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准备:请今天可以参与互动的小伙伴在公屏打1。(不到六人无须分组,六人及以上需要分组)
记录时间、录制屏幕
开场: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过级主题是《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学习目标】
大家好,还是先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叫俞晶,又称俞三日,现居德国。我的三个标签是:
1. 三岁混血娃宝妈:在中德跨文化家庭里,努力学习求同存异。
2. 一级拆书家:通过拆书训练,找到中国人圈子,并提升学习原能力
3. 倾听修炼者:通过阅读听课实践让自己更有亲和力,希望能用三个太阳的温度给人带去温暖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书是一本关于爱的技巧和训练,名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F:这本书由两位美国的亲子教育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而成,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给出具体的建议,让父母能通过操练习得基于尊重的亲子沟通方法。
A:与市面上同类书籍对比,这本书在美国家教类图书中累计销量第一名,被译成30多种语言,出版30多年畅销不衰。书中有简单实用的行动步骤、生动有趣的插画例子以及具体清晰的练习指南,易读性强,代入感强,操作性佳,是难得的好书。
B:在座各位有为人父母的、或者未来想要养育孩子的,可能有这样的疑惑:不知道怎么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或者,父母为孩子付出很多,孩子却娇生惯养变成了熊孩子,怎么破局? 答案就在这本书里。它用深入浅出的实践总结和练习指导,帮你学以致用、开启与孩子之间的亲密之旅,让你享受孩子与你亲近的同时,也能看到他们有更多自主的成长。
今天我要讲的部分是关于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并持续运用,我们就能养育出乖巧、负责的孩子;这些技巧用到其他人身上上,也能收获更和谐更亲密的关系。
【过渡语】接下来就请看拆页喽,请大家花1~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在评论区回复111。现在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P56-57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吗?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孩子和我们配合,而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心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家长少付出代价,又好操作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非常有帮助的五个技巧。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合你自己,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这五个技巧能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过渡语】
好,看大家差不多看完了,下面就由我代领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原文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以互相尊重为核心,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尊重-合作”五技巧。
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孩子常常不配合,父母有时也很难保持耐心和尊重,容易用训斥、谩骂、勒令、威胁、讽刺孩子等等的方式来应对。而最后常常是事与愿违:要么是孩子不情愿的配合、要么则是家长不情愿的妥协,两种都有负面情绪,对孩子、对关系都有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未来。持续使用“尊重-合作”的技巧,才能扭转这个局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他们的配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尊重-合作“这五个技巧,分别是:
1. 描述事实。
客观描述你所看到的场景或者问题,集中精力在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对错和责任上。一个常见的方法是用物品作主语,增加客观性。比如,小朋友常见的收拾问题,可以说“玩具都散在地上。”
2. 提示做法。
用平和的语气和用词告诉孩子应该或者不应该做什么,并加上可能的自然后果。孩子了解了也更愿意去配合要求。比如“玩具应该收拾好,不然下次要再玩会找不到。
3. 简化表达。
用简单的词语或者短语有力的表达,很多时候比长篇大论来的有效果,尤其是对耐心有限的孩子。比如想让孩子收拾乱放的小熊的时候,只说“小熊!”,就能让孩子觉察到问题。
4. 说出感受。
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借用物件拟人来表达它的感受,重点是要真诚。这能帮助孩子共情。比如孩子房间乱,玩具搁脚,我说“我踩到你的玩具,我的脚很疼。”
5. 书写便条。
可以使用以上一个或多个技巧来书面表达、并贴在相应的地方。书写便条能让孩子觉得被重视、大人则可以避免直接冲突。
比如,可以用拟人的方式在小熊玩具身上贴“我想家了,有点难过,请你送我回家好吗?”这样能表达出小熊的感受和提示做法。另外,也可以假装让一些孩子特别喜欢的人物来送便条,接受度会更高。
适用范围:
其实这些尊重-合作的技巧,不但适合亲子关系,在其他关系比如家人、好友、邻居、同事等等也适用,只是需要调整成对成年人的语气。
使用注意点:
1) 以关系为基础。
如果跟对方关系不够好,可能你个人的中立尊重的话会被对方负面诠释。但正是因为关系不好,才更需要持续的练习和使用这些技巧来改善关系。
2) 以合理为前提。
在要求对方之前,先要考虑要求本身是否合理,是否是出于自己的期望给出的过分要求。
3) 这五个技巧不强求要全部使用、也不需要按顺序使用,只需要按具体情况选择应用,达到寻求到对方的配合的效果就好。
预防异议:
在座各位可以想象一下运用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技巧,是不是可能觉得自己用起来会有点变别扭、不自然?
当然,有这样情况产生都是很正常的。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其中的技巧并给予调整。比如不善言辞的父母和内向的孩子,可以先用间接的交流方式,比如写便条,会更适合,熟练以后也可以再调整。
其次,我们要有积极的信念,来克服别扭带来的不适感。即使一开始做的不自然,当孩子了解到你的用心以后,很可能会理解并尊重你的努力;另一方面,这样的别扭,不管怎么样都比其他不尊重的沟通方式要好。而且,熟能生巧,坚持了会有效果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下未来。
以下哪种情景你可能会碰到? 孩子作息不规律经常晚睡晚起让你很头疼; 或者你明明很累但伴侣却不肯分担家务; 或者约好了的聚会朋友却迟到了;或者请求同事好好配合工作对方却敷衍了事;又或者邻里之间该共同承担的责任比如公共卫生对方故意不承担等等。
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一下,然后我们请1-2位小伙伴花1-2分钟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可能遇到的场景。
场景分享案例1 国瑞 麻将房的噪音
我有一个民宿,民宿楼下有个麻将房,经常到半夜也有很大的声音,不但影响到我的休息,更影响到客人的休息,我希望能找到方法去跟麻将房老板沟通并解决问题。
场景分享案例2 超宇 想给孩子报语文学习班
我比较担心孩子的语文成绩,想要给孩子报个语文辅导班,但还没有跟孩子商量,根据以往的经验,孩子很有可能会不配合,在这个场景下,我希望能有办法跟他好好沟通。
好,大家脑海里可能都有自己的场景出现了,接下来我们想一想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里怎么运用今天所学的一个或者多个的尊重-合作技巧到这个场景里。为了帮助大家构思,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模板,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在脑海中想一想你具体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步骤,也可以写下来,我来演示一下,演示完了给大家2分钟时间讨论和书写,两分钟以后我们请一到两位小伙伴花1-2分钟时间跟大家分享:
目标:在接下来的______(时间段,比如四月三日到四月九日一周内),我会在______(地点,比如家里),面对______(对象,比如我的孩子),在_______场景中(比如孩子不肯起床去幼儿园)操练一次尊重-合作的技巧。
Ø
行动: 1,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具体该怎么准备、如何去表达?对方可能的回应是什么样的呢?比如说我之前的例子,我会提前准备,包括构思内容,具体内容是。。。,然后书写和画画,完成这个便条,这样遇到赖床的情况随时可以拿出来。
2,可能有的困难是什么?怎么可以克服这样的困难?可以想想,如果这个方法还不奏效,是不是还可能有别的准备。比如可以接着使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比如,你的好朋友也在幼儿园等你,你不去的话她也会难过的。(提示)等等。
可以设置奖励来鼓励自己行动!如果完成操练,可以______。(比如吃个大餐奖励一下自己)
好,我的演示完了,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两分钟以后我们请一到两位小伙伴花1-2分钟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
分布催化2 案例1 国瑞麻将房的噪音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我会跟楼下麻将房的老大哥老板就麻将房噪音打扰自己和住客的事情使用尊重合作的技巧进行沟通。
我会先告诉他:这几天到了半夜楼下声音都比较大,我和住客们因此都没有睡好觉。(描述事实)是否可以让你的客人在深夜的时候声音小一些,这样我的客人们就能休息好,就不会跟我抱怨或者投诉了。(提示做法)
住客们有怨言,我也挺不好受的。他们和我对你的客人也会颇有微词。(说出感受)
最后我还会写个纸条,表达自己确实有困难,真诚的希望大哥能谅解一下自己,能跟他的客人说一声或者制定一个制度请客人们遵守,也表达一下感激,改天请这位大哥吃个饭喝个酒拉近一下关系。
我觉得我先用尊重的方法去沟通,应该也会得到他的尊重和体谅,并在尊重的基础上有合作的行动出现。
好的,谢谢大家的参与,下面大家跟我一起再次回顾一下这些尊重-合作五技巧:包括描述事实、提示做法、简化表达、表达感受以及书写便条。牢记:以尊重为核心,灵活的运用一个或多个技巧。希望大家可以把它们使用到家庭、生活、工作当中去,从而收获更融洽的关系和更多的合作。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