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晋级者孙毅,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
1.饮食瘦身达人。我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靠自己搭配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吃瘦了30多斤,目前在精进成营养师的过程中。
2.杂志社编辑。如果大家有想发论文的可以来找我呀!
3.终身学习者。我愿意做一个“无”期限的终生学习成长者。
【分组】
请一会儿能够方便全程参与的小伙伴回复个数字222。
根据今天的实际情况,今天我们自成一组,等会儿会有大家讨论分享的环节。
【学习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大家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能够运用“番茄7步法”帮助孩子学会分解作业,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当天的作业任务。完成任务以后,再运用“奖励三问法”来给到孩子合适的奖励。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图书介绍&学习目标
【图书介绍】
【F】
这本《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作者是赵周,他也是我们拆书帮的创始人。本书提供了一套教家长如何解决孩子学习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同时系统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的方法,非常实用,超级落地。
【A】
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来用。跟市面上大多数育儿类书相比,这本书不仅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还能够让父母成为很好的学习力教练,真所谓是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李松蔚、林少等大咖都曾极力推荐过。
【B1】
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升级学习方面的认知,改变帮孩子学习的方法。按照书中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
【B2】
当你觉得孩子总是需要不停地催促才写作业、当你总是因为孩子作业拖延、专注力不够跟孩子生气,觉得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写作业,这本书一定能给你一些非常实用,马上就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目标一】
大家今天在跟随我学习完这个拆页后,能够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运用“番茄7步法”,清晰地知道,同时能表述出来如何教孩子规划并高效完成作业,帮孩子提升做作业的专注力,减少亲子之间因为作业而生气的次数。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读完后在聊天区回复数字333.
拆页片段来自《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 P111
R:
训练专注力的要点不少,要慢慢消化,不妨先尝试用一个好工具吧,就是番茄作业法。
这里说的番茄,不是吃的那种,而是厨房里常见的番茄钟计时器。其实任何形式的计时器都可以,重点是使用它的规则。
番茄作业法五字诀“设分种收卖”,缺一不可:
1.设番茄:一个番茄时间设为15分钟。番茄与番茄之间,要间隔休息3~5分钟。
2.分番茄:每天开始做作业前,先把当天的作业拆成很多小份,保证每一小份能在一个番茄时间内(10~15分钟)完成。把拆分好的作业写在一页纸上,作为当天的番茄规划表。
3.种番茄:先从容易的那份番茄开始“耕作”。每个番茄完成,在番茄规划表上打钩。
4.收番茄:在一个番茄时间内,要高度专注,绝对不做其他事情。任何原因的中断,都是不完整的番茄,该番茄不能通过验收。每天作业完成后,统计一下当天成功种植的番茄,记录下来。
5.卖番茄:孩子可以积攒番茄来兑换他想要的东西。具体的兑换机制每家不一样,要跟孩子提前商定。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What】
这个拆页讲解了如何用番茄钟帮孩子进行作业管理,以此来教会孩子如何轻松规划并完成自己的作业,帮助孩子提升做作业的专注力。
【WHY】
对于辅导孩子作业,很多家庭都经常上演“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场景,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是故意磨蹭,为此亲子关系不断恶化,但很多时候,孩子其实是面对诸多的作业有压力,感觉无从下手才磨蹭的。
因此,番茄作业法能快速地帮孩子很好的掌握管理作业的方法,同时也能教会孩子提升专注力的方法,提高写作业的行动力。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用番茄作业法,有可能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作业完不成是孩子磨蹭,不自觉,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
而对孩子而言,有可能是对作业缺少量化感受,才导致迟迟不肯动笔,如果长此以往,把作业当成一种压力,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反面例子】
我儿子四年级上学期的一个周末,作业是阅读+摘抄好词好句+写感受和一份数学的周末题单。我们也用了番茄钟,当时的一个番茄钟设定的时间是25分钟。
开始的时候,儿子答应得好好儿的,可没过10分钟就说太难了不想写了,我怎么讲道理都没有用,最后只能在鸡飞狗跳中不了了之。
【反思】
当时对番茄钟只了解了个皮毛,就开始用。
而且一开始就从难的开始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水平,也没有提到奖励,所以失败了。
【HOW细化步骤】:
具体怎么做呢?为了方便记忆,我把它称为“番茄7步法”。
1. 约定番茄时间。跟孩子约定一个番茄钟的时间为15分钟。
2. 拆分番茄任务。开始拆分作业,每天一回来,就跟孩子一起把作业拆分成N个任务,保证每个任务都能在一个番茄钟(15分钟)之内完成。把拆分好的作业写在一页纸上,作为当天的计划表。
3. 挑选最小番茄。作业拆分好后,先从最小的,也是最简单的一个作业开始做。
4. 打钩成就番茄。完成一个番茄就在对应的表格上打钩。
5. 完成番茄休息。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就可以休息3~5分钟。
6. 验收完整番茄。检查一下勾选的番茄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中间有任何原因的中断,都不能通过检验。数一数有几个完整的番茄,记录下来。
7. 卖番茄换奖励。跟孩子提前商量好番茄可以兑换的奖励,攒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兑换想要的礼物。
【反例变正例】
如果回到那个周末,我会这样做。
1. 约定番茄时间。跟孩子约定好番茄钟的时间为15分钟。
2. 拆分番茄任务。把作业按照一个15分钟的时间分好,然后写到一张纸上。如下:
○读《兔子坡》25页,边读边划出8个好词,2个好句
○把8个好词和2个好句写到摘抄本上
○写出1个感受
○完成周末数学题单正面
○完成周末数学题单反面
3. 挑选最小番茄。从最简单的拿起来就可以做的读《兔子坡》开始,读25页。
4. 打钩成就番茄。读完25页就在纸上第一个任务的圆圈里让孩子自己打钩,体会成就感。
5. 完成番茄休息。完成一个番茄,然后就休息。陪他一起吃点爱吃的零食。如果中间孩子犯难,也不像以前一样唠唠叨叨讲大道理,陪他,多鼓励他。以此类推。
6.验收完整番茄。等孩子全部完成作业后,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完整的番茄。中间有打断的不能通过验收。
7.卖番茄换奖励。跟儿子商量番茄可以兑换奖励,比如2个番茄换一直想买的《历史是一群喵》11的书,攒够30个番茄换带他去自然博物馆玩……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也试过几次,刚开始还可以这样照做。但几次以后孩子就不干了。
是的,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所以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请务必在想要放弃的时候放平心态,边观察边调整,和孩子一起再坚持几次,不久以后就能形成习惯了,后期就会非常轻松且受益了。
【where】
“番茄7步法”适用于孩子作业难或者多的时候,也可以用于成人工作任务量多,但需要专注完成的情况。
最少需要2个以上的番茄钟(30分钟),这样才能分番茄。
【场景设计】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刚才学习了“番茄7步法”。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的一周,你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吃完晚饭,孩子进书房准备写作业了,但是五分钟过去了,孩子作业本上一个字都没有写,还不时地抠抠橡皮,咬咬铅笔,摸摸尺子,总之就是不动作业。你催促几回,一会儿喊:“妈妈,我的语文书呢?”一会又喊:“爸爸,帮我找找我的削笔刀在哪里?”你看了气得肚子都快炸了,就忍不住想进去揍他。
又或者,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着想要完成的一堆工作或者学习任务,比如写已经拖了很久的拆书稿,比如处理客户留下来的一些问题,理智告诉你说快做吧,可是却迟迟行动不了……
想一想,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给大家3分钟,可以先在小组内相互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分享】
大海:
我最近想看一本书《《文明大趋势:中华文明及其命运》》的书,这本书是苏三写的。本来以为很快就能读完,但是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需要思考的,所以看起来就比较费力气。原本打算几天就完,实际上比较疲倦,每次看了一小部分就没有看下去了,随后就搁置了。
张燕:
我的孩子做作业不专注,经常做到晚上十点半以后。在时间管理上没有教会他具体方法,这个四季番茄法我觉得很好,想尝试一下。和孩子一起学习,引导他高效完成作业。
【A1+】反思加工&总结
【A1+反思加工】
感谢大家刚才的分享。
通过分享,大家都明白了,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候,光靠孩子自己没有具体的方法是不太能够完成任务的。在管理自己的学习的时候,拖延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如果让你回到当时的场景,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四季番茄法“春分、夏种、秋收、冬卖”去做呢?
(组内讨论)请大家把关键步骤写下来,并花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里互相讨论、运用一下,一会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做法。。
讨论时间到,下面大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将会怎么做。
【学习者案例分享】
大海:
我想先把这本书分页,每天计划一个番茄钟看30页。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就在对应的纸上的任务前打一个勾,到了验收环节,我就数一数勾,一共有几个完整的番茄,比如达到8个的情况下,我就买一点喜欢的东西或者去享受一下作为给自己的奖励。
【反馈】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运用了这个“番茄7步法”后,会发现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作业/自己的工作任务后不会再犯难,而是能够快速分解行动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到:如何奖励孩子才更有益
片段逻辑关系
拆页1让我们学会如何教会孩子自己分解完成作业,接下来的拆页2可以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给予他合适的奖励,从而提高孩子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二】
在跟随我完成拆页二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奖励三问法”,给孩子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奖励。
接下来,请大家花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2。如果阅读完成,请在聊天区打444示意我。
拆页2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P18-19
R:原文拆页
美国一所小学为了鼓励阅读,跟学生们说只要完成每周阅读任务,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一位学生的爸爸是行为经济学家,知道这件事后去找校长,说千万不要这样设计反馈,这只会激励出一群讨厌阅读的胖子。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巧克力是最棒的东西,要为它而努力,而阅读成了为了拿到巧克力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工。
这就是奖励带来的“动机转移”,本来孩子阅读是为了享受阅读本身,却因为糟糕的反馈设计变成了为了奖励而忍受阅读。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着类似的情况。
那么,什么样的反馈不会导致动机转移呢?这里提供三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问自己必须设奖励吗?其实有些事情完成本身就是奖励了。
第二个思路,让目标完成后的奖励和目标本身是同类。
第三个思路,围绕关系(而不是用实物)来奖励。
比如,我们要设计实现阅读目标的反馈,以下这些奖励就不错:
A.一本新书
B.搞一个图书中角色形象的化妆派对。
C.读完了就可以给爷爷奶奶讲。
D.完成目标,爸爸陪你讨论这本书。
E.一张兑换券可以兑换,和爸爸妈妈同一个房间睡觉。
【What】
这个拆页教我们在进行奖励时,怎样设计奖励才能对孩子更有益的三个思路。
【why】:
奖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会非常有帮助,但是用得不好,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家长不仅花了钱还害了孩子,所以如何奖励也是需要学习的。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这么做,很多父母就只是对孩子进行简单粗暴的奖励,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特别是实物奖励,平板电脑、游戏机……让孩子为了得到这个奖励忽略任务本身的价值,而且可能沉迷于另一种坏的习惯中。影响孩子的内在动机,让事情适得其反。
【How】
我们如何设置奖励才不会“动机转移”,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有益呢?可以遵循就设计奖励的三个原则,来使用“奖励三问法”:
一、奖励是必须的吗?
问问自己是不是必须要奖励?很多事情,完成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完成100天的阅读挑战,本身就是对自己有“毅力”这样一个品质的肯定。
二、奖励和目标是同一类型吗?
如果是完成阅读的奖励,那么奖励书等与阅读相关的就是同类。
看完《漫话论语》就送一本《论语》或者其他国学的书,或者是看《典籍里的中国》里的“论语篇”就是同类。
三、奖励可以是关系吗?
亲子关系相比较实物来说,对孩子来说更难为可贵。花时间去陪伴孩子是孩子更需要的。
搞一个图书中分角色表演的小剧全家陪他一起表演,或者陪孩子讨论这本书就很棒。
【意译案例】
爸爸为了鼓励孩子学习英语,跟孩子说只要每周完成他们制定好的英语阅读任务,就可以得到一个Switch游戏机。妈妈得知后觉得这个奖励不太妥当,就去找爸爸沟通,说你可千万不要这么做呀,这样反而只会激励出一个讨厌英语的孩子。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游戏机才是最棒的东西,我要为它而努力,而制定好的英语阅读任务反而成了为了拿到游戏机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工。这就是奖励带来的“动机转移”,本来孩子英语阅读是为了享受阅读本身,却因为爸爸糟糕的反馈变成了为了奖励而忍受阅读的这么一种情况,反而适得其反。可怕的是,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着类似的情况。
【预防异议】
有人问,孩子帮妈妈去取了很多快递回来后,想要玩一会手机游戏作为奖励,可行吗?这种属于“动机转移”吗?
这个是可以的。但是这个不属于“奖励”,而是“交易”。要让孩子知道,玩游戏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特权,需要付出才能交换,是偶尔才可以拥有的。
【where】
适用于对于要完成的任务或者目标主动性不太强的孩子。
【A3场景设计】
刚刚我们学习了面对反馈时的“奖励三问法”,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学以致用的演练。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这样的场景:
沐沐一回家就去看电视,妈妈催促她去完成今天的练琴任务。沐沐不情愿地问妈妈:“妈妈,那我练完了你奖励我什么呀?可以奖励我一包薯片吗?”
【小组讨论】
现在请小组内先进行演练,想一想妈妈要怎么运用“奖励三问法”的方法跟沐沐聊完成练琴任务后的奖励呢?
这里可以用HOW里面提到的几种句式哦
一、奖励是必须的吗?
问问自己是不是必须要奖励?有些事情,完成本身得到的其实已经是最好的奖励了。
二、奖励和目标是同类吗?
如果是完成阅读的奖励,那么奖励书等与阅读相关的就是同类。也可以是对应的话剧音乐剧之类的。
三、奖励可以是关系吗?
亲子关系相比较实物来说,对孩子来说更难为可贵。花时间去陪伴孩子是孩子更需要的。比如全家总动员玩
不知道我有没有讲清楚,大家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时间5分钟,之后我们请一组伙伴来进行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分享】
云釉扮演沐沐,大海扮演妈妈
沐沐:妈妈,我练完琴可以奖励我吃一包薯片吗?
妈妈:孩子,你能完成任务真的太乖了,太棒了!但是妈妈有比吃薯片更好的奖励你想不想听?
沐沐:好啊好啊,什么呢?
妈妈:这个周末陪你去看电影好不好?
沐沐:我不想看电影,你能周末陪我去游乐园玩吗?
妈妈:可以呀,这周妈妈比较有空。那咱们说定了,你完成任务后妈妈就陪你去游乐园!
【反馈】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通过演练让我们对奖励三问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A2】规划应用
【场景催化】
【A2分步催化1】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有没有想要奖励孩子的情境,我们来试想一些场景:
比如,为了鼓励孩子养成每天半小时阅读的好习惯,你跟孩子承诺能坚持21天就奖励他一个平板电脑。
为了更好地帮孩子养成固定时间做作业的习惯,和孩子商量每天一回家就写作业,坚持一周,就奖励他,但是还没有想好奖励什么。或许是一顿大餐,或许是去海洋馆……
请大家设想一下相关的场景,思考未来在怎样的场景下来应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3分钟之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注意:只需要设想出一个具体的场景即可。
我有说清楚吗?有疑问的小伙伴可以提问。
想好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开麦分享,不方便的小伙伴就把自己的分享打在聊天区。
【学习者案例分享】
大海
孩子早跑只要能坚持一周,就带他去公园玩旋转木马。
【A2分步催化2】
刚才大家都设想了自己关于奖励的场景,为了更好地学会运用奖励,现在我们需要在便签纸上写下具体的行动计划。内容包含: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场景,和谁说了哪些话?可以用“奖励三问法”来体现,给大家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分享。
我有说清楚吗?有疑问的小伙伴可以提问。
我们可以参考下这种格式:
【时间】我想在( ),
【场景】在( )跟孩子讨论如果能够完成( )任务,就给他奖励。
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
1.奖励是必须的吗?
是否完成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奖励了。
2.奖励和目标是同类吗?
3.奖励可以是关系吗?
最后我决定送( )作为这次给孩子的奖励
我想强调一下,这是关于未来的一个行动计划。
已经思考好的小伙伴,请把未来的行动规划写到我们的聊天区,也可以直接开麦分享。
【学习者方案分享】
大海:
我想在下周跟孩子讨论,如果能坚持跑步一周,我就带他去玩最喜欢的旋转木马作为奖励。
我问自己:
1.这个奖励是必须的吗?
是的,我觉得在习惯刚养成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奖励非常有必要。
2. 奖励和目标是同类吗?
我觉得属于同类,因为旋转木马是属于高空类的运动,跑步是地面上的运动。
3.奖励可以是关系吗?
可以是,去玩旋转木马不仅可以运动,还能增进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非常好,所以我决定要带他去玩旋转木马作为给孩子的奖励。
【反馈】
感谢大海小伙伴的分享。
我:我想确认一下,旋转木马和跑步您确定是属于同类吗?
大海:是的。他们一个是高空,一个是地面的运动。
我:我觉得好像有一点牵强。
大海:旋转木马是在高空锻炼孩子的胆量,跑步是在地面上锻炼孩子的身体。
我:好的,那运动和锻炼这两个类别,我个人更偏向于锻炼这个类别来看,他俩确实是同类,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大海:对的。可以。
好的,谢谢大海。这个案例接地气又能带给我们许多借鉴,超级赞。我们发现,恰当地运用奖励三问法能够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形成好的习惯,同时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拆页二总结】
能够拥有自主学习力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越学越有劲头,学会恰当运用奖励的父母,则在未来的育儿过程中也会越来越轻松。
而每次奖励前在心里问自己“奖励三问法”,一定会在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上形成正向的循环。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强有力的结语】
通过两个拆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运用番茄钟轻松专注地完成作业和任务,在完成作业后,又如何恰当地奖励孩子,帮主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我的TF2-4晋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