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拆书帮重庆山城分舵第356期拆书活动 ‖ 如何成为自学高手 ‖ MTV自我介绍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成为自学高手?

开场:

大家晚上好!

我是源满。源头的源,小满的满。

这两个字分别来自我两个儿子的小名儿。

我特别感谢他们来到我的世界,促使我一步一步走向觉醒、成熟和圆满。

我是一名自由工作者。

线上,我在一家以应用心理学和营养学为核心、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与成长的创新型教育公司工作了五年多。

想要改善身心健康、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或者参加团体心理咨询的伙伴,欢迎来链接我!

线下,我在兼职做大学英语讲师。

对于我而言,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都有成长的契机。

我很喜欢自由工作,也在生活的日常里积极地丰富自己。

我是源满,很开心认识你们,很荣幸有你们见证我在拆书帮的成长!

去年年底,我在思考自己2023年的成长目标时,发现我非常需要进一步提升学习力。

于是,我读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并且通过微信搜索找到了拆书帮重庆山城分舵,报名了拆书训练营。

经过3周的学习,我渐渐了解了拆书帮。

在我看来,拆书帮就是一个培养学习高手的社群。

在这里,学习不苦逼。闯关升级的模式让学习者欲罢不能,越学越happy。

在这里,学习不苦恼。传帮带的机制让学习者安心、省心、开心地爱上烧脑。

在这里,学习不孤单。城市分舵的存在让学习者抱团有路,动力持续加满。

拆书帮的核心学习方法就是赵周老师原创的拆书法。

简单来说,拆书就是一个“拆开书籍、寻找方法、理解方法、反思自我、规划行动的过程”。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学校学习的方法。

大多数时候,成年人并不再需要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是更需要通过学习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拆书法非常符合成年人的学习需求。

通常,我们用拆书法去阅读各种实用类书籍,把书中的知识和方法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用便签学习法进行个人拆书,实现自我提升,也可以成为拆书家,组织RIA现场学习,带领一群人拆书,促进更多人学以致用。

我学习拆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提升学习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拆书家,促进他人学习。

拆书帮很贴心地为每一个新手拆书家都配备了导师。

我觉得,导师像是关键时刻的一盏盏明灯,指引我们快速上路,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都是独自在学习路上前行。

所以,每一位学习者,包括新手拆书家,如果想要持续成长,还是需要主动培养自学的能力。

我今天选择《刻意练习》这本书中的片段,想带领大家学习“如何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做到刻意练习,不断提升自学能力”,希望大家听完能有收获。

接下来,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考虑到有伙伴可能在走路不方便看屏幕,我来读一下内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用“3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刻意练习》P199-200

为了在没有导师的时候有效地练习某种技能,牢牢记住以下三个F,将是有帮助的。这三个F,其实是以字母F开头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马戏团演出指挥、非母语英语课程的学生、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全都验证了这种方法。富兰克林的方法,也是在人们没办法得到导师的指导下创建心理表征的优秀模板。他在分析《观察家》中的文章并思考是什么使那些文章出彩时,也在创建一种心理表征(尽管他并没有从这方面去想),他可以用这种表征来指导自己的写作。他练得越多,心理表征也越成熟,直到他达到了《观察家》投稿人的水平。此时,他的身边并没有具体的例子可供借鉴。他已将优秀的写作水平内化于心,即他已经创建了心理表征,那些表征抓住了写作的突出特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刚开始学习某个新技能的时候,就好像在荒野求生,很容易懵圈,找不到方向。

但是,有一些人,无论学习什么,总是能够快速找到出路。

我把这些人称为自学高手。

他们为什么如此出众呢?

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他们拥有搭建结构的能力,他们不是为了某个孤立的知识点而学习,而是懂得连点成面;

另一方面,他们拥有强大的俯瞰和自我修正的意识跟能力。

他们学习技能的过程就像在精心绘制一幅学习地图。

他们一边埋头画图,一边还“飞”到空中确认自己绘制的路线是否沿着正确的方向,能否引导他们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根据书中提到的“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这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出“两分一正法”。

只要学会了这种方法,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学高手。

“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就是第一步,分解。

想要学会任何一门技能,都离不开有效地练习。

有效练习的第一步,是把技能分解成多个部分或步骤。

比如,你想学会英语,你可以先把英语分成听、说、读、写四个部分。

有效练习英语,就要分别练习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

而这四种能力还可以继续细分。

比如,有效练习英语听力,可以按“挑选合适的练习素材——设定合适的练习时间——安排合适的练习环境——反复听直到完全听懂”这四个步骤进行。

如果练习的时候,忽略了其中的某个部分或步骤,那么必然影响整体的练习成效。

“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就是第二步,分析。

定位问题所在是有效练习的前提。

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则是有效练习的保障。

只发现问题,却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就好像被人莫名其妙骂了一通,很难受,同时也很迷茫。

但是,因为我们在练习前已经做过分解,所以即使没有导师给予反馈,我们完全可以独立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

也就是说,如果整体练习的成效不尽如人意,我们只需要从各个部分或步骤去着手寻找原因。

只要逐一进行排查,我们就能够准确定位问题产生的源头。

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就是第三步,纠正。

定位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下一步是纠正问题。

因为,这才是有效练习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体现。

没有导师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思路,那我们就需要自己开动脑筋、借助工具去寻找各种可能的纠正方案。

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在微信、小红书、抖音、浏览器等平台输入关键词搜索,就是非常快捷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自己想到的答案,还是搜到的答案,最后都需要在行动当中逐一验证,直到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

知道了问题出现在哪儿,以及为什么出现问题,还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去纠正问题,然后进行反复练习。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时间分散在所有地方,但是进步却不大”的情况。

如果每一次学习新技能都按照“两分一正”法去做,那么我们就能慢慢地形成自己对所学技能的一些关键性认识,抓住关键要素,渐渐在头脑里搭建起清晰的结构,直到最终绘制出我们自己专属的学习地图。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曾经运用“两分一正”法学习养花,成功摆脱了“植物杀手”的“荣誉称号”。

去年4月,我斥巨资157元买了一盆朱顶红。作为新手,我当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养开花就行。

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朱顶红,而且这盆花真的有点贵,所以收到东西之后,我仔细阅读了说明书,还在各种app上搜索了朱顶红的养护方法。

我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出来三个要点:

1. 见干见湿,浇就浇透;

2. 光照充足,避免曝晒。

3. 温度适宜,保持通风。

提取这些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我在试图分解养花这件事情。

我还把这几个要点转化成了几个对应的具体动作:

1. 每天定时观察土壤湿度。

2. 每天根据光线变化调整花盆位置。

3. 每天及时开窗关窗。

我以前养植物的时候根本不会这么细心和耐心。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半个月之后,我的朱顶红开出了第一朵花。

这个小小的成功让我有点自信心膨胀。

夏天的时候,我陆陆续续买回二十多盆花,花了不少时间去养护,几乎每一盆都开了花。

后来,我渐渐不满足于仅仅养开花,而是琢磨着怎么让它们开出更多的花。

于是,我把我想了解的问题都输入小红书、微信等app进行搜索,在海量的信息中梳理出许多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初步学会了施肥和修剪,果然成功增加了开花量。

年底的时候,我还浅浅地尝试了一下扦插繁殖。

我现在的养花水平实际上还只能算初级,但我通过反复应用“分解——分析——纠正”这个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立了对养花的关键性基础认知,我觉得我已经拥有了专属我自己的“新手养花学习地图”。

像养花这种让我心情愉悦、难度也不大的事情,我很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但是,有一件事让我一直心存畏惧,躲了六年多。

那就是,开车!

我记得2014年夏天,我刚出月子就去驾校学开车,前前后后拖了三年才拿到证。

当时如果不是因为快要过期了,我恐怕会一直拖下去。

从拿证到现在已经六年多,我还一直不敢开车上路。

每次我老公提起这件事,我都以“我腰不好不适合开车”这个理由拒绝练习。

前不久,我无意间跟小儿子源源聊到我不敢开车,他竟然拿哥哥学自行车的例子来“教育”我。

他说:“妈妈,你要勇敢一点,你像哥哥那样多多练习,就能学会开车了。到时候,你就可以开车带着我和哥哥到处去玩了。”

听完孩子的话,我不由得陷入沉思。

那天晚上,我决定鼓起勇气突破自己,在心里默默立了一个小目标:我要在今年10月1日之前学会开车,准确地讲,就是能够安全平稳地开车带着家人回老家。

我打算运用“两分一正”法,慢慢走出舒适区,提升自己的开车技能。

具体计划是这样的:

首先,分解开车的具体动作和练车计划。

3月,我会先每周抽出1小时通过看视频等方式把开车的流程逐一分解,比如按“起步、转弯、掉头、倒车、停车”等具体步骤去梳理出动作清单。

以前在驾校学的知识,我已经全部忘光了。

4-8月,我会在老公的陪伴下利用周末的时间逐步在八车道、六车道、三车道、两车道的路上,每周累计练习1-3小时,做到平稳起步,不急刹车,不猛打方向盘。

这些都是我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

9月,我会在老公的陪伴下每周都开车往返老家,熟悉路况,直到我可以独立上路。

因为练车有风险,所以我邀请我老公做陪练,主要是为了确保安全,但我不会让他指导我,更希望靠自己练习。

我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特别需要按自己的节奏慢慢来。而我老公是个典型的急性子。所以不让他指导完全是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吵架。

每一次练习后,我都会及时复盘,找到问题所在,并重点针对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强化和突破,严格遵循“分解-分析-纠正”的顺序,逐步达成我的目标。

当然,计划再完美,都需要用行动来实现。

今天,我带拆这个片段,不仅是希望大家知道,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两分一正”法,也就是“分解—分析—纠正”这个方法,来进行有效地自我练习。

更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去运用这种方法解锁各种新技能,最终成为一名自学高手。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大家有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