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襄阳筹备分舵线下活动4-19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杨蓉,是一名新手拆书家,我的三个标签是:

1. 中医养生践行者(因为从小体弱多病,西医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以后开始研究中医,认识很多厉害的中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讨,现阶段在践行中医轻断食,运用身体自愈的方法对付体内的湿寒淤堵,顺便减了个肥)

2. 拆书家,自从拜读过帮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以后对读书和学习不再胆怯和害怕,开始主动学习和输入,希望能影响更多想读书又害怕读书的朋友。

3. 二年级宝妈,有一个二年级在读女儿,她是我拆书首席小白鼠,一边把学到的知识点用在她身上,一边被她使出的新招逼的不得不接着寻找新的办法。

分组:

在正式开始之前呢,我们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组:佐老师和吴老师一组,李老师和杨老师一组。

设定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以后,学习者在遇到朋友亲人出现负面情绪时,学会用以下四个技巧,与他们产生共情,使他们的情绪平复下来,从而能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上。

FAB

F:我今天的拆页,选自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有两位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他们都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他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了很多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

A:这本书区别于常规亲子类书籍的古板说教,长篇大论。运用漫画来解释情景,而且还有设定剧本,角色互换等类似游戏的方式,让读者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亲子沟通的技巧,非常接地气,此书一出大受欢迎,很短的时间内销售量就超过了300万本。而且还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关于这本书的讲座教材和影音资料被全球20多万个亲子团体所使用。

B:你是否经历过平时母慈子孝,学习鸡飞狗跳的情景,这本书能让你们平静下来好好沟通;

你是否经历过不管自己让孩子做什么,孩子都要对着干,这本书能让孩子开始与我们合作;

B2:你是否经历过,朋友来向你倾述,你本想好好开导并安慰他,谁知没说两句话变成了恶言相向,你很苦恼,不知道原因在哪里,今天我们学习的片段便会告诉你原因,并且告诉你该如何处理。

读拆页

好的,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花1-2分钟的时间来读一下这个片段,读完的朋友可以举手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 哦 ... ..."" 嗯 ......" "这样啊 ......" 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拆页讲的是4个亲子沟通的技巧,它们可以指导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运用这四个技巧去回应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使他们平复下来,带他们走出情绪的困扰,进而能够把关注点转向问题的解决上。

Why:

当人出现负面情绪时,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其他人的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看法,这样做只会让人心情更遭,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他们内心的伤痛,让他们多说困扰,他们会感觉没那么郁闷,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不这样做的坏处:

然而大多数人面对他人不良情绪时,会先表达自己的感受,给出的是自己的判断以及处理方式。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和接纳,本能的产生对抗,要么沉默要么反击,因为在那个时候支配他大脑的更多的是负面情绪。孩子亦如是。

How:

那么具体要如何做呢,才能让对方从负面情绪中平复下来,把关注点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呢。

有以下四个技巧:

1.用“用心倾听”代替“心不在焉”。当孩子来找你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尤其是手机,全神贯注的聆听孩子的话,看着孩子的眼睛,不要左顾右盼。这样孩子才能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

2.用“回应感受”替代“提问或建议”。有的时候孩子只需要你在听他的述说,不需你知道原因或者马上给出建议。只需要简单的“哦...嗯...这样啊...”就可以了。

3.用“说出感受”替代“否定感受”。多数人听完别人的负面感受以后,会下意识会说“没事””你这不算啥“等词语,这都属于否认了别人的感受,容易让人产生抵触。

可以快速的用一两个词语来描述他当下的感受,取代“没事”“这算啥”,比如”生气“委屈”“沮丧”,比如“发生了这样的事真让人恼火”等。在这里不用担心说错,即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他会纠正你“不是这样的”。

4. 用“幻想现实”代替“逻辑道理”。当孩子遇到的事情,我们暂时解决不了的时候,越多的逻辑解释会带来越多的抵触,哪怕是借助想象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也比一直把关注点放在谁对谁错,谁的责任要好得多。对孩子来讲虽然愿望无法实现,但是自己的感受被人认可了,也是能接受的。

下面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反面教材)

上个月中旬

我正在看电视,女儿放学回家

女儿:妈妈我新买的贴画被陈梦涵偷走了。

我继续看电视:你凭什么说是被陈梦涵偷的。

女儿:我在她书包里面看见了

我:上学前我已经跟你说过了,不要带到学校去,你就是不听,东西丢了吧,你就是想在上课的时候玩,自找的。

女儿委屈的说:我没有。

我:你难道不是想炫耀你的贴纸吗?

女儿声音更大了:我没有,为什么我的东西丢了,我是受害者你却要说我。

女儿生气的把书包一丢,哭着跑进房间。。。。

我很生气,一是因为这个贴画是女儿攒了两个星期的零花钱买的,还不到一天就不见了,二是因为她不承认是她的问题。但是看到女儿的样子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长点记性,避免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显然这次对话的结果并不是我想要的。

反思以后,如果使用今天学到的四个技巧来处理这个问题,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上个月中旬

我正在看电视,女儿放学回家

女儿:妈妈我新买的贴画被陈梦涵偷走了。

目光从电视转向女儿:啊?(视线专注女儿,用心倾听女儿想说的话,并用“啊”来回应她)

女儿:我在她书包里面看见了

我:你一定很生气,好不容易攒了两个星期的零花钱才买到你最喜欢的贴画。(说出女儿的感受)

女儿:是的,简直是太过分了,而且她还贴错了地方,把画面弄的乱七八糟。

我:要是你中午没有带到学校去就好了,这样她就发现不了。(用一个假设来幻想事情没有发生就好了)

女儿:可不是嘛,我太后悔了,要知道我就不带了,不行我要去找老师,告诉她陈梦涵是小偷,她还拿过其他同学的东西呢。

说完女儿回房间写日记去了,把今天的教训记录下来。(孩子的注意力从负面情绪转移到解决问题)

片段中的技巧,不仅适用于孩子,当成年人不开心,出现负面情绪需要被倾听,被认同被理解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技巧来帮助对方来平复情绪,正视问题。这四个技巧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组合。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双方要有足够的亲密/信任关系,,当对方不信任你的时候,也不会贸然向你敞开心扉,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适用边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这里有一些糟糕的状态:沮丧,郁闷,生气,委屈,闷闷不乐,想哭,不想说话,吃不下饭,大家也可以补充,哪些是你最近在亲人朋友身上看到过的呢?

下面,有三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一两个月,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带着不好的心情找到你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咱们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派一个代表来跟大家分享,请大家注意哦,这里只需要回忆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不需要使用今天学到的四个技巧,好的,开始吧...

在场来宾分享:

佑佑:孩子东西乱放找不了,向我求助,我觉得这都怪她乱放直接说,丢了就丢了谁叫你乱放,怪谁。孩子听了直接生气离开,我有些懊恼。本意是希望孩子学会不乱放东西的。

京燕:孩子上体育课被球砸头被砸晕并且眼睛也损坏了,要求同学赔偿,放学回家我得知这个事情以后觉得坏了我就给你买一个呗,没有必要让同学赔,这都是小事,与孩子发生了争执。不欢而散。

保洁大叔:人事部的同事跟我说,大家不配合工作,他的工作做起来很困难,我没有当回事,直接说:论困难谁没有困难,大家都困难,弄的人事部的同事脸都憋红了。

A1+反思加工

好的,谢谢大家的分享,如果时光能倒流回去,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带着不好的心情找到你时,运用今天学到的四个技巧,你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写在便签上,然后请一位朋友代表发言,同样三分钟的时间,好的,开始吧....

在场来宾分享:

保洁大叔:运用今天学到的4个技巧

1倾听:同事跟我说困难的时候,眼睛盯着对方,

2.回应他的感受:回应,嗯...这样啊...

3.说出他的感受:大家都不配合你,你真是太不容易了

4.幻想现实:别着急,大家都是太忙了,说不定明天就想通了,配合你就是配合自己。

结束语:

好的感谢大家的分享,我们今天学到了四个技巧,

1.用“用心倾听”代替“心不在焉”2.用“回应感受”替代“提问或建议”3.用“说出感受”替代“否定感受”4.用“幻想现实”代替“逻辑道理”

当遇到朋友亲人出现负面情绪时,可以用这些技巧,与他们产生共情,使他们的情绪平复下来。,希望这些技巧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