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车婷,目前在一家企业做HR。工作之余除了阅读最大爱好就是做手工(衍纸、手鞠、折纸、粘土……)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我们可以多多交流,目前有个一岁半的宝宝,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正在育儿路上体验着酸甜苦辣,希望后期可以和大家分享交流育儿的经验,去年的时候有幸读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知道了拆书法,通过便签训练营实践了便签法也了解了拆书帮,有幸成为了拆书帮的会员,希望未来可以成长为拆书家。
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下我对拆书帮和拆书法的理解。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它并不是真正的把书“拆”掉,而是拆解书中的片段,拆为己用。拆书法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拆书法适用于以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中,同时拆书法适用于致用类的书籍。“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拆书法的应用就是便签法。通过RIA三张便签,将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一种能力。R【reading】就是阅读原书拆页。I【Interpretation】就是对原文知识拆页的讲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A【Appropriation】就是拆为己用,联系过去的经验,通过新知,提出未来的行动方案。组织拆书法的应用就是拆书家的现场拆书课,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的青年自组织,在全国的很多地区有拆书帮的分舵,分舵会定期的举办线下拆书活动,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希望未来在组织中可以成长为拆书家。
刚才我已经把原文拆页发给大家了,请大家花分一钟时间阅读一下。读完之后请大家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习惯回路【习惯的力量p18】
R【原文片段】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
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者情感方面的。
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欲望出现,最终,不管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还是在你家院子的车道上,习惯诞生了。
大家都已经阅读完了,那么我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立志想要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比如早起锻炼,睡前阅读,坚持健身等等。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当时的习惯是怎么养成,你养成习惯的方法成功了吗?今天这个拆页片段教会我们一个培养习惯的好方法:习惯回路。这个回路具体是怎么运行的呢?整个习惯回路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确定一个暗示,这个暗示可以是一个常去的地点,某个时间,某个熟悉的物品,某种情绪等等。
第二步是一个惯常的行为,也可以理解成你想要养成的习惯。比如:跑步、看书、陪伴小孩等等。
第三步是奖赏,就是你在接到某个暗示,采取了某个行动之后,你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奖励。奖励可以促进和强化整个流程。
将这个循环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它可以自动运行,我们的习惯也就养成了。以上就是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
A1:分享两个我自己的例子。
【经历1】之前因为身体不是很棒,就想着培养一个健身的习惯,在跑步和跳绳之间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了跳绳(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比较灵活)。我是怎么操作的呢?买了个100天计划的小本本,打算每天跳绳15分钟,养成跳绳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每次完成跳绳后给自己打个勾,完成了今日的计划。这个习惯坚持了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因为工作比较忙,回家比较晚,比较累,就放弃了。慢慢的就完全遗忘掉了这件事情,我的装备、器材就开始在角落里落灰了。习惯养成失败了。现在对照这个习惯回路,才发现原来问题是出在只为自己设定了惯常行为,却没有明显的暗示和奖励。没有办法促使自己坚持下去,最终习惯养成失败。
【经历2】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培养孩子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的习惯。我家宝宝在1岁2个月的时候可以很自然的走路了,但是喜欢把果皮废纸随地丢弃,我就想要培养她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每次当有果皮或者吃完零食的包装袋时我都会对她说:“宝宝这是垃圾”,然后给她指垃圾桶的位置,告诉她:“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刚开始的时候她并不配合,但是我会指引她我是怎么做的。只要有机会我就会重复上面的动作,慢慢的她开始理解,并会配合我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当她做到的时候,我就会给她大大的夸赞和拥抱,虽然她并不是每次都配合,但是只要有垃圾时我都会重复上面的步骤,只要她做到就会鼓励和赞赏。这个过程持续了很久,大概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我告诉她:“宝宝这个是垃圾”,她就会自己拿着扔进垃圾桶。甚至后来可以将果皮和尿不湿扔进不同的垃圾桶。回想整个过程,不就是习惯回路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我给她提供明确的暗示:这个是垃圾;设定一个惯常的行为: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最后给与奖赏:夸赞和拥抱。这整个过程中其实习惯回路已经在发生作用。
A2: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们总会不经意的或者很认真的想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既然已经知道了习惯的运行机制,那就需要赶紧行动起来。
为了挽救前面的那个失败的健身习惯,结合习惯回路,计划从本周起行动起来:
1、将跳绳的工具和鞋子放在鞋柜的显眼处,每次换鞋的时候都能看见,提醒自己要运动(暗示);
2、下班换鞋后在阳台先跳绳15分钟(惯常行为);
3、记录每次跳绳跳了多少次,每持续坚持七天,给自己一个奖励,升级装备或者购买漂亮的运动服。后面还可以参加公司每年举行的跳绳大赛,可能有机会冲击奖牌哦。
今天讲的是一个培养习惯的方法,通过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建立好习惯,众所周知,好习惯可以受用终身,如果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想要培养习惯或者给孩子培养某种习惯的话,可以借鉴这个方法。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