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
欢迎来到“怎样表达能让关系更亲密”的线上拆书现场。
我是源满。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快9岁,一个6岁多。
2018年,因为养育孩子遇到困境,我开始学习心理学,走上了自我成长之路。
这五年,我变化特别大,从深陷挫折无法自拔、自我否定的状态走了出来,修复了内心的许多创伤,慢慢重塑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具备了成长型思维,不再畏惧挫折,变得积极自信,也通过持续的学习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
可以说,我一直在践行“育儿先育己”这句话。
【图书介绍】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就选自一本教我们如何育己育儿的好书——《接纳力》。
这本书的作者海文颖,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从2006年开始,她一直致力于亲子沟通的实践。
她把上千名父母的自我成长经验总结为可复制、可学习的5个基本步骤,写成了这本书。
2016年一上市,这本书就备受认可和喜爱,入选了国家“2016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目前,这本书仍然在当当网家庭教育类图书畅销榜上位列第60名。
书中有大量真实的案例,很容易读,很有情境感,能够激发深度地共鸣和思考,也提供了许多可行的方法。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有心无力,或者,面对孩子的很多行为,你都感到手足无措的话,这本书将带领你看见问题的根源,并一步一步地指引你走出困境。
如果你还没有孩子,这本书也值得一读。接纳力,本质上是一种获取幸福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让自己变得更幸福的秘诀。
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
没有孩子的伙伴,可以联系自己与家人、朋友或者同事、领导沟通的场景,来帮助你理解跟学习。
沟通的对象虽然是不同的,但沟通的法则是相通的。
现在,我来为大家朗读一下我选择的原文片段。
用“我信息”和孩子沟通时,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任:孩子会考虑父母的需求,并有能力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当下的情况。“我信息”通常会赢得孩子的合作,还有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别指望孩子能直接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情会令你烦恼,我们需要坦白而直率地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是愿意体谅父母需求的。
五岁的小衡放春假,衡妈在家办公同时看护着他。
只要衡妈拿起手机用微信语音和同事说话,小衡就开始在旁边说话。衡妈只好停下来,听儿子把话说完。
等儿子说完话,衡妈又开始对着手机说话时,儿子又开始说话,而且声音很大。
这样反复了三次之后,衡妈气得狠狠地把手机扔到床上。
小衡看到衡妈扔了手机,被吓得愣住了。
衡妈平静了一下,对儿子说:“小衡,我现在有工作上的事情要处理,要通过语音和我的同事沟通。可是,你在旁边一说话,我就不能集中精神和他们说话了。”
稍稍停顿了一下,衡妈接着说:“因为在我心里,你很重要!你说的话我都很愿意去听。这样下去,我的工作就没法进行了。我特别生气,都想打你屁股,可我又舍不得,所以,我只能把手机扔了。”
小衡听到妈妈说他很重要的时候,表情放松了下来。听妈妈说完,他完全明白了妈妈所处的情境。后来衡妈再工作时,他就安静地待在一边,没再来打扰妈妈。
通常,“我信息”的表达有三个要素:事实、感受、影响。我们以上面的例子解析一下:
事实——妈妈工作时孩子在旁边说话。
感受——妈妈很生气。
影响——妈妈不能集中精神工作。
例子中完整地表达了孩子不可被接受的行为、自己对这个行为的感受、这个行为对自己的具体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位妈妈掌握了“我信息”的精髓所在——脆弱的表达。“因为在我心里,你很重要!”这句话是极具人性化的互动,能从根本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不仅对孩子,对爱人、对家人和朋友都有同样的意义!
What: 这个片段展示了一种让关系变得更亲密的沟通方式,叫做“我信息”表达。
与它相对的,叫“你信息”表达。
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选择题。
你觉得下面哪种表达属于“我信息”?
A:“你这么哭闹好烦人啊!赶紧走开,离我远点!”
B:“我听到你一直哭,感觉好烦躁!我真的好想揍你!”
很明显,B属于“我信息”,A就是典型的“你信息”。
Why: 假如你是那个哭闹的孩子,听到A和B的感受是不是不一样呢?
“你信息”表达是带刺的,通常充满指责,显得态度粗暴,情绪也很强烈,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内疚感。
“我信息”表达就不一样,它只是在讲我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虽然都带有情绪,但不会轻易激发孩子的消极感受,反而能够引发孩子对我们状态的关注。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上个月,我在参加拆书训练营,周末早上起来都会优先完成拆书作业。
我提前跟大儿子约定了周末晚上共读,但他隔一会儿就跑来问我“可不可以现在给我讲书”,连续三次后,搞得我很烦躁。
我深吸了一口气,对他说:“儿子,我现在需要完成一份很紧急的作业。你连续三次来问我,每次隔了不到十分钟。我现在觉得很烦躁。因为我的思路被你打断了,我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了。我不想这样。”
孩子听完,平静地说了一声“好吧”,就自己去阅读区看书了。
没人打扰我之后,我很快就完成了作业,心情非常平和,于是,我主动提出增加亲子共读时间,孩子听了开心得不得了。
按我以前的方式,我可能直接冲他喊:“你好烦啊,不要一直来打扰我,我们明明已经说好了晚上才讲书呀。”
这种就是典型的“你信息”表达。
一般,孩子听了这些话,要么委屈巴巴地看着我,要么气鼓鼓地走开。
你看,很明显,“你信息”表达会激化矛盾和冲突,破坏关系,而“我信息”表达却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或者他人的同理心,帮我们赢得他们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原文还提到“我信息”的精髓,是脆弱的表达。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在关系中的柔软和示弱,敢于让对方看到你的脆弱和软肋。
你只有脱掉身上的盔甲、拔掉身上的刺,别人才会更愿意靠近你。
How: 原文已经说明“我信息”表达通常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事实、感受和影响。
事实是客观的。说事实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掺杂任何的主观评价。
感受是真实的。谈感受的时候,不要伪装也不要夸大,要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
影响是明确的。讲影响的时候,不要含糊其辞,要清楚具体地说明你受到了什么影响。
在我刚才举的例子当中,
事实是“你连续三次来问我,每次隔了不到十分钟”,
感受是“我现在觉得很烦躁”,
影响是“我的思路被你打断了,我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
我们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三要素”练扎实。
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会渐渐懂得如何在“我信息”表达中正确的示弱。
Where: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跟孩子还是爱人、父母、同事、朋友或领导相处,如果遇到了意见分歧或者需求冲突,我们都可以使用“我信息”表达来促进共识、化解冲突。
【分组+A1激活经验】
接下来我们进入A1环节。
今天现场有10人,请主持人帮忙把大家分成2组。一组在大厅,一组在会议室。
请大家想一个你曾经“跟孩子(或他人)相处遇到分歧或者冲突时”做过的真实沟通,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
比如,你周末有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但是孩子希望你陪他去游乐场,你是怎么沟通的?
或者你的同事让你帮忙做一个文件,可是你觉得很累,想要拒绝,你是怎么沟通的?
想好后请在小组内互相分享。时间是5分钟。
好的,咱们小组分享时间已经到了。
欢迎大家回来!
我想邀请静秋来分享一下自己的A1案例。
有请。
静秋:好的。我来分享下。前不久,我的部门来了新同事。因此,领导做了一些工作调配、其中一个资历较老的同事不愿意接手新的工作,要求领导让我继续处理这些工作,我就非常不高兴。于是,我带着情绪怼了这个同事:“你还不够轻松呀?你拿的工作都是我手上的好工作,我还接了你的一些工作呢,我没有像你这样挑三拣四啊……”说着说着我和同事就吵起来了,关系闹得比较僵。
反馈:谢谢静秋的分享。的确,我们平常被人惹恼了,就很容易下意识地怼回去,但往往这样的沟通会极大的破坏关系,又不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A2催化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一些情境会激发我们的消极情绪,导致我们没有做到好好跟孩子(或者他人)沟通。
接下来请大家运用“我信息”表达的三要素,去设定一个未来优化沟通的A2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
1. 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也就是你要在哪一天实现哪一个具体的、跟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系的、而且你又可以做到的可衡量或者观测的结果。
2. 行动计划要具体明确,不可以只是表决心,一定要能够帮助你实现目标。
接下来,大家有3分钟时间来思考和书写,写好之后欢迎发到评论区。
时间差不多了。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我想请秋香分享一下自己的A2计划。
秋香:好的。我计划在3月19日晚上跟孩子用“我信息”沟通坚持跳绳的事情。根据事实、感受、影响三要素,我打算说:“宝贝,妈妈注意到你最近没有坚持每天跳绳,我感觉有点担心,不坚持跳绳的话,你的体能和免疫力会下降的。”
反馈:谢谢秋香的分享。事实、感受、影响都很明确了,而且你的语气非常温柔,我相信你跟女儿的沟通会很顺利的。
【结束语】
无论是跟孩子沟通,还是跟他人沟通,我们都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冲突情境。
学会了“我信息”表达,我们就可以机智地化解这些冲突,与人保持和谐良好的关系。
最后,祝愿大家通过践行A2计划,拥有越来越优秀的沟通能力。
今天的拆书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