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及分组
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参加我的拆书练级活动。我是陈慧云,现从事知识服务咨询方面的工作,如果用三个标签,我可以这样来介绍自己,1、职业上:自由的知识服务工作者。2、生活哲学方面:自律的斯多葛主义者。价值观取向:自省的保守主义者。今天我参加的是L3-1级别的拆书学习,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家的学习和互动讨论,我们要分组讨论,分成2个学习小组……
二、场景法介绍书籍及目标设定
【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
我们知道人生是习惯堆积的总和,好习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积极主动,但是,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们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多时候,因为找不到可以实施的抓手,再正确的道理,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成功学的鸡汤,没什么用。
提问:
大家想过没有,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将积极主动所谓正能量的道理,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衡量的标准和操作的方法方法步骤,让我们可以真正习得这种这能力?
影响:
如果不能将这些道理应用于实践,改变我们的行动,拉进现实和理想的距离,这些道理对我们就没有任何实际用处,反而只会让我们陷入焦虑,徒增烦忧。
解决:
面对我们这个困境,有这样的一本好书,不仅能给我们鸡汤,而且还能给我们勺子。这本书带给我们如何养成人生重要的七个习惯,大家都读过,这本书就是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习惯——积极主动。什么是积极主动,就是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清晰了积极主动的概念定义和操作方法,我们可以拿过来直接用。
【学习目标】
我希望各位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分辨并陈述出什么是真正的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RIA拆页--积极主动
25周年纪念版P105-106
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的自由
维克多·弗兰克尔(Victor Frankl, 1905~1997,出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译者注)的感人事迹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上述疑问。
弗兰克尔是一位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影响的决定论者。该学派认为一个人的幼年经历会造就他的品德和性格,进而决定他的一生。
身为犹太人,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其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这期间他设想了各式各样的状况,比如想象他从死亡营获释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授自己从这段痛苦遭遇中学得的宝贵教训,告诉他们如何用心灵的眼睛看待自己的经历。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修炼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将内心的自由种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脱纳粹的禁锢。对于物质环境,纳粹享有决定权和一定的自由,但是弗兰克尔享有更伟大的自由——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I拆书家讲解引导:
1、概念讲解:
这段文字/这个片段通过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经历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积极主动,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过去我以为积极主动只是一种积极心态的主观意愿,现在才知道积极主动是有衡量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的成长型思维。
刺激与回应之间,留一段距离,什么意思,就是说事情发生后,不要做本能应激反应,而要先思考,再行动。
人有选择的自由,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会提供几个主动的选项,你能自主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愿意主动承担选择的后果。
这样说,还是很抽象,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也希望大家能给予积极的反馈。
莫名被别人打了一拳,本能反应立马回敬一拳,是不是积极主动?
不是。遇事做应激反应不是积极主动,先思考再行动才是积极主动
莫名被别人打了一拳,思考5秒,虽然对方比我高大威猛,但为了面子,我依然不得不打回去。这不是积极主动。
不是
遇事不得不没有选择不是积极主动,永远保留主动选择权(至少有两个选项)才是积极主动。
莫名被别人打了一拳,思考5秒,虽然对方比我高大威猛,但为了给孩子树立要敢于自我保护并捍卫自己的权利,我决定还是打回去。即使打输了住医院也在所不惜。
这是不是积极主动?
是、
完全符合积极主动的衡量标准 :遇事先思考再行动,主动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后果。
有人说你本来有选择打回去和不打回去两个选项,有些事我根本没得选,比方说极端的例子,死刑犯面对死亡这个结果是没得选择的。
我还能做到积极主动吗?
答案是可以。
你如何保持主动选择权。主动选择的对象不是结果本身,而是应该对潜在结果的态度和方式。
同样是在纳粹集中营中,随时面临被送往毒气室,生命随时被终结,有的人选择被动放弃惶惶不可终日,这当然算不上积极主动。
有的人选择尽可能勇敢活着,探索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比如弗兰克尔。他的一生就是积极主动的一生。
【how】
我希望各位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分辨并陈述出什么是真正的积极主动。
1、时间留白
当事情发生,要把反射弧拉长,不要急于回应,更不要做应急反应。什么事情都不要想,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回归理性。
如果是日常小事,就要活在当下,尽情感受体验。
2、主动选择
凡事都至少给自己设计两个选项,主动思考,再做决定,并主动承担结果,排除“不得不”的思维。
3、价值澄清
当你做了选择,特别是不是你的第一选择时候,一定要做给自己做价值澄清,告诉自己这样做的好处和意义是什么,让选择更有价值。
【举例说明】
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一个月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上个月老婆过生日,我花了一万多,给她买了一部新款的iPhone手机,当我满心欢喜的将手机递到她手中时,结果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的一句“谢谢”,完全不领情,而且还指责我“不务实,乱花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应对?我说下我自己的做法:
我当时的心情也是非常沮丧的,几乎就要反唇相讥,但我忍住了,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开了,用5分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我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结果,不仅仅是她对我生日礼物的反应淡然,还在于她对我的评价。我主动选择了没有再去争辩和解释,但也放下了委屈和不满,虽然依然感到失望和遗憾。我是这样给自己做价值澄清的。她过生日,我送她这么贵重的礼物,至少从我的角度,证明了我对她的在意。更重要的在于,我现在在践行斯多葛主义的生活哲学,就是控制两分法,我只能控制我自己的行为,就是给她买生日礼物表达我的心意,至于她接不接受,喜不喜欢那是她自己的事情,不是我能控制和决定的,所以这样一想就释然了。更感受到人生就是一个修道场。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催化应用】
光说不练假把式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在未来一周内,我们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场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场景,无限大的,无限小的都行,不一而足。
比如说大的方面:我们处于人生职业转型的焦虑迷茫,或者遭遇重大意外和挫折的至暗时刻,或者重大问题的艰难抉择,或者面临情感情绪的激烈冲突……
比如小的方面:去读一本书,刷一部剧,参加亲子活动……
请大家先用1-2分钟思考一下,你准备应用在什么事或那个场景上,请先告诉我们,用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在评论区敲出来……
好的,那大家的场景都选择出来了,那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请我们结合运用积极主动的三步法呢?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编写一个剧本:要求如下
1. 未来一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
2. 运用到 “积极主动三步法”的方法步骤
3. 必须包含人物情节,有起因经过结果,
4、剧本体现“对话”的形式来呈现。
为了便于大家轻松编写小剧本,我结合刚才的案例,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也可以参考这个模板来编写小剧本
大家可以研讨一下,在评论区或微信群做一下互动,并编写出自己的小剧本,五分钟我邀请1-2个小伙伴来做下学习分享。
徐媛媛:我选取一个和自我心灵对话的剧本片段
我楼上邻居有个小孩:经常晚点11点半还在弄出很大声响:让我休息不好,让我很生气,打算去投诉,按照积极主动五步区:我可以会这样做:
1、时间留白,让自己从狂躁中冷静下来,平静接纳眼前发生的一切
2、主动选择,凡事至少给自己两个选项,可以自己听耳机,也可以投诉,想到对方的合理之处,放弃了投诉。
5、价值澄清:自己不能这样轻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情绪失控。
总结:
积极主动是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留一段距离,并保留主动选择的权利,这是我听到的关于什么是积极主动最好的解答。
用时间留白---主动选择--价值澄清的三步法能让我们践行什么是积极主动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做个积极主动的人,掌控自我人生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我的拆书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