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现场的各位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陈晓庆。三个标签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是一级拆书家;第二个标签是一名7岁男孩的宝妈;第三个标签是一名企业文化推进师,这也是我的本职工作。
【分组】为了保证今天的学习效果,我们先进行现场分组。我们现场的人是8位,前面4位到霍老师这边,后面5个人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鼓励孩子与我们愉快地合作,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正向积极的引导。
【图书介绍】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这本书其实它是有一个系列的,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一个技巧方法。
【F】本书作者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们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她们的著作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也得到全世界专业权威人士的认可。
【A】本书是一本实操性非常强的亲子类的沟通书籍,总共分为六个方面的沟通技巧,回答了一些共性问题,还包括来自于家长们的案例,配有卡通漫画、用对比的方式,就像父母跟小孩之间对话的那种方式,让我们读者一看就明白了怎么在我们生活当中去用。
【B】本书主要教会家长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处理亲子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建立平等互爱、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好习惯,培养自立,让孩子在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B2】今天选择的原文片段介绍的是“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让我们学会正确地通过简单、积极、实用的语言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有效解决问题。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和我们配合,而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的心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家长少付出代价,又好操作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非常有帮助的五个技巧。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合你自己,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这五个技巧能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我看到现场的伙伴们大部分已经读完了原文片段了。那么,这个片段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呢?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个片段。
Part I【What】
在我们生活当中,不管是因为孩子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或者甚至有时候不听话,我们讲了一遍、两遍之后,他会有不立即去做的这些情况,其实更多时间首先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用不伤害孩子、不伤害自己的语言,只针对事情本身与孩子沟通,最后让孩子主动愿意去做事情。
Part II【Why】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该这个片段呢?
通常情况下,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很多时候家长会用责备、命令的口气去让孩子做,问责的语气来质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是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特别有时候会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老是不听话呢?”会用这样的语气去跟孩子讲话,孩子他就会产生一个逆反的心理,叛逆的心理会产生。那么对于这个事情本身,他因为接受到来自家长的这些负面的语言之后,他就会想着:妈妈怎么又说我呢?而不会去想着:我怎么样去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对。
今天跟随我学习这个片段之后,就是要我们家长去引导孩子去积极解决这个问题。
【反例说明】举一个发生在我们家的案例:小土豆到家换鞋子时,将鞋子脱完后经常没有放在鞋柜里。有时甚至会一脚甩到餐桌下面,当我每次到家开门,看到乱糟糟的门口时,就大声呵斥他:小土豆,你看看你,和你说了多少次了,鞋子要么你在外面换好拖鞋,将鞋子放在外面的鞋架上,要么你在家里换鞋子时就给我放到鞋柜里,你怎么就不听呢?他听到我的呵斥后,有时候会说:等一下,我玩好玩具就来放,有时候会立即跑过来放,但这样的事情,基本每天都在上演,有时我也懒得说了,就顺手帮他放好了。那么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基本每天都会上演。
Part III【How】
如何让孩子听话,与我们合作呢?让他养成这样的一个习惯?下面我用一个场景来具体阐述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场景是:孩子洗完澡随手就把湿毛巾放在了我们的床上。当你看到这个场景后
1、描述现象。你可以针对这个现象和孩子说:我看到床上有一块湿毛巾。
2、提示后果。湿毛巾会把我的被子弄湿的。
3、简短表达。你可以直接跟孩子说“湿毛巾”,他可能立马意识到要去将这个湿毛巾拿走。
4、说出感受。这个湿毛巾会对我产生什么不好的感受,我可以这么跟他“我不喜欢睡在湿漉漉的被子上”
5、张贴便条。如果你不想通过语言来跟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话,我可以在毛巾架子上贴一个便利贴: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署名就是毛巾。
【反例变正例】那针对我们刚才学习的这5个技巧:描述现象、提示后果、简短表达、说出感受、张贴便条,大家是不是对这五个技巧有了理解呢?下面我把刚刚和大家分享发生在我们家“小土豆到家将鞋子没有放到鞋柜”的案例,运用五个技巧来巧妙让孩子与我们愉快地合作。
一开始,我可以平静地对小土豆说:“我看到你的鞋子没有放在鞋柜里”,——描述现象
如果他不理我,我还可以这么说“鞋子没有放到鞋柜里,家里看上去很不整洁”——提示后果
如果他还在做别的事情,我再次简短表达,预期可能会稍微加重一些,但它足够有力量:“小土豆,鞋子!”——简短表达
假如他还不动,我就告诉他我的感受:“我不想看到乱糟糟的门口,这让我心情非常不好”——说出感受
如果我不想每次通过语言来提醒他,我就可以写一张便条贴在鞋柜门上“请将我摆放在鞋柜里(署名鞋子)”每次在换完鞋子的时候,就可以看到那个便利贴,就会提醒他把鞋子放回柜子里面去。——张贴便条
Part IV【Where】
这五个技巧比较适用于12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5—9岁的孩子身上。另外还需要注意三点:1、这五个技巧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综合递进运用。如果在用其中一个技巧时就能解决问题,那么就不需要再用其他技巧了;2、表达真实的感受很重要。为什么我刚才说简短表达这里,语气可以稍微加强一点,就是说我们不能为了让他好像感觉到妈妈要好好跟你讲话,但是我前面讲了两次,你第三次还不去做的时候,我当时的心情已经不好了,我可以稍微加重一下语气,所以要表达真实的感受,让孩子接受到来自我们家长的一个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而不要去强行让自己非常非常有耐心地去跟他说。3、此技巧一般适用于家庭教育的习惯方面,不太适用于处理原则性的问题。
【A1】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过类似的场景:孩子写完作业后,总是忘记将写字桌收拾干净,书本、铅笔、橡皮、尺子堆在桌上,台灯也没关掉,这时作为家长的你,可能会火冒三丈、怒吼道:你看桌子又没有收拾,赶紧来收拾,你什么时候收好什么时候才能玩。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你会懒得叫孩子了,也想避免自己发火,就默默地帮他收拾好。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往的经历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回想一下当时的场景,请在便签上写下时间、地点、简述事情等关键词。请只要写下发生的事情就可以了,不需要写具体应该怎么做?写好后,可以在小组内分享,给到大家时间2分钟,现在开始。
【2分钟思考后】好的,时间到了,请问有没有哪位老师最近有过类似的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陈老师分享】我们家小朋友有一个刷牙问题,我们家老二每天晚上都很拖拉,当我们家规定9:00以前,这事情都要做完,如果没做完那就咔嚓关灯睡觉,没刷就没刷,自己是受着,没刷也关灯睡觉,反正现在我们家的规定就是这样子。现在就是不刷牙,9点以前事情没做完,都不要做了!
【回应】非常感谢陈老师的分享。态度非常强硬地去跟孩子去说,但是他最后起到的效果是什么?他可能会觉得我可以少做了一件事情了,我明天是不是可以又不刷了,但是他没有想到我牙蛀了怎么办?除非哪天牙蛀了之后他自己遭罪了,他可能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没有从根本性地去解决这个这个问题。
【A1+】
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5个技巧之后,我们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孩子能够去把这个事情给做好?那我们在在运用之前,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5个技巧,1、描述现象2、提示后果;3、简短表达;4、说出感受;5、张贴便条。您会如何运用来指导孩子与我们合作呢?请先记录一下主要步骤和关键点,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时间是3分钟,3分钟之后我请一位伙伴再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指令】那么再请陈老师分享一下,如果回到刚刚的场景中,您会怎么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愿意与我们合作,而不产生负面情绪呢?【陈老师的分享】通过学习了晓庆老师跟我们讲述了这5个技巧,那么前面我们是做的有点简单粗暴了,学习了这5个技巧之后,那么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一定会这样做。
首先第一,描述性问题,描述你所看到的,我会这样说“我看到有小朋友还没有去刷牙。”第二简单提示:已经9点了。第三,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如果不去刷牙蛀牙了,牙齿疼,得自己难受的。第四,说出我的感受,你们还记得上一次蛀牙,妈妈花了很多钱给你们补牙,你们也很疼,还记得吧?帮助孩子回忆蛀牙补牙的感受。最后写个便条,对于小小孩最好还是画一幅漫画是吧?可以给他画一个牙,画一个很可爱的卡通人物,主人该给我刷牙了,可以吗?
【回应】嗯,非常好。我们陈芳老师就是活学活用,马上回去就可以执行起来了。
【结语】那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1、描述现象2、提示后果;3、简短表达;4、说出感受;5、张贴便条。鼓励孩子与愉快地我们合作,让孩子和家长都能够在正向的语言中建立起互相尊重、积极合作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