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8月27日(周四)拆书帮武汉珞珈分舵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表达自己与反馈他人

开场:

大家好,我是雅兰,我是拆书帮会员发展长老,关于拆书、入会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找我;我是保险公司的家庭财务规划师,想要保护好自己的资产并实现增值,可以找我;我是桌游爱好者,玩桌游让生活可甜可盐,可以找我。

学习目标: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在跟随我完成片段一的学习后,我们将学会在沟通中利用四个元素充分表达自己,而不是发泄情绪。完成片段二的学习后,我们将学会在沟通中用提问的方式来倾听他人并给予反馈。这两个片段是并列关系,我们不仅要懂得如何表达自己,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的倾听他人,实现彼此尊重。

F特征: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在书中介绍了一种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A 优势:

《非暴力沟通》沟通类书籍的经典代表,畅销300万册,是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豆瓣近2万人读过,评分8.4分,长期位于亚马逊图书销售榜前10名,相比其他沟通类书籍,本书的内容简单,易懂,方法操作性很强,书中的案例生动不枯燥更容易理解,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适合每一个人。它不仅能用于化解冲突,还能借助沟通帮助人们看到自己、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B利益:

B1:在我们和他人沟通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时鸡同鸭讲的经历?有没有一开口就火冒三丈的经历?有没有苦不堪言永远都解决不了问题的经历?那么我们很可能是在用暴力的方式进行沟通。这本书能帮助你改变沟通的习惯,避免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用不带伤害的沟通模式去化解人际间的冲突,促进问题的正向发展。

B2:我们都知道沟通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学习了今天的片段,我们将避开沟通中的误区,不仅能用简单的四要素充分表达自己,还能让对方有机会正确的理解自己;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倾听他人,规避不必要的自我表达,通过让对方多说的方式,达成理解。

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进行分组,便于待会进行讨论和分享。我们以桌为单位,同一桌的小伙伴一组。

现在让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一,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1:P6 《非暴力沟通》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请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有四个要素,它们分别是: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当我们在沟通中觉察到这四个要素时,我们就把握住了非暴力沟通的精髓,而不在于用什么词语表达。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虽然沟通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沟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沟通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从父母及周围环境继承来的通常都是暴力的沟通方式:抱怨、评判、指责、比较、推卸责任、强人所难……,所以一说话就容易上火,事情没谈成,窝一肚子气,心中满是无奈与无力,甚至都不想和对方说话,这种感觉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吧!

所以,为了避免一直处于这样的状况,我们需要采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充分表达自己,避免误解,把暴力沟通的小火苗熄灭在萌芽阶段。

(反例)

举个例子:我老公这一年换岗了,工作特别忙,每天都回来得很晚,我妈就会觉得是不是我对老公不好,老公不愿回家,就不停的跟我念叨,我决定跟我妈解释一下。

我说:你觉得他回来的很晚,就是我的问题,我对他不好?(抱怨)

我妈:是啊,男人不回家都是因为在家不开心。(批评)

我说:你说说我哪里对他不好了,你不能乱冤枉人吧,他只是换岗了比较忙。(抱怨)

我妈: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老人图什么,还不是希望你们过得好,我们怎么都可以。……(指责)

我妈开始情绪激动,我内心真是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赶紧打住!

How:

这四个要素只有八个字,具体怎样运用到我们沟通的过程中呢?

1、 看事实,去核实一下自己眼中看到的这个事情是否能用相机照下来,自己耳朵听到的话语是否能用录音机录下来,如果可拍可录,ok,那它就是事实。

举个例子:看看时间已经是8:30,我还没出门,今天上班又要迟到了。

2、 说感受,去看看事情发生的那一刻,自己的内心可以用那些情绪词来描述:开心、愉快、伤心、难过、愤怒、失望、焦虑、紧张、无力、内疚、悔恨……。

举个例子:今天又要迟到了,我内心很崩溃。

3、 说需求,问问自己期待的结果,却没有实现,让自己产生了这些情绪。

举个例子:我周末想要休息,却被单位临时通知加班,我内心很烦躁。

4、 说请求,我想要对方为我做什么事

举个例子:我周末想要休息,请不要临时通知我加班。

(正例)

回到刚才我的那个案例,在我学习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的表达方式后,我的沟通结果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后来我妈有又跟我念叨,我老公不回家都是因为我对他不好,我实在是无法忍受。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用上新武器。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保持平静和缓。

我说:我听到你说牛爸爸不回家是我的错。(看事实)

我妈:对啊!男人晚回家多半是在家里不开心。

我说:听到你这么说我觉得很委屈。(说感受)

我需要公平、公正。(说需求)

我想请你问清楚真实原因,而不是用自己的猜测来指责我。(说请求)

我妈: 我妈谈了口气说,我也知道他工作忙,看你们总是在吵架,我就很担心啊!

好吧,终于解脱了,不用背锅了,我妈的情绪也还算是平和。

Where:

四要素用在任何沟通场合都是ok的,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学校、公司等机构,你会发现他都能让你充分的把自己表达清楚,但这并不表示我们随时随地都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当我们面对的是确认性的沟通,只需要做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就可以了;当我们闲聊或者沟通很愉快时,其实我们也并不需要用到上述四个要素;只有当我们沟通遇到困难时,又需要跟对方有进一步的合作,或者我们在乎和对方的关系,此时四要素就显得必不可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A1+:

刚才我们谈到,如果我们无意识的在沟通中使用暴力的模式,就会引发火星撞地球的悲剧,这样的悲剧时常在我们家上演,比如,我和老公会因为带孩子方式不同而争吵不休、我和孩子会因为作业拖拉、玩游戏等各种沟通问题气急败坏。

我很好奇,大家在近期的生活或者工作中,有没有发生过这样令人沮丧的经历,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近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沟通事故,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当时你是怎样做的?时间1分钟。

现在,我们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一下他的过去的经历。

慧云分享:我老婆说从来不管孩子学习,我觉得是对我的评价,我捍卫自己:“我上周不是带孩子去上课了吗?什么叫从来不管?结果就变成了争吵,变成了暴力沟通。

谢谢慧云伙伴的分享,假如我们有时光穿梭机,我们可以回到过去,用到今天我们学习的四要素,我们可以怎样做?

时间3分钟,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他的经历。

红姐分享:每次有不好习惯就会指责。现在学习了这个片段,我会这样说:“我看到灶台上有很多水,我感觉不太舒服,我希望家里干净整洁一点,你能不能拿抹布把它擦掉。“

谢谢红姐分享,标准的使用了今天的技巧:我看到灶台上有水,是可以用照相机拍到的客观事;我不舒服是感受;我的需要是干净整洁;我的请求是拿抹布擦掉。。

转接语:

感谢大家的分享,我们知道沟通从来就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不仅需要在沟通中运用四要素来充分的表达自己,让对方理解自己;同时我们也需要理解到对方,给到对方机会愿意听我们表达,也愿意跟我们表达,沟通才能继续下去,问题才有更多的机会被解决。所以除了表达,我们还要学会用四要素来倾听他人,让他人有机会表达自己,有机会被关注,有机会被理解。

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阅读片段二,看看书中是怎样解读的。时间1分钟,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2:P86-87 《非暴力沟通》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对此做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

“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上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和时宜。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其实,倾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倾听要求我们去关注和体会对方,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并给予反馈。而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给出自己的安慰、或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

Where

倾听可以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交流不顺畅;或者对方处于负面情绪中,需要我们帮助的时侯;主要是为了更多的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倾听不仅限于此,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我们仍然是需要被倾听的,需要去和他人分享我们的快乐,此时倾听就显得很简单,很轻松,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误以为不需要倾听。所以,开心不开心都需要去倾听。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不倾听会怎样?是不是每个都希望能够在沟通中被看到、被理解。在无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完全不去倾听对方,可能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在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去倾听对方,只是一味的表达自己,对方就会觉得不舒服,会有被批评、被命令、被要求、被忽略的感受。这些不良感受会导致对方产生愤怒、失望、伤心、难过等情绪和对抗的态度。当对方处于这样战斗状态时候,其实不论我们怎样用前面学到的四要素来进行表达,对方都是听不进去的,沟通其实就戛然而止了,沟通目标还能实现吗?显然不能!

(意译案例)

举个有问题,需要处理的例子。

有一天,我儿子在做作业时说:“我就是个傻子。”

我不能认同他的观点,说:“你一直都是个聪明的小伙子!”儿子很嫌弃的看了我一眼,然后就开始发脾气,说我打扰他学习了,让我走开。我本想安慰他、帮他认清自己,没想到激发了他的情绪。后来我想想,也许他只是想自嘲一下,并不觉得自己傻,我没能理解他的语言和感受。也许当时我不吭气,或者问他:“是不是作业遇到困难了?”会更好,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How:

(细化步骤)

这肯定不是我期待的结果!

既然倾听那么重要,那么怎样去倾听他人呢?

1、 识别对方情绪方向。标识是对方的语言和行为。

我看见(负面/正面的行为)……/我听见(负面/正面的语言)……

2、 邀请对方多说。

你可以说说发生了什么吗?(更多的用于负面情况)/你是说……。

3、 持续保持关注。

及时回应对方:嗯!是的!……

鼓励对方说出更多细节:还有呢?后来呢?……

4、 用四要素提问给反馈。

提问模板:

(1)(复述事实)你说的是/你看到……?

(2)(用情绪词说出对方的感受)你感到……?

(3)(说出对方的需求)你希望/想要……?(期待的结果)

(4)(说出对方的请求)你希望我/他人为你做……?(具体的事)

(举例)

今天早上儿子骂老师是个傻子。

我:“我听见你在骂老师,可以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他:“物理作业真实太难了。”

我:“嗯,是的,刚开始学物理,觉得有点难。还有呢?

他:”每天上课太累了,作业又多又难,姥姥马上出去玩,爸爸又总是不在家,自己都玩不成游戏,这很不公平。

我:你说的是新学科有点难,作业多,你没有手机玩游戏?

你感到很无奈、很生气?

你想要一部手机和较长的手游时间?

你希望爸爸每天能按时回家,你可以使用他的手机?

他:是呀!我就这么点爱好,还得不到满足。

(预防异议)

有小伙伴会问:开心要倾听、不开心也要倾听,还有这么多步骤,宝宝太难了,做不到,而且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别担心,大家想多了。

开心时候其实倾听很简单,大家平时都做到了,只是它需要回应处理部分很少,被动的听听,适度的回应就好了,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以为我们没有倾听。

有问题不开心的时候,才需要大家刻意的运用技巧去处理,但也不需要用到所有的环节,所有的四要素提问,核心是不是发表自己得观点,而是让对方多少,适度积极倾听,给予反馈,让沟通顺利进行,避免误解,避免激发情绪,提升沟通的效率。只要满足上述目标就ok。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沟通现场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灵活决定要使用多少个环节,和四要素中的一个或者全部四个问题。

用了倾听的方法,不代表就一定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倾听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它可以为沟通打开大门,但是问题是否能当下解决还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条件是否符合、时机是否恰好、我们认为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就是一个问题、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拆为己用是拆书帮的核心精神,现在我们现场给出一个场景,大家运用集体智慧演练一下,看看我们怎样去倾听对方,实现理解。

场景:

本周四的行政工作会议上,部分经理狠狠的批评了新员工小王,说他没有按时完成工作,打乱了大家的工作计划和节奏。

小王很委屈,明明说好周五完成年度报告,怎么就变成周四就需要完成了。会议后小王一直闷闷不乐。

小李是小王的好朋友,看到小王没有搞明白领导的要求,领导的要求其实是周四完稿、周五审核定稿,定稿才算完成。而小李理解成了周四完稿就可以了。

小李决定倾听小王,帮助小王。

大家先小组讨论,一起讨论一下,用刚才学习到的四步,小李可以怎样倾听小王。

讨论出共同结果后,我将邀请两位小伙伴,一位扮演小王,一位扮演小李,来一场现场演练分享。

现在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了,时间5分钟。

大家都讨论完了,谢谢大家得热情讨论,现在我们邀请苏菲扮演小李,佳敏扮演小王, 我们可以开始了。

小李:你刚才开会时候的时候很不高兴是吧?

小王:嗯!

小李:很不高兴吧!

小王:本来部门会议上说年度报告周五完成,现在周四就要,所以我就不高兴了,感到很委屈。

小李:你是说:“部门经理搞错了时间,让你周四交报告,你没交?”

小王:是啊,这两天比较忙,还没准备好。

小李:难怪你不高兴,确实是这样。

小李:后来呢?

小王:后来就是我没准备好,没有交,他在部门会议上当那么多人的面批评我,我觉得很委屈,他自己出错了,怪到我身上,我很不高兴。

小李:部门经理自己把时间搞错了,责怪到你这边,你不高兴,你这边希望的是怎样的呢?

小王:我希望以后工作上的事情,把细节交代清楚一点,时间、内容……,这样好规划、好准备。嗯,我希望这样。

刚才苏菲和佳敏完整了演绎了整个倾听的过程。他们用到了四步骤的前面四个要素,没用到最后一个元素“请求”。没有关系,用到部分或者完整的用到4个都是ok的,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只要沟通达到一致,对方表达清楚了,相互理解了,倾听就达到目标了。

谢谢苏菲和佳敏的分享!

A2:

(分步催化)

刚才我们运用集体智慧完成了练习,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独立完成倾听技巧练习,把它用于我们能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显象提问】

【规划问题】

请大家用1分钟思考,在未来一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有那些事情,在与对方沟通过程中,对方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一触即发,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比如:乱发脾气的孩子,经常与你不对付的队友,爱抱怨的父母,爱生气的同事……?哪一个可能会发生在你身上?

【明确场景】

我们先用1分钟时间构思一下这样的一些场景。

大家都想好了,我们现在来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他构思好的、未来一周可能发生的场景。

卞思霁分享:我就先说工作上的吧。我在跟别人布置工作的时候,他手上的工作比较饱和,暂时没有时间承接新的工作安排,我的时间安排又非常紧,任务级别比较高,所以就会出现沟通分歧。

谢谢思霁的分享,非常好的一个场景。

【小组分享】

大家想好以后,现在请用3分钟在小组里分享一下自己未来一周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场景。

只分享问题或场景的部分,如何做我们放在下一步。

【小组讨论】

大家都规划好了自己的问题或者场景, 也看到了他人的问题或场景。现在我们就开始小组讨论,看看对于刚才我们规划的场景,自己如何用到今天学习到的四步骤去倾听对方、理解对方。时间5分钟,现在开始。

卞思霁分享:

我:“你现在ok吗?你状态是否合适?能否接收工作安排?

他人:不行,我现在有……困难。

花一点点时间关注。

我:”刚才发生了什么?你现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样的?“

然后深挖问题点。

我:我看到你工作特别忙, 工作特别饱和。我会很心疼你,很辛苦……。但是你现在有一份工作是比较重量级的,要优先排在你目前的工作之前,你需要花一点点时间。我这边也会极力配合你,我会告诉你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我们来梳理一下,调整一下语气及表述就可以了:

你现在ok吗?你状态是否合适?—— 识别对方情绪方向

刚才发生了什么?你现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样的?——邀请对方多说,并持续关注

工作特别忙, 工作特别饱和?——反馈事实

你感觉辛苦?——反馈感受

你需要我配合支持你?——反馈需求

谢谢思霁小伙伴分享。

总结:

感谢大家的积极分享,通过分享和练习,大家已经学会了今天的两个技能点,这里我在做一下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的两个技能点:

第一,利用四要素来充分表达自己。

这个部分的关键点是厘清四要素:

1、面对观察,不要忘了照相机和录音机这两个小工具。

2、面对感受,不要忘了情绪词。

3、面对需求,不要忘了始终锁定自己。

4、面对请求,不要忘了是请求他人行动。

第二,利用四要素来倾听他人。

1、识别对方情绪。

2、邀请对方多说。

3、持续保持关注。

4、用四要素给予反馈。

所有的这些技能点,都是为了能在沟通中实现相互理解、缓解和维系关系、推进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否一定能当下解决,不一定。技能的熟练需要时间的沉淀,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每个人的不断成长。所以多多练起来,技能熟练是最容易的。相信我们都能通过沟通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