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黄河分舵线上过级2023.4.13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改变信念,愉悦自己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优秀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太原黄河分舵的子墨。

我的三个标签是:

不焦虑,佛系鸡娃的全职妈妈: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世界,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是令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他们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其实我也有同样的困惑,冷静下来之后,我就想如何能够从根本上看待这个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它还是要回归人的本质,让花成花,树成树,让孩子成为孩子,一个孩子不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知识上,还应该让他有快乐的童年,有成长体验,有时间游戏,有时间交朋友,有时间慢慢看世界,所以,我选择佛系陪伴,不焦虑。

重度穷本极源爱好者:

穷本极源,说白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能够看到世界本质的时候,又可以用这种方式反馈到它的现象中,如此循环往复,现象与本质交互,那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终身学习者,看世界看自己:

尼采说: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在超越自己,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当中生存和发展。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不断探索,自我更新,学以致用,优化迭代。那加入拆书帮使我的学习技能更上一层楼,感恩遇见优秀的大家!

今天我要过的是TF1-2,主题是:改变信念,愉悦自己,过级时间15分钟。接下来我先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法、拆书帮介绍】

拆书法是由赵周老师开创的一种读书方法,提倡知行合一、拆为已用,也就是说将知识拆为你的能力,工具是三张便签,适用于致用类的书籍。

三张便签法即RIA便签法。

R( 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通过速览,选出书中一些关键片段,仔细阅读。

I(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用提问的方式深度挖掘这段文字包含的核心理念、方法、案例。

A(Appropriation):反求诸己,拆为己用:如何将这些理念、方法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应该如何使用。

这是拆书法的三个核心环节,适用于致用类的书籍。

拆书帮是非营利性学习爱好者组织(江湖组织),践行通过学习改变行为,“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拆书帮成立至今已有10年之久,全国有56个正式分舵, 18个筹备分舵;山西目前有太原和长治两个分舵,太原分舵目前有会员24人,有分舵舵主,会员发展长老,组织长老,宣传长老,及财务长老负责分舵运营,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

【图书介绍】

我要拆的片段选自《非暴力沟通》,作者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分组介绍

首先,我来简单分一下组,屏幕上的小伙伴,我们分成两个组,A组和B组,A组是双双,阿婧,李杨,B组是pandy,宁静致远,Helen。

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晋级现场,期待与大家有更多的互动交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我带领大家拆解《非暴力沟通》126-128页——“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看完后请在聊天区回复111示意我,谢谢!

【R阅读原文拆页】2分钟

拆页选自:《非暴力沟通》126-128页

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呢?有个练习曾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愧疚,这个方法就叫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希望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 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好了,我看大家都差不多看完了,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什么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当我读到以上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就觉得,哇,怎么会有人这么懂我,我真的是在生活中碰到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喜欢做家务却不得不做,不喜欢做饭却不得不做,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但却不得不继续维持,日子过得平淡如水,一点波澜也没有,每天都不想早起,送娃去上学。我有那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我想要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更快乐一点,我就告诉自己,我不用觉得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可以暗示自己这是我主动选择做的事情。

【why】所以呢,为了让自己心理不那么扭曲,我就采取改变一种心态的方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先转变信念,再改变行动,然后心情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How】那么重点来了,如何改变呢?其实片段中提供了一种非常可行的办法。

第1步:列出清单

坐下来找一张白纸,写一张清单,把所有我不得不做的事情写下来。比如说我不想做饭。我不得不做饭,我不得不做家务,我不想早起送孩子上学,我不想上班。

第2步:尝试改变信念或寻求替代方案

写完清单以后,我们就可以来斟酌一下。面对你写下的这件事情。你先来切换一个角度,赋予它一个正面的意义。如果意义很重大,那么我们就告诉自己,我选择做是因为它的意义。

如果意义不大,那我们就想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案,做了之后同样能达到这个效果,也就是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它。比如寻求替代方案这里,以我不想做饭为例,我觉得做饭耽误时间,但同时我又觉得这件事情,没有办法让我从生活中把它去掉。

那我想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呢?比如说我在附近能不能找到一个食堂,然后我每天固定去食堂吃饭,而不是选择做饭,同样可以解决我的吃饭问题,这样的话就不用我不得不做,而是我可以选择另外的方式做。

在寻求替代方案的过程中,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小小的思路:从最小系统单元里找关键词,然后做替代,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

比如:我 不想 做饭,我可以把这句话拆解成 我不想做饭,谁想做?让他来做;如果说我不想“做”饭,那我把“做”换成“买”行不行啊;如果说我不想做“饭”,是指不想做面的话,那可不可以蒸米饭,如果我不想炒菜,我可不可以吃火锅。因为有了一个支点,你在寻求方案的时候,角度就会比较多,这样的话,思路就打开了。

第3步:坚定信念

进一步思考,在我选择做之后,是因为我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有什么样的意义。

如果我一定要找一个正面的意义,不选择去食堂,而选择自己做饭,我可以这么告诉自己:我做饭是因为我本身需要吃饭,然后我还有个女儿,她太小了,正是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我希望她能吃得好一点,身体强壮一些,那这个意义对我来说就非常重要了。这样的话我的心态也会好一些。我就不会那么消极,觉得它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是我为了实现孩子身体健康这个目标所作出的努力。

其实真的有这么一条逻辑:看问题的角度决定着我们看事情的框架和信念,信念决定心情,也改变着行动,行动可以改变我们的现实。

【案例】说到这里呢,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小伙伴们,分享我自己的一个案例:

作为全职妈妈,我的时间特别紧张。我就希望孩子早点睡觉,然后我好腾出时间用来学习。但是娃每天都需要我陪着睡,然后陪睡的过程,她跟我聊各种话题,她一时半会儿就睡不了。每天都拉的战线很长,而我又不得不陪她,郁闷至极!

这是常态,我没有办法改变她需要我。

面对这件事情,我就只好改变一种信念。我这么想:她跟我聊各种话题,其实是给我机会了解她的内心,还有她的日常。假如她有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的话,万一她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自己又不知道,都没办法帮助她,她该多无助啊!所以我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好好陪着她。

同时,我只需要改变她的作息时间。比如往前推10分钟或者20分钟,预留出聊天的时间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这样的话,就不是我不得不跟她聊天,而是我选择跟她聊天,但是我同时也解决了过程当中的纠结点。

【Where】这个练习呢,是面对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可以有替代方案的问题。尤其是重复性比较高的问题。那你要说,我想开个宇宙飞船上月球呢,像这种事情它肯定就不适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是不是也有类似体验?由于改变了信念,或找到替代方案,所以那些不情愿做的事情,做起来变得愉悦了?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回想一下,有哪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改变了信念,所以做起来变得愉悦了?时间到以后,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好,时间到,哪位小伙伴可以分享一下?

故事1:

李杨:我记得我之前辞职的时候,心愿就是要管孩子,但是当真得管起了孩子,我才发现自己很不情愿,觉得管孩子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有时候还会发脾气。(列出清单)

后来我觉得这样不行,我得做一个对孩子负责的妈妈,如果我能从自己孩子开始落地,我就可以辐射到我的事业,其他的家长,如果我能管好孩子,对我的事业(做亲子教育课程)也是有帮助的。(尝试改变信念)

当我把管孩子与我的事业,梦想,愿景相结合的时候,我会认为管孩子这件事对我的帮助会非常大。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发现与孩子的每一个互动小细节都非常地有意思。(坚定信念)

刚才这位小伙伴结合过往的经历分享了由之前不情愿做,到后来改变信念,我一定要先从孩子身上落地,然后辐射到其他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我的工作呀,将来的选择呀,因为改变了信念,从而改变了心情,让自己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件事情。所以这里呢,我想重申一下我们拆书的目的:那我们拆书,拆解片段,就是要将我们学到的方法,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用信念改变行动,用行动改变现实,所以我觉得你做得非常棒!

故事2:

Pandy :我去年年底报考山西省中级经济师考试,但因为疫情原因全面停考,三个月的复习被中断,但突然又在今年2月份收到通知要在4月8日进行补考,所以我又不得不复习(列出清单)

但当时的时间特别紧张,而且正赶上拆书训练营开营结营,我想顺利地从拆书训练营毕业。所以面对这个事情,我由不得不去复习直接选择不去补考,先把便签营顺利过了(尝试改变信念)

到现在,我很高兴已经顺利地过完了TF1-1。(坚定信念)

【A2便签】

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时间,请大家在一张便笺或一张白纸上,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做一个行动规划,时间到后,我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应用便签。

需要分享的主题是——改变信念 愉悦自己

运用以下三个标准:

第1步:列出清单

第2步:尝试改变信念或寻求替代方案

第3步:坚定信念

好,大家组内讨论一下。

时间到,我们回到现场。有哪位小伙伴愿意尝试来分享?

Pandy行动规划:

1. 列出清单

目前来说有两件事情需要在今年的5月20日之前完成,第一件事是参加了一个于4月18日结营的磨课训练营,第二件事情是报考了5月20日的心理咨询师考试,这两件事在时间上有重叠,但是两件事情又不得不同时进行,一度让我很费神。

2. 尝试改变信念或寻求替代方案

后来我意识到,我也许可以做好两个事件的时间管理,比如晚上做磨课,早晚上下班路上听心理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平衡这两件事,时间并不重叠,且事件互不干扰。

3. 坚定信念

就这样做好时间管理,反而让我觉得每天过得更加充实。

谢谢(Pandy)赵璞的分享,从你刚才的分享里边,我看到了你因为改变了信念,解决了两个事件之间的冲突,让自己很愉快地接受了两个事件并行,让自己感觉更充实,是学以致用的典范呢。

【总结】

那么亲爱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们以后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遇到虽然不情愿,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就可以尝试用改变信念这个方法。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就是我们拆书的最大意义。

好了,以上就是我TF1-2的晋级内容。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今天的晋级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