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的艺术》 所属活动: 2023年3月30日拆书帮线上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苏格拉底三步法,让交流无障碍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李婷,用3个标签介绍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人资机构打工人,我现在就职于人力资源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对接企业的政府申报工作。

第二个标签,《30天挑战》者,用30天挑战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截止到现在我已经完成5个挑战,历史5个月,150天。3月正在进行第6个挑战,如果你也想用30天改变自己,欢迎你的加入。

第三个标签,批发商,我在3C和IT行业终端零售干了10年,副业做手机,平板,生活电器的批发业务。

今天要拆的级别是3-2,为了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现在分组。

【用学习者场景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假设你现在正在参加一场面试,当面试官问:“你会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这样的问题时,你会如何作答?

提问: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是会针对“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这个话题展开一翻自己的见解与分析,还是确认清楚面试官问题背后的真实用意后,再作答?哪种方式会更容易说到对方心坎里呢?

影响:答案很显然,后者的方式会更好。这里并不是说前者的方式不好,只是前者很容易造成你说了一大堆,但没有一句话是对方想听的尴尬局面。

解决:那么,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如何确保对方说的和我们想的是一回事呢?如何将对方的问题细化、聚焦呢?这里将圣人苏格拉底的思考法分享给大家,运用“苏格拉底法”让交流信息更对称,更准确的理解他人。

[学习目标]

完成本次拆页学习后,当学员面对他人的倾述、抱怨和交流时,能够运用“苏格拉底法”挖掘对方的所思所想,并让对方具体的表达出来,更深入的理解或帮助他人。

【自测题】

在开始阅读拆页之前,请大家利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测试,完成以后请把分数发到留言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A1自测量表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五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I解释自测题

分数的高低不代表好坏,目的是看看大家是否拥有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的思维。

分数越高,代表你与他人交流时,会更多的关注到对方,引导对方去思考和表达自己。反之,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多提问少表达的习惯。

大家一定很纳闷吧,为什么要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呢?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这份好奇心,阅读原文拆页,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读完的小伙伴请在留言区回复“1”。

R原文片段(不带HOW的片段)

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他是一位杰出的、善于提具有影响力的问题的大师。他在教授学生时,并没有采取演讲的方式,而是传授给学生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他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维。他总是能揭示出这些问题的本质。尽管只是慢慢地一点点渗透,但却总能直达事物的核心。

苏格拉底总是以“什么是美德”或“什么是美好”这些我们随时都在用的词语开始他的课程。我们真地清楚它们意味着什么吗?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大学都在他们的教学中采用了“苏格拉底法”,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哈佛大学商学院。

苏格拉底将这一方法总结得很透彻。他说:“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

l 不要说:“我们需要改进客服质量!”而试着问:“你今天如何评价我们的客服水平?”或者“我们的服务将会如何影响客户的保有量?”

l 不要说:“我受够你的坏脾气了!”而试着问:“你生气时是否想过,这会影响你和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关系?”

l 在工作中,有人会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这时你应该问:“你眼中的创新是什么样子?”

l 当听到一个需要更多团队合作的提议时,你可以这样问:“当你提到‘团队’一词时,你的意思是什么?”

l 有人会说:“我不信任他。”这时你可以这样回应:“为什么?在这种情形中,对你来说信任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够引导对话双方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中,并让对方参与进来,引起他们的思考。你也会因此赢得智慧导师的声誉——引导别人步入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折书讲解

【What】这一段介绍了“苏格拉底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向自己和别人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对话双方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中,并让对方参与进来,引起他们的思考,加深双方对彼此的理解。

【简短互动】

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苏格拉底总是以“什么是美德”或“什么是美好”这些简单的问题开始课程?

学员:我认为他是想把大家往正向的方向去引导。

我:好的,谢谢你的回答,我想问一下你,对你来说,什么事情是美好的?(通过提问来引导到我希望他回答的方向)

学员:每个人对美好的定义不一样,可能有些人着力点在自己的家庭,有的人在事业上,对于我来说,一家人开开心心,收入够用,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恩,是的,对我来说,我认为的美好,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候,小树叶在风中摆动着。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大家思考,当我们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理解的时候,要如何让彼此之间达成共识,也就是我们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其实刚刚我也运用了提问的方式,让大家思考这个片段,我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我传达的内容和大家的理解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想引发大家对于提问这个方式的深层思考。为什么提问的效果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效果更好?有句老话说,提一个好问题,胜过千言万语。那么,我们如何正确使用“苏格拉底法”去引导对方说出我们想得到的信息呢?

【HOW】

我按照原文脉络,细化了行动步骤:

首先,克制表达,不直接给建议和评价。

其次,有针对性的提问:

(1) 用为什么……?提问对方的动机;

(2) 用如何……?提问对方的行动计划;

(3) 用是否想过……?提问对方的感受;

(4) 用是什么......?提问对方的观点和看法;

最后,认真倾听,根据对方的回答,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步骤二,深入探讨。

【预防疑议】

这三个步骤,相对比较好操作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只要我们控制好自己就行。最有难度的是第二步,需要我们及时去发现对方说话的信息,并正确选择用哪一种方式去提问,引导对方说出我们想知道的内容,要达到灵活运用,需要在平时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其实更好的方式应该用4个例子让大家去感受一下这个用法,不过由于时间原因我以最后一个问话方式来举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A1】

记得前天,我去参加头马的一个活动,当天入会以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师傅七七。我告诉她,头马的会员是全国通用的,每个分支俱乐部都可以参加。七七疑惑的问我,通用吗?好像不通用吧。她说她记得上次去另一个俱乐部好像说也是要交钱的。于是,我俩就通不通用,展开了一翻激烈的“辩论”,其实我俩对于“通用”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A1+】

运用苏格拉底法,回到这个对话,当她说:“通用吗?好像不通用吧,记得上次去另一个俱乐部好像说也是要交钱的这话以后,首先,我就应该停下来克制表达(第一步),接着,我会问她:“那你说的通用指的是什么意思?”(第4个提问方式,提问对方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听她说完她的理解以及她了解的信息(第三步)

回忆这个案例时,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在向她提问以后,发现我俩对于“通用”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理解的通用是只要交了会费,就可以不受限制的在头马任何一家俱乐部进行培养,只是去到不同的俱乐部参加活动的“茶位费”不一样,但是七七理解的是无论去哪一家分支俱乐部,除了茶位费应该免费,还有练级通用才是真的“通用”。

【试用边界】

提问不仅可以用于确认对方的想法,还可以通过向对方提问,激发他们自己思考问题,找出答案。但要注意的是,提问的内容和语气不要让对方感受到被挑衅,这样会让对方反感,不太愿意继续聊下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角色扮演与互动】

案例一:小王是东区某市销售经理,本季度所带领的团队完成率排东区最后一名。在季度会议结束后,小王找到东区的区域负责人张总汇报情况以及寻求帮助,小王说:“张总,完成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现在人手不够,大家各搞各的。张总沉思了一会儿......接下来,请一人扮演小王,一人扮演张总,办演张总的伙伴在整个沟通过程中,需要大家运用到“苏格拉底法”的三个步骤,帮助小王探寻大家各搞各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人手不够的问题。

学员一:小王

学员二:张总

学员一:张总,这次我这个销售排名不好,这个真的不怪我,我们是有原因的,第一,我没有人,没人给我干活,第二,剩下这些人自己干自己的,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带这个团队,不是我的错,都是他们的错。

学员二:小王,那你是否有分析过,大家不配合你,是为什么吗?(引导对方思考,想动机和原因)

学员一:他们就是不想干活,就是糊弄人

学员二:那你得出他们糊弄人的依据是什么呢?(提问对方的观点和看法)

学员一:他们拜访的数量不够,他们拜访的时间太但是没有成交

学员二:好的,我了解了,那你作为团队的领导人,针对以上的问题,你有做哪些解决方案?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询问引导行动计划)

学员一:制定正向和负向激励制度,不让大家吃大锅饭,做得好的拿更多的钱,其次,做得不好的,需要复盘一小时。

学员二:那你这样做,就人手不够的问题,我可以给你配置二个名额,你下个季度计划达到什么结果呢?

学员一:下个季度的业绩计划同比上个季度提高10%。

好的,感谢两位精彩的演绎,整个过程中,张总做的非常好的一点是保持克制,没有评价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一直在用问题引导小王。我想问一下小王,张总在向你提问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学员一:我觉得挺好的,本来我想扮演一个刺头,但是不断的问我以后,我刺头不起来。哈哈哈哈

张总没有告诉你要怎么做,而是一直在引导你自己思考,要如何做?最后你们达成了共识,你需要的是增加二个人手,让团队自然淘汰,那你觉得张总解决了你的问题了吗?

学员一:是的,解决了。

【A2】课后练习

请大家在今明二天去试着用苏格拉底法和身边人交流,过程中尽量克制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多用提问的方式,挖掘对方的想法。请留意当时对方是怎么说的,你是怎么回复的,将你们的对话记录下来,发在群里和我们分享。

学员作业反馈:

背景:儿子作业不会做,找到我帮他完成作业

儿子:妈妈,这个题目你帮我看看,怎么做

妈妈:换以前我肯定是直接告诉他,题目要怎么做,我这次想到这个方法,我向他提问了。这个题目对你的难点在哪里?

儿子:这个数学题我做是做了,但是不确定做得对不对,你帮我看看。

妈妈:你做这个题目的思路是什么?可以说给说说吗?

儿子:他BALABALA说了一通,最后说,我不确定最后是先减再乘,还是先乘在减。

妈妈:你在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说的?

儿子:老师说先乘除,再加减

妈妈:那你有答案了吗?

儿子:那我就是对的,好了,我知道了。

【END】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扇别人打不开的门,唯一能改变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把这句话送给大家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启发他人去改变的人,而不是告诉别人要怎么改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