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绩效教练》》 所属活动: TF3-3 认识批评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TF3-3 认识批评

开场:

【学习总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两个片段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理解批评的含义并且识别它的表现形式,而且会运用激发好奇心和建立相互依赖思维来代替批评。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拆页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理解批评的含义并且识别它的表现形式。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Ivy。我的三个标签是:准三级拆书家,英语培训师、终身学习者。今天拆解的两个片段分别来自《幸福的婚姻》和《高绩效教练》这两本书。大概需要60分钟时间。感谢大家的陪伴!

【分组】今天为了发散思维,我们就合编为一组吧。

接下来,我用场景介绍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要拆的第一本书。

【事件场景】最近发现和一位同事的关系好像越来越疏远,他总是躲避我,避免和我有工作上的一些交流。就请另一位同事帮我分析一下原因。同事告诉我说:“你总是给人一种很严厉的感觉,不容易亲近。而且还喜欢批评人。”我顿时感觉事态的严重性。我是这样的一个人吗?不,我不是的。但是,我在这位同事的脑海里怎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形象呢?于是我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和语言。我内心是很喜欢也很认可这位同事的。所以才会注意到我们之间关系的变化。我发现我和他接触最多的时候,就是在磨课的时候,在那种气氛下,我通常比较认真。我会指出他的一些不足。但是不是批评。我的言语中可能偶尔表现出“总是”、“经常”这样的字眼,所以让他感觉不舒服或者伤自尊。

【提问】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其实你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任何人身攻击或者偏见,但是就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伤害到自尊了?你们一般会怎么做?或者反思之后,应该怎么表达自己呢?

【影响】语言即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交流工具。如果运用的好,会使你的交流顺畅,锦上添花;如果运用不当,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障碍,甚至会摧毁前程。还记得茶馆里常四爷一句“大清国要亡了”,他一直强调自己爱自己的国家,害怕它亡了,但是无济于事。让他因此吃了一年多牢饭不说,还就此变得落末。同时,听话的人,也需要辨别出是不是批评,否则会让想帮你指正的人也缄默其口。这样,进步的道路上又少了一个重要的方向,让进步变得举步维艰。这里的进步包括生活、学习、事业和自己的心态、精神上。

【解决】语言表达学习起来很复杂,是一门一辈子都要修行的学问,不是我们在这样短短的一小时内可以解决的。但是辨别批评确是比较容易的。在之前我拆解过的《幸福的婚姻》这本书中约翰*戈特曼教授就给我们讲解了末日四骑士之首的批评。识别批评不仅可以让我们克制自己表达批评,同时,还可以增进夫妻感情,拉近同事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第一个片段,给大家3分钟时间阅读。

【片段来源1】:《幸福的婚姻》

【主题】:末日四骑士------骑士1:批评

骑士1:批评。你总是会抱怨和你一起生活的人,但是抱怨和批评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抱怨只涉及配偶做错的具体事件,批评则打击面更广,它还包括你对配偶的性格或个性所说的一些负面的评价。“你昨晚没有打扫厨房地板,我真的很生气。我们说好了轮流做”,这是抱怨,而“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不长记性?我讨厌轮到你打扫厨房地板的时候,还要我亲自动手你就是不上心”,这是批评。抱怨针对的是某个具体行为,批评则指责对方并且伤及人格。把抱怨变成批评的诀窍是,只需加上我最喜欢的一句:“你是不是有毛病?”

通常,苛刻的开始披着批评的伪装出现,当黛娜和奥利弗谈话的时候,你会看到抱怨是如何迅速转变成批评的。再听听黛娜是怎么说的:

我很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似乎不太可能(单纯的抱怨)。我试着去制订任务清单,但是这不起作用。我也试着让你独自去做,但是没有一件事你能坚持一个月(批评,暗示这个问题是奥利弗的错。但即使是他的错,责怪他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这里还有一些别的例子来说明抱怨和批评的区别。

抱怨:车没油了,为什么不像你说的那样去加满油呢?

批评:为什么你总是什么事情都记不住?我已经跟你说了一千遍了,要把油加满,你就是不听。

抱怨:你应该早点告诉我你太累了不想做爱,我真的很失望,也觉得很尴尬。

批评:为什么你总是这么自私?这样哄骗我真的很让人讨厌,你应该早点告诉我你太累了不想做爱。

抱怨:在请任何人吃晚饭之前你都应该同我商量,今晚我只想和你待在一起。

批评:为什么把你的朋友排在我前面?为什么我总是排在名单的最后?我们今天应该一起吃晚饭的。

这些批评话语你是否听上去耳熟?许多人都是如此。批评骑士在夫妻关系中很常见,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和配偶会批评彼此,不要以为你们的婚姻已到了尽头。批评的麻烦在于,当它充斥你的生活时,它就为另一位更致命的骑士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见大家已经读完了,读完后有没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我们吵架时,都是使用的批评,让对方点燃了怒火。相信大家对于抱怨和批评这两个名字应该已经有了初步的区分。

【强化概念讲解】

【互动】那么什么是抱怨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片段里的话来回答。

【回答】具体的事件。

【互动】对的,一般抱怨的是具体的事件。准确说是抱怨方认为对方做错的具体事件。

【回答】那么什么是批评呢?

【互动】打击面更广,包括性格、个性甚至人格上的一些负面评价。

【回答】对的。非常到位,不仅是负面评价,还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戈特曼教授还贴心地给我们举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表达。大家有发现“批评”的语句中有没有一定规律或者常见词呢?

【互动】有。“都”,“总是”。

【回答】非常棒,那么这两个词是我们从戈特曼教授给的示例中找到的。大家能够根据这个特征,再列举出来一些其它的词吗?

【互动】“从不”,“太”, “又”,“每次”,“很少”,“经常”……

【回答】 太厉害了!为你们骄傲。大家觉得这些词是不是有些熟悉呢?

【互动】是的

【回答】我们聊到情绪时经常提及这些词,记得讲解《非暴力沟通》时,观察和评论的区别时,我们叫它们“路标词”,一旦出现,就不是单纯地讲述事实了,而是在评论了。大家感觉这个和我们刚刚提及到的“抱怨”和“批评”的区别像吗?

【互动】像。

WHAT

本片段戈特曼教授用了很多示例帮助我们辨别“抱怨”和“批评”的概念。那么他的意图是什么呢?主要是帮助我们识别“批评”,从含义中做到理解,从使用中做到识别。从上面的概念辨析中,我们基本已经概括出来批评的含义了。就是对性格或者个性以及人格的一些负面评价。并且大家总结了很多路标词:“都”,“总是”, “从不”,“太”, “又”,“每次”,“很少”,“经常”。把一件具体的事上升到了人格攻击,就扩大了事态。这也是“末日四骑士”中最先出现的一位。当“批评”出现的时候,就要小心我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要出现裂痕了。

WHY】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识别“批评”呢?从上面的讲述中,大家应该已经体会到了,“批评”是制造紧张关系的杀手,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同事关系,甚至朋友,亲情关系。所以认识它,识别它,我们才能尽量避免使用它。这样可以避免关系变得紧张或者把关系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如何识别批评呢?

HOW

第一步、分辨是否使用了路标词。如“都”,“总是”, “从不”,“太”, “又”,“每次”,“很少”,“经常”。注意一定是在评价的言语中,而不是在举例说明或者陈述事实时。如我在给我的那位同事评价时,我可能会这样表达。“你经常会在一句话没有结束时停顿,带一些口头语,这个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改进一下。这句话虽然使用了路标词,但是是在陈述客观事实。所以不是批评。

第二步、分析是否是具体事件。这一步很重要。具体事件就是就事论事,没有任何上升任何伦理道德。再如我评价那位同事。“你总是吝啬你的夸奖,从不爱肯定学生。”这一句话,就有些过了。我可以说,“在听过几次课中,很少听到你对学生的夸奖,是不是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呢?”

第三步、辨析是否使用了贬义词。如上个例子中,我就使用了“吝啬”这个词。当然有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性也有些变化。需要大家不断学习,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第四步、感受语气和语境。这个就体现在个人的理解力和你对对方的了解熟悉程度了。有些人说着正面的话,实际上确暗含批评,大家可以看看梁启超给徐志摩陆小曼证婚时说的话,不带任何脏字,却让两个人要找个地缝钻进去。有些人虽说着反面的话,确是玩笑之吻。如张一山当着杨紫的面说杨紫从小到大一直很丑。

【预防异议】有的人可能会问是不是批评要具备以上四个要素呢?这个不一定。是可以混搭使用的。如梁启超老先生说的话就没有带贬义词,全部体现在语气和语境中了。以上这些不能包含所有批评的特征,是一般特征,也欢迎大家补充。

【适用边界】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大家识别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常见情景中的“批评”语句,可存在于夫妻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亲情、朋友、陌生人关系等之间。但是,在一些特定领域或者特殊关系中,可能会存在其它形态或特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拆为己用】:

相信大家已经能够理解“批评”的含义了也能够识别“批评”的语句了。为了更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接下来请每位小伙伴编一个小剧本。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里,很可能发生的一次对话,对话部分要用到今天的“批评”识别四步法,可以是你给他的建议,也可以是你传授给他的经验。写明这个剧本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对话经过建议写关键词。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框架模板,来辅助大家编写,现在就发给大家,人手一份。

(发模板给学习者)大家都已经拿到模板了吧,好,现在我们就开始写,5分钟之后,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编写剧本框架

编写要求

1.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对话经过建议写关键词。

2. 对话要用到本节课学到的方法。

示范

识别“批评”四步法

第一步、分辨是否使用了路标词。如“都”,“总是”, “从不”,“太”, “又”,“每次”,“很少”,“经常”。注意一定是在评价的言语中,而不是在举例说明或者陈述事实时。

第二步、分析是否是具体事件。这一步很重要。具体事件就是就事论事,没有任何上升任何伦理道德。

第三步、辨析是否使用了贬义词。如上个例子中,我就使用了“吝啬”这个词。

第四步、感受语气和语境。这个就体现在个人的理解力和你对对方的了解熟悉程度了。有些人说着正面的话,实际上确暗含批评;有些人虽说着反面的话,确是玩笑之吻。

远的分享:

【拆书家反馈与回应】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案例十分生动,画面感十足,也恰当地使用了我们的识别“批评”四步法。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识别“批评”了,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少使用批评的语句,减少一些矛盾和不和。但是,如果对方出现错误了,我们又应该如何帮助他改正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一味地说教吗?这真的管用吗?这样做不会破坏关系吗?

霍普金斯说:“人类心理学的一个有趣特征是,一旦我们发现可以指责某人,对解释的追求似乎就会结束”,这句话真的对吗?

在《高绩效教练》这本书里给出了我们答案。

【学习目标2】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激发好奇心和建立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的批评。

在阅读本拆页之前,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这个测试可以测出大家是具有教练思维还是管理思维。请大家根据实际情况,不假思索地给自己打分。

【A1量表自测】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个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1~5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打分完成后,将以上五项自测分数的合计数加总起来,写在“合计”一栏。算好分数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好,我们现在开始,1分钟之后,我将解读这个自测量表

《教练思维与管理思维检定自测量表》

I解释自测题

测试的目的主要是给大家一个观察自己的过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自测,让我们了解自己,并不是说结果不可改变。我看到大部人都写完了,算一下总分。

得分在10分以下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你是偏向教练思维,能够体恤他人,和他人共情。在工作方面,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帮助下属激发潜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

得分在11-19之间的伙伴请举手。说明你的思维比较中立,有些偏管理思维。比较能够体恤他人,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得分在20分到25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 说明你属于传统的管理思维,下属会比较听话、谨慎,发挥空间有限。可以考虑一下向教练思维转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第二个拆页。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完成后请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2】:《高绩效教练》

从层级组织到教练文化可以提升人们的学习意识与责任感

在一个依赖文化中,比如在林德公司发现的文化中,人们遵循规则。管理人员主导的思维是“他们如果按照我告诉他们做的去做就好”,这会导致责备和评判的泛滥。毕竟,当我们认为某人做错了事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人的自然倾向是批评或指责。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表明,当批评变得普遍时,就会导致关系紧张。事实上,批评作为一种沟通方式的负面性是如此强大,它被比喻为启示录四首骑士中的第一位,这是来自《圣经》的预言人物,他们的到来预示着世界的终结。戈特曼对婚姻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这个原因:如果指责和批评是一种主导的沟通方式,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那么,婚姻失败的概率就会达到90%以上。

这在组织中的表现就是,它破坏了关系并阻碍了学习。安德鲁·霍普金斯在他的《无法学习》(Failure to Learn)一书中,对2005年英国石油公司得克萨斯城炼油厂爆炸事故进行了描述,该事故造成15名工人死亡,170多人受伤。霍普金斯说:“人类心理学的一个有趣特征是,一旦我们发现可以指责某人,对解释的追求似乎就会结束。”他补充说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因为没有人发现为什么那些人就是这样做的。学习已被阻止。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领导者主导的思维如何为低绩效创造了条件。

取而代之的是,领导者可以运用激发好奇心的教练技巧——这是应对指责的解药。当指责行为停止时,恐惧和自我怀疑等干扰就会减少。在教授通用的教练原则和实践时,我们在林德的培训中特地摘选出了诸如评判和责备等干扰学习的行为,并将好奇心和伙伴关系的相互依赖的行为作为替代引入教授,以激发人们的潜力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威的内心博弈方程得到应用。这带来了惊人的改变,让事故率令人震惊地减少了74%,对人类、地球和企业都有显著的好处。在绩效曲线模型中,这意味着绩效的显著改善。组织的思维模式逐渐向相互依赖转变,显著地提高了组织绩效。

米其林轮胎制造公司是另一个有意改变依赖他人的文化的公司。它们在6个国家的生产工厂开展了一项成功的举措,以信任取代等级制度。英国《金融时报》的安德鲁·希尔说,法国勒皮昂韦莱的团队成员现在将他们的领导描述为教练。产品线团队负责人奥利弗·迪普兰承认,不发布命令感觉像是失去了权力,“但是我们从团队的自主努力中获得了10倍的回报”。毫不奇怪,CEO让-多米尼克·塞纳德已经宣布了整个团队的计划——在17个国家工厂超过105000名员工,在授权和责任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灵活和更加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相互依赖的思维等同于高绩效的思维

终于,绩效曲线描绘出了在人力发展领域许多人已经了解了的一个认知:教练型领导风格是高绩效文化的赋能者,因为它将组织思维转变为相互依赖的思维。马斯洛在他的五个需求层次中描述了与相互依赖相关的自我实现的条件。斯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当我们向前看,看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无论你是公司的总裁还是看门人,只要你从独立走向相互依赖,你都将踏上领导岗位。”

这里我们邀请领导者发展自己,才有能力领导相互依赖型的组织,让人们可以发展并释放自己的潜能。通过为相互依赖的文化赋能,组织可以挖掘利用每个员工的潜力,并改变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这将是教练和组织发展的最前沿阵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都读完了吧?这个片段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作品《幸福的婚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讲解了两个问题,就是两个副标题。1. 从层级组织到教练文化可以提升人们的学习意识与责任感。2. 相互依赖的思维等同于高绩效的思维。同时,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我用粗体标记出来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我之前问大家的问题,在这里给出了答案。一旦我们发现可以指责某人,对解释的追求似乎就会结束。这是不对的。另外,运用激发好奇心的教练技巧——这是应对指责的解药。在这里,我们姑且把指责等同于批评,先不做细致区分。大家后面还会看到另外一种教练技巧,那就是相互依赖思维。所以,在本段里给我们提供了代替批评的更好方式。---激发好奇心和建立相互依赖思维。

【WHY】前面已经解释过批评虽然也会起到改正错误的效果,但是也会带来伤害。而激发好奇心和建立相互依赖思维这种办法是双赢的。对于犯错方来说会减少伤害,并且拥有了改正的机会,同时,也有继续奋斗的动力。对于教练方来说,既达到了指正的效果,又拥有了一个战斗力十足的员工。对于婚姻关系或者其他关系来说也是一样的双赢局面。

戈特曼教授在他的书中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建立赞美系统。我认为建立赞美系统是个长期的工程。我认为激发好奇心和建立相互依赖思维是建立赞美系统的一个隐含的前提。如果对方犯错时,首先,你要先了解原因,不要一上来就批评(这就是激发好奇心);然后,就是要有相互依赖思维,我们共同体,相互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了错误,不要怕,我们一起承担。这样对给方包容和安全感。甚至可以打开心结,具有感恩的心。同时,也有一起继续并肩作战的决心和勇气。如果你的犯错方,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对方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HOW】那么如何应用激发好奇心和建立相互依赖思维取代批评呢?在这里简称“代批评四步骤”。

第一步、发现对方错误时,先觉察并稳定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这是后面开展的前提。

第二步、平和地和对方谈话并探问对方这么做的理由。切记不要给对方施加压力,如果对方情绪低落,需要给予鼓励,表明我们需要你。这样才能得到真相。

第三步、一起分析原因,积极改进。表明这是我们共同的困难,一起面对,一起解决,共进退。

第四步、和对方建立同舟共济的情感。大家是一体的,有荣耀一起享,有错误一起承担。对方有错,自己也有责任。

提醒:第四步,也不是放在最后做的,是一个贯穿全程的事。稳定情绪,反思自己时,要考虑是不是自己没有帮上忙?是不是自己哪里考虑不周?在和对方谈话时,也要先主动坦诚地承担自己的那部分错误。如果对方沮丧,可以用过去一起努力创下的辉煌鼓励对方。

在我的朋友帮我分析出来我和同事之间的问题后,我也在积极主动地进行改变。我反思了自己,把自己看成老员工、前辈了,姿态摆高了(第一步)。同时,也和那位同事开诚布公地交谈了,一起吃饭时,顺便打探一下他为什么会回避我(第二步)。我和他坦白了我对他的欣赏,在评价的时候可能用词不谨慎,让他感觉是批评了。他也说明自己从小就怕老师,感觉在我面前,他就是个学生。希望我们能够按照朋友的身份来相处,这样会更舒服一些(第三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光在行动上和大家一起,也明确地告诉对方我内心的想法,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在为了同一份事业而打拼而努力,我们互相需要,相互支持的(第四步)。目前,我们的关系越来越拉近了,大家平时的交流和互动也都频繁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促动参与

提问设计:好,关于讲解部分我们就先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清楚的地方?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好,没有的话,我们继续。

一、明确问题

提问:好的,通过上面这个片段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了代批评四步法,可以使用激活好奇心和建立相互依赖思维来代替批评。那么,我想请问大家能否将这个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呢?在运用过程中,大家觉得在这四个步骤中哪个步骤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讨论,再或者你认为哪一步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我们一起解决的?

A反馈:我觉得觉察自己的情绪,稳定自己的情绪这个第一步就很难,我是个暴脾气的人,对方犯了那么大的错,还要我忍着不爆发,得把我憋出病来。

拆书家反馈:确实,这个是需要我们修炼的。那么其他人还有觉得哪步比较难的呢?

B反馈:基本上都是会觉得第一步吧!因为如果觉察到了,就有应对的方法了。关键是那一刻在爆发点上,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或者思维了。

C\D:是的,同意

拆书家反馈:既然大家都表示赞同,都有这样的困难。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觉察自己的情绪这个问题。

二、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既然大家都有同样的困惑,我们就先停下来,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本质,觉察自己的情绪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可以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我们此刻不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给大家5分钟时间充分讨论。

三、明确问题本质

敏姐:本质是如何快速消化或者抛开负面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

翀哥:同意。当时的理智被负面情绪左右了。需要及时提醒自己要打败负面情绪。

四、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引导:好,那么两组都同意当时是被负面情绪淹没了,才导致无法觉察,这是问题的本质是吗?

大家:是的。

拆书家引导:那么找到本质了,我们就可以根据本质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大家也可以完全打开脑洞,想出多种应对方案时间3分钟,大家可以在我发给你们的白纸上简单记录。

五、请每位讲解自己的成果

翀哥:给自己10秒钟冷静

敏姐:我有一个手串,檀香的。她有一种味道,可以凝神。每次生气,我就会数珠子,非常有用。

远:我记得一个方法,和这个原理类似,就是在手腕上戴一个皮筋。有情绪时,就弹一下皮筋,让自己感觉疼痛,提醒自己冷静。

珍儿:我下次试试在辅导孩子作业之前,在房间里先点上香薰,预防自己情绪激动。

六、拆书家引导

大家的方法都很实用。还有提前预防情绪变坏的,非常超前。我觉得敏姐的那个方法非常棒,男士戴皮筋还是会觉得有些尴尬或者不自然。但是手串就有很好的装饰作用。怪不得一些老总高管都会戴手串,而且他们大多数情绪都很稳定。大家应该知道新年礼物送什么了。

拆书家总结:

我们先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理解批评的含义和如何识别批评语言的表现形式。共四步:1.路标词,2.非具体事件,3.贬义词,4.语气语境;其次我们又学习了用激发好奇心和建立相互依赖思维代替批评。也是四步:1.察觉情绪,2.探析原因,3.共同分析,4.建立相互依赖感。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A2找人分享】有句老话是说,教是最好的

学。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今天的内容,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回去在一周里,找身边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代批评四步法。可以从理解“批评”,识别“批评”开始,想想还有哪些要点可以分享,你分享的要点越多,你掌握的内容就牢。完成作业的小伙伴可以在一周之内把作业微信私发给我。

翀哥女儿天天(六年级)的反馈:

【强有力的总结】新年新气象,新年里让我们和对方沟通交流时,少一些批评,多一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