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2023年3月18日拆书帮线下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可以听。

开场:

开场: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邹彩玲,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3-3拆书。

【自我介绍】我是一名国家一级采购工程师;也是一名有亲和力,爱读书爱分享的孩子学习力教练;同时我是一个宁夏人,所以也是宁夏特产的推广者

【分组】为了便于待会学习时讨论,我们先分一下组,我们还是按座位分组,菁和婷两个一组,静、飞哥和苏菲一组。

【学习总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我们在与孩子(他人)相处中,对方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行为)积极倾听的三步法(接收信息,解码信息,反馈信息)(澄清),作为倾听者真正找出被倾听者的需求、理解对方感受(界定);同时当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问题或者困扰时,能够运用(行为) “我-信息”的三个要素(行为,感受,影响)(澄清),向对方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求(界定),让对方充分理解后,愿意修改其行为配合我们。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我们来介绍下今天要拆解的图书。

【事件场景】:大家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想在沙发上躺一会,但是你5岁的儿子跑过来要你陪他玩,他不断的拽你的胳膊,还在你身上上下爬个不停。陪他玩是你现在最不想做的事情,你告诉他“从我身上下去,到一边去玩”,他好像完全没有听见,继续在你身上折腾想让你陪他玩,于是你就烦了,大吼到“你好烦啊,能不能走开!”,吓得孩子开始哇哇大哭,你更烦躁了。

【提问】那我们在于孩子(他人)相处中,有遇到过类似这种不知道怎么正确的表达自己需求,让沟通无法进行的场景吗? 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是像案例中家长那样对对方吼叫,还是默默忍受呢?你觉得你的处理方式最后解决问题了吗? 会不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

【影响】吼叫会让吓到孩子,让孩子觉得委屈或者恐惧;而长期默默忍受又会让自己委屈,压抑,总有一天也会爆发。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很多类似沟通不畅的问题,如果长期处理不好,对于小孩性格的养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甚至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都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在我们成人沟通中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解决】面对一系列的亲子沟通问题,有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呢?这本书——来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沟通专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所著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提供了一套解决亲子沟通问题具体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例如:如何听 孩子才肯说;如何说 孩子才肯听,以及如何用没有输家的方法处理冲突等。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还使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家庭、职场、学校等。我们今天主要讲解如何听 孩子才肯说;如何说 孩子才肯听。

R原文片段:

【学习分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我们在与孩子(他人)相处中,对方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行为)积极倾听的三步法(接收信息,解码信息,反馈信息)(澄清),作为倾听者真正找出被倾听者的需求、理解对方感受(界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给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我为大家的原文片段,阅读完成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这个拆页选择《P.E.T.父母效能训练》的62-63页

【R1原文片段】

凯西:今天晚上我不想吃晚饭。
爸爸:今天晚上你感觉不想吃东西。(积极倾听)
凯西:一点也不想。我没心情吃东西。
爸爸:你在为一些事情心烦。(积极倾听)
凯西:比那个还糟糕。我非常害怕。
爸爸:有件事让你害怕。(积极倾听)
凯西:没错。兰斯今天给我打电话,说他今晚想和我谈谈。他的语气听起来很严肃,不像他平时的样子。
爸爸:这让你觉得即将要发生什么事,嗯……(积极倾听)
凯西:我很害怕他要跟我分手。
爸爸:你不希望那样。(积极倾听)
凯西:那样会要我的命!尤其是,我猜是因为他会希望和亚历克西斯约会。那将会是最糟的情况!
爸爸:你是在害怕这——亚历克西斯会得到他。(积极倾听)
凯西:是的。她已经得到所有的好男生。她真令人恶心——总是不停地在跟男孩们聊天,逗他们笑。他们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走廊里的时候,她的身边总是跟随着三四个男孩。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跟男孩在一起的时候,我甚至从来都想不出什么话题。
爸爸;你希望自己也像亚历克西斯一样能自如地跟男孩聊天。(积极倾听)
凯西:我想我太希望他们喜欢我了,我怕我会说出什么愚蠢的话。
爸爸:你太希望自己能够受欢迎了,以至于你害怕自己会犯错。(积极倾听)
凯西:是的。但是我再怎么做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了——像个傻瓜一样站在一旁。
爸爸:你感到如果你像现在这样,还不如上前去他们聊天。(积极倾听)

凯西:是的,当然。我讨厌自己什么都不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基本上都读完了,谢谢大家的反馈,那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what】文中孩子说爸爸认真的听并做出反馈,协助孩子发现了根本问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并最终帮助她考虑做出改变。

(互动):那请问大家这个过程叫做什么?

学习者回答:积极倾听

拆书家(反馈):是的,积极倾听,谢谢大家反馈。积极倾听就是指对方发送出来信息(就是孩子有不良行为、负面情绪,或者在向我们求助等)后,我们要主动接收信息,并把自己的理解(包括需求和感受),反馈给对方,和对方确认,确保我们对其需求和感受的理解是正确的,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的过程。同时在反馈过程中做到不掺杂自己的评判。

why】那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倾听呢?积极倾听可以培育出更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孩子;积极倾听会影响孩子,变得更愿意倾听父母的想法;同时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温暖的亲密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认为,积极倾听就是听对方说,至于听没听懂,不重要,只要表示我在听你说,就可以了,其实这只是在装听,不真诚。积极倾听一定是要主动的有反馈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积极倾听的概念,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案例:

反例1:小明想去楼下骑自行车,对爸爸说:“爸爸,你能帮我把自行车拿到楼下去吗?在楼下陪我骑一会。”,可是爸爸没有任何回应,专注的看着自己的手机。 小明的爸爸有没有在积极倾听孩子呢?

学习者答:

拆书家反馈:对,谢谢大家。案例中爸爸没有积极倾听孩子,他完全没有接收小明发出的信息。积极倾听的做法是:爸爸放下手机,他想“孩子是不是拿不到自行车”,然后看着小明说:“你拿不动自行车,想让我帮你拿下去?”

小明:“是的,我不敢一个人在下面玩。”

爸爸:“你还想我陪你在下面玩一会,是吗?”

小明:“嗯嗯”

反例2:小红放学回家说:“班主任老师今天又把我叫到她办公室去了”,妈妈:“肯定是你自己有犯错了,不然她怎么不叫别人去办公室。”,小红的妈妈有没有在积极倾听孩子?

学习者答:

拆书家反馈:对,没有,妈妈虽然接收到了小红发送的信息,但是它没有做出理解和反馈,而是指责。积极倾听的方法是:妈妈接受到孩子的信息后,解读“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是不是让她觉得很丢了”,于是妈妈心平气和的看着小红说:“这让你感觉很丢脸?”

小红:“不是的,我就是很烦她老师针对我。”

妈妈:“你觉得老师不公平,什么事情都故意针对你?“

小红:“是的”

正例:孩子(啼哭):西西把我的玩具车抢走了。

家长想“玩具车被别人抢走,孩子肯定很不好受”

家长:你肯定很不好受,你不喜欢她这样做。

孩子:是的。

这个对话中的家长有没有积极倾听呢?

学习者答:

拆书家反馈:对,这位家长是积极倾听。谢谢大家的回复。他接收到了孩子发出的信息,也做了正确的理解,并反馈给了孩子。我们今天的小伙伴都很厉害,对积极倾听理解到位。

【how】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做到积极倾听的几个步骤:

1, 接收信息:主动接收对方传递的信息(包括孩子有不良行为、负面情绪、或者向我们的求助等)。这时候我们要放下手机,或者其他工作,微笑和专注地眼神看着对方,来表达接收到了信息,或者复述对方的话,就和原文中的爸爸一样“今天晚上你感觉不想吃东西。”。

2, 解码信息:对对方的信息进行解读,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具体含义,这一步是我们自己大脑中的活动。

3, 反馈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对方,并征求对方的确认,有时需要多次确认,才能明白发对方的真实需求。

【案例】上学期刚刚考完期末考试那天,成绩也很快就出来了,我下班刚进家门,儿子就急着给我说:“我今天考砸了。”

我:“过来,我们坐在沙发上慢慢说” (接收信息)

我想 “没有考好他很失落”(解码信息)

到沙发上坐下,我看着他说:“你觉得自己没考好,你很失落?”(反馈信息)

儿子:“有点失落,但这不是重点,爸爸说每门都必须上95分。”

我:“你是害怕爸爸一会回来会骂你?” (反馈信息)

儿子:“是的,他说有一门没有上95分,要把我的平板恢复出厂设置。”

我:“除了担心被爸爸骂,你更担心爸爸把你的平板恢复出厂设置,你不想他这样做,因为上面有很多你保存的东西?”(反馈信息)

儿子:“嗯”

我:“你想让我和你一起想办法,怎么和爸爸协商,不要动你平板,是这样吗?” (反馈信息)

儿子:“是的”

通过积极倾听的3个步骤,我清楚了解到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预防异议】有人可能会说,积极倾听也太麻烦了。的确,刚开始使用积极倾听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觉得比较生硬、不自然,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倾听呢?因为我们都想让谈话很融洽的进行。作为听众,我们的解读是一个猜测和推断的过程,我们并不真正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很可能解读错对方的意思,导致我们之间产生误解,严重的可能导致双方陷入沟通障碍。所以通过积极倾听,反馈确认正确的理解对方的需求,能让我们维护好这段关系,对方感受到了被理解和被接纳后,也愿意跟我们分享更多。

【适用边界】积极倾听不仅适用于亲子之间,也适用于成人之间,比如家人、朋友、同事,不过使用时一定是双方都有充足的时间,如果对方正在处理紧急事件,正忙的焦头烂额,就不适用。比如,你杠下班到家,领导一个电话要求你马上处理一个紧急事件,正在处理这个紧急事件,你妈跑过来给你说:“你看看你爸爸今天又躺在沙发上玩了一天手机······”大家说这个时候是否适合积极倾听呢?不适合,因为你现在完全没有时间,所以积极倾听一定要双方都有充足的时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场景设计】

接下来,请设想一下,在未来一周内,你可能会遇到的让的事。例如:孩子告诉你不想去上学了,闺蜜告诉你她和男朋友分手了,同事给你诉苦最近工作量太大了,加班加的想吐,等等,你要怎么用积极倾听去倾听他们的呢?

请大家应用我们刚刚学习的积极倾听的三个步骤,编一个小剧本小故事。字数不限,但是要包括背景信息、人物角色、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中间动作、对话等。也就说在哪里,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可以先写在纸上。

举例:

现场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在组能讨论并来编一个小剧本,之后会请1组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苏菲案例记录(逐字稿):

时间:明天(星期天)

地点:武汉天地

人物:我和朋友思思

起因:思思说自己想辞职

经过:思思:这个工作太烦了,我不想干了,我要辞职。

苏菲:为什么呢?你这个新单位不是才去一星期吗?而且现在工作都不好找。(接受信息)

思思:你不知道,我们每天都加班,这个公司没什么发展前景,现在做的项目读不赚钱。我怎么做也只会是个普通员工。

苏菲想“她觉得自己在现在的公司没有很好的职业通道”(解码信息)

苏菲:你是担心现在的公司,对你的职业发展通道不好?如果没有更好的机会,就先不要动,毕竟现在不好找工作。(接受信息)

思思:不是,我现在有个新机会正在谈。

苏菲想“她现在有新的机会,可能可以辞职”(解码信息)

苏菲:你是觉得现在有个新的机会,你可以辞职,对吗?(反馈信息)

思思:是的。

苏菲:恭喜你,要不你先把新的机会确定下来,拿到offer了,在辞职。(反馈信息)

思思:嗯嗯,好的。

结果:思思确定好新工作的offer了再辞职

【过渡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感谢苏菲的精彩分享,刚才我们学习了积极倾听,当孩子(他人)遇到问题时,我们如何听,对方才肯说;那当孩子(他人)的行为带给我们问题或者困扰时,我们要如何说,对方才肯听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我-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两个拆页是并列关系。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学习分目标2】在跟随我完成这场RIA现场学习后,我们在与孩子(他人)相处中,当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问题或者困扰时,能够运用(行为) “我-信息”的三个要素(行为,感受,影响)(澄清),向对方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求(界定),让对方充分理解后,愿意修改其行为配合我们。

【R2原文片段:】

【A1量表自测】

在开始今天的第二个拆页学习之前,首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测题,并在最后计算出自己的总分。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不用纠结分数,以自己的第一反应为准即可。

时间为1分钟,打完分请大家计算一下自己获得的总分。做完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1分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分较符合,4分符合,5分非常符合)

总分:(把每题得分相加)

看到很多伙伴已经做完自测题了,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得分的高低沒有好坏之分, 这自测题考察的是我们日常沟通的时候,能否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只做参考。

【互动】 大家有没有20分以上的吗?

学习者回应: 没有

拆书家:大家有10分吗?

学习者回应:没有

拆书家:我们今天的小伙伴都好棒。

【自测题解释】

得分20分以上的小伙伴,说明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善于客观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得分在10-20分之间的小伙伴,我们有一定的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提升;

得分在10分以下的小伙伴,说明我们在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方面可以提升的空间比较大s。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一下这个片段。

【R2原文片段】

做完了自测题,大家对自己的使用“我-信息”的表达的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具体什么是“我-信息”呢?接下来,请大家仔细阅读拆页,我们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完毕之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我今天选择的片段时本书的119~120页的内容。

原文拆页:

“我一信息”能够带来惊人的效果。父母们常常告诉我们说,当他们的孩子得知父母的真实情感时,往往表示惊讶。他们对父母说:

“我不知道我让你这么心烦。”

“我不知道这样真的会让你难过。”

“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的感受?”

“你对这件事真的有很强的反应,是吗?”

孩子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在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对于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浑然不知。但是,一旦有人把这种影响告诉他们,他们通常就会愿意更多地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一旦孩子了解了他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他们常常会从一个自私的人变成一个体贴的人。

H太太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全家度假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他们年龄尚小的几个孩子坐在迷你旅行车的后座上大声叫嚷、打打闹闹。H太太和她丈夫一开始还可以忍受这种喧闹,但是最后H先生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一个急刹车,把车停在路边,大声地说:“我再也受不了这些吵吵闹闹、在后座上跳来跳去的行为了。我希望享受我的假期,希望在开车的时候享受一些乐趣。但是,真是该死,当后座那里不断传来吵闹声时,我就会变得紧张兮兮,我讨厌这样开车。我觉得我也有权享受这次度假。”

孩子们被爸爸的这个声明吓了一跳。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后座上的行为给爸爸带来了困扰。很明显,他们以为爸爸可以接纳他们的这种行为。H太太说,在这个小插曲过后,孩子们变得更加体谅别人,胡闹行为也明显减少了许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大家基本上都读完了,那么我来分享一下对这段拆页的理解。

【what】当孩子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困扰或者问题,需要孩子来配合改变他们的不可接纳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发送一条“我-信息”,所谓“我-信息”就是从我-表达者本身的角度出发,表达别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以及对我造成的具体而实际的影响。通用格式如下:行为+感受+影响

提问:那我们现在知道一个完整的“我-信息”我信息不含哪三个要素?

学习者回答:行为、感受、影响

拆书家反馈:对包含行为、感受和影响三个要素,谢谢大家。

提问:那这里的影响是孩子的不被接纳的行为对谁造成的影响呢?

学习者回答:对父母

拆书家反馈:对,孩子的不被接纳的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具体的影响。谢谢大家

【why】很多时候孩子做出不被接纳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不便或有些不好的影响时,他们并不清楚。而这时候我们用“你”开头的句子来批评指责孩子,如:你为什么不能听话一点?你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你做事就不能过一下脑子吗?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你—信息”,反而会让孩子的委屈、愤怒等情绪涌上来,起到反作用。但是当父母能够明确告知孩子自己的需求,由原来“你-信息”变成“我-信息”,和孩子说明这样做对父母是有实际影响的时候,孩子就会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互动提问】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信息”,我举几个例子:

场景一:你一点都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受。

拆书家:大家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我-信息”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不是,谢谢大家的回复。这句话里面只有评判,没有基于事实的描述对方的行为,也没有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具体的影响。对方接受到的是指责,可能会质问你“我到底干什么了,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了?”

场景二:你离开学校后,没有回家,也没有打电话回来,这让我很不高兴。

拆书家:大家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我-信息”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不是,谢谢大家的回复。这里面虽然包含了行为描述(你离开学校后,没有回家,也没有打电话回来)和感受(这让我很不高兴),但是没有说出对自己的具体的影响,所以对方并不清楚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可能很难调整他的行为

场景三:我在开电话会议,你不停的过来打断我,我完全无法投入会议。

拆书家:大家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我-信息”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不是,谢谢大家的回复。这里面包含了行为描述(我在开电话会议,你不停的过来打断我)和对自己的影响(我完全无法投入会议),让其知道自己的行为带给了你负面的影响。但是没有说出你的感受,对方有可能听到了指责或教训等,他们可能会不是自愿修改其行为的

场景四:你比我们约定的时间晚回来了2个小时,电话也打不通,这让我很担心,我无法安心睡觉。

拆书家:大家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我-信息”吗?

学习者:是

拆书家:对,是,谢谢大家的回复。这里面包含了行为描述(你比我们约定的时间晚回来了2个小时,电话也打不通)、自己的感受(这让我很担心)和对自己的实际影响(我无法安心睡觉)。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我信息”必须包含三个要素——描述对方的行为+其行为带来我们的感受+对我们的具体明确的影响。

【HOW】具体应该如何发送“我-信息”呢,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描述行为:客观的描述对方的行为,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个行为评判或所贴的标签。比如,你不提前打电话说一声,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评判。“你离开学校,没有回家,也没有打电话回来…… 。”这是描述行为。

第二:说出感受:清楚明确地告诉对方,他的行为带给你的感受。例如:愤怒、着急、生气、害怕、难过、尴尬等等。可用”我感到……“这样句式来表达。

第三:阐明影响:影响是指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诸如浪费钱,时间,额外的工作;使我们不能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情;可能使得我们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惫等。

举例:在这里举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周末我和先生把家里做了大扫除,晚上儿子就把他的乐高拿出来拼,摆的沙发、茶几和地上到处都是,要睡觉了他要没有收拾。我实在受不了。

我:“你为了拼乐高方便,把零件全部分开摆放,所以沙发、茶几和地上都是乐高零件,现在要去睡觉了,你也没有收拾起来(描述行为),这让我觉得我的劳动成果没有被尊重,也有点生气(说出感受),你知道我和爸爸两个花了一天时间才收拾好的房子,我不希望它变得乱七八糟,还要再收拾一遍(阐明影响)。”

儿子:“可是我想明天回来继续拼啊。“

我:“我在告诉你我的感受,我现在很生气,我不希望我的劳动成果不被尊重(说出感受),而且地上摆的乐高的地方,是我晚上上厕所必经的路,万一我没有看到踩上去摔跤了怎么办?我不想受伤(阐明影响)。”

儿子:“我知道了,那我先收拾乐高,然后再洗漱吧”。

【适用范围】“我-信息”除了用于亲子沟通以外,其他家人,朋友,同事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困扰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进行沟通,向对方表达自己需求。但需要注意:如果对方是权威的领导,这个方法请慎用,有可能让对方觉得你在挑衅或者不服从安排。

【预防异议】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发出了“我-信息”,孩子充耳不闻怎么办?我发出的第一条“我-信息”孩子充耳不闻的时候,我们再发出另外一条更加明确、更加强烈的“我-信息”,让孩子知道“我说的是真的”。就算孩子最后的行为还是没有改变,在我们长期使用我-信息的情况下,孩子也会手影响,他们也会发送我-信息,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也会有帮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新技能:A3微行动学习】拆书家提问设计:

【1.明确问题】我们刚刚学习了“我-信息”的三个要素,以及表达步骤 描述行为、说出感受、阐明影响。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过往经历中,有没有他人的行为带给我们问题或者困扰的情景?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回忆,再花两分钟时间在组内讨论,然后我请每个组选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婷:孩子早晨取了隐形眼镜,故意用纸巾把戏眼镜的水吸的满满,然后丢到马桶里,溅的到处都是水,气死我了。

学习者静:孩子的书桌很乱,我换了一个大的他还是乱,书本平铺在桌面上,用过的废纸或者纸巾也在上面,就是不收拾。我说了,他有时候听就收拾一下,有时候不听,最后都是我默默给他收拾。

拆书家:静的案例是孩子的书桌总是乱的,问题是你不知道怎么跟他沟通,让他自己自愿收拾书桌,对吗?

学习者静:对。

拆书家:婷的案例是孩子把吸满水的纸巾,从高处往马桶里面丢,溅的到处是水,问题是你不知怎么和他说,让他不要这样做,说不好就是两个人吵架,对吗?

学习者婷:是的。

【重述并明确问题】那我们现在就是两个案例两个问题,但是由于我们时间有限,我们现在从中选一个比较有共性的案例进行讨论,大家看选谁的?

学习者:静的,我们都要这个问题。

拆书家:好的,谢谢大家,那我们选择了静的问题-怎么和孩子沟通,让他自己收拾书桌,让书桌干净正确。那我们现在用我们刚刚学校的发送我-信息的三个步骤,去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认为难点再哪里?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学习者讨论:

有学员说: 阐明影响,他会觉得这个我的事情,我自己觉得不乱,对我没有影响,对你有什么影响。

有学员说:影响,他觉得我能找到我要的东西,不影响我啊

拆书家:那我们再次明确,静额案例,解决书桌乱这个问题的难道是不知道怎么阐明对我的影响。大家都同意吧?静你确认吗?

学习者:同意,没有问题。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好的,谢谢大家,那我们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无法表达出对我的影响?大家可以结合过往经验,尝试相互追问,深入的探讨一下,我们抽丝剥茧找到本质原因。时间是5分钟。

大家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可以写到便签纸上,我们一会把便签贴在白板上。

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要对对方的发言做评判,记下来就好。

学习者讨论:

有学员说:情绪已经主导了我们,失去理智,一下想不到影响

有学员说:对未来的过度焦虑

有学员说:担心他丢东西

有学员说: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有学员说:影响不够具体

学习者讨论结果汇总发表: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我们可以把问题的本质总结为下面几点:

1、情绪影响了我的理智

2、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拆书家:静你认同这两个核心原因吗?

学习者:认同

【3.明确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好的,谢谢大家的反馈,由各位觉得上面这两个核心原因,最本质原因的是哪一个呢?。

学习者:情绪

拆书家:大家都认为情绪这一条是最重要的本质,对吧?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静你认同怎么解决你的情绪这是你的问题的最本质的原因吗?

学习者:认同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谢谢大家,那我们进行下一步,我们已经确认问题本质是“情绪影响了我的理智”: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目标确认:

拆书家:静,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就算你的问题解决了?

学习者:我想明白了就算解决了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案,看看大家能给出多少思路和行动步骤来。最终让静觉得他想明白了,就算这个问题解决了。给大家5分钟时间,大家将你们讨论的可行的做法和思路写在纸上,稍后我们请大家分享讨论的成果。

【5.每组代表讲解解决方案】

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我们请组长分享一下最后讨论的结果。

我们讨论的行动步骤是:

1、给孩子说明我担心的事情,我的感受

2、正视情绪(我的焦虑,真的发生了我担心的事情又正面样呢?)

3、给孩子说明我担心的事情,我的感受

4、告诉对方我的期望

【回应】好,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大家经过讨论为案主找到了解决方案。按我总结一下,关于静的问题,我用我-信息去表达的总统步骤:

1、 描述行为

2、 说明感受

3、 识别课题,做课题分离

4、 正视我的情绪

5、 说明我的担忧和感受

6、 告诉孩子我的期望

拆书家:静,针对这个解决本质问题的方案,你现在感觉如何?你认可这个方案吗?

案主:我现在想明白了,我感觉好很大了,我接受认同这个解决方案。

【A2催化学习者应用:布置任务,拉人陪练】

为了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把握,现在我要布置一个任务给大家,请大家回去后完成。

大家今天回去后,利用明天、后天,把今天学的“我-信息”的三个要素,在家里或者工作中实际应用一次,把过程反馈给我。

学习者静的应用案例:

时间:周六(3.18)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儿子

事件:起因:儿子晚上睡觉,把脱下来的衣服乱丢,我用了“我-信息”和他沟通:

经过:静:儿子,你现在要睡觉了,你看你脱下来的衣服,床头一件,地上一件,床尾还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地方放置(描述行为),这让我很不舒服,我无法接受把衣服这样乱丢(说出感受),你明天早晨起床找不到衣服又要喊我帮你找衣服,我又要花时间给你找衣服,上班有可能要迟到(阐明影响)

儿子:哦,那我把衣服放整齐。

结果:儿子把衣服全部折叠好,整齐的放到了凳子上。

【回顾+强有力的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个拆页,第一个 积极倾听,我们在与孩子(他人)相处中,对方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积极倾听的三步法(接收信息,解码信息,反馈信息),作为倾听者真正找出被倾听者的需求、理解对方感受;第二个“我-信息”,当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问题或者困扰时,我们要用 “我-信息”的三个要素(行为,感受,影响),向对方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求。

结尾:如何听,对方才会说;如何说,对方才会听?的答案就是积极倾听和我信息,这两个知识点是并列关系,可以随时切换应用。那我们拆书帮的使命之一就是拆为己用,希望大家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灵应用我们今天的两个知识点,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美好,家庭氛围更加美满,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