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线上】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第293次 练武场【腾讯会议室】 已报名 5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如何转动心念,掌控人生主动权

开场:

大家好,我是钟海,我的三个标签是:终身学习者、教育工作爱好者、人民服务员。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拆书练武场。

【F:特征】今天我们要拆的拆页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得到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曾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本书主要介绍了柯维博士“七个习惯”的最核心思想和方法。

【A:优势】和同类题材的书籍相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更有落地的方法。这本书自出版以来,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30年,在全球140个国家以40种语言出版,影响数亿人打造卓有成效的人生。在美国,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它已经被打造成企业、组织机构培训品牌课程,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B:利益】你有没有过一直想培养一个好习惯,可无论如何努力就是培养不起来的经历?这本书能为你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你在工作上有没有过因为与他人意见不一致,彼此互不相让,导致工作无法开展的经历?这本书能为你提升巧妙化解问题的能力。若你想要寻求一种高效、幸福的生活,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给你带来启发.....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在拆书家预设的问题场景里,把扩大影响圈的三步法演练出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解片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那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归入“关注圈”,以区别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一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我就没这么烦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

“如果我学历更高…..”

“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而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体贴……”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定是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的很充实,更具有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旧约》里有段约瑟的故事。约瑟17岁就被兄弟卖到埃及,成为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的奴隶。面对这样的遭遇,任何人都难免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和奴役自己的人满腔怨愤,但是约瑟却能够积极处世,专心磨练自己,不久便倍受信任,帮助主人打理家事,掌管财产。

后来他遭人诬陷,身陷囹圄达13年之久,皆因他坚持不肯出卖自己的良心。即便身处这样的困境,他积极的态度依然不改,他从自身做起,时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化悲愤为动力,没有多久就掌管了整个监狱,后来又掌管整个埃及,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负能量爆棚的人,他们喜欢抱怨命运不公、环境不好、遇人不淑,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喜欢为自己找借口,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如果我们一旦形成消极应对的习惯,必将影响个人成长或职业发展。专注于关注圈的人,习惯于“由外而内”的求变思维,焦虑于那些自认为不可控的外在环境,导致自己的能力无法全面发挥,影响范围越来越小,能力也越来越弱,生活状态也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大家读完上述这个片段,应该都能get到两个关键词(可以互动一下:是哪两个关键词呢?对,是)——“关注圈”和“影响圈”。我们要想改变不良习惯,成为高效能人士,我们就应该更多的专注于影响圈,而非关注圈。

【what】

“关注圈”是指我们内心比较关注(关心)和担心的事情;

“影响圈”是指我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影响、控制的事情。

[WHERE]异议预防、适用边界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这些我都知道,既然知道,那么你做到了吗?做好了吗?

剽悍一只猫说过:“以做到为知道”,他的极致践行行动力让我非常地钦佩。

如果你感觉自己是一个遇事容易消极的人,建议你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方法,相信你一定会能有所转变。在此也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办法对调整积极心态是有效的,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只要你积极去使用,你至少可以不被他人或外在环境影响自己的情绪,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人生。

【how】(细化行动步骤)

那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好“影响圈”,来让自己变得更积极主动呢?可以从这个片段中总结出3个具体的步骤:

一是洞察诊断。当面对问题或挑战,我们存在消极应对情形时,应立即按下暂停键,静下来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洞察诊断为何存在专注于“关注圈”的消极应对动机,进行深度剖析,查找出消极的应对的常见理由或借口。

二是转动心念。积极调整心态,将关注点转化为自己可控的“影响圈”,把消极心态中常见的“如果......就、我无能为力、我不得不”这样的语言替换成为“我可以、我愿意、我能”。

三是知行合一。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做到知信行合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不急于给自己找借口打退堂鼓,而是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好的解决方案,全力以赴去践行行动计划,确保能够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前行。

【举反例】

曾经我一直很讨厌写材料,因为觉得写作是一件特别烧脑的事情,而且我本身学的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总是拿“我学化学专业,我不会写材料”的借口去推脱工作,一直不愿跳出“不会写作舒适圈”给我带来的“福利”(可以偷懒),由于总是持有一种消极的心态应对领导交办的工作,因此进入单位足足7年,我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反例变正例】

当我明白了只有专注于关注“影响圈”的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影响范围,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瞬间彻底觉醒,清楚了自己没有大的进步的根本原因,于是从2020年起,开始转心动念,改变痛恨写作的消极心态,如今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一是洞察诊断。深度挖掘哪些是自己的推卸责任意图,逐一梳理盘点。如:“我的能力就这样,我已经尽力了”、”如果我以前学中文就好了,我就不用为写作发愁了。清晰了这些种种理由和借口就是我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是我消极应对的表现。当我洞察到了自己的关注点在关注圈而非影响圈,于是我自己选择了转变信念。

二是转动心念。积极调整心态,将原来的“我不会、我不能”替换为:“虽然我不是学汉语言文学的,但是我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打牢基本功,通过刻意练习、刻意成长,不假时日,我也会写出让自己和领导满意的作品”。任何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生,背后都是无比用力的在付出。

三是知行合一。结合自己的情况,我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向书本学习。广泛阅读一些优秀的写作类书籍,学习写作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写作的本质:就是对输入进行深度思考后的输出。所以要想学好写作,必须要有大量的输入、深度的思考、持续的输出;二是向牛人请教。牛人之所以牛,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为了提升写作能力,我也找到了目前在写作领域比较牛的几个大佬,报名他们的写作训练营和写书私房课,近距离的向他们请教学习;三是持续输出。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提炼写书目录,逐一撰写书籍内容,期待早日完成自己的写书计划。

如今,我已不再害怕写作,也在积极的提升写作能力,并着手准备在写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好“影响圈”的三个步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做一个情景演练。首先请大家仔细听一下我们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

小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房地产行业工作,做了7年的项目管理负责人,但近几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公司大量裁员,他也不幸被公司解雇了,面对35岁中年危机以及过去单一的就业经验,他非常迷茫,想转行到其他岗位,但又害怕经验不够,信心不足,整天精神沮丧,哀叹生不逢时。

作为好朋友的小王决定找他聊聊,引导他多关注自己的影响圈,提升自身的能力,制定有效行动计划,找到自己新的职业方向。
如果你是好朋友小王,你会怎么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帮助小明多关注自己的影响圈,提升自身的能力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两个人互相扮演角色进行演练。(5分钟)
大家小组分享完后,我们请一组伙伴现场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分享一下。(5分钟)

【案例整理】

叶子扮演小明,凉凉的夏天扮演小王。

小明:我现在失业了,情绪非常的低迷。

小王:现在整体经济大环境都在下行,房地产的确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你做了10多年的项目管理,你是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而且本身项目管理能力是一项通用的管理能力,相信你去到其他行业也是可以做的很好,不必沮丧。你想想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去到别的行业也会有一番天地。

小明:嗯,我觉得你说的也挺有道理的,我应该去找一些机会,重新开始,应该也不是问题(洞察诊断、转心动念)。

小王:就是嘛,你去投一下简历,找一些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去做就可以了,同时你也可以去进修一下,提升一些你觉得有欠缺的地方,就你的底子还是在的,相信你一定没问题。

小明:好,非常感谢你的建议,我现在就去做一个计划,首先分析看看自己缺哪些能力然后再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将我在项目管理这方面的经验重新捡起来,然后再去新的行业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知行合一)

好的,很高兴我们共同学习了如何运用“影响圈”来改变消极处事的技巧。希望我们多加应用,让我们都可以用积极主动的思考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