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曹芷瑄,也可以叫我Andy。用三个标签介绍:二级拆书家、家庭教育咨询师、自我关怀带领人
【分组】由于今天有讨论环节,请能全程参与的小伙伴在评论区回复1,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自成一组,在大组里分享。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行为)使用“我-信息”即(澄清)描述行为、表达感受、阐明影响,(界定)编写出通过我信息对话让对方改正自己不可被接纳的行为的故事剧本
【事件场景】:请大家设想这样的一个场景——起早贪黑,辛苦工作一周的你,打算周六美美的睡个懒觉。可你被客厅电视的声音强行拽出美梦。一看表才9点。到客厅一看是12岁的儿子在看电视!你冲过去狠狠的把电视关掉,喊了一句:“你太自私了,自己不睡觉,声音开这么大影响别人睡觉,讨厌死了!”儿子不服气的反驳你,“我就是很自私!”(砰!儿子已经冲进自己的房间)
【提问】:不知道接下来你会做什么?当孩子的某个行为对你带来负面情绪时,你的反应是什么?是大声呵斥?还是和对方吵一架?如果你还没有孩子,想一想和伴侣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影响】:如果经常发生冲突,我们双方都会很痛苦。孩子还有可能感觉都是自己的错,长此以往也许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你的伴侣可能会觉得你无理取闹,时间长了,可能失去亲密关系。甚至可能结束一段婚姻。
【解决—图书】:今天的拆页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是沟通之父托马斯·戈登博士。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改善亲子关系,通过倾听和表达,有效达成沟通,拥有一段和谐美好的关系。
【解决—片段】:今天的拆页片段提供一个当我们被孩子的某个行为打扰,并且引发了负面情绪时,比如上面的场景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拆页的“我—信息”,清晰传递我们情绪和影响,助力亲子沟通,让孩子理解自己,同时改正这个不被接纳的行为。
【R:阅读原文片段】拆页片段来自《P.E.T.父母效能训练》P104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 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WHAT/强化概念】
请问大家,当孩子(他人)的行为对我们自己本身的需求形成了干扰的时候,我们都能做什么?下边的三种情况,你最希望是哪一种?第一种,试着改变孩子的这种不可接纳的行为;第二种,改变我们自己;第三种情况是改变环境。P.E.T.中的“我-信息”是第一种情况“试着改变孩子给家长带来困扰的行为”
我信息是真实的、坦诚的、内外一致的表达出自己真实自然的想法、感受,不包括对他人的评价、判断或解读。
【举例1】
每天上学,你都磨磨唧唧,像个蜗牛,你爸爸看到你这样肯定会骂你,因为他最讨厌不守时的孩子。这是不是我信息?
肯定不是,首先不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评判孩子“磨磨唧唧”,同时也不是自己观点,案例中表达爸爸的观点(讨厌不守时的人)。
【举例2】
妈妈:我看到你又光着脚满地跑,我很生气,等会你又要喊肚子疼了!
请问这个是我信息吗?为什么?
不是我信息,因为这里的影响是孩子的,并不是妈妈自己的
【举例3】
妈妈:“我看到客厅摆满了你的积木(不可接纳的行为),我没有地方走路了(影响),我很担心我踩到积木上硌到脚,那一定很痛(感受)”!
儿子:“知道了,妈妈”儿子清理了客厅里散落的积木。
儿子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案例是我信息的沟通,大家能找到行为,影响和感受吗?
【WHY】那么学习我信息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1、如果他人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观和需求,在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更可能予以配合和提供帮助。
2、以坦率、诚实和界线清晰的方式相处,自我感觉好,他人也更容易对我坦诚相待。
3、避免误会和冲突。
我们现在知道用我信息表达好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信息包含的三要素
【HOW】
1. 描述行为:一个不被接纳的行为。行为是指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把自己当作照相机或者录音笔,只说相机照见的;录音笔录到的声音,不带任何评判。
比如:沙发上,床上,桌子上,地上都是你的玩具。
2. 表达感受:说出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情绪感受,如伤心,害怕,喜悦,开心。
比如:我需要不停的收拾房间,我很生气
3. 阐明影响:这个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让你消耗钱财、精力、时间、额外的工作。或者可能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者你需要做的事。也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不舒服。
比如:没有充足时间休息,第二天上班没精神,会扣工资。
【案例】
儿子放学回到家,把脏鞋子直接放在鞋柜里,我会这样说“儿子,我看到你直接把脏鞋子放进鞋柜(描述行为),我有些生气(表达感受),我刚擦完鞋柜,又弄脏了,我还得花更多的时间清理鞋柜,我就没多少时间休息了(阐明影响)”
【预防异议】
大家觉得我信息可以只说缺少任何一个或两个都不可以,都是不完整的?(谢谢大家的回答)正向大家所说,有些情况,一个部分就可以准确让对方理解我们。比如:只对孩子说“我爱你”(感受),孩子就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感谢。
【适用边界】
我信息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用于其他人际关系的沟通。在这里,有一个情况无法使用我信息,那就是对方正处于情绪当中,我们应该给对方一个情绪流动的出口,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
【催化应用—编剧本】
请大家编一段小故事,设想未来的一天,发生在你和孩子(爱人或朋友)之间的故事,几百个字就可以,设计出人物、情节(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使用“我-信息”的三要素,即描述行为、表达感受、阐明影响。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五分钟后请小伙伴讲讲自己设计的剧本。
学习者胡子案例记录:
时间:下周
场景:某一天的晚上在书房听线上拆书课,孩子过来让我陪她玩,我不想停下来,担心耽误我的学习。我对女儿发送”我-信息“表达我的需求
爸爸:我正在听课,你叫我陪你玩,我感到非常烦恼,因为是线上课,分心会影响听课,影响我的成长,也会影响我的收入。
女儿:哦,那好吧。
爸爸:等我听完课,在陪你玩。
女儿:好。
【结束语】
最后,借用哲学家周国平老师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分享:
父母和孩子的联系,在生物意义上是血缘,在宗教的意义上是灵魂的约会。在超越时空的那个世界里,这一个男人、这一个女人、这一个孩子原本都是灵魂,无所谓夫妻和亲子,却仿佛一直在相互寻找,相约来到这个时空的世界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组成了一个亲密的家,然后又将必不可免地彼此失散。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满敬畏、感动和忧伤,倍感亲情的珍贵。
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沟通不畅而伤害任何关系。感谢大家的分享和参与,感谢观察家老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我—信息”三要素,描述行为,表达感受,阐明影响,同时也可以辨别属于肯定性我信息、表白性我信息还是预防性我信息。最后祝大家通过“我-信息”,拥有和谐、美好、真实的一段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