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准备】
请今天可以参与互动的小伙伴在公屏打1。
今天互动的小伙伴到时候不用分组,直接在大厅分享。
【图书介绍】1分钟
大家好,还是先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叫俞晶,又称俞三日,现居德国。我的三个标签是:
1. 三岁混血娃宝妈:在中德跨文化家庭里,努力学习求同存异。
2. 拆书家:通过拆书训练,找到中国人圈子,并提升学习原能力
3. 倾听修炼者:通过阅读实践训练自己更有亲和力,希望能用三个太阳的温度给人带去温暖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书是一本关于爱的技巧和训练,名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浅显易懂,里面有简单实用的行动步骤和生动有趣的插画例子。通过阅读和操练,我们可以学会更好的跟孩子沟通互动,与他们建立的良好关系,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过渡语】今天我选的拆页是其中关于“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技巧”。
下面请大家花1~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在评论区回复111。现在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R】阅读原书拆页 2 分钟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56-57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吗?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孩子和我们配合,而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心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家长少付出代价,又好操作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非常有帮助的五个技巧。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合你自己,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这五个技巧能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过渡语】
好,看大家差不多看完了,不知道大家阅读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呢?下面就由我代领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原文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以互相尊重为核心,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尊重-合作”五技巧。
【Why】
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父母通常会与孩子产生很多冲突。有时父母自己也很难保持耐心和尊重,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训斥、勒令、威胁、讽刺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
而最后的结果,常常是矛盾升级、两败俱伤。孩子要么不情愿的配合,要么反抗示威养不成这些习惯。两种都对孩子有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未来。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尊重-合作”五技巧,让孩子在跟我们的沟通中觉得被尊重,通常就更容易让孩子能与我们合作。
【Where】
适用范围:
接下来要学习的尊重-合作技巧,不但适合亲子关系,在其他冲突比较多的关系中也适用,比如家人、好友、邻居、同事、下属等等。
使用注意点:
1) 以关系为基础。
如果跟对方关系不够好,那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你的中立的话语甚至可能会被对方负面诠释,造成他的抵触。比如有时候丈夫可能只是说了句“今天饭有点硬。”妻子如果比较敏感,很可能会觉得丈夫在挑刺、对自己的辛苦准备不珍惜,可能就会甩过去一句:“你爱吃不吃。”那最后很可能就会吵起来了。
但正是因为关系不好,才更需要持续的练习和使用这些技巧来改善关系,坚持久了以后就会有正向的改变出现。
2) 以合理为前提。
在要求对方之前,先要考虑要求本身是否合理,包括1)是否适合对方的年龄发展水平,比如让一岁的孩子在饭店里保持安静,这是超龄要求;2)是不是更多的是自己想要强加给孩子的要求,比如让孩子什么都得让着弟弟妹妹。
【How】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尊重-合作“五技巧,分别是:
1. 描述事实。
客观描述你所看到的场景或者问题,就能集中精力在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谁对谁错上。怎么能客观呢?就要用物品作主语。比如,小朋友常见的收拾问题,可以说“玩具都散在地上。” 如果加个“你把”,变成“你把玩具都散在地上”,就会有责怪的意味,对方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一旦有抵触,就不会有主动配合的意愿出现。
2. 提示做法。
用平和的语气和用词告诉孩子应该或者不应该做什么。孩子了解了可能的自然后果,也更愿意去配合要求。比如“玩具应该收拾好,不然下次要再玩会找不到、笔盖不盖好墨水干了以后就不能用了。
3. 简化表达。
用简单的词语或者短语有力的表达,在提示基础上又给了孩子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自己主动去思考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比如想让孩子收拾乱放的小熊的时候,只说“小熊!” 孩子就会想,喔,小熊怎么了,喔,小熊在地上,要收拾到收纳箱里。而相比较而言,讲大道理、啰嗦就会像蚊子一样招人烦,我自己就是,经常因为讲一堆重点不明确而被丈夫批评。
4. 说出感受。
这里指的是我们真诚的表达出我们自己的感受。这能让孩子知道我们也是有界限的,能帮助他们跟我们共情。如果孩子懂得尊重我们,也会考虑到我们的感受而做出改变。比如孩子房间乱,玩具搁脚,我说“我踩到你的玩具,我的脚很疼。”或者“我不喜欢在杂乱的环境里生活,这会让我很焦虑。”
5. 书写便条。
写便条说明需求和感受、并贴在相应的地方。这个方法能让孩子觉得被重视、大人则可以避免直接冲突,对于平时比较急躁(起到冷静暂停的作用)或者不善表达(起到有时间构思的作用)的父母很适合。
比如,可以用拟人的方式在小熊玩具身上贴“小主人,跟你玩好了我想回家,我现在很难过,请送我回家好吗?”这样的字样作为提示。如果孩子还不认字,也可以画一个哭脸来代替。另外,送纸条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在贴,也可以让一些孩子特别喜欢的人物来送,接受度会更高。比如圣诞老人、复活节兔子等等。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请大家用30秒来回想一下,然后我们请每位小伙伴每人花1-2分钟时间来分享自己的要求不被孩子或者亲人、邻居、同事配合的一个经历,当然也可以是特别配合的一个经历。
回想一下,当时的场景下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是如何提出要求的呢?对方又是怎么回应的呢?你当时用了哪些不对的方式呢?或者特别好的方式呢?对比“尊重-合作五技巧”,又有哪些是已经运用到的,哪些是可以考虑尝试运用的呢?想象一下运用的效果。
好,30秒时间到。谁愿意先来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案例
案例1:学习者有一个13岁的儿子,从小用比较强制的语气和方式让孩子准点睡觉,对小时候的孩子还比较管用,但现在孩子大了,用命令的方式孩子不太配合了。
案例2:学习者是民宿老板,酒店业对卫生要求高。但是每次保洁工作做得不好,他都是用命令的口吻去告诉保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的效果不是很好,问题总是再次出现。学习者通过思考,认为可能是没有做到尊重保洁,如果有尊重的基础,再使用描述事实和提示做法的技巧,说不定对方下次就会认真的做好工作。
【A2】催化应用 5分钟 (规划未来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1. 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是不是还可能遇到这样的场景呢?比如:孩子不听话不配合、学生调皮捣蛋、跟年轻不成熟的晚辈一起工作充满阻碍、或者伴侣、父母有些不配合你的地方...
2. 这个时候,你会如何运用“尊重-合作五技巧”来促使对方与你合作呢?
3. 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在脑海中想一想你具体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步骤,如果身边有纸和笔的话也可以在纸上写下来:
Ø 目标:在接下来的______(时间段,比如明天3月12日一整天),我会在______(地点,比如家里),面对______(对象,比如家人),在_______场景中(比如孩子把墙壁涂花了的场景中)操练一次尊重-合作的技巧。
Ø 行动:
1,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该使用书写便条还是直接沟通的方式呢?
2.1如果是书写便条,我们该怎么准备、如何去写、以什么方式给到对方?
2.2如果是直接沟通,我们可以使用描述事实、提示做法、还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3,可能有的困难是什么?怎么可以克服这样的困难?
Ø 可以设置奖励来鼓励自己行动!如果完成操练,可以______。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记录——Andy的案例
学习者计划明天晚上在家里客厅里跟自己的儿子使用尊重-合作技巧进行直接沟通,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关掉电视,早点休息。
具体行动步骤:
l 提示孩子:“十一点了,该睡觉了。”
l 表达感受:“你晚睡我会担心你的身体,也怕你这么晚在客厅容易着凉。”
l 可能的困难:平时凶惯了,第一次这么温柔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希望能持续操练。
【结束语】
好的,谢谢大家的参与,下面大家跟我一起再次回顾一下这五招有哪些内容:描述事实、提示做法、简化表达、说出感受、书写便条。核心是尊重,以尊重为目标,可以灵活的运用一个或多个技巧。希望大家可以把它们运用到你的家庭、生活、工作当中去。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