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 自我介绍及书籍介绍
1、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我是柯莱,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自媒体人、运动达人、茶人。目前我是二级拆书家,期待自己尽快成为三级拆书家,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拆书分享。
今天要跟大家的分享的拆页来自《共情的力量》这本书。
【学习目标】(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在倾听他人过程中,区分自己在是共情式倾听还是带有自己的倾向性在倾听,让对方感知被理解。
【场景介绍法】
【事件】
儿子的老师反馈他的学习情况有点偏科,物理课积极动脑筋,数学课就不愿意思考,我提醒他数学也要积极思考多研究,他说题目很难不会做也想做,还说让我来做题目看看。我说:我不需要再上学了,那是你该想的问题。儿子:那我就不想了。
【提问】
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是怎么做的呢?是说教,还是放任不管?
【影响】如果是对他人说教,而忽略了他人的情绪和想法,那对方很有可能直接站到了我们的对立面上。时间一久,既引导不了对方做出改变,也会疏远了感情。那如果是听之任之的方式,对方感受不到被关心和接纳,更严重的是也会影响彼此的感情。
【解决】
那我们应该如何听他人说话,又该如何反馈呢?《共情的力量》一书的作者通过分享自己亲弟弟大卫故事来探索共情的作用,如何运用共情的方法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情绪、感受,是被允许被接纳被理解。
【主题】:共情式倾听
【拆页来源】:《共情的力量》第五章-共情式倾听: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而倾听P72
【作者】亚瑟·乔拉米卡拉 凯瑟琳·柯西
倾听看起来是如此简单就是不要说话,集中于他人说的话。然而。在共情所需要的所有技巧之中,倾听是最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太容易被转移分散了。很多人只是用 “半只”耳朵在听,就等着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说话,一直在准备着自己要说的话。我们还很容易带着倾向性去听,在听完整个故事之前就已经做好决定了。我们也会带着同情心去听.把他人说的每件事情都跟我们自己的经验关联起来,然后说些对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够尊重的话,比如“我非常明白你的感受”或者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最后,我们自己内心里的声音也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开始对我们自己进行评判和推测。
【what】【辨析概念间适用边界】
所有小伙伴都示意看完了,谢谢大家的反馈!
本拆页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共情式倾听。共情式倾听需要我们先停止以自我为中心来看这个世界,这样才能全然地投入到另一个人体验当中。
倾向性倾听:倾听过程中断章取义的听到几个词,内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自己的经验去填空对方,认为倾诉者就是这个感受,进而不再继续听对方的话。
同情心倾听:倾听时只听到和自己经验相关的内容,只说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听到对方的经历或情绪时而产生的觉察与同情感,将这种同情的感觉表露出来,比如会说:我非常明白的你的感受或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等等看似感同身受的话。
共情式倾听:是需要抛开自己,放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人说的话,倾听是以对方为中心,目的是让他感觉到他这个人被理解了。
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共情式倾听是完全放下自己,进入到对方的世界。而倾向式倾听和同情心倾听都是带有自己的主观的。
【对比概念,案例折返引出逻辑、步骤】
接着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案例1
孩子兴奋地说:“妈妈,妈妈,我今天在小区玩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在比赛谁跳绳跳得多,我差几个就是第一名了,妈妈,你看着我,我就是这样跳的。”
妈妈抬头看一眼说:哦,好的,知道了,你就差几个啊,你要多练习啊!
请问小伙伴开麦可以来说说,这是共情式倾听?
学习者:我觉得不是
拆书家:对,不是的,这位妈妈的回应没有关注在女儿身上,只是希望女儿去多练习,给了一些建议。
案例2
一位妈妈陷在沙发里,眼神落寞,一只手挠着头发,声音低低地说:“我真的太累了,白天要做一大堆家务,晚上还要陪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我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生活这么累。”
朋友回应:“我也是啊,我也好累啊,每天加班,加班到深夜,家里孩子都顾不上。”
请问小伙伴,这是共情式倾听?
学习者:转移话题了
拆书家:是的,转移话题了,话题转到自己身上了,这时朋友的回应没有将注意力关注在对方身上,只关注在自己的感受,他觉得他自己也很累,也没有注意到这位妈妈的状态,眼神、语气还有手部的动作。
案例3
同学叹气说:“最近我们宿舍的同学好像都在疏远我,她们去食堂、去逛街的时候,都故意不叫上我,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突然就不和我玩了。”
老师听到学生的叹气,身体向前倾过去说:宿舍的同学好像故意在疏远你,出去也不叫你,让你很难过,听起来你也很想跟她们一起。这是共情式倾听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老师做对了哪些事情,是共情式倾听?
学习者:有听到学生的叹气、身体向前倾,拉近与同学的距离,也体会到同学不叫他时的心情是难过,也体会到他语言背后是很想和同学一起出去。
拆书家:谢谢熊琪,这样的回应没有判断,首先老师的态度就是我很关注你,他回应了学生的情绪是难过,回应当中是没有责备,也说出学生心里的想法,是和舍友们一起玩。
【why】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当家人或孩子和你说话时,你回了句话,对方突然就生气不理你了,孩子还有可能大声对你说:你到底有没有听我在说话?那我们应该做到,回应要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被接纳、被尊重。
【how】
通过这个片断,共情式倾听具体步骤应该怎么做,需要三个步骤:
1、hold 住自己:聚集在对方身上
2、关注非语言信息:留心观察对方的语音语调、身体状态、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3、回应对方:说出对方话里的内容及情绪,可以说:我听到你是因为孩子不做作业而焦虑,其实你对孩子有很多期待?
【案例】
回到和儿子那场对话冲突中,用共情式倾听的步骤,再重新梳理下:
1、hold 住自己
抛开觉得儿子不想花精力学习数学的心理预设,从谈话开始我就应该注意力在儿子的身上,不急着回应
2、关注非语言信息
对话中观察他的语气和身体状态
3、回应对方
数学题目很难,做不出来你也不开心,似乎你已有了解决办法,老师第二天会讲解,你也想告诉妈妈你是对学习上心的。
【Where】
当我们的家人朋友孩子对我们倾诉时,除了在非常紧急事情发生的时候,应该先立刻处理事件。
【预防异议】
1、有小伙伴会说,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换位思考一下,当他人对你一番指责数落,你会更愿意接近TA吗?告诉孩子,这里做错了,那里也不对,父母的这种做法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孩子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接收不到父母的认可,同时一遍遍数落,孩子难免会因为已经厌烦父母的话语而产生叛逆情绪,不仅教育效果不佳,还有可能会影响了亲子感情。
2、可能小伙伴对回应对方时要说出对方心里的潜台词也很难,这个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从先放下自己开始。
【A2催化应用】(教学习者编写剧本)(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处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大家来试着编写一个故事,想象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未来的场景)可能会发生的故事,有可能会遇到一个与人交流沟通,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场景,比如:晚归回来的先生被老婆抱怨指责,面对失恋朋友的倾诉、或者是与同事争论方案的不同意见等。
你要设想这个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人参与,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人在中间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一定要用到我们刚才说过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大家独立编写,5分钟,5分钟后我请大家来分享,注意哦,一定用到我们说过的方法:共情式倾听,来倾听对方,让对方自己感知被理解。要有对话哦。
【教学习者编剧本】
给大家5分钟时间,大家先自己写好后自己的小剧本,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之后将邀请1-2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分享者:婷玉
背景:孩子半小时写了一篇350字的作文的前三行
时间:21:20
地点:家里的书房
人物:儿子和妈妈
对话:
儿子:妈妈,我写不出来。
妈妈:听起来,你很沮丧。你说你写不出来?这都快10点了,你也挺累了,然后我有观察到,其实你的手就握得紧紧的。感觉表情也都很紧张和僵硬,你可能会担心我会批评你。我不会批评你,我想可能你在苦思冥想,那我们确实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嗯,我知道你心里现在可能这么这个点是要睡觉了,你也比较着急。我是想帮你的,然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主题是什么呢,然后我们一起想一想能不能怎么着帮他写出来。我们一起尝试一下,好不好?
【结尾】
我们再复习下共情式倾听的三步骤:首先hold住自己,聚集在他人身上;第2是关注非语言信息包括了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第3是回应对方,要回应对方的内容、情绪以及他的弦外之音。
一位作家说过:神圣的倾听能听到他人心灵深处的声音,能让他人敞开心扉并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这可能是一个人能为他人提供的最了不起的帮助。
希望大家的倾听能以对方为中心,让他人真正觉得被听到了。一起共勉,感谢大家的参与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