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鱼小刺,今天是我TF3-1的练级现场哦,感谢在座各位小伙伴的参与。
【设定学习目标】今天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学会积极倾听他人的方法,从而让我们在和他人的谈话中,和对方越聊越开,话题不断深入,增强人际沟通里与对方的联结能力。
(事件场景)在家里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公有时候下班回来好像蛮有和我沟通的欲望的,这个时候他会用一种舒服的方式窝在沙发里,然后开始和我聊天,巴拉巴拉说一堆他单位的事情,然后我就会嗯、啊、哦地表达我在听他说话,手里还会忙着收拾东西,然后每次他都会气急败坏地说:“你一点也不想听我说话,算了,不说了!”我也很委屈地说:“我在听你说话啊,刚才你不就是说了单位的XXX事吗?你看我都听到了啊!”但是这个时候,对方已经很不开心地闭嘴了,摆出一副和你说了你也不懂的表情,结果就是谈话不欢而散。其实我真的是错过了一次和老公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呢。
(提问)我想问下你们,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其实我是“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方交流的,结果却闹的彼此都很郁闷?俗话常说“听话要听音儿”,我明明觉得自己很用心听对方说话了呀,但是为什么对方并不领情呢?
(影响)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交谈中如果对方认真倾听,我们心里就会比较舒坦,而且愿意和对方进一步联系。如果对方不关注我们说的内容,就好像在传达这样的意思:“我对你不感兴趣,我真的不关心这些。我更感兴趣的是自己。”这样说可能并不准确,但是,我们确实会解读出类似的信息。其实,交谈的双方都有被倾听的需求。
(解决)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书中关于“学会倾听”的内容或许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方法去应用。熟悉李笑来老师的伙伴们都知道,这本书的理念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有效的自我管理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迷失方向,做最好的自己。书中第六章的内容是“交流”,详细讲了会说话之前的第一步如何先“学会倾听”。
(引入)在关于倾听的困惑方面,套用笑来老师的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那现在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后举手示意我,谢谢。
P210
学会倾听 《把时间当作朋友》
正如没有人认为自己不会说一样,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不会听。可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应该如何有效地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反过来说,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不夸张地讲,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够决定—个人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某些人听他的话。
人们总以为倾听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且自然而然地认为阅读能力比倾听能力更难养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阅读比倾听更重要)。这种认识导致正规教育体系在长达10多年的教育过程中,从未有过针对母语的“听力”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重复教授同样的内容,而台下的学生居然永远只有少数能够全面把握教师所讲述的信息——倾听能力的巨大差异也许是这种永恒尴尬的最好解释之一。
人类讲话的速度往往远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所以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刚开始走神的时候,持续时间不会太久,也许只有几分之—秒,但就在这间,大脑也能处理许多信号。因此,当大脑“神游”归来之时,我们往往发现自己并未错过什么重要要的东西。于是,大脑开始自动走神,这—次可能要比之前于是更久,因为大脑早已让“证明”过自己游刃有余”。而当再次归来之时,大脑也许还会“印证”自己并未错过什么……于是,走神的嫩越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
如这般下去,终究会出现真正错过重要信息的情况。
另外,说者为了讲解清楚来龙去脉,往往不得不把重要的信息,如重要的事实、迂回的说理、意味深远的结论,放在后面。从总体上来看,说者发出的信息越来越重要,可是听者接收的信息却越来越少、越来越零散。
在这个拆页中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走神,听者“印证自己并未错过有效信息”的判断很可能只是幻觉。我们的大脑有一种模式拼接能力,在处理零散信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按照我们自以为有意义、或者是某种之前的经验的方式拼接起来,比如:只听到自己想到的,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这就这沟通的过程中会忽略掉很多信息。
我们也可以看到:“说比听更容易。”然而人类大多时候是需要用沟通的方式来与他人产生协作关系的,倾听也是但是自身也存在这些局限性从而导致协作受阻,为了摆脱在倾听方面的这种局限,下面将提供3条行动建议给大家:
1、克制“过早质疑”。一旦产生质疑,我们很容易去打断对方的讲述,这就提高了说者有效表达的难度,也增加了我们获得对方讲述全貌的难度。而且这种“打断”体现出听者的排斥态度,其实我们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对方把话说完。
2、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片段中也提出人类产生多余脑力的原因是大脑能够迅速地处理很多信息。这里的回顾是指:“说者刚刚都讲了些什么?”预期就是:“猜想讲着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
3、我们还需要养成一个习惯: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听者想办法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说者的一切表达方式,包括他的眼神、姿态、动作等,随时随刻尽可能地去想象说者正在经历的情绪状态。听者专注、说者也将进入更深的“倾诉”状态。让对方不停说话,才能让听者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对方也就更加全面。
(拆书家A1)
在这我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吧,我带的班级一个班长有一天说想找我聊聊,来了就告诉我,她不想当班长了,我一听立马觉得很生气,就噼里啪啦吵她一顿,然后才问她为什么不想当班长了,因为平时和我关系还不错,但这次可能是想着和我谈心来着的,结果被我吵了一顿,很委屈眼圈都红了。其实我这一开始就对她抱着质疑的态度是不是,所以她连理由都没说出来,就被噎回去了。
然后我看她想哭,就连忙问她怎么了?是不是当班长受委屈了,这个时候女孩已经有些赌气了,说没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想干了,太累,其实我知道她不完全是这些原因,但是明显她已经不想和我沟通了,回顾下她刚才的语气和说辞,我知道是我没有耐心听她讲话,已经使她产生了阻抗情绪,谈话也没办法再顺利进行下去了。
其实这次谈话是我主动约的她,既然一开始我是想听她说话来着,但是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致她最后一直都不想和我交谈下去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再和我沟通过,算是不了了之了,我真的觉得蛮遗憾的,这个女孩以前还挺信任我的,有什么心里话都会和我说,现在闹成这样,真的是不懂得好好听别人说话呀!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催化A2】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总有一些重要的沟通对象,自己很想提升下倾听能力的,或者最近有什么失败、成功的沟通案例吗?
大家:倾听确实是平时我们生活中比较需要的技能,特别是和亲人、好朋友之间,努力听出来话里话,是很重要的事情。
【请学习者编剧本A2】请各小组一起来编一个对话剧本吧,你将如何应用我们刚才说的3点行动建议,去做一个好的聆听者?把设计好的对话摘要写在纸上,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邀请小伙伴来讲讲他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安然:案例是和一位朋友之间的谈话,二人在吃饭的时候闲聊,本意是为了工作室的发展来交流的,结果到了最后不欢而散。她这位朋友就是从来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开始反驳,不耐心聆听她人说话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让别人对她敬而远之。
结语:今天,大家通过共同学习,以及一个小小的讨论演练,感受了倾听他人话语带来的人际关系互动中的尊重、理解,当一个好的“说者”很容易,做一个好的“听者”却很难,希望大家回去之后,依然按照倾听的3个原则去与家人、朋友沟通,当对方想找我们倾诉的时候,你将用什么样的态度做他们的倾听者。
感谢大家今天的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