力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做。下面我想请在线的伙伴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任务、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用到拒绝“互惠”原理的技巧。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TA来讲讲TA的剧本。
为了激发大家的灵感,我找了一段视频,是最近比较火的《爱的二八定律》。希望对各位伙伴即将的编写剧本有所启发。
看完这段视频,我想还是挺有感触的。虽然片段很短,但还是能看出内容的。上司假意的关心体恤,又是放假又是红包,但反复强调的重点,是要杨幂拿下一个难啃的大客户。又许诺带杨幂与所有合伙人聚餐,让她独享一份的体面感受。上司的这份恩惠,其实可以很清晰的辨别出,这绝对非对等性的互惠,非善意的互惠,是在用小恩小惠谋求自身更大的利益,用放假和红包触发女主的亏欠感,同时触发不对等交换,绝对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手段。那么电视剧的后段,也证实因为上司强迫杨幂妥协原则问题而彻底闹掰了。
大家可以沿用我这个场景,设计出任务、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用到拒绝“互惠”原理的技巧。当然也可以用你未来可能会遇到类似的场景,也许不一定在职场中,可能在朋友圈中,可能在其他任何的交际圈中,你自己置身其中,会如何自处呢?已经编好剧本的小伙伴可以示意我。谢谢!
学习者(贝贝)案例记录:
我来分享一个故事:职场新人小明被分配了帮带导师老张,老张经常会邀请小明一起吃饭,也会在工作中给予小明一些指导意见。但随着熟悉程度加深,逐渐会使唤小明做一些非工作范畴以外的事情,比如总帮老张跑腿打杂,跑银行缴费,跑快递站取件,甚至跑到很远的地方帮老张送东西,一去就要占用大半天时间。时间久了,小明很苦恼,自己力不从心,需要加班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每次交付新人工作日志、培训进度等都因为最晚而被HR批评、扣分,他很苦恼。但在学会了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的方法之后,小明感觉看到了希望。
这天老张出差回来,捎带了一包特产给小明,说道:“这个在当地特别有名,排了一小时队才买到,师傅心想着呀,人多不怕呀,但一定要给你带些尝尝。对了,小明,明天我们部门开月度会,你帮师傅把这一个月的全部出差记录做一个PPT吧?”想到之前帮师傅做过一个月工作的整理,整整熬了两个通宵,头晕眼花白天骑车差点摔倒。小明头皮一紧,但仍旧不慌不忙地说道“谢谢师傅的礼物,这次师傅出差辛苦了,跑了那么多地方,知道您腰不好,我呀,前两天下单了一台腰部按摩仪,您试试看”说着就从桌肚里掏出来送给了师傅,并继续说:“我之前还不知道这台仪器好用,因为前两天和同学打球闪了腰,一动不能动。医生推荐给我试用,结果发现特别好用。我呀,没舍得买,就在推拿医生那里用,但我怎么还是要给师傅买一台,感谢师傅平日里对我的帮助。今晚我已经约了推拿医生, 恐怕是帮不上师傅了。”
拆书家关联知识点评论:
哇,感谢贝贝的分享。画面感十足的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用到了我们刚刚说的,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的什么方法呢?好,大家异口同声哈,第三种,积极“互惠”,及时抵消多余的负罪感。用按摩仪抵消了故事里的师傅,企图用小恩小惠,触发不对等交换目的。当然大家也别忘了还有第一种:拒绝不激活,以及第二种,暂且认为是善意的,咱们就不妨先接受;但倘若一旦发现对方别有所图,是非善意的,那就直接拒绝。好的,非常感谢贝贝他们组的关于职场场景剧本的分享。我相信通过今天的RIA拆解,各位伙伴遇在下一次遇到非善意利用“互惠”来让你帮忙或服从,一定能够清晰辨别并绝不掉“坑”。
各位伙伴,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关于如何辨别并拒绝非善意“互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谢谢各位的陪伴。最后祝各位伙伴,工作顺利!我今天的拆书部分到此结束!
结束点:17点10分,总时长: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