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分舵】新年新会员集体练级1-1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共情型问题

开场:

哈喽,各位小伙伴们,上午好!今天我要拆的片段的主题是共情性问题,如何让"受伤"的人感受到被理解。在开始我的表演之前,我先进行一下简短的自我介绍,还是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呢,我是22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第二呢,是一名拼图爱好者。第3个标签呢,也就是现在的身份啦,是一个拆书小萌新。

接下来呢,先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法是用于致力于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论,强调学以致用。它分为供个人学习的和供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两大类。

个人学习主要是通过便签学习法,在读一本致用类图书的时候,当遇到与自己经验相通的片段,就可以先用自己的话进行片段的复述,步骤化、具体化,并思索片段的价值和适用范围,最后再联系过往的具体经历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同类适用情况进行规划,及时应用巩固练习。让人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而组织学习是依靠RIA现场学习,先由拆书家将一本书进行阅读拆页,展开一场现场培训,通过现场讲解,引导学习者们联想过往经验,预想和尝试规划自己的未来,最后以现场演练的方式达到拆为己用的终极目标,实现知识的内化,最终落实于行动,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带来这本书是《提问力》,片段主题是共情型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都说理解万岁,可见人们对被理解有着巨大的渴望。可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你的朋友友和情侣吵架了,口口声声说要分手,打电话和你倾诉;朋友在工作上遇到大麻烦——项目搞砸啦,来找你求安慰。这时候,你特别想去帮朋友分担忧愁,可实际情况可能是,你想安慰对方,或者苦口婆心,说了很多良言,给了不少建议,甚至说笑话缓和气氛,但是结果却是爱莫能助,场面非常尴尬,甚至可能一不小心,你也被朋友的坏情绪所感染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熟悉共情型提问模型的对话技巧,则不仅可以陪伴朋友从郁闷聊到开心,真正为他分担忧愁,甚至可以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受伤”的他真正感觉到被理解。

共情型提问就是利用问题和对方建立共情关系,进入同频互动交流状态。共情型提问有四个要点。

第一,试新鞋。在对话前,不着急说话或给建议,而是先向自己提问,要应用同理心,转化视角看问题。

这里需要提到我们根多人存在的一个误区。同理心不是把自己代入对方的场景。不是问,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会如何?而是好奇地问:

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会如何?

站在他的角度,自己会看到什么?

他在想什么?他感觉如何?

这样切换视角来提问,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第二,提问。首先提出宽泛性问题,让对方开口说话。邀请他们进入他们感到最安全、舒适的领域。

第三,聆听言外之意。提问之后,对方就会开口说出很多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聆听,听话里话外,话里——他都说了些什么?话外——他的语气、心情、表情、眼神、说话节奏等信息。聆听也是共情的重要部分,我们愿意听,对他就是最好的陪伴。

第四,适当的距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客观,才能避免和对方一样进入伤心、愤怒、冲动的状态。我们需要帮助朋友客观分析,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建议。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被理解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在遇到需要对别人表示理解和劝慰的情况时,利用问题与对方建立共情关系,也就是共情型提问,贯彻试新鞋、宽泛性提问、聆听言外之意、保持适当距离这四个要点,使得双方进入同一频道的交流状态,使对方能真正的的感受到被理解。

在他人需要被理解时,共情型提问不仅可以真正的帮助对方分忧解难,转变低沉的情绪状态,满足其被理解的需要,还能避免自身被坏情绪所感染。反之,盲目的安慰和建议不仅不能让对方得到自身想要的回应,还很有可能导致双方抵至两难的境地,尴尬收场。

①换角度自我提问。先自我提问,应用同理心,转换视角看问题。勿急忙回应或给出建议。如室友教资笔试没有过,我自身进行自我提问“室友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没考过她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②向他人宽泛性提问。向对方提出宽泛性问题,让对方能接上话题,有话可说。如“考试的时候是觉得哪些方面答题有问题呢”“这个可以考很多次的,一次的失败怎么导致你这么伤心?”

③聆听话里话外。话里即对方的语言表达内容,话外即对方的语气、心情、表情、眼神、说话节奏等信息。如室友唉声叹气的说“这次考试我的家人很看重,并且我即将要毕业,对我现阶段很重要”,心情的低落和烦躁。

④客观有距。有适当的距离,保持客观的态度,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建议。如“教师资格证并不是工作必需品,到时候可以边工作边考怎么样?”“离毕业前还有一次考试的机会,下次我们报个班,争取稳上?”

在生活和工作中,当周围的家人、朋友或者同事情绪低落或者遇到挫折需要得到你的理解和安慰时,就可以通过共情型提问展开你们的交流,缓解对方的情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前天的时候我的朋友(YX)跟我打电话,告诉我她要找工作的事情,想让我给她个建议。她想和她对象一起在广州工作,但各种咨询打听,还没有满意的幼儿园,其次是父母想让她在家里面工作,但是家里面工资比较低,让她很难抉择。在她说完这些之后,我就立马给她建议,建议她去去广州,给她说各种在大城市呆的好处,她接下来说她还打算考招教,在外也最多待一年,我俩说了很长时间但都得不到一致的结论。最后导致我也开始焦虑,共同为找工作这个事情忧愁,我俩都陷入了低迷的状态,草草了事。

现在想来,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全面的去认识这个问题,急切的给出了我的建议,并且没有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我能够应用同理心去思考去广州或者是在本地工作对她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行一番自我提问,与她一起分析在家工作和去外工作的利弊,反而会给出合理的建议,并愉快的结束交谈。

目标:明天中午之前给朋友(YX)打电话,就她工作的问题进行共情型提问,尝试做出合理的建议,缓解朋友焦躁的情绪。

行动:①明天中午前,给朋友打电话询问工作是否有着落,若无着落,倾听她现在寻找工作的进度。

②询问自己,如果朋友去广州工作将会怎样,在家工作将会怎样,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③问朋友“如果去广州的工作的话,你有什么工作的计划吗?”“在家找工作的过程中,都面试了哪些幼儿园小学,薪资条件怎么样?”“你爸妈的想法是什么,他们又好的工作推荐嘛?”

④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感受朋友回答的语气、情绪的变化,认真倾听朋友表达的内容。

⑤对朋友的描述简单总结,告诉朋友在不同地方工作的利弊,协助她做出理性的判断,愉快的结束电话。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分享,大家都能领悟到感谢的精髓,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