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跃迁》 所属活动: 2023年4月22日拆书帮线下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方法不对,再努力也是白搭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李婷,花名叫劳拉,千万别把我叫成考拉。

其实我一直都被“三个标签”困扰,真的是不太喜欢用标签束缚我自己。

那么,就简单介绍一下吧。

我从事IT数码零售行业10年+,做了7年销售,5年零售培训。现在,我的目标就是把拆书技能踏踏实实学好用好,未来能够学以致用。

很高兴认识大家,接下来,我们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今天的二个拆页。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学完第一个拆页后,当你未来计划付费去学某一门课,或是报某个班,又或是花钱买书的时候,能够运用“功利读书三步法”解决知识太多盲目学习的问题。通过第二个片段的学习,探讨出知识零散的原因以及总结出将零散知识变成知识晶体的方案。

【分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讨论,我们分二个小组。

【用学习者场景介绍图书]

事件:想问问大家,平时上班的路上,出差的高铁上或是打发无聊时间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会刷手机呀?看到不错的公众号推文是不是会收藏起来?还有刷到不错的课程,看到不错的书是不是都想立马下单学起来?

提问:那么,你看过的文章,买过的书,报过的课,全部学完了吗?还有多少躺在你的收藏夹和待办清单里?(我看到大家都在频频点头,你们都是这些人是吧!全场爆笑)

影响:是不是会发现,自己想学的东西特别多,这个也觉得不错,那个也觉得挺好,可是学得越来越多以后,大部分内容不但对自己工作和生活帮助不大,甚至还浪费了自己许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解决:如何选择学什么并且能够对自己形成即时的帮助和影响?今天,我带来的这本《跃迁》提供了二个方法,让我们知道怎么学,学什么,最终实现跨越式成长。

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个原文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一】2min  P121

极其功利地少读书

一个新知什么时候习得效率最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老外对你的发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所以你反过来也能理解,为什么刷那些“管理者必读的XX本书”的书单,对你意义不大,因为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且难度不一。

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了一个亿》更是凭空造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思考一下,即使你真的遇到了能让你获得一个亿的方式,这是你当前的问题吗?这是你当前的水平吗?这是你学了就能用的东西吗?

我已经关掉朋友圈一个多月了,并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以为我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页讲解】

这个拆页主要讲了要我们功利性的读书和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原文中作者提到,成年人学习效率最高的前提有三个?还记得是哪三个关键词吗?

对,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概念辨析】

怎么理解这三个前提的关系呢?我给大家举一个张三的例子,大家可以看看张三同学是功利性学习吗?

张三同学晚上刷手机,在抖音上看到樊登在讲《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听到让孩子乖乖听话的方法,想到自己未来有了小孩子可以立马用上,马上下单买了书。

这是功利性学习吗?

学员一:不是的。

对,小张现在他还没小孩子,就算可以在朋友的小孩子身上用,知识难度也适中,却不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不够功利。

第二天,张三同学上班途中看到公司群发布最新的培训计划,作为基层技术员的他,对其中《中层干部管理技能提升》课程非常感兴趣,立马填了报名表。

这是功利性学习吗?

学员二:不是的,因为身份不匹配。

我看到大家都认可这不是功利性学习,首先他还是个基层技术员,想提升自己的心态是积极的,但是他学了没地方用,他不管团队,中层干部的知识对他来说难度也有点大。

到了年底,公司年终述职,内向的他不善表达,非常担心自己上台表现不佳,影响绩效。于是他在知乎上发布了问题,在众多回答里,他看到有人推荐了《高能量姿态》和《结构化表达》这二本书,于是他边读书,边在网上听人讲解,自己练习。

这是功利性学习吗?

学员三:是的。

为什么?第一能解决上台发言紧张的问题,还能解决述职表达的问题,第二,可以马上用,第三,知识点难度OK,他立马可以习得。

【HOW】

那么,我们如何功利性的学习呢?我提炼了功利学习法的3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能解决)

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是长期或是未来要解决的就不算目标问题,像现在要面试,就学面试技巧,重点是当下。

第二步:匹配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学得会)

挑选自己能学得会,看得懂,读得透的知识,像圣经这种书,虽然普世,但是难度太大了。

第三步:挑选可以实践和反馈的场景(可以用)

学完能立马练手,多练多用,内化成自己的技能。

【正面案例】

拆书帮10周年,邀请了腾讯学院的马永武老师分享了拆书法在企业的应用,听完觉得高大上,自己内心又被激荡了一翻,还在想要不要去听一下马永武老师的其它的课,我想,即例达不到那么高的层次,我听听也是好的。通过今天功性读书法一分析,我果断放弃了

1.分享的主题不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2.要对TO-B端的培训体系很了解,对我来说,太难太深了

3.听了课,我也没有地方可以用啊,我现在的单位没这个需求

马老师的课打开了我的眼界,但是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没办法在短期内对我有所帮助。

【适用边界】

如果大家只是想陶冶情操,像插花,画画这种,能让自己内心欢喜欢和稳定情者的事情,就不必这么功利性了,咱们怎么开心怎么来呀,对吧。另外,如果你准备规划一个长期的学习计划,为未来做准备,功利性学习性就不太适用了,不过,你可以用于阶段性复盘时总结自己的学习进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方法,那么大家请思考一下,未来一个月内,你有哪些读书计划或是学习计划?

运用刚刚学到的“功利学习三步法”分析一下,你的学习或读书计划是否可以帮你解决当下的问题 ,知识难度是否适合自己,学完了以后是否有地方可以实践和检验成果。你可以将你的思考过程设计成一段自问自答,也可以设计成和某一个朋友的对话。

根据这段对话,设计出一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以及对话内容的小故事。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模板,大家可以参考。时间3分钟。

【学员作业】学员选择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这段小故事

背景:由于工作原因,最近需要把财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重新捡起来,在考虑要不要报名注册会计师

时间:未来一个月内

地点:内心里

人物:自我对话

对话:

问:报考注册会计师,能够解决我的问题吗?

答:可以,注册会计师需要把我工作当中涉及的知识重新捡起来,在我的行业有了这个认证,资格会不一样,也利于我跟同事沟通。

问:注册会计师需要学什么?我可以学得会吗?

答:我本来就是会计专业出身,也有一定的会计经验,重新捡起来应该不难,可以学得会。

问:拿到注册会计师,我可以立马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呢?

答:我可以马上运用到工作对接里面,做部门预算,成分分析等等

这么一想,我想去学这个对我帮助很大啊,那还犹豫什么呢,我必须要去学呀。

我:谢谢这位学员,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未来拿到注册会计师加薪升职。

好的,通过第一个拆页,我们知道了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去学习,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并且有地方可以实践。但是随着我们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的时候,如果没有让自己的知识形成体系,是很难快速调取自己的知识,就像电脑一样,把文件东存一下,西存一下,没有归类整理,等你想找文件的时候,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对吧?

零散的文件需要整理,零散的知识怎么整理呢?我们将通过第二个拆页学习如何让自己零散的知识变成“知识晶体”,以便未来能够及时的调取。在阅读原文拆页之前,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测试,看看你是否拥有像高手一样整合知识的能力吧!

【A1自测量表】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五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解释自测题】

不知道大家的得分怎么样呢?10分以下的有吗?25分以上的呢?

10分以下的伙伴,未来要多注重不同内容的关联,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一步一步积累。

10-25分的伙伴,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知识积累了,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如果能够平时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知识库,那可以更好的帮助你们未来建议自己的知识体系喔。

25分以上的伙伴,我想你已经有意识地或者已经在建设自己的知识库了,待会期待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经验。

其实我的分数也没有超过25分,学了很多,但是一直没有把学到的知识形成体系,而高手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能够将零散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套完成的结构。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二个拆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二】

我们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石墨和钻石都有相同的碳原子组成,只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六面体晶体结构,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的原因。钻石的硬度,来源于它的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页讲解】

互动问题1:原文片段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对,那么知识晶体是什么呢?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概念

【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知识、知识晶体、知识体系)

举个例子,知识就像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身,但是不同的形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知识晶体),在人群中,我们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谁是谁对吗?(这就是知识体系)

再举个例子,知识就像一块一块的砖,同样的砖,不同的设计拼结在一起,就是不同结构的房子,我们看到不同的结构,就能立刻分辨出这是别墅,还是商场,还是小区楼。这就是知识体系。

最后用书里的例子,单个的星星(知识晶体)并不容易辨认,星座就是典型的知识晶体,而有了形象的星座,简单学习一下,在夏天晚上,辨认星星并不是什么难事。最的有人整了星座的知识体系,那就是十二星座。

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哪些知识晶体呢?《九九乘法表》就是典型的知识晶体,它具有稳定架构,不易磨损,形象好记,容易提取的特点

【不这么做的坏处】

知识晶体很重要,我们现在学了很多,东一块,西一块,即使有砖有瓦,有水泥,我们知识的大楼就像一个烂尾房,没办法住人,更没办法变成可以销售的商品房。

【适用边界】

知识晶体包含的面特别广,大到学术,小到生活小常识,像炒菜做饭也一样可以形成自己的晶体,像菜谱就是很好的例子。

【晶体结构】

知识晶体有关联、树状、序列和数据四种类型,最典型的树状结构是思维导图和书的目录;关联结构体现知识的逻辑关系,比如swot法则和金字塔原理;第三种是体现先后和因果关系的序列结构,比如工作流程图和说明书。最后一种结构是数据关系结构,展现的是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比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大家在构建知识晶体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我在给大家一个场景,你最近三个月内,有看过哪些书?或是学过哪些课程?可以回忆一下,如果把你学过的这些内容比作砖头,你会怎么设计房子的结构?在盖这个房子的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好的,时间到,下面由每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小组一代表春春:我们组总结了一下,有三点问题。问题一,学习的知识不连贯,看了后面的把前面的忘记了。问题二,有行动计划,但是坚持不了,问题三,生活中有太多的干扰,学的东西没办法实施。

小组二代表雅兰:学习的东西太零散,如果要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和晶体需要的时间太长。

感谢二位小伙伴的分享,我们来投个票,大家认为哪个的问题最有代表性?

经过投票,大家认为小组二学员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即然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可以继续来深挖一下。

导致学习零散,学习内容之间关联不强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请大家花5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

好的,时间到,看大家讨论的比较激烈,交流的内容也比较深,邀请一拉小伙伴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员: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她的学习没有目标感,无论学习或是看书,都只是因为感兴趣,并没有目标,为什么学,为什么看,导致知识库零散,关联性不强。

我:好的,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雅兰,大家讨论出来的这个原因,你认可吗?

雅兰:我认可,我确实是没什么目标感的人,就是看到什么觉得不错,我就去学一下,感兴趣的东西太多了。

我:好的,谢谢雅兰,能够抛出自己的问题,让大家来分析。接下来,我们要帮助一下雅兰,看看有没有可以解决目标感差,学习多而杂的方法呢?

接下来,我们再花5分钟的时间,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

【学员自行加工出HOW】

第一步:定目标

第二步:找重点

第三步:归类总结

【A2规划应用】

好,我们刚刚通过讨论,现场加工出了知识晶体的步骤,那么未来一周内,你会将这个方法运到哪个场景和知识领域,请思考一下,把关键字写在便签上。稍后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员分享:我会把这个运用在我的工作中,我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芳香疗法师,未来一周内,当对这个领域完全陌生的伙伴来问我芳香疗法是什么的时候,我就可以利用我积累的知识晶体回答她。

谢谢大家,感觉大家陪伴我一个小时的拆书,希望我们都能够学以致用,做一个高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