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整体养育》 所属活动: 桃李分舵第54期拆书活动-影响力策略+同步互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同步互动

开场:

在完成本次RIA后, 学习者能够在看不懂孩子(他人)需求时,通过使用同步互动法(行为),同频孩子(他人)感受,同理孩子(他人)需求(澄清),从而把握孩子(他人)需求并给予回应。

Hi,大家好,我是春儿。先用3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1. 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学习者

2. 一家日企的财务负责人

3. 一名新晋拆书家

今天的我要拆的是3-1,拆的书目是《整体养育》。

【场景】

前几天晚上,我家里两娃玩着玩着就打起来了,我家哥哥11岁,妹妹3岁。我看到他们打起来了,我就过去劝架,让他们停下来。和哥哥说:“妹妹还小,你是哥哥,你先停下来。”哥哥说:“凭什么我要先停下来呀,又不是我选择要当她哥哥的!”

和妹妹说:“哥哥比你大,玩游戏时要听哥哥的安排!”妹妹说:“我有自己的主意,就不听哥哥的。。。”

在亲子互动中大家是否有过“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的感受!是否遇到过无论怎么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的情况。

【提问】问一下在座有孩子的小伙伴,你家是否也碰到类似情况呢?如果你案例中爸爸或妈妈,你通常会怎么做呢?

【影响】如果强制制止他们,他们之间的怨怼不会消除,彼此更加敌视。

如果不制止他们,看着两人互打,你也会担心孩子会受伤。

【解决】那怎么办?今天拆解的《整体养育》是一本“道术结合”的育儿书籍,从根本的“育儿之道”出发,讲透原理,再以原理指导实际生活,建立“育儿之术”。

今天带给大家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同步互动”。

通过使用同步互动法(行为),同频孩子感受,同理孩子需求(澄清),从而把握孩子需求并给予回应。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好的,我们先花1分钟时间看一下拆页!

摘自《整体养育》P82

理想的亲子互动方式:同步互动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理想的亲子互动方式,叫作同步互动(interractional synchrony)。什么是同步互动?

所谓同步互动,需要照料者对孩子的需求比较敏感,能够对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也就是他们的需要)给予适时,恰当,有节奏地回应。双方的情感状态是合拍的,尤其是积极情绪的合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已经看完了。

【what案例和概念之间的折返

在讲解同步互动之前,我们先来想一想自己日常的亲子沟通模式是怎么样的。

在日常互动中,我们是不是会带有一些自我信念?比如,在刚才我讲到的劝架的事例中,我会带着“哥哥就应该让着妹妹”以及“妹妹也应该听从哥哥”这样的自我观念。

在日常互动中常常是由父母主导和控制,父母的一直贯穿始终。

在日常互动中父母的目标导向是解决问题。比如,在我劝架时,我就会想着怎么样说才能让他们停止打架,怎样才能控制住场面。

相对于常见的互动模式,同步互动则有着很大的不同。

信念不同:和日常互动的自我信念相比,同步互动强调的是站在对方角度同理对方。

方式不同:和日常互动的父母单方主导,多为控制性的说教和建议相比,同步互动注重的双方的相互协调,互动过程中耐心地不断探求对方需求,你来我往,相互调谐。

目的不同:和日常互动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相比,同步互动以构建更亲密的关系为导向。

接下来,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来体会一下两种互动模式的区别。

还是回到刚才的我自家的案例,当我看到哥哥和妹妹互打时,我这样和儿子沟通,

■互动1:“妹妹还小,你是哥哥,你先停下来!”

大家觉得这是同步互动吗?是的,这不是同步互动,因为我是带着“哥哥就应该让着妹妹”这样的信念和孩子沟通的。

■互动2:“妈妈感受到你们都生气了,可以告诉妈妈刚才发生了什么吗?”

大家觉得这样的互动是同步互动吗?是的,这是同步互动。因为我有去觉察他的情绪,并尝试去倾听,以他的视角去看这件事。

在我建议孩子们停止打架,但是他们还是没能停下来时,我这样和儿子沟通。

■互动1:“你们再不停下来,我就两个都打一顿。”,于是我强制性拉开了两个孩子。

大家觉得这是同步互动吗?是的,这不是同步互动。因为这是以我的意志为导向的强制性行为。

■互动2:

我:“振瑜,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们因为什么事情而吵架呀?”

儿子:“妹妹没有经过我同意就那我的玩具玩!我拿回来我的玩具,她还打我!”

妈妈:“哦,你不能接受妹妹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直接拿你的玩具,是吗?在公司里,如果有人在没有经过我同意的情况下,随便拿了我的东西,我也会不高兴。”(同理

儿子:“其实,妹妹玩一下也没有关系。我就是有点看不惯她仗着自己小你们会护着她,她就越来越霸道的样子。”

妈妈:“哦,你觉得妹妹有些仗势欺人?那你希望妈妈可以做些什么吗?”(探索需求)

儿子:“我希望你和爸爸能对我和妹妹一视同仁,我错了罚我,妹妹错了就罚妹妹。”

妈妈:“儿子,你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不要总因为你是哥哥而让你做出让步,对吗?”(确认需求)

大家觉得这是同步互动吗?是的,这是同步互动。我在沟通中不断同理孩子,探索孩子真实的需求。

当儿子告诉我希望得到公平对待时,我时这样回应儿子的,

■互动1:

我:在你还是像妹妹这么小的时候,我们也是像现在呵护妹妹一样呵护你的。你现在是大孩子了,应该要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护妹妹才对呀!

大家觉得这是同步互动吗?是的,这不是同步互动。我没有基于孩子的需求做出回应,而是一个劲想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推给孩子。

■互动2:

我:“儿子,你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不要总因为你是哥哥而让你做出让步,对吗?”(确认需求)

儿子:“是的。”

妈妈:“妈妈知道了,妈妈会做出调整的”(同频回应

大家觉得这是同步互动吗?是的,这是同步互动。这是妈妈通过探索孩子内在需求,并给予孩子需求给与灵活的应对。

【How】

通过上述的辨析,我们把同步互动分解为以下几个具体步骤,以便大家在生活中应用。

第一步【觉察和倾听】放下自己固有的信念,临在当下去感受孩子当下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诉说。

第二步【探索和确认需求】基于观察和倾听的结果,带着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地探索和理解孩子内在的真实需求。

第三步【回应需求】基于孩子的需求做出适当的回应。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常常不能一步到位觉察到孩子的需求,互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倾听,觉察,确认和回应,如何拆页中作者比喻那像在是跳一场“情感舞蹈”,你来我往,不断磨合从不协调到协调的一个过程。

好的,同步互动的概念拆解我们就讲到这里,大家都理解了吗?

【Where】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这个方法是不是就只适用于亲子沟通中呢?不是的,这个方法也使用于夫妻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的沟通场景中。当然,在执行军务等绝对服从命令的沟通场景中不是很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教学习者编剧本的A2】

接下来,我们来学以致用。请小伙伴们独立编写一段小故事,需要设计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故事背景和人物设计,可以是你未来有可能遇到的场景。

这个场景可以你把适时沟通这个工具应用于亲子互动中的场景,也可以是夫妻间沟通的场景,还可以是同事间沟通的场景。

请大家根据刚才学习的内容独立思考,记得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同步互动“三步法,为了方便大家构思,大家可以在下面的小剧本框架中填入关键词,不需要写长篇大论。尤其需要注意的时,基于未来的某个场景来编写。

时间3分钟,3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设计的故事。

【学习者记录】

时间:下一个礼拜

人物:本人(易伯伯)和酒馆合伙人(厂长)

地点:腾讯会议

主题:有关在推进酒馆发展的各自分工的沟通

事件:在如何推动酒馆发展事宜上存在分歧。本人(易伯伯)认为当下发展酒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发展私房菜等扩大销售提升销售额,而合伙人的主张是首先发展合伙人制度。如果两个人坚持己见的话,沟通可能陷入僵局,所以会考虑使用今天学习的同步沟通的三步法和合伙人沟通,以图达成共识。

合伙人:小易,我们现在应该多去发展合伙人,而不是只是和大家吃吃喝喝。。。

易伯伯:厂长,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倾听)

合伙人:提高销量是一个目标。但是比起单纯通过销货来扩大销售,

我认为通过发展合伙人制度,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形成一个销售团队会更重要一些。(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发展合伙人制度

易伯伯:嗯,我也觉得有道理。今后,在交际应酬时,我不但会带着销售啤酒这个目标,同时也会留意是否有可以发展的合伙人候选对象。(看见需求,回应需求

【回应】

好的,谢谢易伯伯的分享。在这个小剧本中很好地运用了今天学的同步互动。

刚开始双方都有着各自地观点和想法,在沟通过程中,易伯伯通过“倾听”“看见对方需求”“回应对方需求”三个步骤,使双方达成了共识。

结束语:岁月的历练带给了我们智慧,同时也给我们植入了很多的僵化的信念。不是孩子(他人)太难懂,其实是僵化的信念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摆脱固有观念,站在孩子(他人)的视角同理孩子(他人),相信我们就可以看见孩子(他人)鲜活的本真面貌,也能构筑更亲密坦诚亲子(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