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NO.83南宁清澄分舵线下【过级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简单的“门把手”法

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卢桂松,一棵来自桂林的松树。我身边的朋友都叫我:给人希望与美好的小松,我很喜欢这个标签,大家也可以这么叫我。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

准拆书家):我是一位入帮刚满6天的准拆书家,目标是今年成功晋级三级拆书家;

企业培训师):我的本职工作是企业培训师,已在培训岗位深耕九年,培养了近百位星级导师,至少十位高星导师(三星以上)。

PET父母效能训练践行者):接触PET一年多,真正运用PET近一年,亲子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家庭关系明显改善了,更坚定了我要持续践行PET的决心,同时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成为PET授权讲师,帮助更多的家庭解决亲子困惑。

拆书帮介绍

(过渡语)很开心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拆书“这些事。

“拆书”一词,简单理解就是将一本书中的核心知识点或技能点拆解出来,供更多的人学习使用。而拆书帮里的拆书,强调的是成人学习的方法论,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需要什么我们就拆什么书,并能拆为己用,强调关联学习者的自身经验,并规划具体的应用。

运用RIA便签法来拆解一本书的方法,就叫拆书法。R-reading,就是阅读原文的意思;I-Interpretation,解释的意思,就是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A-approprition,挪用,运用的意思,就是具体怎么运用书中的技能。RIA便签法就是通过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规划具体的运用,并把这些分别写在三张便签上并粘贴在显眼的位置,以便提醒自己要去行动,这样可以更好的内化知识或技能。

RIA便签法它适用于个人学习,也适用于组织学习。个人学习只需会运用便签法把书本按照三个便签整理出满足自己需求的行动计划就可以了,而组织学习就需要现场一位拆书家带领学习者一起去拆解一本书,引导和协助现场的学习者把知识内化并制定出满足自己需求的且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真正改变学习者的行为,真正提升学习者的能力,所以说拆书家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可以理解为拆书家的学习社群,它是非营利性的学习爱好者组织,表现为各地分舵。他们致力于培养更多的拆书家,让拆书家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主动学习,高效学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简单介绍,大家对我和拆书帮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的拆书环节,我今天给大家拆解的原文片段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中的P44-45页,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手册,我也非常推荐家有宝宝的父母都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了很多焦虑。

下面请小伙伴们花两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看完之后可以抬头看看我示意一下。

【阅读原文拆页】2分钟

主题【简单的“门把手”法】,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P44-45

回应孩子的感受或是困扰他的问题,最有效且建设性的方式之一是使用“门把手”法,或者说“邀请对方多说一些”。这些回应中不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而是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其个人的想法、判断或情绪。它们为孩子开启了一扇沟通之门,邀请他们开口说话。其中最简单的是以下这些不带任何意见的回答:

“我明白了。”

“真的。”

“哦。”

“你还真别说。”

“嗯哼。”

“不是在开玩笑。”

“怎么样?”

“你这样做了,哈。”

“有意思。”

“真的呀?”

还有一些回应方式,更加明确地传达了邀请对方继续谈话或说得更多的讯息,例如:

“给我讲讲。”、“愿闻其详。”、“告诉我更多情况。”、“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你想谈谈这件事吗?”、“我们来讨论一下吧。”、“我们听听你有什么想说的。”、“前前后后都说给我听听。”、“继续说吧,我听着呢。”、“听起来你似乎对此有什么要说的。”、“这似乎对你很重要。”

这些谈话开启法或谈话邀请,能很好地帮助对方与你沟通,鼓励人们打开话匣子,或继续交谈下去,还能“把球留给对方”,且不会使你把话语权从说话者那里夺走,正如用你自己的信息侵占对方的谈话那样,例如问问题、提建议、安慰、说教等。这些开启法使你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和意见保持在沟通过程之外。儿童和青少年对这些开启法的反应会令父母吃惊。孩子会感受到鼓励,与父母更加亲密,敞开心扉,并倾诉他们的情绪和想法。与成年人一样,年轻人也喜爱交谈,并通常在有人发出邀请时开口讲话。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的,看到大家都已经阅读完了,接下来我会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方面来讲一下我对原文的理解:

(WHAT):

当孩子有情绪或遇到一些问题时,常常不太愿意跟父母坦诚的交流,这让很多家长感到焦虑,因为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帮助孩子。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其个人想法或情绪的方法,叫“门把手”法。

这个“门把手”听起来可能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我们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一般都要主动开门迎接,让朋友感受到真诚和热情,朋友就会带着好心情进入家门,开启愉快的交流。可见这个开门的动作很重要,而开门需要借助门把手,所以我们也把“邀请对方多说一些”的方法叫做“门把手”法,我们需要借助“门把手”打开一扇沟通之门,邀请对方开口说话,比如一些不带任何意见的回应,这些回应中不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而只是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其个人的想法、判断或情绪。

(WHY):

不带任何意见的回应,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有在认真的倾听自己,接纳自己,所以他们会更加愿意继续深入的交谈,更愿意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真实的感受。这不仅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流淌,更能鼓励孩子真实的表达,喜爱交谈,也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好,父母也不会那么焦虑,不知所措了。

(HOW):

那么这个“门把手”法究竟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倾听并用不带任何意见的回应,接纳对方的情绪或想法,如“噢!我明白了!”、“好的!”、“有意思!”、“真的呀?”

第二步:再用更加明确的邀约回应来引导对方继续谈话,如“你可以再给我多讲讲吗?”、“我还想再多听你说一会儿”、“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WHERE):

该方法适用于大一点的孩子(5岁以上)出现情绪或问题时候的沟通,也适用于与同事、朋友之间的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故事)上周五晚上,女儿和邻家小女孩还是像往常一样在我家的客厅玩过家家,突然我女儿默默的趴在沙发上,把头埋在沙发的靠枕里不说话,邻家小女孩也坐在远处的垫子上,生气的说“我不跟你玩了!”

我突然意识到两个小朋友闹别扭了,女儿看起来情绪更不好,我赶紧把女儿抱起来,轻拍后背询问是什么让她这么伤心难过,她说她的好朋友不跟她玩了所以伤心,我回应“哦!你担心你的好朋友真的不跟你玩了,所以你好伤心~(倾听并接纳她的情绪),你可以跟我说说豆芽为什么不跟你玩了吗?(发出明确邀约引导继续谈话)”她就说是因为自己没有把用橡皮泥做的蛋糕送给小女孩,所以她生气了,就说不跟她玩了。我继续追问那怎么办呢,她就说不如再做一个蛋糕送给小女孩吧,然后就去跟小女孩又一起愉快的做蛋糕了。

(反思)我在与女儿的沟通过程中,循环的先倾听并接纳她的情绪,然后再邀请她继续深入交谈,最后她还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我一开始就直接跟她说教,告诉她不应该发脾气,也许会让她的情绪更崩溃。

【A2-目标及下一步行动】

(目标)本周六晚饭过后,运用“门把手”法跟孩子沟通关于她不太喜欢上舞蹈课这件事,再决定她后续要不要再继续报这个兴趣班,她其实很喜欢跳舞,但可能是因为上课要练基本功比较累,她就有些不喜欢。

(行动计划) 至少进行5次倾听接纳和5次邀约,引导孩子说出不喜欢上舞蹈课的真正原因:

1、先倾听并接纳孩子的任何想法或情绪:宝贝最近好像不是很喜欢上舞蹈课呢?是觉得练功太累了是吗?我也觉得挺累的。……

2、再明确邀约她做进一步谈话:妈妈很想知道你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太喜欢舞蹈课呢?你可以跟我讲讲吗?(邀约谈话)

不管孩子回答什么,都继续先倾听接纳,再邀约进一步谈话,直到真正找到她不喜欢上舞蹈课的主要原因,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报名兴趣班或者再寻求其他办法来让她对上舞蹈课感兴趣,还是以孩子的意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