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时和,来自江苏苏州。
时和引用了“时和岁丰”,感谢生活在这和平的年代,以此名感恩这太平盛世。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拆书帮的读书爱好者。营养学专业毕业。后在韩国学习2年多经济学。在教育行业从教5年,现在日本专职主妇,平时喜欢研究料理和读书。我将来的目标是以积极的心态设定未来,不停学习与进步。
【R阅读原文拆页】
【选择片段1】《 这样读书就够了》电子书页码:P 101
R拆页原文:
把这个片段拆为己用即:我们提问的时候,要想方设法提出能真正从中学习的问题。而在回答别人(孩子、学生、下属等)的提问时,提醒他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促进他思考自己的提问。高级学习者怎么提问
一种提问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另一种提问是为了进行有效学习。前者常问“是什么”“为什么”,后者常问“如何”“你都考虑哪些方面”。
比如,女朋友说要跟你分手,你现在若还想给这段爱情加一个错误,那就去问“为什么”吧,这样你得到的八成是“结论”(最明显或最近期的单一理由)。虽然这“结论”也不能不算是正确答案,但除了痛苦和困惑,你一无所获。
what
生活中一些事情,得到一个正确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思考,不要从书中找到了某个所谓的正确答案就放弃了对自己生活的思考,直截了当告诉别人答案,可能不是所谓的“标准答案”;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告知其思路引导其寻路,才是最“标准”的答案。
why
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异曲同工之处,
提出真正促进学习的有用的问题,回答问题时,引导提问者自主思考更重要。启发式教育能给人更大的成长空间。自己在学习中,终点是自己所定的目标,过程也是重中之重。
how
提问的方式从“是什么”,“为什么”转变为“如何”,“你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
很多时候当问题来的时候,我们总是毫无准备,如果为人父母,那当孩子再次问那些宝贵的问题时,我们事先需要准备一点儿学习促进者的技巧:
1.可以先称赞他的提问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细致啊!”
2.让孩子自己尝试回答,比如“你认为水为什么会流呢?”“对啊,那为什么石头就不会流呢?”
3.可以启发他自己寻找答案
“这个问题妈妈(或爸爸)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把它搞清楚。我们去网上搜一下好吗?”“妈妈(或爸爸)有一位朋友是流体力学专家,我们一起给他打个电话好吗?”
4.可以挑战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延续他的问题,问出更多、更好玩的或更深刻的问题
“水变成冰还会不会流啊?”“除了水还有什么会流啊?”
5.可以和他讨论,在讨论中有意识地联系他过去的经验,帮他规划可以怎样用上这个新知识,逐步塑造他大脑中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总之开放式的思考比确定式的正确答案更有用。
where
和孩子相处中,和朋友交流中,都可以把这种提问方式应用起来。
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和回忆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相似的经历。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时,我们都是怎么解答和引导的。
今天的人数比较少,就不分组了,给小伙伴们4分钟时间思考探讨,然后分享给大家。
来自小伙伴开心的分享:
"在日本地震很多,孩子对地震非常感兴趣,会问为什么会地震,开心先是让孩子姐姐回答,但姐姐也不知道。于是一起查阅了相关资料 和视频。这些引导,让孩子以后一直很喜欢地质地层的相关知识。孩子在这门学科中表现很优秀。"
感谢分享人开心。
接下来请大家用以往的经历结合今天的分享,花大概一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自己的应用或者行动步骤。
总结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探索和学习的机会,要好好把握不要太关注答案,要多关注思考。
希望今天的拆书学习能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