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芷旭雯清中午好,今天我拆书过级的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自我介绍】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俞晶,跟俞雯清是本家。人称俞三日或者三日。
我的家乡在杭州桐庐,我呢,闯荡过非洲、现居德国北部,最近克服了害羞内向的性格,现在热爱与人深度链接。
我现在的三个标签是:
1.三岁混血娃宝妈:在中德跨文化家庭里,面对巨大的差异,所以需要更多的沟通技巧来理解彼此
2.准拆书家:我希望通过拆书训练,一方面找到中国人圈子有归属感,另一方面提升学习原能力
3.倾听修炼者:我想继续训练自己更有亲和力,能用三个太阳的温度给人带去温暖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
那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拆书。
拆书法是什么呢?拆书不是拆文解字。拆书法是一种以成人为对象,以提升能力为途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最终做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论。
拆书法可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两种。
打个求医治病的比方,个人学习就是你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处方,即选拆页;然后通过阅读和理解处方,即重述原文,接着呢想想过去的具体症状,即具体案例,最后抓药治病,即制定未来的行动操练计划。这一整个阶段就是为了把书拆为己用。
而组织学习,则是拆书家在拆为己用的基础上,根据相同架构将以上的治病过程以讨论课的形式分享给一群有需要的人,通过大家共同参与讨论进行群体“治疗”。拆书家在这里是学习促进者。
拆书帮是由一群拆书爱好者自发组织自主运营的非营利性青年组织。各地的拆书帮分舵,算上德国筹备分舵有78个了,不断培养爱好者成为拆书家,再由拆书家培育新人出师,最终达到助人达己的双赢状态。在彼此互助志同道合的氛围下成长,是不是特别有吸引力?
【R阅读原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纸质版 页码P10-11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们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的倾听。
2. 用“哦....” “嗯....” “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重述知识点】
【what】倾听共情就是抛开自己,给别人充分的机会去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不去控制和引导交流。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以刻意学习的技能,能帮助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自己的感受,在所有沟通主题的书籍中都会提及。
【why】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成长过程中被我们最亲密的人,比如父母否定和忽略感受。那种滋味不好受。而如果情况严重,则会对我们现在的各种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那我们如果不自我察醒、刻意操练,那就会让我们的孩子受挫、并继承我们的低情商。
而如果我们学习操练倾听共情,刻意拉近与孩子的关系,让他们感到舒适、安全,也更容易敞开。
而且,孩子们自己也学习到识别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并积极寻求问题的其他解决方法,提高情商。
【where】其实倾听共情的技巧不仅适用于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对于成人之间、尤其是亲密关系里的倾诉也是很有效果的。
另外,尤其对孩子,所有感受都可以且应该被接纳,但有些违反原则的行为需要被限制。比如当哥哥因为生气想要打弟弟,这就需要适时制止。
另外,当我们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需要先察醒并缓解自己的情绪,再去跟对方倾听共情。
【How】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倾听共情的四个技巧,包括了:
1.全神聆听:在对方说话时全神贯注的倾听。可以从目光、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表达出全神贯注,让孩子们觉得非常被尊重和重视。个人经验啊,对于特别小的孩子,可以蹲下来与他们平视。常有的反例是一边看手机、看电视、心不在焉的样子。大家可以代入一下,感受一下不同。
2.回应感受:用“哦...” “嗯...” “这样啊...”等不带评价的语句来回应他们的感受。这样的回应必须要在第一条全神聆听的基础上,如果是心不在焉的“哦”、“嗯”,让人感觉到被敷衍,反而会触发更多的负面情绪。
3.说出感受:基于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说出对方的感受,比如“你今天没去成动物园,一定很失望吧?” 如果没有说对他们的感受,也没有关系,他们自己很可能会自己纠正,只要能让他们有机会和动力表达就可以。
4.幻想实现: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比如:“真希望动物园现在没关门,我就可以开车带你去啦” 说不定孩子会接下来思考,真的没办法,那看个动物电影也行吧。通过这个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满足,孩子转而思考实际的其他解决方案。
【A1联系具体经验】
说到这里,我有一个很鲜活的案例,是发生在我跟我丈夫之间的。
这几天我感冒了。大前天晚上吃晚饭时我不自觉的抱怨难受。丈夫看到我的样子,就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能不能不要带负面情绪?就不能积极乐观一点?”
我一听,火气就冒了上来,问他:“你什么意思?觉得我装病吗还是觉得我病的不够重?”
话音刚落,他也生气了,提高了音量道:“就算我再难受的时候也总是努力传达积极的情绪。而这么消极真的让别人难受。”
我一下子就觉得很委屈,觉得这明明就是我现在的状态,为什么就不能理解理解我呢?我实在是接受不了,直接就跑回了房间。
学习了今天讲的知识以后,我明白了,面对丈夫给自己的负面反馈,我先要全神贯注、不带情绪的听他说(全神倾听),并在这过程中用不带评价、不抬扛的词语回应他(回应感受),
然后再接着说:你忙了一天,回来看到我的难受、听到我的抱怨,心里是不是挺难过的?(说出感受)最后再说一句:看来是这样,要是我即使难受也能对你微笑给你一个拥抱,让你不被负面情绪包围,那就好了!(幻想实现)。我想,这样丈夫接下来应该不会有情绪了,甚至可能会体谅到我的难受。
【A2具体应用】
倾听共情这么重要,而这四个技巧又简洁明确,所以接下来就是不断操练了。我的目标是:在接下来的一周(三月一日到三月七日)里,我要与家人之间刻意操练共情,每天做到至少一次共情倾听或者一次失败案例的反思,并记录和复盘。
具体行动计划:
1,将共情倾听四技巧写到三月份的日历纸上。
2,每天在与家人的互动中,寻求共情机会,并且尝试使用技巧(一部分或者全部)获得与家人的链接。比如面对孩子跟其他小朋友起冲突而很受伤的情况。我就会蹲下去与孩子对视,抱抱她,并说出“你跟你的好朋友吵架了我,你是不是很难过”(全神聆听及说出感受)要是我是你喜欢的那个女巫,能把你的难过都变走就好了。然后念一下咒语。(幻想实现)
我相信,顺着这个思路,孩子应该会找到与自己和好朋友和解的办法。
3,在每天晚上九点前做总结,思考实践的优点与不足,并且将总结发送朋友圈。完成后日历打勾。
4,在三月八日做复盘,总结完成情况和改进措施。
奖励:如果每天都能做到,自我奖励一顿自己做的中餐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