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刘娜,我的三个标签。
1.爱学习的二宝妈。曾有13年国企行政管理经验,2022年回归家庭后,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及心理学相关知识,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2.中医育儿推广人。因缘际会接触到羊爸爸中医育儿,调理好了自己的身体,从此开始分享传播中医知识。
3.升级打怪中的拆书家。2月份接触到拆书帮,被反求诸己的学习方式所吸引,想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
今天带来的一本书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一本畅销的育儿书籍,主要讲爱的技巧和训练,书中介绍了帮助孩子面对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等方法,育儿场景化描述并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父母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灵活使用,实践起来非常方便。
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当孩子喜欢的奥特曼卡片不见了,哭着跟你说“妈妈,我的奥特曼卡片不见了。”
这时你很不屑的来一句“丢就丢了呗,这有什么好哭的。”
结果发现孩子哭得更凶了,自己气得火冒三丈训斥孩子。本来是孩子因为找不到卡片不开心,到最后以妈妈发火收场,妈妈和孩子都觉得很委屈。
亲子关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其根本问题在于父母没有共情孩子的感受。
共情孩子的感受就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父母要懂得倾听孩子表达,并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说出孩子们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让孩子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能理解他们当下此时的心情,孩子才更加有安全感,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和尊重,更加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而且会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如何做呢?
一是全神贯注的倾听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有情绪时,不要评判,先倾听孩子的表达。比如孩子说自己的卡片找不到了,这时父母倾听就好,不要有任何评判的语言。
二是语气平和的用“嗯、哦、这样啊……”来回应孩子的感受。在孩子表达的过程中,语气温和,适时地回应孩子的感受。假如孩子有些着急开始哭的时候,先安抚情绪,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
三是说出孩子的感受。听完孩子的表达后,说出孩子此时的心情。比如跟孩子说“最喜欢的卡片找不到了确实有些着急呢!”
四是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如果当下无法为孩子提供帮助,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来安慰孩子。比如说“真希望现在有一盒奥特曼卡片呀。”
这一点不仅也适用于亲子沟通,也可用于同事朋友之间的沟通。当对方感受到被倾听和接纳,从而更加愿意与我们交流与分享。这一点不适用于职场下级与上级之间的沟通交流。
昨天,我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我让自己的孩子当小鸡,孩子当时就有了情绪,不愿意参与游戏,立马站在一边去了。我没有理会孩子,就继续跟其他孩子在一起玩。我觉得男孩子出来玩就要一起开心的玩耍,不要一点点事情就生气了。跟其他小朋友玩好了的间隙,我去问孩子为什么不想玩。他说自己想当老鹰,我就没怎么理会他。当时孩子觉得很委屈,我也觉得孩子很不懂事。
我想学到了这方法,下次用起来。让孩子感受到被妈妈理解和理解。
第一步倾听孩子。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参与活动。
第二步语气平和的回应孩子。在孩子表达时语气温和的回应孩子,让她感受到妈妈在倾听。
第三步说出孩子的感受。表达出孩子有失落的情绪,共情到孩子。
第四步可以用想象满足孩子的期待。下次在玩游戏时邀请他做老鹰参与游戏。
我想这样的话还会感受到被妈妈理解和接纳。
非常感谢这次的学习,让我学会一个育儿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