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龙城分舵2023第03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帮助孩子制定“日常惯例表”

开场:

一、自我介绍、开场分组

知识,是通往世界的桥梁。线上的各位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拆书者陈晓庆。三个标签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是企业文化推进师,这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第二个标签是一名7岁男孩的宝妈;第三个标签是一名办公自动化老师。

为了保证今天的学习效果,我们线上进行分组。

二、图书介绍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今天要拆的这本书《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简·尼尔森博士。同样用她突出的三个标签介绍一下她。一、教育学家;二、美国“正面管教”创始人;三、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

这本书于1981年初次出版,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销售超过400万册;1987年二次修订,在美之外的国家销售超过200万册;2006年第三次修订,英文原版翻译中文后,首印70多万册;目前蝉联图书畅销排行榜8年,全球畅销超1000万册,风靡79个国家和地区,翻译成20种语言,中文版好评170万。

这本书的理念源自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一位提倡人类平等,包括种族、妇女、儿童的平等的,超越其时代的人物,他创立了著名的阿德勒心理学;鲁道夫·德雷克斯,他是推广发展阿德勒心理学的伟大人物,他帮助家长们和老师们更好地在实际应用。正面管教的核心:和善而坚定,正是来源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概念。书中具有很多正面管教的工具,例如:日常惯例表、积极的暂停、家庭会议、解决问题3R1H等,给出了具体运用的方法。

所以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拆页的主题便是《正面管教》这本书中的拆页P153的“日常惯例表”,主题是:制作日常惯例表四步骤,培养孩子好习惯。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在屏幕上打“1”。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励。能避免晚上就寝争斗以及早上起床争斗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①可以先让孩子列出他们晚上就寝前应完成事项的清单。这个清单或许包括: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②把这些内容抄到(如果孩子年龄足够大,就让他们自己抄)一张表上。孩子们会很喜欢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替他们逐一拍照,以便他们把照片贴到表上每个项目的后面。然后,③把这张表挂到孩子能看到的地方。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④你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应该问他们:“按你的惯例表,接下来该做什么?”通常,你不是必须要问。孩子会自己告诉你。

当孩子们遵循早上的惯例表(你们可以另做一份早上的惯例表)时,头天晚上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就能消除第二天早上的一些麻烦。如果他们头天晚上就把自己要穿的衣服摆好,他们就不会因为最后一分钟还找不到衣服而发脾气。另一项应该在就寝前完成的任务,是让孩子头天晚上就把要带去学校的午饭准备好,这会让早上更顺利一些。

记住,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由此带来的一项额外好处是你可以不必再唠叨,并且会享受到平和的晚上和早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Part I【What】

我看到很多小伙伴都看完了原文,下面就由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原文知识点。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日常惯例表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固定时间、具体行为的好习惯表。

Part II【Why】

通常在晚间或早上孩子会磨磨蹭蹭、拖延不肯睡觉、不愿意起床,爸爸妈妈都会一遍两遍地催促,导致孩子被动成长,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好习惯。“日常惯例表”就可以逐步让孩子主动而为,让孩子自己规划好要做的事情和时间,养成日常好习惯。这样做还可以有以下几个好处: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二、让孩子按照自己制定的惯例表去行动时,会让孩子觉得很能干,受到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三、让孩子参与到制造自己的惯例表,可以锻炼他的时间管理能力;四、减少家长们的催促和唠叨,有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氛围。

Part III【Where】

此方法比较适用于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养成好习惯,能够合规划好时间、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的情况。更适用于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身上,需要大人与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表”,那么如果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那么就不需要大人去参与制定,他自己就能做好。

Part IV【How】那具体应该怎么制作这个表呢?

1、列出清单:执行人自己列出单位时间内需要完成事项清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列清单。比如: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等;

2、合理排序:将清单按时间排序,制作日常惯例表。比如:到家第一件事是洗手、上厕所喝水、晚间故事排在最后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他提出没有时间玩的时候,那么大人就要给他设定一个浮动事项的截止时间,比如在20:30之前你能做完以上的这些事情后还剩下多余的时间,那么你就可以去玩会玩具;

3、醒目可见:把表贴到执行者能看到的地方。比如:清晰的计划本、压在餐桌玻璃下、贴在学习桌上;

4、适时提醒:提醒执行者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比如:按照你的惯例表,接下来你应该做什么?

那么接下来我向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家的案例:小土豆的晚间时光

通常情况下,我们晚上下班去接孩子后到家也6:30了,大人再准备晚饭和吃晚饭,他一到家就会先玩玩具,等我们把晚饭的事情收拾好了也快7点半了,这段时间他就一直在玩,如果我们让他去写字,复习昨天上课内容、预习第二天上课内容,他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认真做,效果不好,看到他写的不好,我还会指责他、批评他,而后我只好坐在他边上继续辅导他功课,很快时间就来到了8点多,他晚上还要下围棋、喝牛奶、口算练习、静坐等事情,就来不及完成了,导致每天晚上都要一遍两遍三遍催促他、唠叨他“快点、快点、都8:30了,你还要读故事、还要听故事,一晃就9点钟,你还要早起上学”,“现在几点了?你还有什么事情没做?你要拖到几点啊”。我的嗓门是越来越大、脾气也是越来越暴躁,情绪也不稳定,老公在边上就不断地提醒我:声音小一点、声音小一点。我还很不耐烦地回怼他“我嗓门就这么大,改不了了,别来烦我”

反思:在没学“日常惯例表”之前,我已经认识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晚上要做的事项很多,我没有和他一起梳理过,列出所有要做的事项清单,也没有和他合理排序过,更没有将表贴在墙上或看得到的地方,每天晚上就是靠口头催促来提醒他。导致在晚上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大人不催他,他就会一直拖到很晚才睡觉,这不利于他的成长;二是每天被催促,被指责,他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三是这不利于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现在我们需要分组来分享一下,在你过往的经历中,是否有因孩子早上不肯起床、晚上不肯睡觉、或者小孩子在寒假时间里没有合理规划好事项,需要大人经常催促,唠叨还不听的经历。请宋老师帮忙分一下组,给到大家【4分钟】的时间讨论,小组分享。

现在我们请每组的代表与大家分别分享一下,给到【2分钟】的时间

学习者案例1:

每次到要去上兴趣班课的时候,孩子总是磨磨蹭蹭,拖延时间,有时候我都已经站在门口等他了,他还在那里慢悠悠地看书,导致我一遍两遍地去催他快点快点,他才很不情愿地过来穿鞋子出门。

非常感谢李老师的分享

现在我们邀请第二小组的伙伴来与大家分享一下,给到【2分钟】的时间

学习者案例2:

家里有两个孩子,也都是在上小学。晚上要做的事项也都是没有规划的,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每次她们俩洗漱好之后急冲冲地去床上看故事书的时候,她妈妈总是要再问一遍她们有没有刷牙,很多情况她们都是没有刷牙就到床上了,导致又得下床刷牙。她们不能很好地记住自己要做的事情,或者说她们总是忘记,需要大人提醒或催促才能完成。

非常感谢张老师的分享

【A2】催化应用

针对刚刚大家分享过往的失败案例,请大家应用今天所学的“制作日常惯例表四步骤”,规划一下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写一个需要包含具体做法、具体的行动方案,有明确时限和可衡量或可观测预期结果的便签。给到大家【1分钟】的时间

最后总结一下,制作日常惯例表,分为四步:

1、列出清单:执行人自己列出单位时间内需要完成事项清单;

2、合理排序:将清单按时间排序,制作惯例表;

3、醒目可见:把表贴到执行者能看到的地方(计划本/压在餐桌玻璃下面/学习桌上);

4、适时提醒:提醒执行者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

把每日要做的事项形成可视化的好习惯行为表,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做一个自律的人,构建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