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拆书帮北京宇宙中心3月5日练级场】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TF1-1线上过级。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杰瑞走江湖,好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个杰瑞可是那个......? 对,是那个杰瑞没错,那只全世界最著名的霸气小老鼠。获得这个桂冠是因为当年我也是公司的霸气小员工。

我的三个标签:

13岁女孩妈妈:我呢是一个为了给女儿做榜样重出江湖的全职妈妈。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我为什么叫杰瑞走江湖了吧。

一心想成为三级拆书家的萌新拆书家

IP读书营搭建师

这就是我,今天的1号拆书家杰瑞走江湖。


<拆书帮介绍>2分钟

在正式拆书之前,我先对拆书法和拆书帮做个简单的介绍。

“拆书”是一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方法论,它是以自我为导向,强调关联个人经验,强化落地实践,把读书学习聚焦点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上。

拆书就是说把一本书中对我们有用的片段通过RIA便签法进行拆解,拆为已用。其中R((Reading)是指阅读原文片段,I(Interpretation)则要用自已的话对原文进行重述,A(Appropriation)则包括关联自已经验,进行反思的A1和规划未来,实际应用的A2。

拆书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于个人学习的RIA便签读书法。是指个人通过便签读书的方式来进行能力提升和解决实际问题。就像我们在便签营的学习模式,三张便签主要是写给自已用的。

另一种是用于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比如线上或线下拆书活动,由拆书家带领大家阅读片段、讲解对片段的理解然后引导大家关联自己的相关经验并制定行动计划,最后还要进行现场的演练。

“拆书帮“是2013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的,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一个学习爱好者聚集的大社群,它依托的学习方法就是赵周老师创立的拆书法,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它的目标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成为学习促进者,释放能量、助人达已。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好了,介绍完拆书帮,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拆书环节。今天我们要拆的片段《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这个片段摘自《正面管教》。现在我们就正式开始,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读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可以在聊天区扣三个666,谢谢!


<R阅读原文拆页>1-2分钟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P23-24

“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时间到了,我看大部分小伙伴已经完成了阅读,如果没看完也没关系,我会带领大家一起来拆解重点。

<I重述知识点>5分钟

WHAT:

大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周末高高兴兴地带孩子去商场玩,小孩子看上一个玩具非要买,你不买给ta,ta就一直不停地闹,一副得不到那个玩具决不罢休的架势。

遇到上面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是把孩子打一顿、骂一顿,强行把ta拉走气呼呼地回家,还是特别想有一个方法,可以平和友善地处理这个问题?

今天的这个片段就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通过“理解感受,表达同情,告知感受和解决问题“四个步骤来营造出一个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和大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HOW: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赢得合作的4个步骤具体该怎么操作。

第一步:理解感受

首先要明确表达出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且要跟孩子确认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我们还是回到开头的情景,看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妈妈:妈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特别想要它,是不是呀?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妈妈不仅表达了对于小孩子想买那个玩具的理解,而且还向小孩子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小孩感觉到妈妈是理解ta的,那ta就更愿意跟妈妈说为什么那么想要那个玩具。

第二部:表达同情

如果你自己有类似的经历,你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或行为,这样效果会更好。但是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同情只是说你能理解孩子的感受,但并不代表你认可ta做法或认为ta的这种行为是可以被宽恕的。

“我理解你特别想买这个玩具,是不是里面的小机器人吸引了你?我遇到自己喜欢东西也会这样,妈妈上次在三里屯看到一副特别好看的珍珠耳环,也特别想买”。

这一步是共情孩子,让孩子觉得你其实是跟ta站在一条战线的,是自已人。

第三步:告知感受

客观真诚的告诉孩子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因为你前面两步与孩子的沟通是真诚而和善的,到这的时候孩子就更能听进去你在说什么了。

妈妈:宝宝你看,你的玩具太多了,我们再买得话家里都快要放不下了。

(这一步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省略)

第四步: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自已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妈妈:宝宝,想想我们除了现在立马买它,还有什么更好办法吗?

小孩:我先玩家里那个小机器人,等那个玩坏了,以旧换新,妈妈再买这个给我。

......

因为你在前2步已经营造了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所以这一步就会非常有效果。

是不是很神奇,危机就这样解除了,大家又可以高高兴兴地按原计划逛街了。

WHY:

用赢得合作的4个步骤,通过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被倾听、被理解、被鼓励,他们就更愿意听我们,更愿意与我们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也才是真正地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如果是以打骂、惩罚等强制手段逼孩子听我们说,与我们合作,你可能只是暂时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这种不尊重孩子,不保护孩子自尊心,不关心孩子感受,一味地通过威胁、恐吓、打骂、指责等方式处理问题,有可能会让孩子盲目顺从,遇事没主见,也可能会导致严重叛逆,破坏亲子关系。

WHERE:

赢得合作的4个步骤除了用亲子沟通之外,同样也适用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1-2分钟

我们来看一下昨天发生我们家的一件事。

昨天女儿回家把书包扔气鼓鼓地一扔,对我说:妈妈,我恨死我们的校长了,他今天在走廊当着很多同学的面批评我。我一听,随口就回应说:“还不是你做了什么错事,否则校长闲得没事,单单批评你。”女儿听我这么说,转过身进了洗手间了,委屈地抛出一句:我什么都没做。我又追上一句:不可能,校长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地批评学生,肯定是你做了什么。女儿这时已经开始哭起了来,抽抽泣泣地说了一句:“算了,不跟你说了,说了也白说。”

当时我既没有表达对孩子的理解,也没有共情孩子,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所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校长为什么批评她,还搞得她很伤心,我很生气。

如果我能深深吸口气,换一种态度,用一种友善的、理解的、关心的态度跟她沟通,想来我不仅可以知道校长为什么批评她,而且还引导她解决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被老师、校长等当众批评了的问题了。

<A2具体应用>3分钟

今天晚上睡觉前,我准备用赢得合作的4个步骤重新跟女儿谈一谈校长训她的事。

具体行动如下:

1、先按“赢得合作的4个步骤”把对女儿说的话写下来,练习几遍,尽量做到自然,免得真正说起来感觉太刻意 。

2、10:00之前完成所有工作和学习,准时陪女儿上床 。

3、躺在床上,握着女儿的手,聊会天,慢慢引向女儿挨训这件事 。

4、按“赢得合作的4个步骤”跟女儿重新谈一谈这件事:

我:宝宝,妈妈先跟你道歉,昨天天没有好好跟听你说。你能再给妈妈说一下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校长当众批评你?你肯定很生气,觉得很丢脸吧?

女儿:是,我都气炸了,觉得没脸在那学校呆下去了

我:哦,这样呀,其实呢,妈妈在上高一的时候也被班主任当众批评过,我当时跟你的感觉一样,是又生气,又丢脸。

女儿:真的?

我:是呀,所以妈妈昨天一听你那么说,心里就很挺担心,不知到你在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

女儿:就是我在走廊跟同学闹着玩,声音大了点

我:哦,原来是这样呀,那你有没有想过以后怎么避免出现类似的状况呢?

女儿:跟同学玩的时候声音小点,尽量不在走廊打闹(可以头脑风暴一起想解决方案)

我相信我要这么说,我女儿肯定会愿意听,并且愿意合作一起解决问题,而且还会觉得我是世上最好的妈妈。(自恋一下,哈哈)

经过上面拆解,大家应该已经掌握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了吧,实践出真知,大家回家多多用起来哦。

<结束语>1分钟

最后我再来做个小小的总结。今天我们拆解的片段,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通过“理解对方,表达感受,告知感受和解决问题“四个步骤来营造出一个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和大人合作,做到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最终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到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对大家有帮助。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