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3-1练级预备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自我介绍】一分钟
大家好欢迎来到拆书练级3-1的活动现场。
首先我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我叫何小华。
我的三个标签是:
1.非暴力沟通探索者。
2.太极爱好者。
3.二级拆书家。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分为两个人一组。
【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现场运用移情聆听三步法来理解对方(行为),站在对方的角度来了解他的思维方式和感受(澄清),并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对方(界定),促进双方心与心的交流。
图书介绍--场景介绍法(二分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事件场景】
去年三月份朋友来家玩和我聊起孩子高考的事,他说孩子学习不主动,上高三了还不自觉,成绩上下波动很大,说到这时他叹气起来。听到这我连忙安慰道:别担心,不是每一个孩子都爱学习的,只要孩子身体好就行,做哪一行还没有个饭吃啊,就是孩子万一考不上大学,那还可以上专科呀。听完我的话朋友脸上露出一丝变化,我还以为我说的话促动到他了呢。通过深入沟通我才知道,朋友只是担心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而已。
【提问】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当你想和朋友倾诉苦闷,然而朋友却不顾及你的感受,在那里夸夸其谈,你心里的委屈没处诉,反倒听朋友说了一大堆糟心的事,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影响】
当朋友向你倾述心里的委屈时,是希望得到你的陪伴和安慰,而此时的你却不顾及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大谈一番自己的高见,结果弄得朋友以后都不敢找你倾述了。特别是双方需要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的自说自话,就会把矛盾累积,导致严重的后果。
【解决】
那如何才能达成有效沟通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法,书中第八章的习惯五知彼解己中,有一种《移情聆听法》,它能有效的解决心与心之间的交流问题,让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了解他当时的真实意图和心理状态,帮助你快速的了解对方,拉升彼此之间的关系,增加你处理问题的能力。
R原文片段:
【阅读原文拆页】: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260-P261
好的,接下来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时间一分钟,有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移情(Empathy)不是同情(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I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四分钟)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与他人沟通时不等说话者表达完,就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给出观点和建议,既没有了解对方想表达的全部意思,也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这样的聆听会让说话者觉得很痛苦。
【概念对比讲解】引出逻辑步骤
那什么是移情聆听呢?移情聆听是以理解他人为目的,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理解他当时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再根据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实和感受的理解向他人做出反馈。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区分什么是移情聆听,下面通过我和女儿上高三时的聊天来区分。
例1:周二女儿放学回家说:“爸爸,今天有个同学上课睡觉,被老师叫家长了”。我对这个话题没兴趣,就嗯、啊、哦的应付着。请问大家这是移情聆听吗?学习者:不是。拆书家:是的,这是装模做样的聆听,没有复述孩子的话,给予说话者事实的反馈。移情聆听是复述对方的话:今天你同学上课睡觉,被老师叫家长来学校了,是吗?
例2:女儿接着说:“自从我上高三后每天晚睡早起,我好累啊。”我说:“女儿啊,自从你上高三以来每天晚睡早起,你觉得好累,但人活着哪有不累的,你现在不吃学习的苦,以后就得吃生活的苦。”请问大家这是移情聆听吗?学习者:不是。拆书家:是的,这是选择性的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和敏感的部分,虽然有复述,但没有诠释。移情聆听是诠释对方的话:你上高三后每天晚睡早起,你觉得上学好辛苦,对吗?
例3:女儿有点不耐烦的说:“爸爸,我上课学的知识以后在生活中不一定能用得上,学懂了又有啥用啊”。我很认真的听着,并说到:“你上课学的知识以后在生活中是不一定能用上,学懂了我也不知道有啥用,但你不学能怎么办呢”。请问大家这是移情聆听吗?学习者:不是。拆书家:大家答对了,这是聚精会神的听,我有在认真听孩子说话,也给予了复述和诠释,但我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感受。移情聆听需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你觉得上课的知识在今后不一定能用得上,你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必要,为此你觉得很烦躁,是吗?
上面我举了包含移情聆听三要素的例子,下面我来讲解一下具体的行动步骤:
【HOW】
1. 复述。重说对方说过的话,让他(她)知道你一直很尊重并认真的听他(她)说话。
2. 诠释。站在对方的角度用自己的理解说出对方想表达的意思,确认理解无偏差。(不评判、指责、给建议)
3. 反馈感受。观察对方的感受并向对方说出核实。过程中不加入自己的情感(同情、愤怒、开心、喜悦)。
【解决问题】
学习过移情聆听三步法后再回到朋友找我聊孩子学习不主动的案例,我会和朋友这样说:你觉得孩子学习不主动(复述),担心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诠释),为此你很焦虑是吗(反馈感受)?
如果当时我能用这样的方法和朋友聊天就不会陷入尴尬的场景了,朋友在得到我的反馈后,即使出现偏差他也会及时说明,这样的沟通就有助于对方说出心里话,拉近彼此间的感情。
【适用边界】
移情聆听适用于亲人或朋友间进行倾述烦恼、梳理思路的场景。不适用于双方互不信任、想通过这种方法来操控他人,或紧急情况下(救人、救火)的场景。
【预防异议】
有人也许要说了,学习移情聆听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太麻烦了?是的,刚开始你会觉得很麻烦,但当你能熟练运用移情聆听法获得对方认可,你的影响圈越来越大,愿意和你沟通的人越来越多时,你就会认为学习移情聆听太值得了。通过移情聆听既有助于你解决问题,还能增进朋友之间的情感。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八分钟)
A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想想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有可能会在哪些场景里使用移情聆听法,例如:孩子因写作业的时间安排和你起争执、妻子因家务分配和你起冲突、同事因工作衔接出问题大发雷霆。接下来我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讨论设计出一个有对话的故事,里面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需要把移情聆听的三个步骤运用到故事里,因为时间问题,等会我请一位小伙伴上来分享两分钟,其他的小伙伴等练级结束后再分享。
阿波罗老师分享:
时间: 下周五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妻子
起因:我喜欢收拾家里的东西,因为过程中没有分类归纳,经常是收拾过后自己也不记得放哪里了。
经过:今天我妻子想起要用某件物品了,但是在家找了好几遍也没找到,于是有些不开心的找到我说。
妻子:我的~~东西找不到,你放哪去了?
我:你是要找~~东西,对吗?
妻子:是的,每次你收拾完东西后,我就找不到了。
我:哦,每次我收拾完后,你就找不到东西了,为此给你带来了麻烦,对吗?
妻子:有些不高兴的说,是啊,我不反对你收拾,但每次都找不知道放在哪里,我就有点不知所措,因为都是你在收拾的。
我:因为我经常整理家务,让你不知道东西放哪去了,这样让你有点烦躁是吗?
妻子:是的,你每次收拾的过程中都没有分类归纳,导致我总是找不到东西。
我:好的,我明白了,下次我在整理物品的时候会分类归纳,这样就便于你寻找了。
结果:把移情聆听运用到未来的场景中,阿波罗老师化解了妻子找不到物品而引发的负面情绪,还通过移情聆听还找到了解决办法。
【总结】感谢阿波罗老师的分享,我看见阿老师把“移情聆听法”运用到了故事里,通过向对方复述、诠释、反馈感受,给予了阿太太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就缓解了阿太太的烦躁情绪,既解决了问题,双方的感情也得到了巩固。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的3-1练级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陪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