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欢迎各位小伙伴来参加拆书帮绍兴阳明分舵的线下拆书活动。
我叫王海英。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拆书帮的二级拆书家,19年加入,至今有4年了。从接触拆书帮开始,开启了自我成长之路。
第二,习惯培养践行者,我一直在学习如何把一个的动作培养成习惯,让它坚持起来能毫不费力。至今早起练字,运动,坚持400多天。
第三,非肉食主义者。我已经坚持5年多不碰肉食。希望能有共同爱好的伙伴一起交流。
分组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有好的学习体验,我们先来分个组,大家可以俩俩组成一个小组。
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晚的学习主题,用移情聆听让关系更靠近。我先来给大家描述一个场景。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晚上9点多,我正在写东西,孩子过来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好?”我说:“你咋还没睡呢?快去洗脸刷牙睡觉。”然后过了一会,孩子又过来说:“妈妈,被子掉地上了。”我生气了:“怎么回事,被子无缘无故怎么会掉地上,看看这都几点了,还不睡觉。”孩子于是眼泪汪汪地躺床上去了。
提问: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留意过,当有人来跟你说话的时候,你是怎么回应的?是心不在焉,是各说各的?还是去认真思考对方的行为,体会对方的感受呢?
影响: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带着自己的主观想法去跟别人交流,常常会有敷衍,打断,评判等等表现,这类交流模式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隔阂势必会阻碍关系的发展。
解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行为“移情聆听。”
这个技能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他被时代周刊评为“25位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这本书也被推荐为人生必读100本书之一,践行书里的七个习惯,能提高效能,使个人,企业,组织等各方面都达到良好的状态。
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小伙伴们能识别出(行为)移情聆听(界定),并能运用(行为)移情聆听四步骤,编写自己的小故事(界定)。
R阅读原文
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下原文片段。大家可以用笔标出关键点。
对于聆听来说,主动型聆听和回应型聆听都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而作为聆听的最高层次,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用眼晴去观察,还要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I讲解引导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可见我们都想要获得,却又很难获得他人的理解,反过来说,我们不善于去理解他人。然而我们想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他人就非常重要。而聆听是理解他人最有效行为。
聆听分不同类型。主动型聆听,会对话题有所选择,会挑自己感兴趣的听。回应型聆听,对方在说话时会想着如何回应,或者下意识地给出反应。这两种聆听都是以听者为主导。
而移情聆听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听者在当下要全身心地关注到对方,理解对方的行为,思想,感受等等。
我们来看几组场景对话:
1.周末去看望父母,老妈又跟我抱怨起老爸这里不对,那里不好。我只顾低头刷着手机,偶尔“嗯”上两下,抬头说上几句劝慰的话。
这是移情聆听吗?
(不是)
对,显然不是,移情聆听一定是把全部的注意力给到对方,而不是像我这样心不在焉。
2.朋友正在找工作:“怎么办,工作还是找不好。”
我说:“你各大招聘网站多去看看嘛。”
这是移情聆听吗?
(不是)
移情聆听一定是要从对方角度出发,去思考对方想法和需求,不能像我这样,凭主观想法给对方提建议。
3.孩子一放学就飞快地跑过来,嘴里嚷嚷:“妈妈,妈妈,这次考试我得了A。”
妈妈说“哦,真棒,考了多少分呀?”
这是移情聆听吗?
(不是)
移情聆听一定是要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像这位妈妈没有关注孩子的心情,而是先关心分数。
4.朋友向我吐槽说,跑步到一半,发现手环数据没记录上,气得不想跑了。我说“你发现手环数据丢失后,不想跑了,是不是丢失数据让你很有挫败感?”她说:“对呀,就是这种感觉,虽然这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但那一刻真的有被打击到。”
大家认为这是移情聆听吗?
(是的)
这里因为我说出了朋友的想法感受,让朋友感受到被理解。
大家看到不管是主动型聆听,还是回应型聆听,都是听者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与人交流,这样的沟通双方各说各的,对增进关系没有多大作用,甚至可能会破坏关系,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用这两种模式跟人交流。
而移情聆听的特点是:
①专注,把注意力给到对方,
②从对方角度去思考他的想法需求,
③去体会对方的感受,
只有这样的交流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靠近。
HOW
那具体怎么做到移情聆听呢?
可以分四个步骤。
第一关注对方。
你可以看着对方,或者重复对方的话,表示此刻你正在专注地听他讲。
比如朋友对我说找不好工作。
我可以先重复她的话,“你是说你还没找好工作。”
第二确认想法需求。
思考对方说话想要传达的意思,并进行确认。
“你还没找好工作,是说不知道找哪方面的工作?”
第三体会感受。
加入个人情感,体会对方的心情,感受。
“你现在很纠结。”
第四表达理解。
最后一步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情感体会。
“所以你现在很纠结,因为你自己还确定不好想从事的方向。”
我再来说一个我的案例。
晚上9点多,孩子还没睡,在卧室里大声地叫:“妈妈,被子掉地板上了。”搁以前,我进去肯定会训斥孩子。
但是这次我进去,只是拉起她的胳膊,看着她的眼睛(关注对方)说:“孩子,我看到你的被子在地板上。能告诉妈妈怎么回事吗?”
孩子说她把被子扔掉的。
我说:“你把被子扔地上,是因为还不想睡觉?”
(确认想法需求)
孩子绷着脸说:“不是。”
“是因为妈妈没有陪你睡觉?”(确认想法需求)
“是的。”
我说:“因为这个你生气了?”(体会感受)
孩子点点头。
我抱了抱孩子,说:“哦,原来你生气,是因为妈妈没有陪你睡觉呀。”(表达理解)
孩子此刻眼泪汪汪地点点头,我决定先陪她。
于是本来会鸡飞狗跳的晚上,当下就安稳了。
大家是不是会觉得,这个移情聆听的4个步骤有点繁琐,可不可以更简化一点。的确是。
如果你对这个技能比较熟悉,可以直接用最后一步表达你的理解。但如果你是刚学习这个技能,还是建议按照步骤来练习。如果需要,谈话中还可以重复这些步骤。
WHERE
移情聆听一般适合用在两个人之间的深度沟通,比如当对方来求助,倾诉的时候。
当然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们可能不常做深度沟通,但是如果你在乎跟对方的关系,请在对方说话时,把注意力给到对方,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肯定不会错。
当然如果双方是在开玩笑,或者双方情绪都很激动时,那就用不了移情聆听。
大家觉得移情聆听还可以用在哪些场景呢?
A2催化学习者的应用
接下来,到了大家演练的环节。听完我的讲解,请大家思考一下,接下来的一周,你的生活或工作中会不会有用到移情聆听的场景,我们来把它设计成一个小故事。
故事要求有时间,地点,人物,要有故事情节,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对话中请务必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移情聆听的四步骤,我给到大家一个表格,大家可以把关键词写到表格里。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五分钟后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故事。
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移情聆听。希望今后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够想对方所想,让我们都有真实的交流,获得美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