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常州龙城分舵练级2023第14场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请求反馈的四个步骤

开场:

【过渡语】大家都拿到今天的原书拆页了吧?还有谁没有吗?好,那我们就开始了。

【自我介绍】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枘澹。我的三个标签:资深HR 、准中考生妈妈和新晋一级拆书家。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沟通过程中运用请求反馈的方法及时了解掌握对方是否能准确理解我们所表达的意思。

【分组提示】现在给大家简单分下组,丁舵跟小庆老师,孙老师跟唐老师,驰驰老师跟陈芳老师,张丹丹老师跟张老师,两两为一组哈~

【过渡语】我今天带来的这个片段是来自于经典著作——《非暴力沟通》。

【图书介绍】

Feature(特征):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顺畅和谐。

Advantage(优势): 这本书豆瓣评分8.4分,长期位于亚马逊图书销售榜前10名,微信读书上有87%用户在看过后会做读书推荐

Benefit (利益):通过学习这本书,能让我们学到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并理解他人,以达到彼此间深层的、发自内心的沟通,让我们的沟通更加流利顺畅。

B2: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习者能够使用请求反馈法,让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对方是否完全理解明白我们所表达的意思。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原文片段。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这个片断,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谢谢,请开始~~

【主题】请求反馈 片段来自(美)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钻石版 P70-71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在另一些时候,听到“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回答,我们并不放心。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这样,一旦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就有机会作适当的补充。

例如,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托尼,今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然后,他就转过身去,准备离开了。老师站在那里,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她叫住他:“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好吗?”托尼回答说:“放学后,我没法看足球赛了,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老师发现托尼并没有听明白她的意思,她准备作出解释。这时,她很注意她的方式。

像“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第一次请求他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时,我们也许会有点不自然。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提出这种请求。在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时,我常听到人们表达保留意见。他们担心,有的人也许会说“难道我是聋子?”或者“不要在我这里卖弄你的沟通技巧”。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们可以先解释我们的目的——我们是为了了解我们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然而,如果对方说“我已经明白了,我没有那么蠢!”那么,我们可以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达对他的尊重及我们的需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我看到大家基本都已经读完了,没读完的也没关系,请听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WHAT】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我们话语中所表达的意思,与谈话者理解的意思,往往并不是同一个意思。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请求反馈的方法,让双方的意思达成统一。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的做法】通常,我们在向谈话对象交代任务、表达意见或传达重要信息后,得到的一般是“好的”“知道了”“明白了”这类肯定的答复,于是我们想当然的以为对方理解了我们所表达的意思。

【通常做法的结果】那对方是否真的如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吗?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想当然”的思想害死人。

【该方法的做法】而通过请求对方反馈,使我们表达的意思与对方理解的意思达到一致,确保了信息的统一性。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请求反馈的话,往往会造成表达与理解之间的意思曲解,从而使事情最终的结果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HOW】(细化步骤)

请求反馈的方法,我总结为四个步骤:

1、表明目的。向对方表明我们只是想知道我们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2、请求反馈。请对方将他理解的意思反馈给我们。

3、表达谢意。无论对方的理解是否正确,都要为他愿意给我们反馈而向他表达感谢。

4、反馈沟通。如果对方的理解是正确的,可以进行沟通流程的下一步;如果对方的理解有偏差,则我们要从自身原因出发解释补充,以便让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明白。

【举例】寒假第二天。我对躺在床上看书的女儿说:“之前几次让你收拾房间,你都以功课忙为理由躲懒了,现在课都上完了,可以收拾了吗?”女儿头也不抬地回了我一句“知道了”听到肯定回答,我离开了她的房间。刚走了两步,我想想不对。

又折返回去,对她说:“你说你知道了,你真的明白我说的意思吗?”女儿把书往被子上一扔,说:“唉呀,不就是把那些没用的作业和试卷理出来扔掉嘛,每学期都说,烦不烦啊,都听腻了”果然。我深呼吸了一口气,对她说:“首先,对于你在这种情况下还愿意跟妈妈说话,老母亲我表示很欣慰;其次,我可能没说明白,我所说的收拾,不仅包括你的那些作业和试卷,还包括你藏在衣柜底下的那个衣服团以及床底下的那堆鞋”。这次,女儿吐着小舌头下床去开衣柜了。

【WHERE】这个方法既可以用在工作的上级对下级或同级之间,也可以用在生活长辈对晚辈、平辈或朋友之间,特别是刚刚驰驰老师提到的男女朋友之间,我觉得我的这个方法比刚刚小庆老师更适合,更好的避免了男女朋友之间因为理解的偏差而产生误会。但这个方法不适用于对待上级和长辈。

【预防异议】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对方都说了知道了或明白了的情况下我们再让对方反馈,会不会显得多此一举甚至有质疑对方的意思啊?在这里,我想说,我们的这个方法叫请求反馈法,所以,大家在语气与措辞方面要注意委婉一些,比如:“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或是“麻烦你能重复下我刚刚的话么”等等。让对方明白我们只是想让我们表达的意思能清晰准确地被对方所理解,而不会因为表述与理解的不一致而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说到这,大家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拆为己用了呢?不着急哈,等我给大家设计一个场景,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

一周前你就和你的孩子约定好要在这个周末他上完兴趣班后带他去姥姥家吃午饭,下午还要去环球港坐摩天轮。但一大早你的领导突然来电话说甲方客户今天要来单位进一步沟通方案,你要回去加班。你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就决定把今天需要陪孩子 一起完成的三件事:陪他上兴趣班,中午去姥姥家吃饭,下午去环球港坐摩天轮交给孩子的爸爸去完成。

接下来,请大家按照之前的分组,分别扮演孩子的爸爸与妈妈,运用请求反馈四步法:表明目的+请求反馈+表达谢意+反馈沟通来让孩子的爸爸能清晰明确地知道今天要完成的任务,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和演练,时间是6分种,然后我们会请1组的小伙伴来分享演示。现在开始交流环节~

(小组交流6分钟)

【过渡语】好,我看大家都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有请哪组小伙伴来给我们现场角色扮演一下?有没有自告奋勇的?(张丹丹老师:我们来!)好!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张兮吾老师:按性别来)

妈妈(张丹丹老师):跟你说个事,今天是可能你要带孩子

爸爸(张兮吾老师):嗯?

妈妈(张丹丹老师):我今天公司有事,我要赶紧去处理一下应付一下客户。然后你要做的事还比较多,先是带他去上完兴趣班后,带他去外婆家吃饭,然后要带他去乘摩天轮。千万别让孩子失望了,我之前承诺过他的,记住了!

爸爸(张兮吾老师):啊,行啊,就这样,没问题。

妈妈(张丹丹老师):唉呀,你不错啊,挺靠谱的嘛,那你来跟我说说你带他做几件事啊?

爸爸(张兮吾老师):这个很简单,你今天有事,孩子归我了

妈妈(张丹丹老师):你说说具体要干啥?

爸爸(张兮吾老师):就是上课,玩,吃饭,对吧?

妈妈(张丹丹老师):先上课,吃饭,再玩

爸爸(张兮吾老师):对对对,先上课,再吃饭,玩

妈妈(张丹丹老师):这个先后顺序别搞错了,好,你去执行吧

爸爸(张兮吾老师):好,好,没问题,就这么点事。

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分享就先到这,其实这是非常棒的一次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要带孩子先上兴趣班,再吃饭,然后去坐摩天轮,虽然中间有意思的偏差,那妈妈也是即时的纠正了,那爸爸呢也对今天的行程了然于胸了,相信孩子爸爸一定能陪孩子度过一个开心的周末!

【结束语】再次感谢张爸爸与张妈妈的一个精彩的角色扮演!大家也可以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地练习,熟练地掌握请求反馈的四个步骤:表明目的+请求反馈+表达谢意+反馈沟通,让我们的表述始终能够被对方准确地理解、明白。谢谢大家的陪伴,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