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爱学习的伙伴们晚上好,我是文凤鸣,一名刚踏入拆书江湖的新人。(展示PPT首页及自我介绍页)
感谢大家今天在这里见证我的第一次拆书之旅。
先用三个标签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自己:
1、 我是一名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现在致力于传播P.E.T.这门沟通的艺术,去影响和启发父母们在爱、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建立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2、 我是一名3岁多女孩的妈妈,在女儿出生后,我开启了职业转型以及个人成长之路。感谢女儿的出现,让我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的探索。
我有十多年外企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如果您有求职方面的疑惑,可以联系我来探讨。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展示PPT中拆书法及拆书帮页面)。
<拆书帮介绍>
今年我在一名拆书家的推荐下,进入了RIA便签学习5天体验营,一下子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经过5天的学习,我深深地体验RIA便签学习法学以致用的巨大能量,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拆书家的决心。因此,如果您曾经像我一样有过读书的烦恼——比如看了很多书,却记不住,看过的书上的知识跟我产生不了关联,因此没法让我进步等——我非常推荐您学习RIA便签学习法。
那什么是RIA呢?
R是阅读原文。
I是重述信息。
A是内化应用。(PPT上展示)
RIA便签法是赵周老师创造的一种简洁的读书工具,最重要的作用是用几张便签让我们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地为我所用。听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发现了,RIA有一定的应用边界,它更加适合去读致用类,例如工具类的、技能类的书籍,帮助我们真正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我所用。
拆书这个名字由此而来。拆书不同于读书,它不仅仅是读,更重要的是关联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将书籍中的知识转变成我们的能力。
而拆书帮就集合了这么一群热爱阅读、致力于提升个人能力的伙伴,它是一个非营利的组织,全国多地都有分舵。虽然加入拆书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个超级给力的师父,一个时刻赋能的团队,一个帮助我未来能力提升的平台。如果您像我一样对拆书法、对拆书帮感兴趣,拆书帮欢迎您的加入。我在拆书江湖等着您。
好了,关于我自己和拆书帮的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拆书分享。(展示PPT拆书分享篇及拆书原文页面)。
今天拆页的主题是:改变你的“因为”,它出自《让沟通更有温度——如何建立共赢式对话》这本书,作者爱丽丝.谢尔顿,是一位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认证培训师。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来阅读原文(展示PPT原文页)。如果读完了您可以在对话框回复1。谢谢大家,我们现在开始。
【R】阅读原书拆页
主题:改变你的“因为”,
片段来源于:《让沟通更有温度——如何建立共赢式对话》第128页
分开看待他人的行为和你的感受,这样可以让双方都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以我父亲变卦为例,如果我告诉他:“我感到很受挫,因为你又临时变卦。”我是在责怪他使我产生现在这种受挫的感受。他的行为引起了负面反应,所以他反而可能感到内疚或怨恨。我希望双方都能看清,目前的状况对我们双方都不可行,而不是一味地互相指责。
为此,首先要改变你的说话内容,要将你的感受与潜在需要联系起来。
“我感到沮丧,因为你改变了计划。”变成“我感到沮丧是因为我希望你能多体谅一下我。”(表达对体谅的需要)
“我很难过,因为你对我隐瞒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变成“我很难过,因为我很重视我们之间能够彼此分享。”(表达对信任的需要)
“你在会议上公开指出我的错误,让我很难堪。”变成“你在会议上公开指出我的错误,让我很难堪,因为我很重视和新伙伴的关系。”(表达了对归属感或亲密的需要)
这些话甚至有些公式化,“因为你[对方的行为]让我感到[觉得]”变成“因为我需要[你的需要],所以感到[你的感受]。”
谢谢大家的回复。今天这个主题叫“改变你的因为”,乍一看似乎不容易了解,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展示PPT的I便签页面)
【场景引入】
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类似场景:例如家人临时改变计划影响到你的安排、朋友约会迟到一小时、同事工作计划没有按时完成而影响项目进展等,这种情形下你可能生气、紧张、愤怒、着急等等,这时你可能冲口而出的话是对对方的指责,因为你觉得对方的行为让你产生了这种感受。然后你们之间的对话非常紧张胶着:你指责对方,而对方也会不满、或内疚或怨恨,这种沟通方式完全不能解决当下你们之间的问题。
【WHAT】
作者在这里提出一个方法——改变你的“因为”可以帮到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是将对方的行为和你自己的感受分开,改变你的说话内容,从“指责对方”转换为“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作者在这里提醒我们,对方的行为事实上和你的感受没有直接的关联,对方的行为只是一个导火索,你为何会产生种种情绪,背后其实是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WHY】
使用作者提出的这个方法——改变你的“因为”,将指责对方转换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能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呢能转变整个沟通氛围,让你们保持情感联结,并有助于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
【HOW】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分为三步走(展示PPT“如何做”一页):
1、暂停。在愤怒的指责说出口之前,提醒自己暂停。可以设定一个提醒手势/动作,可深呼吸、数数等。这里的暂停可以是沟通的当下,也可以是你在事后想与对方再次沟通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所有你想要愤怒地指责对方之前,提醒自己暂停。
2、觉察,暂停之后,觉察你当下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背后是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一点非常重要。。
例如,关于同事工作没有按计划完成,觉察一下,你的感受是着急、恼火,而你最重要的需要是什么呢?可能是准时提交工作报告,因为你很重视信守承诺这一品质。
3、表达。表达出你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对对方的指责。可以使用这样的公式“因为我需要 ,所以我感到 ”。
就刚才这个例子,你这样跟同事表达:“我现在感觉很着急,因为我想要准时提交工作报告,而我们现在已经没什么时间了。”
你若是那位同事,听到的不是对他的指责,而是你向他表达感受及需要,相信他也愿意敞开心扉跟你坦诚沟通,来探讨接下来如何解决问题。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这样做并不容易,尤其是有情绪时还要保持对自己的觉察,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我们必须多加练习,即使当时没有能够正确表达,事后进行复盘和反思,也有助于我们养成这种思维模式。
【WHERE】
这种沟通方式几乎适用于任何我们不接纳别人的行为而想要去指责对方的情形,可以是跟家人的,也可以是跟朋友或同事之间,甚至是与陌生人沟通的场景。作者提出的这个方法帮助我们改变沟通思路,恢复沟通中的情感联结,从而有助于更加高效沟通和解决问题。
<A1便签>
当我看到这个片段时,就回忆起我还是个职场菜鸟时曾有过的一段惨痛经历,发生在我与同部门的同事之间。
当年我在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负责校园招聘,每年校园招聘时间紧、任务重,导致我很紧张。偏偏有一次在武汉出现了一个状况:所有笔试卷全部改完后,一位技术部门同事忽然发现其中一道题答案有问题,因此几百份试卷需要重新批改,而我们当晚就要公布笔试通过名单了,时间特别紧张。于是我马上让另一位HR同事小K负责协调她那组同事回来重新改卷。结果小K回复说人都出去了,很难叫他们马上回酒店,她拒绝了我的提议。
我当时对于小K的回复很不满,情绪激动地指责她很不负责任,结果小K一脸怒容地扬长而去,我也气得要命,现场简直是“一地鸡毛”。
大家能猜到后面的情况吗?小K不愿意做,我就自己去处理所有后续的事情,虽然这个事情解决了,但从此我跟她关系非常之僵,我们在公司的座位挨在一块儿,但我们两人除了工作必要的联系之外,日常零沟通。
现在来反思一下我当时的沟通,真的太暴力了。用作者教的方法,我当时更理性更有温度的处理方式应该是:
1、暂停。当我开始有情绪时,先冷静一下,不要让怒火中烧,失去理智,直接去指责同事不负责任。
2、觉察。体会我自己当时的感受和需要,例如我很生气,很着急,也很紧张,留给我们处理的时间不多了,我认为对学生要负责任,我们有责任把犯的错纠正过来。
3、表达出我的感受和需要。跟小K这么说:“我现在的确有些生气,也很着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认为要对学生负责,我们需要把这些批错的试卷重新改好。”
如果时光倒流N年,我用这种方式跟小K去表达的话,一定不会出现我们后来关系破裂的状况,大家同意吗?
<A2便签>
上面就是我关于原文片段的一个反思。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关于这个新方法的未来应用计划(展示PPT“目标和行动计划”一页)。
春节后我家孩子的作息没有调整好,经常晚睡晚起,导致上幼儿园迟到,而她迟到后不愿意自己进园,我需要陪她在园所门口等蛮久的,我会因为这件事而生气,跟孩子发火,责怪她不肯起床。针对这种状况,使用“改变你的因为”这个方法,来觉察并尝试跟孩子去表达。
目标:接下来一周内,将对孩子晚起的责怪,转变成表达我自己的感受及需要,来解决孩子晚起时对她发火的问题,将言语中对孩子的指责/责怪次数减少为0,周末进行复盘总结。
行动计划:
应用三个步骤:
1、暂停。
一旦我有不满情绪时,用拳头-大脑模型手势及时提醒自己暂停。
2、觉察。
觉察感受:当她晚起迟到时,我的感受有:
l 尴尬:孩子老师天天提醒要早到,我们却总迟到
l 着急:会影响到我接下来的工作时,我会特别着急
l 无力:孩子不愿意自己进园,我有些无力感
觉察需要:
l 老师对我作为妈妈这个职责的认同,在孩子的作息方面处理好
l 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手头的工作(责任感)
l 我对孩子要有影响力(能力感)。
3、表达。
在暂停和觉察之后,我可以表情和缓地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着急,我的读书会要迟到了,而且妈妈也很尴尬,因为妈妈担心老师认为我在你管理你的作息上做得不好。”
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将对对孩子的责怪转变为表达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让我跟孩子在那样的时刻也保持情感的联结。
<总结/收尾>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再来总结一下:
今天拆书的主题是“改变你的因为”,在沟通中当你有情绪想去责怪别人时,使用这种方法将对对方的责怪转变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从而让双方保持情感的联结,让沟通更有温度。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启发,感谢大家的陪伴,谢谢。(展示PPT感谢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