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梁海波,命中缺水,名字全部带水。
【技】本职工作是软件技术架构,
【写】个人比较喜欢善思,今年开始逐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在写作这条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
【行】除了思考和阅读,我还喜欢旅行。我到一个地方去体验风土人情,所以我想“行者”更适合我的心态。
【拆书帮介绍】: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是一种适用于成人学习。
现如今网络时代,我们经历过太多碎片化阅读,也看过很多图书,不过看过之后就没有然后,不是束之高阁,就是扔进收藏夹。而拆书就是一种能将你看过书的 这些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拆书主要分为个人学习法和组织学习法两种形式。
个人学习法也叫便签学习法,咱们今天会使用的定级方法就是便签学习法。
组织学习法就类似今天活动,由一个拆书家组织一群学习者进行某本书的带拆学习,促进、引导学习者拆为己用,可以说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就是基于刚刚提到的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而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鹭岛厦门抚琴分舵,而拆书帮的使命就是帮助跟多学习爱好着成长为拆书家。
【原文】
——摘自《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P31-33
【动因定义】
那么,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赫茨伯格研究中的“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因为工作本身的因素让你感觉做了对工作有意义的贡献。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和工作的内在状况有关。
【拆页片段】
幸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因再各个职业里都很稳定——给我们指出了“正北方”,并由此重新校准,沿着职业轨道走下去。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在心:超过一定的临界点时,改善基础因素,如钱、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都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而不是产生幸福的原因。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重点放在努力获得职业成功的有形陷阱里。拿更高的薪水、得到更有声望的头衔、有环境更好的办公室,这些都是朋友和家人能偶看得见的标志,标志我们职业上“成功”了。但是一旦你发现自己关注的是工作中的有形部分,你就是在冒险了,想我的同学那样,追逐海市蜃楼。如果你把下一次加薪变成最终让你快乐的原因,那么这就是一种无望的追逐了。
动因理论建议你:问自己不同类型的问题,而不是总问自己过去问过的问题。比如说,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活的成就吗?我将会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吗?这些才是真正驱动我们的动力。 一旦你清楚了这点,什么是你工作中最重要的就会越来越清晰。
克里斯坦森教授,给这个章节的大标题取的名字是《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他在书中举出一些哈佛商学院同班同学的例子,许多人绝非在毕业时即刻意计划要跟配偶离婚、跟小孩疏离,甚至闹出丑闻、犯罪入狱,为何追求成就的人常常掉入引发不幸的陷阱?
试想想,有一天,我们早上踌躇满志地来工作,10小时后,带着不受赏识、沮丧的感觉开车回家。她这种感会怎样深深地影响我们与家人的相处呢。然后,再试着快进到了另一天,我们带着更好的自我感觉回家——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因做成了很有价值的事情而被认可,以及在某个重要项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又会对她作为一个妻子丈夫,或者父亲母亲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如果和今天的动因理论匹配,其实基础因素就好比是追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会情感需求,而真正的动因则对应着尊重和自我实现。
追求薪水只是安全上的需求,而追求工作的意义、能不能学习到新知识等,是尊重和自我实习,是动因
正如这个拆页中,教授明确的指出,当我们执着于考虑基础生理需求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陷入了迷途,只有通过找到影响我们职业生涯的动力因素,这个才是我们职业生涯的驱动力, 而不要把下一次加薪当做我们最终快乐的源泉。
最后一段,教授建议我们通过问问我们自己一些问题,譬如问问这份工作赋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能否让我们成长,能否让我们有机会得到认可?以此来寻找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工作中最重要的。
【A1便签分享】
在今年中叶,大概6、7月的时候,我当时得到一个猎头的挖猎,当时那家公司给我开了一个相对当时我的工资来说比较高的一个价位,我当时有点小雀跃,money又可以多不少了。后来还列了一个优劣对比矩阵,从薪酬待遇,岗位,行业发展,工作环境,同事关系,个人职业发展等等。综合对比后,大部分条件都差不多,仅仅那开价多了几万块的筹码当时确实有点让我欣喜异常。
不过,短短不到一周,我这种心情急剧降落,因为做的事情没有变,我还自我质疑,“针对要为这几万块辞职吗?”
当时没有看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后面一个多月也一直很迷茫,就一直责问自己,你到底想要做什么,有什么工作能够让你开心的做呢?
后来想透了一点点东西,经不住诱惑,我就去找我老板聊天,我跟我老板讲,“我喜欢做点有创新,能够研究点新玩意的工作内容,现在互联网已经有云化的趋势,整个行业也有点厚积薄发的意思,不知道我们公司有没有想开始做这块工作,如果有,我想尝试尝试”。 老板很惊喜的给我答复说,他一直再烦恼着没人做这个事情。当即给我这个职位的工作。
后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能够明白当时我自问的内容,其实就是在寻找我自己职业中最重要的“动力因素”,只有当我找到了这个点,我才有点摆脱了“金钱的诱惑”。现在我也很开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A2便签分享】
虽然现在我已经短期内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在现有的岗位上逐步的寻找到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不过,在看了这个动力因素后,我对于自己有了更大的期许,我在自己的GTD的清单月度列表中, 增加了一项叫做“职业动力反思”的任务,每3个月(每一个季度)28号能够对自己的职业最重要的事情进行一次反思,反问自己那几个问题“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活的成就吗?我将会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吗?”当结果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调节自己的心态变化。
其次,在拆书家定级这个事情上,我是万分愉悦的,都说人人都“好为人师”,我也有这种欲望。作为拆书家,这个事业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呢,我想“分享,演讲”是我能够从中找到的意义和成就感,当然给他人带来些许变化是这个事业赋予我的职责。因此,我对未来三四个月,有了明确的驱动目标,那就是拿下三级拆书家,这是当前我事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争取每两周一次定级,不论师父或者观察员是否有时间,都必须在每周五之前准备好定级预备表,对自己的事业负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