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2023年2月25日拆书帮线下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怎么说,别人才会听

开场:

开场: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邹彩玲,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3-2拆书。

【自我介绍】我是一名国家一级采购工程师;也是一名有亲和力,爱读书爱分享的孩子学习力教练;现在的新身份:晋升中拆书家

【分组】我们今天就按座位来分组,李婷和佳妮一组,张欢和仁丹一组。

【图书介绍】场景法介绍图书: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事件场景:大家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想在沙发上躺一会,但是你5岁的儿子跑过来要你陪他玩,他不断的拽你的胳膊,还在你身上上下爬个不停。陪他玩是你现在最不想做的事情,你告诉他“从我身上下去,到一边去玩”,他好像完全没有听见,继续在你身上折腾想让你陪他玩,于是你就烦了,大吼到“你好烦啊,能不能走啊!”,吓得孩子开始哇哇大哭,你更烦躁了。

提问:我们在坐的小伙伴,已经有小孩的请举手,好的谢谢大家,那剩下的小伙伴都时没有小孩的了。那我们家长朋友在和孩子相处中,我们没有孩子的小伙伴在于其他家人或者朋友、同事相处中,有遇到过类似这种不知道怎么正确的表达自己需求,让沟通无法进行的场景吗? 你觉得你的处理方式最后解决问题了吗? 会不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

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很多类似这种沟通不畅的问题,如果长期处理不好,对于小孩性格的养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甚至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都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在我们成人沟通中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解决:面对一系列的亲子沟通问题,有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呢?这本书——来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沟通专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所著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提供了一套解决亲子沟通问题具体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例如如何听 孩子才肯说;如何说 孩子才肯听,以及如何用没有输家的方法处理冲突等。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还使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家庭、职场、学校等。

希望今天大家学习完如何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是需求,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让亲子之间、成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和谐。

【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这场RIA现场学习后,我们在与孩子相处中,或者和家人、朋友、同事相处中,当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问题或者困扰时,能够运用(行为) “我-信息”的三个要素(行为,感受,影响)(澄清),向对方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求(界定),让对方充分理解后,愿意修改其行为配合我们。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A1,请大家自测】

在开始今天的拆页学习之前,首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测题,并在最后计算出自己的总分。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不用纠结分数,以自己的第一反应为准即可

时间为1分钟,打完分请大家计算一下自己获得的总分。

(1分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分较符合,4分符合,5分非常符合)

总分:(把每题得分相加)

看到很多伙伴已经做完自测题了,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得分的高低沒有好坏之分,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和他人沟通的时候,是否有以“我”为主的表达习惯”的测试,只做参考。

【互动】 大家有没有20分以上的吗?

学习者回应: 有

拆书家:大家有10分吗?

学习者回应:没有

拆书家:我们今天的小伙伴都好棒。

【自测题解释】

得分20分以上的小伙伴,说明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善于以我为主体去表达;

得分在10-20分之间的小伙伴,有以我为主体去表达的意识,还需要加强;

得分在10分以下的小伙伴,说明你可以提升的空间比较大,相信你很需要《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

【R,阅读原文拆页】所选拆页为致用类、不包括How,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做完了自测题,大家对自己的使用“我-信息”的表达的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具体什么是“我-信息”呢?接下来,请大家仔细阅读拆页,我们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完毕之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我今天选择的片段时本书的119~120页的内容。

原文拆页:

我一信息”能够带来惊人的效果。父母们常常告诉我们说,当他们的孩子得知父母的真实情感时,往往表示惊讶。他们对父母说:

“我不知道我让你这么心烦。”

“我不知道这样真的会让你难过。”

“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的感受?”

“你对这件事真的有很强的反应,是吗?”

孩子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在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对于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浑然不知。但是,一旦有人把这种影响告诉他们,他们通常就会愿意更多地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一旦孩子了解了他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他们常常会从一个自私的人变成一个体贴的人。

H太太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全家度假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他们年龄尚小的几个孩子坐在迷你旅行车的后座上大声叫嚷、打打闹闹。H太太和她丈夫一开始还可以忍受这种喧闹,但是最后H先生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一个急刹车,把车停在路边,大声地说:“我再也受不了这些吵吵闹闹、在后座上跳来跳去的行为了。我希望享受我的假期,希望在开车的时候享受一些乐趣。但是,真是该死,当后座那里不断传来吵闹声时,我就会变得紧张兮兮,我讨厌这样开车。我觉得我也有权享受这次度假。”

孩子们被爸爸的这个声明吓了一跳。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后座上的行为给爸爸带来了困扰。很明显,他们以为爸爸可以接纳他们的这种行为。H太太说,在这个小插曲过后,孩子们变得更加体谅别人,胡闹行为也明显减少了许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技能点-互动&细化行动步骤

(Why)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发出“我-信息”:很多时候孩子做出不被接纳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不便或有些不好的影响时,他们并不清楚。而这时候我们用“你”开头的句子来批评指责孩子,如:你为什么不能听话一点?你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你做事就不能过一下脑子吗?···……。这些都是属于“你—信息”,反而会让孩子的委屈、愤怒等情绪涌上来,起到反作用。但是当父母能够明确告知孩子自己的需求,由原来“你-信息”变成“我-信息”,和孩子说明这样做对父母是有实际影响的时候,孩子就会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What)当孩子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困扰或者问题,需要孩子来配合改变他们的不可接纳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发送一条“我-信息”,所谓“我-信息”就是从我-表达者本身的角度出发,表达别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以及对我造成的具体而实际的影响。通用格式如下:行为+感受+影响

【简短互动】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信息”,我举几个例子:

场景一:你青春期的孩子晚上回家超过了你们约定的时间:

1、 你这么晚回来,也不提前打电话回来说一声,难道你不知道我们约定好的回家时间吗?

2、 你比我们约定好的时间,晚回来了2个小时,电话也打不通,这让我很担心,我无法安心的去睡觉。

拆书家:大家说上面哪个说法是“我-信息”?

学习者:

拆书家:是的2,谢谢大家的回复。因为2里面包含了行为+感受+影响。

场景二:你和老公去逛商场,你想为他买套衣服,但是他不想试穿,觉得码字对的就应该没有问题:

3、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懒啊,试一下会死人啊?

4、 当你不想是这套衣服的时候,我就不敢买它们,因为拿回家如果你穿着不合适,我就不得不再跑到商场来换。

拆书家:大家说上面哪个说法是“我-信息”?

学习者:

拆书家:是的4,谢谢大家的回复。因为4里面包含了行为+感受+影响。

场景三:你有要紧急完成的报告,可是同事不停的过来找你请教问题或者帮忙处理他的事情:

5、 你就不能先自己处理一下,或者去找别人问一下吗,我现在很忙?

6、 你今天上午找了我3上次,帮你处理问题占用了我2个小时的时间,这让我很焦躁,因为我的报告今天一定要提交给老板,你打断了我的思路,有可能我今天还要加班,我希望先处理我的事情。

拆书家:大家说上面哪个说法是“我-信息”?

学习者:

拆书家:是的6,谢谢大家的回复。因为2里面包含了行为+感受+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我信息”必须包含三个要素——描述对方的行为+其行为带来我们的感受+对我们的具体明确的影响。

(How)具体应该如何发送“我-信息”呢,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描述行为:客观的描述对方的行为,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个行为评判或所贴的标签。比如,你不提前打电话说一声,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评判。“你离开学校,没有回家,也没有打电话回来…… 。”这是描述行为。

第二:说出感受:清楚明确地告诉对方,他的行为带给你的感受。例如:愤怒、着急、生气、害怕、难过、尴尬等等。可用”我感到……“这样句式来表达。

第三:阐明影响:影响是指对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诸如浪费钱,时间,额外的工作;使我们不能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情;可能使得我们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惫等。

举例:在这里举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周末我和先生把家里做了大扫除,晚上儿子就把他的乐高拿出来拼,摆的沙发、茶几和地上到处都是,要睡觉了他要没有收拾。我实在受不了。

我:“你为了拼乐高方便,把零件全部分开摆放,所以沙发、茶几和地上都是乐高零件,现在要去睡觉了,你也没有收拾起来(描述行为),这让我觉得我的劳动成果没有被尊重,也有点生气(说出感受),你知道我和爸爸两个花了一天时间才收拾好的房子,我不希望它变得乱七八糟,还要再收拾一遍(阐明影响),我希望你能拼完之后自己收拾整齐。”

儿子:“可是我想明天回来继续拼啊。“

我:“我在告诉你我的感受,我现在很生气,我不希望我的劳动成果不被尊重(说出感受),而且地上摆的乐高的地方,是我晚上上厕所必经的路,万一我没有看到踩上去摔跤了怎么办?我不想受伤(阐明影响)。”

儿子:“我知道了,那我先收拾乐高,然后再洗漱吧”

(Where)“我-信息”除了用于亲子沟通以外,其他家人,朋友,同事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困扰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进行沟通,向对方表达自己需求。但需要注意:如果对方是权威的领导,这个方法请慎用,有可能让对方觉得你在挑衅或者不服从安排。

【预防异议】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发出了“我-信息“,孩子充耳不闻怎么办?我发出的第一条“我-信息”孩子充耳不闻的时候,我们再发出另外一条更加明确、更加强烈的”我-信息“,让孩子知道“我说的是真的”。同时要知道发出“我-信息”的目的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给父母造成的那些负面影响及感受,进而为愿意改变他们的行为带来可能。

还要的小伙伴会问,在“你-信息”里面也是以你开头的说法,“我-信息”里面也有你开的描述行为,我怎么区分是“你-信息”还是“我-信息”呢?,“你-信息”中以你开头的说法是带有评判或者贴标签的,例如“你怎么这么懒啊。”、“你看看你感到好事”......等等,而“我-信息”有时候是以你开头,对对方行为的描述“你把颜料弄得校服上了.......”,不带任何的评判和贴标签,说事实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刚刚我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如何运用如何发出“我-信息”,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演练。我们学到这些知识、技能,在现场演练一下,大家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有这样一个场景:小明在学校学习油画,但是他不太注意卫生,又不记得穿罩衣,每次都把校服上搞得到处是油画颜料,让妈妈和头疼,因为油画颜料很难洗下来。妈妈要怎么用“我-信息”来表达呢?

大家先在小组内分别扮演小明和妈妈对话,一会儿我会请二位小伙伴为大家分享。

学习者分享:李婷扮演 小明,佳妮扮演 妈妈

妈妈:“宝贝,妈妈看到你的校服上面很多油画颜料(描述行为),妈妈看到这样的衣服很头疼,很生气(说出感受)。因为这样油画颜料很难洗,在洗这个衣服的过程中我要额外花费很多时间,而且不一定能洗掉(阐明影响)。”

小明:“我不是故意的。”

妈妈:“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是忘记了穿罩衣,但是你这样衣服确实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一回来看到这个衣服我就上头了(说出感受),我今天很忙,洗你这个衣服又加重了我的工作量,这让我很焦躁(阐明影响)。”

小明:“好的,那您下次能帮我把罩衣放到书包里吗?”

妈妈:“好的,但你一定要记得穿哦。”

【A2,催化应用】布置任务

感谢李婷和佳妮的精彩表演,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我-信息”的三个要素,为了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把握,现在我要布置一个任务给大家,请大家回去后完成。

大家今天回去后,利用明天、后天,把今天学的“我-信息”的三个要素,在家里或者工作中实际应用一次,把过程反馈给我

结束: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我—信息”三要素,一描述行为,二说出感受,三阐明影响。希望大家可能灵活运用,让自己的亲子关系和人际更加和谐美好。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学习者分享】:

李婷的应用案例:

周一早晨起床老公把衣服扔的到处都是,我看到糟心,于是和它沟通:

李婷:“老公,你看看家里现在的样子,你把衣服丢在沙发上,袜子放在茶几上,裤子又丢在飘窗上(描述行为)。早晨起来的时候,我看到家里一片狼藉的画面,我真的感到很生气,我觉得自己家跟狗窝一样(说出感受)。你这样乱丢,我看到了就忍不住收拾,你找不到衣服的时候就会不停的问我这个在哪里,那个在哪里,非常消耗我的精力,让我觉得很累(阐明影响)。“

老公:“那你就不要管了嘛。“

李婷:“如果你不帮我收拾,置之不理,辛苦一天下班回到家,看到这个画面会严重影响我的心情(阐明影响),家是我们两个人的,我们都要好好维护。”

老公:“好的,那现在要上班了,晚上回来我们一起收拾,好吗?“

李婷:“好的。“

佳妮的应用案例:

周日在家关于老公对孩子教育方式的沟通:

佳妮:“我刚刚听到你对儿子大声的说”你给我把你的袜子洗了,免得总想着手机“(描述行为)。我听到你这样跟孩子说话,让我有点担忧(说出感受),你这样大喊大叫并且命令是的跟孩子讲话的方式,对他的成长和习惯养成不利,降低了他的自尊水平,让他觉得自己是爱看手机。我就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和孩子解释你不是这个意思,你是爱他的。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沟通方法和技能(阐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