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大运NO.94】线上拆书场-如何带低龄孩子深度探访艺术馆&选择做的非暴力沟通法&正面管教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带低龄孩子深度探访艺术馆?

开场:

我今天带来的内容来自《父母艺术力》这一本书。

今天的分享主要包含四部分,首先,我会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我会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之后会给大家带来关于如何带低龄孩子深度探访艺术馆这个主题的分享,最后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大家好,我叫梁焕彬,大家可以叫我Amy。特别开心成为拆书帮的一员。我先用三个标签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1-两个孩子的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引领能力的大人,所以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我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2-阅读推广人。在陪伴孩子阅读的同时,我对绘本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也做了四年的绘本阅读公益推广。

3-学习促进者。我曾经是大学老师,目前是企业内训师。我特别享受帮助别人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所以,很高兴加入专门培养学习促进者的拆书帮。希望经过拆书帮的洗礼,我可以成为一名更优秀更全面的学习促进者。

拆书,首先得有书。我家最多的东西就是书,而我有一位不读书的队友,他总是说,我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也只能说,读书会带来我内在的改变,可惜这些隐性的改变,你看不到。

学习拆书法之后,我期待有一天可以跟他说,读书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显性的改变,这些改变,你现在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

拆书法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论。

学习有两种,一种以知识为中心,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拆书”就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能把阅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运用和行动,从而带来自身能力改变的一种技能,达到拆为己用的目的。

拆书法分为R、I、A三个步骤,R是reading,是阅读原文片段,I是Interpretation,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信息,A是Appropriation,是内化应用,A部分可以分两步,分别是A1,激活自己的相关经验,A2催化行动与运用。

拆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于个人学习的RIA便签读书法,另一种是用于组织现场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以各地拆书帮分舵的形式存在(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深圳有四个分舵,分别是智行、智成、智荟和桃李分舵。我就来自智成分舵。各地分舵均是非营利性的青年自组织,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了解拆书法、成长为拆书家的组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是我们拆解片段的时间。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大家在评论区发一下1示意我一下,谢谢。

R 原文片段

该片段选自【美】琼•范•胡勒 《父母艺术力》一书中P111页的内容:

主题:美术馆寻宝游戏

美术馆寻宝游戏

寻宝游戏让你们的艺术馆之行更有乐趣。

适合2岁及以上儿童。

材料

l

l 铅笔或其他书写工具。照相机或手机(可选)

具体操作

1.去美术馆之前,和孩子说说你们即将看到的艺术作品——作品的大小、主题、介质、种类以及创作的艺术家。

2.问问孩子,他认为会看到什么,以及他想看到什么?

3.根据谈话内容,列出清单,以备和孩子一起寻找,例如:机器人、孩子的画、贝壳、鸟、城堡或红色的圆圈。

4.把清单记到纸上(让孩子记亦可)。

5. 随身携带清单,参观美术馆时,留意清单上列出的东西。每找到一个,就和孩子讲讲。如果愿意并且美术馆允许的话,还可以拍照作为寻宝游戏的视觉备忘录,以备将来回顾。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都看完了,下面我来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这个片段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带2岁以上的孩子去艺术馆看展的方法。

Why: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艺术启蒙,很多家长都想要带孩子去参观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但是又觉得自己的艺术素养不够,没有让孩子充分参与其中的方法。

这个片段就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带2岁以上的孩子在艺术馆玩寻宝游戏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大人小孩都充分参与其中,让我们的艺术馆之行更有乐趣。

How:具体可以这样做:

去艺术馆之前有4个准备步骤:

大人跟孩子说一说即将看到的艺术作品,比如,这些作品会有多大,都是关于什么的,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属于什么类别,是谁创作出来的等等。

让孩子说一说他们觉得他们会看到什么,还有,他们想要看到什么。

比如,在一场科技展里,孩子可能想要看到机器人,在一场蝴蝶展中,孩子可能期待找到蓝色或者紫色的蝴蝶,在一场抽象画美术展中,孩子可能想要看看会不会有红色的圆圈等等。

把双方讨论的内容整理成一份清单,比如:机器人、蓝色的蝴蝶、红色的圆圈等。

把清单写到一张纸上。注意,不是写在手机备忘录里,也不是写在厚厚的记事本或随手拿到的草稿纸上。这一步的目的是做成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寻宝清单。

第5步是怎么使用这张清单。

带孩子参观时,我们要随时留意清单上的宝贝,每找到一处,就跟孩子重点欣赏和讨论一下。如果艺术馆允许,还可以拍照留证。

使用这个方法,孩子一是会投入到寻宝游戏中,二是不知不觉也深度欣赏了其中一部分作品,达到了深度探馆的目的。

Where: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带2岁以上的孩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种展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这个方法让我想起我最近一次带孩子看展的经历。

那是8月份,当时是跟两个朋友一起,三个妈妈带4个孩子去看一个篮球主题的展。那一次我们大人也没有提前做功课,只知道是篮球主题,海报做得还挺卡通的,就去了。

我们有3个3~4岁,1个12岁的孩子。12岁的大孩子还是个篮球迷。

我们三个妈妈拖着4个娃从深圳的最东边(盐田)长途跋涉到了深圳的最西边(南山)。因为提前没有做功课,进去以后全程没找到目标。除了有一些赛事用过的篮球摆成了一面墙,还有一些球星的签名球服,剩下的就是一些卡通人物摆的场景,我们都没太看懂。

最后看到一面历史解说墙时,我们家的篮球迷大孩子才终于发现了秘密线索,他哈哈大笑说:“妈妈,这里时间不对!乔丹这个时候早就退役了。这个展不是讲篮球的,是讲篮球主题的电子游戏的!”。

我的天!我不是一个不喜欢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妈妈吗?我怎么会带孩子来看这种展?可想而知,当时的气氛要多尴尬有多尴尬。但是,来都来了,为了对得起路上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在里面逛了一圈又一圈,但也还是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只能打道回府了。

那一次,真的是我最糟糕的一次带娃看展的经历了。

反思

看展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找到自己的兴趣,特别是小龄段孩子,就会立刻表现出无聊、失望、不耐烦,会急不可耐地想要离开。

如果大人没有给孩子做好铺垫,没有让孩子带着问题和期待来看展,就会造成看展的时候很随机,也许会有收获,也许会没有收获,一切都看天意。

同样是这次篮球电子游戏展,如果我跟孩子们提前做过寻宝清单呢?那么,我们那一天的收获就有可能不一样。

3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会去寻找最大的篮球、最小的篮球,上面印有自己喜欢的数字的篮球,或者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篮球。

12岁的篮球迷哥哥可能会寻找某一场赛事,或者某一位球星的痕迹。他可以在那一面赛事篮球墙上寻找,也可以在玻璃柜里球星们的签名球服中寻找。

如果他的寻宝清单上有篮球的发展史。那么他可能会没有收获,但是我们寻宝清单上的东西不一定都能寻得着,给以后留点念想也不是件坏事。

如果我们有寻宝清单的话,这份清单也会成为一份宝贵的纪念,以后拿出来回顾的时候,所有鲜活的记忆都会被唤醒,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最多是发个朋友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A2】规划未来应用

【目标】:

我打算利用即将到来的寒假时间,再带孩子去看一次展。这次看展的时候我们会设计好寻宝游戏,希望可以达到大人孩子都能沉浸其中的美好享受。

【行动】:

在选定要看的展会之后,我计划这样安排:

看展前两天,跟孩子介绍一下即将看到的艺术作品。谈一谈这些作品的大小、主题、材料、类别、创作者等等。

让孩子讲一讲他们有什么期待,有什么想象。

综合大家的讨论内容,列出一份寻宝清单。

把清单写在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纸上。

看展当天,带着自己的寻宝清单出发,参观时随时留意清单上的东西,每找到一处,就跟孩子重点欣赏和讨论一下。如果展馆允许,就用手机拍照,以备将来回顾。

相信在看展过程中加入了寻宝游戏,孩子们会非常享受看展的过程,也对看到的艺术品印象深刻。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带2岁以上的孩子去看展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看展前跟孩子充分沟通,列出寻宝清单,在看展时跟孩子一起寻到那里就重点参观哪里。展馆允许的话,也可以拍照留存,供将来回顾。

最后分享了一个我自己寒假期间想要使用这个方法带孩子看一次展的计划。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家里有小龄段孩子的,都用起来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