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分组】
我们今天会有分享的环节,有多少伙伴是可以参与到分享环节的?如果你可以参与分享,请你在聊天区敲1。我们根据今天的人数分为1个组来讨论学习。
【自我介绍] 】 1分钟
大家好,我是来自昆明春城分舵的周红霞,我的三个标签:
1. 国企党务工作者
2. 思维导图管理师
3. 初级图解士
【学习目标】 1分钟
我希望通过本次分享,让大家学会:当下属来请教问题时,不直接给答案(不利于下属提升),而是运用四个方面来启发和促进下属,达到提升下属学习能力的效果。
【图书介绍】 2分钟
【Feature特征】:《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是影响百万人的拆书帮创始人、教育实践家赵周老师所著,赵周老师教会你如何用拆书法(RIA便签学习法)快速阅读一本书,攫取书中精髓,化为自身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Advantage优势】:这本书长期占据亚马逊职场学习类畅销榜第一名。相比于其他阅读类书籍,它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学习者过往经验,将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聚焦解决当下问题。
【Benefit利益、好处】:成年人平时忙于工作和生活,没时间、没精力去读完整本书,即使读完了也记不住,这本书解决了这个成年人读书的痛点,用拆书法阅读一本书,你不需要通读全书,只要在阅读时应用好3张便签,就可以把书中的重点知识拆为己用,达到你想要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
【R】阅读原书拆页。本拆页来源于《这样读书就够了》P90-91
2分钟
我们都承认优秀的职场人应该是优秀的学习者,但若以此为前提,合理的推论是: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优秀的学习促进者。如果你是管理者,那么下属跟着你不仅是做一份工作,也不仅是掌握这份工作的技能,而是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当下属来请教问题、征求建议的时候,马上给出你的想法(很可能是比他的好得多的想法)并不利于他提升学习能力。
管理者可以在4个方面提升下属的学习能力:
1.把希望下属掌握的知识加工为具体案例。
2.激活下属的经验,反思自我。
3.促动下属去思考,即时演练。
4.催促下属去应用,解决问题。
突破初级学习者的认知习惯,锻炼成为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这样我们的下属、孩子就会知道,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尽力消化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I】拆书家讲解引导 5分钟
【What】
该片段讲述了: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优秀的学习促进者,既然是优秀的学习促进者,当下属来请教问题时,就不能直接就问题给出答案,而是可以通过四个方面的引导式回答,来促进下属思考和提升。
【Why】
【这样做的坏处】我们通常习惯直接就给出自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这样做,不利于下属的成长。因为下属跟着你,不仅仅是做一份工作,也不仅仅是掌握这份工作的技能,你的答案,他拿来就可以直接用,扼杀了他提出问题后,被引导去思考、去分析、去悟透的机会,不利于他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举例:
我记得我们部门小郭,刚来部门时勤学好问,每次他来问我,我都非常热心的马上告诉他答案(我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他也如法炮制,时间长了,我渐渐发现,他养成习惯性提问,习惯性不假思索的按你给的答案做,没有一点他的思考、观点和创新的痕迹在里面,这让我意识到了,我无意识的培养了他的思维惰性,对他学习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任何帮助。
【How】所以我应该按照片段里所说的,面对下属提问时,从四个方面来给予回答,
1.把希望下属掌握的知识加工为具体案例。案例要有画面感,越具体越好,引导下属设身处地进入思考。
2.激活下属的经验,反思自我。引导他回忆一下,过去他碰到或者听过别人碰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处理的,自己解决的方法和别人解决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差在哪里,可以如何改进。
3.促动下属去思考,即时演练。让下属认真思考后,把反思描述出来给你听,你引导他把反思做到更加深入和全面。
4.催促下属去应用,解决问题。引导下属把反思到的结果即时运用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在这过程中,下属会得到较大的启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较大提升,这样才有利于他的成长。
反例变正例:
根据这个方法,我回到当初小郭的例子。他来请教时,我不应该马上告诉他答案,我应该这样来处理:
1.首先举一个具体的案例,让他从案例中受到启发。
2.再让他回忆一下,他过去碰到过类似的问题时是怎么解决的,结果如何?同样的问题别人是怎么解决的,别人用的方法里有哪些是他可以借鉴的。
3.然后让他思考后大胆的把想法讲出来,我来引导他进一步去思考,更深的去理解。
4.最后,让他结合当下的问题,把前面的思考和反思运用起来,让问题迎刃而解。
长此以往,小郭的学习能力必然会提升,对他个人的进一步发展非常有利。
【where】这个方法可以用于职场管理者或者家庭管理者面对下属或孩子提问时以学习促进者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引导式回答,从而促进下属或孩子不断思考,拓展思维,结合自己实际找到答案,由此获得真正的提升。
【A1】学习者拆为己用 8分钟
【显象提问】
请大家回想下,在过去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作为职场的管理者或者作为家庭的管理者(父母),在接到问题时,是否都没有基于帮助提问者的成长来回答,而是直接把答案丢给了对方?比如:
1、作为职场管理者,部门员工提问时,直接就回答了,扼杀了员工思考的机会,让员工只知道拿着答案去完成,一两年下来,学习能力基本没什么提升,也看不到快速成长起来的结果。
2、或者作为父母,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也是直接给予孩子答案,没有引导孩子趁着好奇的思路再延伸或拓展问题,帮助孩子在此问题探索答案的时候获得更多的成长?
请大家花1分钟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和这个相同的经历(时间、经过和结果)。
请各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每人2分钟)。
【学习者A1案例分享】
1.张燕同学分享: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没有促进下属的成长,我和搭档一起工作了三年,很多大事情我都没有正确的耐心的去引导他,而是直接上手去做了,就等同于直接给答案了,没有促进他去思考哪里做的不对,需要去怎么思考才能走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路径或方向上来,所以他一直无法独立完成工作,几年下来弄得我很累”。
2.永忠同学分享:
“之前很多不同的人都会来问我问题,我呢,都习惯直接给答案,因为不放心他们,担心他们做不好,直接就告诉他们怎么做,没有去耐心的启发他们去思考和自我分析,所以他们也没怎么成长起来”。
谢谢两位同学的分享, 刚才张燕同学和永忠同学都分享了自己曾经的经历,作为回答问题的人,他们都没有用好促进和引导式的回答,而是直接就给答案,对提问者没有起到促进成长的作用。
【A1+】反思加工 5分钟
既然我们今天学习了"优秀的管理者如何从4个方面来回答下属的提问"方法,刚刚大家又回忆了以前曾经在回答提问时不利于提问者成长的做法,现在想一想,假如时间能倒流,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回到过去的场景中,你们怎样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做出正确的回答呢?
有请刚才分享的张燕和永忠来讲一讲(每人2分钟)。
【学习者A1+案例分享】
1. 张燕同学的分享:“通过今天的学习,重新再来一次回到过去场景中的话,我会这么来回答搭档的提问:当问到方案怎么写时,我不会再马上给答案,而是会在和他的沟通中启发和引导他去思考,让他自己找到他写方案不足的部分,从而去逐步改进,提升能力,成长为独立完成工作的好帮手“。
2.永忠同学分享:“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如果再回到过去我希望把这个方法用好。第一,他来问我时,我会给他讲一个案例或故事,让他在这个案例或故事中通过思考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二,我会让他来进行深入反思,这个案例还有哪些更多的能促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我会让他演练一下,遇到这种问题时,现在想怎么去解决,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方法;第四,让他根据他总结的解决办法去制定一套解决方案甚至再做出一套预案来应对情况发生变化时的处理方法,这样呢就对他的能力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1分钟
感谢同学张燕同学和永忠同学的分享,从大家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今天所学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了,最后,咱们再来一起总结回顾一下,“优秀的管理者如何从4个方面来回答下属的提问”:
1.把希望下属掌握的知识加工为具体案例。
2.激活下属的经验,反思自我。
3.促动下属去思考,即时演练。
4.催促下属去应用,解决问题。
希望大家今后回答下属提问时,能用好这个方法。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计划用时2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