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1分钟
我们这次拆书至少有60分钟,会有分享和讨论的环节,想先请问一下有多少伙伴是可以全程参与的?可以在聊天区敲1。由于时间比较长,所以到了实际分享和讨论的环节,我也会再次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人数不足6人,自成一组)
【开场】1分钟
大家好,我是芷旭,目前生活在德国,我的三个标签是:
快乐妻子成长教练,我希望可以带领更多妻子一起成长,真实做自己,快乐做妻子,轻松做妈妈;
拆书爱好者,自从结识拆书帮,我就深深爱上了这个神奇的地方,我本身也很爱读书,所以真的是一拍即合;
追求平衡的终身成长者,我本身是一个目标导向很明确的人,但一个人走不远,所以我希望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成长,因此我要学习更多考虑人,而非事,需要平衡目标与过程。
【图书介绍】 1.5分钟
【Feature特征】:
今天我要和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美国的地位仅次于《圣经》。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也入选了“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在世界500强企业里,这本书备受推崇。
【Advantage优势】: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不仅仅讲到职场上的高效能,更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全方位阐述如何从个人独立成熟到人际关系成熟,成为高效能人士,可谓将个人成长的途径解释得淋漓尽致。
【Benefit利益、好处】:
这本书通过七个原则来帮助人们建立高效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可以称得上是是个人全方位成长的宝典。
今天我们聚焦在责任型授权,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你在需要将任务分配给他人时,能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授权和放手,从而提高你的效能。
【第一个拆页的学习目标】0.5分钟
第一个拆页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通过反思,运用责任型授权五步法,将任务分配给别人。
【R】阅读原书拆页 3分钟
现在就请大家花三分钟时间一起来阅读这一段原文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在聊天区敲1示意以下,到最后30秒时我会提醒大家。
主题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三十周年纪念版 页码:P186-187
拆页原文:
仍以我家为例。有一年,我们开家庭会议,讨论共同的生活目标以及家务分配。会议结果不问可知,因为孩子还小,我与妻子分担了大部分工作。当时7岁的史蒂芬已懂事,自愿负责照顾庭院,于是我认真指导他如何做个好园丁。
我指着邻居的院子对他说:“这就是我们希望的院子---绿油油而又整洁。除了上油漆外,你可以自己想办法,用水桶、水管或喷壶浇水都行。”
为了把我所期望的整洁程度具体化,我俩当场清理了半边的院子,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两星期的训练,史蒂芬终于完全接下了这个任务。我们协议一切由他作主,我只在有空时从旁协助。此外,每周两次,他必须带我巡视整个院子,说明工作成果,并自己为表现打分。
当时并未谈到零用钱的问题,不过我很乐意付这笔钱,我想,7岁大的孩子应该已有责任感,足以负担这个任务。
那一天是星期六,一连过了3天,史蒂芬毫无动静。星期六才做的决定,我不奢望他立即行动,星期天也不是工作日,可是星期一他依然故我,到星期二,我有些按捺不住。今人气恼的是,院内脏乱依旧,史蒂芬却在对街的公园里玩。
我感到极度失望,忍不住想要唤他过来整理院子。这么做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却会给孩子推卸责任的借口。于是我勉为其难忍耐到晚餐用毕,才对他说:“照前几天的约定,你现在带我到院子里,看看工作成绩,好不好?”
才出门他就低下头,过不多久便抽噎起来。
“爸,这好难哟!”
很难?我心里想:你根本什么都没做。不过我也明白,难的是自动自发,于是我说:“需不需要我帮忙呢?”
"你肯吗?爸!”
"我答应过什么?"
"你说有空的时候会帮我。”
“现在我就有空。”
他跑进屋去拿来两个大袋子,一人一个,然后指着一堆垃圾说:"请把那些捡起来好不好?"
我乐于从命,因为他已开始负起照顾这片园地的责任。
那年暑假我总共又帮了两三次忙,之后他就完全独立作业,悉心照顾一切。甚至哥哥姐姐乱丢纸屑,立刻就会受到指责。他做得比我还好。
【I】拆书家讲解引导 12分钟
既然大家都读完了原文的案例,接下来我们就来拆解一下。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第一个拆页分享的这个概念叫做“责任型授权”,它是一种关注结果的授权方式,是给人自由,允许被授权者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为什么我们要来学习这个责任型授权呢?
其实分配任务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会遇见的事,因为我们毕竟个人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做。但是,你觉得分配任务给别人容易吗?觉得容易的可以扣1,觉得不容易的可以扣2
你有没有经历过,把一件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发现比自己做还累,不交吧,实在没时间亲自做,交吧,最后可能还要自己收拾烂摊子,非常纠结。
如果我们真的每件事都亲自去做,那会怎么样?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会把自己累死,到最后可能也会很有怨气,但如果我们随意把任务分配给本人,那对方接不住,势必最后我们就是必须收拾烂摊子。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正确地分配任务给其他人。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责任型授权,就是教我们如何把责任正确地授权给其他人,让我们可以真正放手,从而大幅提升我们的效能。
【意译案例】
比如我就想到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事:
当时我们小组来了一位新的实习生,组长让我带她,分配一些任务给他,当时我正在预备两周后一个公司内部的软件培训,正好需要帮手,跟她沟通之后,决定把培训的投影片制作交给她。
我把我已经做完的文字资料共享给她,又亲自演示了一遍软件的操作,我跟她说:“这是文字资料,你可以根据刚才我的演示,将文字稿里的重点提炼到PPT,这里有一个培训投影的模板,你最终要呈现出来的PPT就是这个样子。”
交接好之后,我跟她说:“一周后你需要出初稿,期间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要来找我沟通。”
之后一周的时间,她就在埋头苦干,也没有来找我询问任何事,我虽然有些奇怪,但由于我们说好了如果有问题,她要来找我,所以我就没有去追她,而是选择信任。
到了约好的时间,她向我展示了她做出的投影片初稿,我发现,由于她对这个软件还不太熟悉,所以在投影的设计上,重点不够突出,还有一些是她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我给她一一指出来,让她去修改。
然后我问她:“为什么过程中没有来找我询问?”
她说:“不好意思来找你,怕打扰你。”
我说:“我说过你有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沟通,如果你不想打扰我,也可以约好每天15分钟,这样你如果有问题,也可以问,不用担心打扰我。”
她说:“好的,那我们就每天9点,用15分钟来沟通一下,有问题我就提。”
我答应了,因为她开始主动为此负责了。
之后我们每天用15分钟沟通,把一些还不完善的地方指出来,让她继续去进行优化,三天后我们就定稿了。
拿到组长那边去过稿的时候,组长很满意,于是我们利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预备好了培训的其他设计,之后在公司内部做了一场很成功的培训,得到了一致好评。
而这位实习生之后也成了我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还合作了一些其他的项目,彼此都很愉快。
【Where适用边界】
就像这个例子一样,责任型授权其实不仅适用于上司对下属或者父母对孩子,也很适合平级之间的任务分配,让彼此都明确责任边界,合作起来也更加愉快。需要注意的是,被授权的对象一定是要愿意接受这个责任的,如果对方并不愿意接受,那么这个责任型授权就无法继续使用了。
【异议预防】
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这也太麻烦了吧?我真的觉得自己做还是更快更好吧?这样麻烦,真的能提高我的效能吗?
确实,责任型授权在初期是很费时费力的。
比起实习生,你自己做投影可能一个小时就做完了;比起孩子,你当然更有能力迅速把一间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比起老公,你照顾孩子确实游刃有余。但你要想想,如果你总是自己做,那你得多累?而且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真的不可能什么都亲历亲为。
但如果用这个责任型授权,虽然初期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大,但一旦对方掌握了技能并且承担了责任,这件事就再也不需要你操心了,等于你投资了一段比较集中的时间,换来了以后的“一劳永逸”,这是不是很香呢?
(反例)
上周我盆友来跟我吐槽老公不帮忙带孩子,让她精疲力尽的时候,我跟她分享了责任型授权,让她试着在老公休息的时候,让老公有机会来学习一下怎么带娃。
结果周一就打电话跟我说没法用,我仔细问了过程发现,原来她只是把孩子交给老公,让他带一个下午,就直接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一团乱,孩子在旁边哇哇哭,老公已经快疯了。
那其实,责任型授权究竟该如何做呢?
【How】(具体怎么做呢-细化步骤)
我总结出了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预期结果(国)
责任型授权注重结果,所以一开始就要把预期的结果明确下来,让对方可以清楚知道自己要拿到什么结果。(我给实习生最终需要呈现的示例,让她看到最终结果应该长什么样子,并且约定一周后出初稿)
第二步:指导标准(标)
责任型授权注重被授权者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会给出评估的标准,但不会告诉对方具体的步骤,这部分要给对方自由发挥的空间。(我给实习生文字资料,让她知道要把这里的重点放到投影片里,但我并未划出重点,而是给她演示了一遍软件操作,让她自行筛选重要信息)
第三步:可用资源(圆)
既是授权,就一定有资源可用,所以告诉对方有什么资源可用,让对方担负责任的同时也得到支持。(我告诉实习生,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来找我询问)
第四步:责任归属(规)
既然前面三步都已经明确,那么属于对方责任范围的内容已经明确,所以我们就不再随意插手。(比如我们约好了一周之后,也说好她有问题可以随时来问,那即使她不来,我也不再过问,而是去信任,因为责任在她)
第五步:明确奖惩(奖)
明确告知评估后的结果,让对方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会引发什么后果,以及对他个人是否有什么奖惩措施,这里需要注意,有时候不是一定有额外的奖励或惩罚,事情成功或失败的自然后果也可以成为奖励或惩罚。(比如我们都知道两周后就要做培训,作为实习生,如果无法好好完成任务,势必会影响到考核成绩)
(反例加工正例)
按照这五个步骤,前面盆友的例子,她其实可以这么做:
先跟老公说好目标是独立带娃4小时(一个下午),把娃平时下午要做的事告知老公:12点半午饭,1点出去饭后活动,2点到3点午休,3点到3点半吃点心,3点半开始,可以读一下绘本或者玩一下玩具,.很快妈妈就回来了。
这个部分就是结果约定和指导标准,具体如何吃,如何睡,如何玩,这些都交给老公自由发挥。
接下来很重要的是,资源方面要给足老公支持,比如午餐和点心都可以先准备好,让老公有资源可用,包括绘本或游戏,也可以让老公先挑好自己会的,减少重新学习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告诉老公,如果实在搞不定,可以得到自己什么支持,比如可以打电话给自己请教,这样的资源在一开始的时候是能大大降低难度的。
这些都交代好之后,朋友就可以出去做自己的事了,如果老公没有打电话求救,就不要去干涉,相信老公的能力,然后回来之后,按照之前说好的奖惩来实施即可。
【A1】 学习者拆为己用 8分钟
【显像提问】
接下来,请大家认真想一想,在你过去,有没有发生过这些情况:
你晚上要加班,请老公辅导孩子作业,带孩子去睡,结果回来发现孩子作业没写完,正在看电视;
你把洗碗的工作交给孩子做,结果孩子碗洗不干净,还把水池弄得一团糟;
你因为忙不过来,把一个报告的工作分配给同事,结果报告写出来完全不合要求,你不得不周末加班自己做;
请大家思考30秒,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把任务分配出去的?结果如何?
然后我们来分享,每个人分享1-2分钟。
好了,接下来我们请X位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黄老师:2月份有一个项目,里面有一些外购的电器件,其规格书还没有确定下来。当时给研发工程师一个期限,2月15日这些规格书要确定下来。但到了时间,发现结果不理想,连50%都不到。
【A1+】(反思加工) 6分钟
既然我们今天学习了责任型授权五步法,那我们接下来就要学以致用了。
假如时间能倒流,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如何应用责任型授权五步法,也就是国标圆规奖(预期结果-指导标准-可用资源-责任归属-明确奖惩)这五步来进行任务的分配呢?
给各位2分钟来思考一下,你可以按这五步来把关键词记下来,等一下我们请X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好,时间到,接下来我请X位伙伴来一一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预期结果:2月15日可以完成25项外购件规格书的审核确认
指导标准:公司有外购件规格书的模板,每一个外购件也有研发的需求规格
可用资源:研发团队相关的结构和硬件工程师,还有质量、采购包括供应商,如果需要组织会议的话,随时可以组织大家来开会,如果需要我帮忙组织会议,都可以叫我帮忙
责任归属:这25项外购件的规格书都由对方确定,如果搞不定就来找我,如果不找我,我就默认为对方能搞得定
明确奖惩:把这个工作作为季度重要工作,会把工作结果反馈到对方部门经理那里,作为一个绩效反馈
【回应反馈】
感谢黄老师的分享,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以把这五步做到这么好,在我看来,这五步都是蛮符合标准的,真的非常棒。
【两个拆页之间的关系】1.5分钟-此处根据观察家意见进行了修改
通过第一个片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把一个任务完整地授权出去,让对方可以得到清晰的任务目标、资源和奖惩。
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些被授权者可能很快可以胜任,但有些被授权者也许会遭遇困难和挫败,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想要退缩,甚至撂挑子不干。
这个时候,授权者是否能够移情聆听,是否能够不去指责对方,而是处理好对方的情绪,鼓励对方继续承担责任,就非常影响到授权的结果。
所以,第二个拆页和第一个拆页是正反并列关系,当遇到被授权者不能胜任而产生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应用第二个拆页来进行移情聆听。
【第二个片段学习目标】0.5分钟
那接下来我们要来通过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可以在有人带着负面情绪来与我们沟通时,使用移情聆听四步法,迅速与对方建立共情,达到有效沟通。
【R】阅读原书拆页 2分钟
现在就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一起来阅读这一段原文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在聊天区敲1示意以下,剩30秒时我会提醒大家。
主题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三十周年纪念版 页码:P264
拆页原文:
有效的沟通这个例子充分显示有效的沟通多么不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
【I】拆书家讲解引导 8分钟
好,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和体会。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拆页告诉用我们,移情聆听是正确的沟通方式,它至少包括复述语句、加入理解、加入情感、理性与情感结合这四个阶段。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沟通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家庭中,我们都免不了需要与人沟通。
很多时候,对方和我们沟通的时候可能会带着一些负面情绪,这时我们可能会很容易急着纠正对方,急着澄清或防御,或者急着安慰对方,这就很容易让我们无法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导致鸡同鸭讲,沟而不通,甚至到最后不欢而散。
【How】(细化步骤)
具体该如何做,可以让我们和别人迅速达到共情,让双方可以真正彼此理解,作出有效沟通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移情聆听的四步骤究竟具体是怎么做的:
1. 复述语句(复)
重复对方的话,让对方感觉你把他的话听进去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往往急着辩驳或安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
2. 加入理解(理)
加入了个人的理解去表达对方的意思,运用理性思维,将对方说的这句话进行理解,并表达出来。比如原文中的,孩子说上学真是无聊透了,父亲理解之后,说孩子不想上学了,看到了孩子这句话背后的想法。
3. 加入情感(情)
加入个人感觉,情绪右脑开始发挥作用,体会对方心情,注意这里是要说出对方的情绪,去体会到对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背后是什么情绪,比如孩子说上学无聊透了,父亲感受到孩子在上学这件事上有挫败感。
4. 情理结合(合)
最后这个阶段就是既有理性的解释,也有带着感情,其实就是把前面的话结合起来,重复我们对对方话语本身和对背后情绪的理解。
【案例说明】
我们家三岁八个月的哥哥,有时候不想去幼儿园,由于我们夫妻平时都赶着上班,早上没太多精力顾及他的情绪,一般都会直接说:“你必须去,爸爸妈妈都要上班。”然后硬是把他送去。但往往我们这么做之后,孩子都会哭得无法控制,即使我们狠心离开,我们自己心里也非常难受。
当我学习了这个方法后,我就想,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于是我决定下次在遇到哥哥不想去幼儿园的情况,我就会使用移情聆听四步骤来跟哥哥共情。
我会这样跟哥哥说:
“你不想去幼儿园”(复述语句:表示我看到了他的想法)
“你不想和妈妈分开”(加入理解:暗示对方我理解他不想去的原因)
“你觉得很难过”(加入情感:体会到哥哥的心情)
"去幼儿园会让你觉得很难过。“(理性与情感结合:将哥哥的情绪和造成这个情绪的原因都点明了)
后来果然有一天,哥哥又不愿意去幼儿园了,我就按照上述的计划跟哥哥说了这四句话,结果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哥哥就一直点头,因为他的情绪和需要被看到被理解了,所以他反而不哭闹了,和我黏一黏之后也愿意去幼儿园了,而且到了幼儿园之后也还是挺开心的,愿意跟着老师进去。
所以,可以看到,这个简单的方法在小孩子的身上都是很有效的,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的情绪和需要被看到了。
【异议预防】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这个对话看起来很简单啊,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就这个四个简单的步骤,能解决什么问题?
但我后来明白了,有一句话说:“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意思就是要先解决情绪,才能好好来解决事情。而这个移情聆听四步骤就是解决心情的这一个关键步骤,通过这一步,带有负面情绪的一方感受到了被理解和被接纳,他就愿意好好来沟通,并且愿意听你怎么说,那么你说的话才会有效。
【Where适用边界】
所以,这个有效沟通的四步骤,非常适用于当别人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帮助你迅速和对方建立起沟通的基础,不仅可以让你了解对方的想法,更能够帮助对方去认清自己,勇敢表达。
【不适用】但如果对方现在就是拿着一件客观的事实来和你讨论时,这个四步骤就不太适用,因为这个时候可以就事论事就好,不需要用到这四步骤。
【A3】角色扮演 12分钟
接下来,为了促使大家更好的应用,我想请大家进行一次现场实战演练,练习一下我们刚刚学习的移情聆听四步骤。
【场景设计】
请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最近由于你晚上要加班,辅导孩子写作业和洗漱睡觉的事都交给了配偶负责,你已经按照责任型授权五步法,把一切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
过了三天,你晚上下班回来,发现孩子已经睡了,但配偶黑着脸坐在客厅,看到你之后,开口就跟你抱怨孩子真是太难搞了。
【给出清晰指令】
现在请大家针对上面的这个场景认真思考一下,当你遇到这个情况,你会如何回应呢?请大家按照今天学习的这个移情聆听四步骤来进行回应,并且,我们这个对话要进行三轮,也就是说,配偶抱怨,你回应,配偶继续还有一些抱怨,你继续回应,最后配偶还是有些负面情绪,你继续回应,并且鼓励配偶继续把这个责任坚持下去。
现在给大家8分钟时间,大家在这里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何可以结合我刚才分享的“复理情合“的移情聆听四步骤来安抚配偶,并且鼓励对方继续,帮助他真正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最后我会邀请两位小伙伴,来进行这个对话的一个角色扮演。
【学习者演练记录】:
妻子:孩子太难搞了
丈夫的移情聆听:
你刚刚说孩子太难搞了,对吗?
你觉得在辅导学习的时候,他们总是来麻烦你,所以你觉得很麻烦或很痛苦,对吗?
是的,我也有体会,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我总是会被无奈和无助包围,孩子真的太难搞了,你也是这样的吗?
要不这样吧,下周我申请早点下班,我来给孩子辅导,让你可以有一个缓和的时间,可以吗?
【回应反馈】
很棒的演练,我在刚才的演练中可以看得出来,丈夫很想安抚妻子的情绪,做了共情,最后也想了一个解决办法,真的是很好的丈夫。
那我们其实按照移情聆听四步骤,这个对话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比如说,当妻子说:孩子真是太难搞了。
那么丈夫首先复述对方的话就是说:“哦,你觉得孩子太难搞了,对吗?”这是表示我们听见了对方说的这句话。
理解部分:“你觉得带他们很不容易,你觉得辅导他们很辛苦,对吗?“
情感部分:“你觉得辅导他们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挫败感吗?或者会有一些焦躁吗?或者会觉得很累,很不耐烦吗?“
情理结合:“因为你觉得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他们总是来问你,你觉得很辛苦、很累,所以你就会感觉到非常焦躁和不耐烦,是这样的吗?”
我们停留在这里就可以了,不需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当对方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所要说的和做的就是去鼓励她。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6 分钟
【拆书家提问】
接下来,为了促使大家更好的应用移情聆听四步骤,大家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会不会遇到身边有人带着负面情绪来找你说话的场景?比如:
孩子跟你抱怨:“我那个班主任真是好讨厌!”
配偶下班回来,跟你说:“我真的不想去上班了!”
朋友来跟你抱怨:“我又被家里催婚了,太烦了!”
大家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可能会遇到的负面沟通的场景,这个场景是怎么样的?也许这个场景是你一直反复遇到的,将来还可能会再发生,你也可以写下这个场景,试着在便签上写下关键词,30秒之后请三位小伙伴分享一下。大家请留意,只需要分享这个场景就可以,暂时还不需要分享你会如何做。
【学习者案例记录】:
黄老师的案例:
小朋友回来气鼓鼓地说:”我再也不要和xxx玩了,他太讨厌了!”
【回应反馈】
这真的是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很棒的生活化场景。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5分钟
好的,刚才小伙伴们都已经分享了自己想象的将来会遇到的负面沟通的场景。接下来,大家可以根据刚刚自己写下的那个具体场景,设想一下,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移情聆听四步骤:复述语句、加入理解、加入情感、理性与情感结合”的方法来回应对方,让对方感受到被你听见和理解呢?
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和预备一下,想一想在那个场景中,你会如何回应对方呢?就像我之前所举的例子一样,我就预先把自己到时候要对哥哥说的话想好了,等又遇到这个情况时,就照着说。大家也可以写下关键词语或整个句子,稍后我们请X位小伙伴来为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复:“你不想和xx一起玩了,他太讨厌了,对吗?”孩子应该会点头同意
理:“你觉得他说话伤害了你,或者透露你的秘密给其他人,或者踢了你一脚,是有这样的情况吗?”孩子可能会说是的,然后透露一个情况
情:“你觉得他伤害到了你,也没有尊重你,所以你感到很生气,很伤心难过,对吗?”这句话可能会抱着他来说。
合:“因为他做了伤害你的事,所以你觉得很难过,爸爸也能体会到这种心情,来,我们抱一抱。”
【回应反馈】
哇,好棒好棒!给黄老师鼓掌,这个应用真的很棒!我相信小朋友被你这样问,最后还有抱抱的时候,他心里一定会非常柔软,感觉到被爸爸看见了,而且爸爸接纳了他的这个情绪,而且也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并没有去责备或者说教。
那个感觉真的是很不一样,我都很感动了,真的要特别给黄老师点赞。
【结束语】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责任型授权五步法,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且若想要提高效能,我们必须学会这个方法,将一个责任真正授权出去。
但这个方法初期是费时费力的,其中很主要的费力就是对方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需要我们的鼓励,于是我们的移情聆听四步骤就很重要,它可以帮助对方感受到我们和他是一条战线,去面对眼前的挑战。
所以,掌握责任型授权五步骤,再加上移情聆听四步法,这个5+4组合,就可以助你脱离凡事亲力亲为的困境,朝着高效能人士迈出一大步!
感谢大家今天的聆听和参与,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