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好,我是张 培 成。张是弓长张,培是培育的培,成是成才的成,寓意简单明了,我的父母希望把我培育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也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父亲,这两个身份有一个共同点是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一旦处理不好,不是影响工作就是影响生活,怎么提升冲突解决的有效性是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今天准备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下面呢,给大家介绍下拆书法和拆书帮,先看下什么是“拆书”,这里不能直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拆是转化和内化的意思,书是拆的对象,拆书就是把书中的知识内化吸收、为己所用的意思。
先有拆书,后有拆书法,拆书法就是对拆书实践中的相关方法的归纳总结,分为面向个人学习的和面向组织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RIA三张便签,R便签是原文片段,I标签是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A便签用来关联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规划未来的运用,通过写便签促进理解和行动,从而让书中知识能够真正服务于自己的目标;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现场学习,拆书家通过对一本书的加工,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个社群,方便拆书法学习爱好者交流互动,在全国设有多处分舵,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的步骤
在详细讨论化解冲突的核心要素之前,我先大致介绍一下在化解自己和他人的沖突过程中所涉及的5个步骤。任何一方都可以先表达自己为需要,简便起见,假设先由我方表达。
或分析,而不是需要,我们可以继续寻找话语背后的需要。
突的策略。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聆听彼此的心声,避免在言语中影射对方有错。
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涉及到五个步骤,分别是:表达自己的需要、找出对方的需要、理解彼此的需要、同理彼此的需要,提出化解的策略。后一个步骤建立在前一个步骤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聆听彼此的心声,以避免在言语上产生冲突。
这段话中提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概念——需要,那什么是需要,以及它为什么那么重要呢?需要是我们的生命赖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包括了生理上的需要(譬如空气、水、食物、休息等),和心理上的需要(理解、支持、关心等),是人与人之间实现连结的基础。冲突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在各自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为什么呢?一方面,受到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习惯的影响,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错的争论上,没有关注到自己和对方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表达的不是真正的需要,而是要自己/他人要采取的行动,或者是找出对方的问题,这样的表达无益于冲突的化解。理解和表达需要是非暴力沟通冲突解决的核心,上面提到的五个步骤建立在怎样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需要的基础上,并以提出化解冲突的策略收尾,是一个完整的使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的过程。
下面,我们分步骤做一下拆解:
第一步:表达自己的需要
如何来表达呢?有一个固定的句式:我们观察到了什么事实+这个事实带给自己什么感受+这个感受和什么需要相关联。譬如,看到你每天晚上10点后才能做完作业,我很着急,因为我希望你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这里有几个要注意的点,在表达的时候不加评判,不对感受做二次加工,以及不要给到行动的建议。
第二步:找出对方的需要
除了能够从对方表达的内容中区分中哪些是真正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其他非语言的信息来识别需要。这些非语言的信息包括语音语调、情绪状态、肢体动作、反馈方式等,需要也隐藏在这些信息当中,只有熟练掌握倾听的技能才能提取的出来。如果从现有的信息中仍然很难找出来,可以让对方多讲讲,"刚才讲到的XX部分,可以再详细说说不?",或者反馈自己的感知向对方求证,"你是有XX这么需要,是这样吗?"或者给一些时间让那个对方想一会儿再说。举个例子,你正在自以为是地给孩子讲道理,结果她没听两句就直接打断你。可以这么问:"为什么打断我?"孩子可能会说:"不想听你唠叨了,我想要一人静静。"可以接着问:"你是想有一个自主的空间,是这样吗?"如果孩子给到了肯定的答复,那想有一个自主的空间就是孩子的需要了。
第三步:理解彼此的需要
经过了以上两步,各自的需求都表达出来了,一方的需要是否能被另一方准确理解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对齐理解的工作。"XX这个需要,可以讲讲你的理解吗?"可以邀请对方用自己的话来重述你的需要,以验证对方理解的准确度,如果存在一些偏差,就要及时予以补充说明。譬如,你对孩子说:"我希望呵护你们的成长,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孩子说:"还不就是刷更多题,上更多兴趣班,动不动就说教",就是典型的孩子没有理解你的需要的情况了。
第四步:同理彼此的需要
听到了不一定听见,冲突中的人们,很容易沉浸在自己感受到的痛苦中,很难听进去别人讲的话。这个时候要先同理,不光是你要同理对方,对方也要同理你,让你们各自感受到的被看见、被理解,在情绪平复之后才能理性地看待对方的需要。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我能体会到你什么样的感受,你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被看见。譬如,孩子没有办法接受我呵护她们成长的需要,我可以这么说,"我能体会到你的压力,你希望爸爸相信你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当然,不是说一两句话就可以做到同理,会有一个过程,语言外其他表示关心、认可的非语言信息也很关键。
第五步:提出化解的策略
充分聆听彼此的需要,找到满足所有需要的行动策略,用清晰地、此刻可回应的、正向行动的语言来表述策略,冲突才能走向和解。用此刻可回应的语言,有利于保持连结,保证双方在讨论时保持相互尊重的态度。
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虽然只有五个步骤,但是对不了解非暴力沟通技术的人,要走完这五步也非常困难。如果自己不掌握这项技术,可以邀请熟悉非暴力沟通的第三方调解人来参与这个过程。冲突双方不限个人还是团体,更适用于解决各类关系型的冲突。
上个周日,因为写作业的事情和孩子产生了一场冲突。原因是下午6点多了,假期作业一点儿没动,我就有点生气了,说了孩子几句,结果作业倒是做了,一样做到了晚上10点多,一点儿也没提前,还闹的都不开心。
事后反思,在整个冲突过程中,我并没有表达清楚我的需要,也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采取了强制的手段,默认以为早点开始了就会早点结束,结果事与愿违。
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的这五个步骤后,准备用在和孩子就负面情绪问题的冲突解决上,计划在下周三晚上做一次沟通。
我:听到你经常说一些负面的话,我很担心,我希望能够呵护你的成长。(表达自己的需要)
孩子:我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考试,不喜欢听你们唠叨。
我:说说你喜欢的。
孩子:我喜欢玩游戏,喜欢和妹妹聊天。
我:这些事情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孩子:很开心,没有压力。
我:希望少一些外部压力,自己安排好自己的事情,是这样吗?(找出孩子的需要)
孩子:是的,如果能这样就很好了。
我:我理解,你希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说了算(理解孩子的需要)
我:爸爸能体会到你的压力,你希望爸爸相信你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同理孩子的需要)
孩子:你刚才说要呵护我们的成长,能说详细一点吗?
我:过去我总用"为你们好"当借口,要求你们刷题、上课外班,完全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动不动还喜欢发火,我希望做一些调整,多理解你们的需要,关注你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孩子:就是以后不用刷题,也不用上课外班了吗?
我:看是不是你们自己的需要,不强求。
孩子:就是说,如果我想上钢琴课,你还是会支持的;考试考不好,你也不会再要求刷题了,是吗?
我:是的,从你们的真实需要出发,如果考试考不好是其他其他方面的问题,刷题也不管用。
孩子:那我理解了,就是换了一种方式,该做的事情还得做,该养的习惯还得养,就是从理解我们的需要出发了,也能尊重我们的选择。(理解我的需要)
孩子:爸爸真是不容易,我们看到你的努力了。(同理我的需要)
我:那我们先约定每天晚上9点写完作业,放学后到上床睡觉前这段时间怎么安排你自己决定,怎么样?(提出化解的策略)
孩子:我想写完作业后,再看会儿书。
我:可以的,那就每天晚上9:30之前睡觉。
孩子: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