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礼仪的价值》 所属活动: 【NO178·深圳智行分舵线上】如何将行为模式化&用爱倾听五关注&目光中的尊重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目光中的尊重

开场:

今天大家跟随我学习“目光中的尊重”这个拆页,能够使用目光沟通3个方法,和孩子说话,说说孩子在学校的活动。

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大家好,我是张莉莉,是定居在深圳的湖北人,用我们拆书帮的3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已:

1.我是一名礼仪培训师,为政府企业学校提供礼仪培训,受益人数超过5万人;

2.我是一名高级模特教练:帮助100+女性改善走姿,提升自信;帮助10+普通的孩子圆明星之梦成为童模冠军;

3.我是一名预备一级拆书家:爱好阅读但没有方法,想要提升学习力但没有方向,有幸加入拆书帮学习,通过14+7天的学习考核,
成为预备一级拆书家。

如果您和我一样想要想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想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当众表达的能力、即时回应的能力、辅导的能力、归纳演绎的能力、超越思路的能力。来拆书帮吧,可以帮助你实现。

拆书帮是一个非营利性的青年自组织,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旨在帮助大家获得学习能力,拥有这个能力后,通过这个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拥有促进他人的能力,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目前拆书帮分舵遍布祖国29个省份,正式分舵55家,筹备分舵17家。

那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帮助个人以及促进他人成长呢?这个方法叫拆书法,他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的拆书法:便签法RIA,R( 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I (interpretation)重述知识,升级思维;A (appropriation)内化知识,应用知识;用三张便签来帮助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组织学习的便签法:就是我现在所做的工作,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法只有拆书家才可以使用;拆书法,拆书家和拆书帮都是属于拆书帮注册的商标,未经允许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践行拆书法,请阅读以下片断,给大家2分钟,阅读完请大家举手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 选自《最好的礼仪教养在家庭》第116~117页 作者纪亚飞

R阅读原文片段 【目光中的尊重】

目中有人是一种修养,通俗点说,能够正眼看人,这不是让自己卑微,而是体现修养。

◎ 看哪里

看人看哪里,对于小朋友而言,最直观的理解就是看对方的眼睛,更舒服一点的交流区域,就是看对方的两只眼睛与鼻子构成的这个倒三角区域。这个位置既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又不至于目光太直接,呈现咄咄逼人之感。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交流时,是通过语言、表情、体态三个方面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的。我们以为自己是通过语言做交流,但其实接收信息时,毫无疑问会通过对方的表情和体态结合做出判断。

◎ 看多久

我给孩子们的建议是至少要在初始交流的前30秒是注视对方的,而不是眼睛看一下,便再忙自己手中的事情,30 秒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可以体现必要的重视。

如果手中有要忙的事情,那么在前几句交流完成后,也可以示意一下“您说,我在听着”,然后再继续手中的事情。礼仪不必教条化,但还是应该有必要的准确指导。所以,目光交流 30秒之后,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 怎么看

目光柔和注视对方这是发自内心的平和与尊重,所以,不只是看而已,目中的情感也很重要,只有内心有敬重之情,眼神才会和悦。

由于工作的原因,也因为职业的影响,我是喜欢笑的,在我的课程中也会教大家表情礼仪,那么我一定会说,表情应该是温和的、友善的,这其中关键要素其实不是嘴角上扬,而是眼神温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断教给了我们一个方法,如何用自已的目光表达对一个人的尊重,体现自已的修养。

why:孟子说:“一个人身上存于内而表现于外的,没有哪一处强过他的眼睛。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丑恶的灵魂。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观察他的眼睛,这人的善恶能躲到哪里去呢?”所以目光能传递一个人的思想,表现和表达出对人的尊重,学好目光礼仪能让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how: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可以演绎目光中的尊重,让他人感到我们目中有人,心中有尊重呢?我想主要把握目光沟通的3个方法:

1.位置:看对方脸部的倒三角区(两眼与鼻子构成的部分)

比如:你正在做某件事,有人叫你,你应该先停下手中的事情,面冲对方,积极回应,交流时看倒三角区

2.时间:保持30秒,之后视具体情况而定

3.角度: 目光中有敬,眼神才会友善温和。

比如:你收获不同人赞美的时候,有时你在他的目光看到真诚,而有时候你从他的目光看到的是敷衍和奉承,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你的目光才能变得温暖。

where:与人打招呼,交流沟通,发言,表演等场合可以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记得几年前,我去北京听一场我导师的讲座,那天我记得我坐在第一排,离导师很近,导师讲的非常精彩,我的思维也紧跟着导师的节奏,眼神也一直盯着老师,听到大半节课的时候,导师突然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我说了一句:“大眼睛别一直盯着我。我当时很不好意思。

反思:

即使再欣赏别人,也不能一直盯着别人看,会给别人造成压力,不自在;但有时候不看别人又会显得不够专注认真,不够重视,所以学习社交目光礼仪很有必要。我在上课的时候一直盯着导师,这个时长没有把握好,目光的角度也没有注意,会有咄咄逼人感。

A2:

目标:在接下的一周内,我将使用目光沟通的3个方法,和孩子说话,讨论孩子在学校的活动,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我在关注他,认真的倾听他说的话。

行动:

目光沟通的3个方法:

1.位置:看倒三角区(两眼与鼻子构成的部分)

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后,我将跟孩子进行目光交流,看到孩子的两眼与鼻子倒三角的地方,同时示意孩子,也这样看着我,并告诉孩子,这是目光关注最重要的位置;

2.时间:保持30秒,之后视情况而定。

我看孩子30秒,并问她,妈妈这样看你,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很在意你呢?

3.角度:敬在心中,目光才会友善温和

跟孩子一起交流,你看妈妈用温和的眼神和你交流,你能从我的目光中感受到妈妈对你的关爱吗?

结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礼仪践行,家庭是最好的修炼场所,所以目光中的尊重,请从我们的家人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