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跃迁》 所属活动: 拆书帮呼和浩特敕勒川分舵第27场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学会提问,打造自己的知识IPO

开场:

大家好,很荣幸与大家在拆书帮的活动现场相聚,我是赵惠阳,内蒙古大学法律硕士在读研究生,终生学习践行者,从事私域流量运营工作,正在研究构建职场升职加薪相关的知识框架。

接下来我们分一下小组,今天现场有5位书友,我们分成两个小组,前边两个人为第一小组,后边的两个人为第二小组。

【学习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更容易受到对方的青睐以及如何准备自己的提问,在通过提问获取到知识之后,如何把知识进一步转化为价值。

图书介绍:【1-2min】

【F】《跃迁》一书作者是古典,300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逻辑思维 “得到”App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顶尖个人事业发展顾问,著名生涯规划师、生涯规划师认证(CMT)首席导师,全球职业教练(BCC)中华区首席导师,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成为高手的锦囊。古典老师希望我们在这个信息多变、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的时代,能够摆脱“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梦魇。

【A】这本书在国内十分畅销,本书在当当网评论超过6万条,好评率超过99.9%。由俞敏洪、樊登、徐小平、李笑来、李尚龙、吴伯凡、成甲、艾力联袂推荐。与同类型书籍相比,这本书不是单纯地讲成功学的方法,它为我们整体呈现了隐蔽个人跨越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

【B】在与外界持续交换的过程中,你是否在快节奏中有感受到能能力进阶的压力与焦虑?本书写给这个时代成长中的每一个个体,古典老师注意到了这个时代的焦虑底色,深入地剖析了很多高手故事,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达到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从而撬动个人跨越式成长。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会提问,以问题为中心去学习,做一名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涉及自己的知识IPO,把知识变现为价值。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一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拆页一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不在做伸手,在下次需要提问的时候能够事先准备准备,在向别人提问时能够识别到你做过的努力,从而获得你想要的问题答案。

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之后,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回复1。

【原文片段】

这种人都是“问题”少年,他既能提出精妙的问题,又有小学生的心态。问题少年是让个人无法拒绝的学习姿势。不过有的问题很少有人回答,有人则屡投屡中——如何提出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

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举个例子,看看这两个问题:

“我真的想得到更好的个人成长,我该读什么书?”

“古典老师,我看完了你的《超级个体》豆瓣书单,研究了当当和京东的排行榜,还综合了知乎的一些帖子,列了一个20本个人成长书籍的阅读方向,附在下面,我现在的情况是.... 按照我这个情况,请你给我推荐一本最适合我的入门书,以便我快速入门。”

你会回答哪个?后面那个努力、具体、指向清晰,很难拒绝这样的问题少年,我对自己的员工有一个“百知谷”要求——小问题,没看完百度、知乎和谷歌搜索前三页,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去提问。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人类的天性在认知上是吝啬的,很懒惰,学习和思考是一件非常耗能、逆人性的事情。所以,如果一个知识不能被用来解决问题,就不值得学习。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时代是水流,答案是河岸,而问题 船只,一个好问题是你开始创造的第一步。在任何情况下,问“为什么”都可能是引起改变的第一步。 不过有的问题很少有人回答,而有的人却屡投屡中,如果你也知道你面对的人一定是能给你答案的,而你却提不出一个好的问题,甚至是提出问题被拒绝,会不会觉得很亏呢?

【what】提问会倒倒逼你更新知识、深入思考。片段呈现的问题少年提问术是一种让你保持小学生心态,提出精妙、具体、指向清晰的问题,降低被对方拒绝概率的一种提问方法。

【通常的做法】

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向别人提问时,通常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前没有做任何准备就将问题抛给对方;另一种是即使提前做了准备也不愿意告诉对方,怕对方的思考受到我们的一个影响。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你不按照今天讲到的方法去提问,你就是在浪费别人的一个时间,很有可能就会遭到对方的拒绝。即使对方解答了你的问题,很有可能也是宏观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你可以通过自己做好准备就得出的答案,那么你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次机会呢。

【我的反例】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的失败案例,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上数学课有一个题目没有听懂,我下课跑去问老师,让老师重新帮我解答一下这道题目。

可想而知,老师以为我上课开小差,不好好听讲,就没搭理我。

【how】那么,如何提出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呢?

第一,描述准备。上来先不要把问题直接扔给对方,首先要阐述一下自己为了解决自己得这个困惑做了哪些努力,这里的努力包括读了哪些书、查阅了哪些资料、请教了那些人、学习哪些课程等,别人明确地感知到你为解答这个困惑所做的努力,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第二,列明成果。你做了第一步的准备工作之后有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答案,用客观的、具体的描述来阐述你的一个收获。

第三,描述困惑。在分析自己的现状或者阐述事情的背景之后说出自己的困惑,可以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五个要素的描述展开。

第四, 提出请求。把困惑转化为明确的问题,力求做到明确、具体、指向分析。

【反例变正例】

学了这个片断后,我启发很大,如果是现在的我,我会选择这样做:

李老师,今天上课的时候我跟着您的节奏做了课堂笔记,当时感觉有点跟不上,下课之后我又梳理了一下笔记,同时我也向我的同桌小明请教了一下。描述准备)

通过模拟您的解题思路,我走到了列方程式这一步。(列明成果)

我现在的情况是不知道为什么列出方程式以后直接把上边的这一个结果代入进去。描述困惑

请您给我讲讲列完方程式之后的步骤思路,以便我能够代入求解。提出请求

【预防异议】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义,这样做不就增加了我的时间成本了吗,我不去自己寻找答案不就是为了通过有经验的人快速地获取答案吗?提问题并不等于你直接把问题抛给对方,如果你没有经过思考就去询问对方,你的收获是不高的,相反你经过准备再去询问对方,你觉得的是你自己思考解答不了的困惑,相反是节约了你的时间成本。

你也可能会问,这么回答对方一定不会拒绝吗?还可能拒绝,但一定会降低被拒绝的一个概率,毕竟谁也不会轻易对一个努力的人说不。如果你当下有一个提问题的需求场景,不妨放下对方法的质疑,先去简单相信,只管去做。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于你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不了困惑需要向人求助提问的场景,这个场景可以是一个线上场景,比如说通过微信文字、语音、电话等,也可以是一个面对面的场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请大家回忆过去一个月内,有没有向别人请教提问时,只是干巴巴地将问题抛给对方,对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你,告诉你说这要看情况….或者对方却并没有针对你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回应。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写下来,写完后邀请一位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丹丹老师:每到年终的时候,都会写年终总结,我经常去问领导的一个问题就是,年终总结需要写到什么样,但领导就会回复我说:每年都写,以前怎么写就还怎么写呗。

【回应反馈】

好的,感谢丹丹老师的分享。确实就像丹丹老师提到的这种情况,直接把问题抛给对方的话,对方就告诉你往年怎么写就还怎么写呗,肯定是没有针对你的困惑和问题做出一个你满意的回复。

【A1+催化应用】

如果时间再回到当时的情景,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提问四步法(描述准备-列明成果-描述困惑-提出请求 )来向别人提问请教。请对方写下来,两分钟后请一个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丹丹老师:

描述准备:问领导之前就把本年度以及往年的数据一些对比、环比的一些分析准备好

列明成果:汇总整理了整体部门的年度成果及制定下一年度计划提纲

描述困惑:针对于成本问题分析,我会发现部门中存在成本冗余的问题

提出请求:对比往年工作汇报,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增加环节可以减少成本冗余?

【回应反馈】

好的,感谢丹丹老师的分享,为丹丹老师精彩的回答点赞。如果通过今天学到的问题少年提问术四步法,很明确地能从工作汇报这个大的概念集中到优化成提案上,我相信这样的回答也一定能够得到领导的回应。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

好的,问题少年提问术能够帮助你在经过一些准备之后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你往往能够得到一个有意义的答案。那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可以被解决的问题,就不应当让他成为孤零零的知识,应当将提问获取的知识去转化为价值,还请看第二个片段。

【拆页二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行动起来,开始尝试去打造知识IPO系统,让知识进一步转化为价值。

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之后,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回复1。

【原文片段】

最后,他们都有一整套知识IPO系统。

彼得·德鲁克这么评价自己的几份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自己还是商学院的讲师。商业大师高产的秘密变得越来越清晰: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需要打造自己的知识IPO,我也是一个知识IPO操作人。

“老师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出国学什么?”(I)在新东方常年讲课、做留学咨询的时候,时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开始研究,发现“生涯规划”就是解决类似问题,我开始学习(P),开始在自己的GRE课堂上加入生涯规划的内容(O)。

“人如何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I)授课给我带来更多咨询以及更大的平台,也接触到比出国人群更大的群体,这个问题逐渐浮现。我开始接触解决这个问题要涉及的心理学、测量、教练等领域,于是我去中科院读心理学研究生,拿到生涯规划师、ICF(国际教练联合会)教练认证(P),学习成果输出就是销量达300万册的《拆掉思维里的墙》(O)。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谈学习,谈如何联机学习,如何以问题为引导,如何挑选学习资料,结果往往是学习了很多,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是零散的存在,且并不能发挥实际的效用。

那么这种学习方式一定是不可取 的,知识这种东西,就想春天的种子,越分享越多,放一年就捂坏了。只有建立自己的知识IPO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向价值的转化。

【意译案例】

考虑到片段中的案例离我们的生活不是那么近,读起来可能有点晦涩难懂,我们选择生活常见的做饭场景进行举例,这可能大家会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刚结婚的年轻人,想自己在家做饭,不知道该怎么开始?”(I)在阿东担任厨师的过程中,时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于是他开始研究,发现“标准化”就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关键,于是他开始去学习如何拍摄短视频,并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菜系进行分类,在视频中列明具体的步骤以及需要 调料和克数。(P)成果就是开设一个抖音号发布系列视频(O)。

【what】知识IPO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的商业模式,是将知识经过一系列加工到产出成品的整个过程。

【what】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你必须首先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的,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其中,高价值是绝大多数人经踩的坑,一定要警惕花大量时间思考低价值的问题。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大部分人出于强烈的认知惯性和好奇心,总是忍不住想找到并看完全部的资料,这是不可取的做法。一旦你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尝试多解决同类型的问题,逐步让这个解决方案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境,实现自我进化。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用输出倒逼输入,把这个循环能持续放大,从而带来一轮又一轮的知识跃迁。

分享一个我的例子:

在职场中,如何实现升职加薪?(I)

在线上兼职从事运营工作的过程中,自己也干了小一年,运营技能和执行力都不错,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开始研究,发现能够实现升职加薪的人都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超出了领导的预期,而“向上管理”是升职加薪的关键步骤。同时我也去北森生涯公众号里预约一些免费的生涯咨询活动,与不同行业的人沟通关于职场升职加薪这件事情(P)

于是,我整理了关于升职加薪的知识框架。(O)

【不这样做的坏处】

如果你不按照上边的步骤去建立自己得知识IPO系统,那么你所学到的知识永远都是零散的,孤零零地存放着,它就没有一点价值。

【预防异议】

讲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觉得说输出产品或者课程太难了,是专业的人才该做的事情啊。你不妨尝试一下,按照产品开发的最小可交付产品MVP思路,设计一个最容易且可交付的知识产品,不如说一篇文章。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于当一个个体想要让自己的知识转化成价值,将零散的知识连点成线,放大自己的影响力的场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通过前面拆解和案例,我们知道了如何打造个人知识IPO的方法,接下来,请大家做个演练,先听一下演练的场景。

假设你刚参加完本片段的学习,小明原来是教培行业的一名英语老师,面临着市场不景气,小明也在裁员名单内。但小明又不想将自己过往积累的知识白白浪费,于是他想自己打造一个自己的IPO,他知道小芳是这方面的专家,小明想向小芳求助如何快速设计一个最容易且可交付的知识产品。

现在请大家两两一组,分别扮演小明和小芳的角色,应用我们刚才学的构建知识IPO的方法,针对小明的需求给出相应的建议。给大家6分钟讨论时间,稍后我们请一组伙伴来分享。

【回应反馈】

曹老师:小芳老师您好,我最近有一个困惑想跟您请教一下?

丹丹老师:有什么问题吗:

曹老师:是这样的,我原来是一名教培机构的英语老师,是给初中的孩子们做英语辅导,这不是近年来不能做线下辅导了嘛,所以我正面临着裁员,我最近想着用自己讲英语的特长去做一些产品,但是不知道这个事情具体该怎么办?想跟您请教一下

丹丹老师:好的,那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曹老师:好的

丹丹老师:首先,你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你有确定吗?

曹老师:成年人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讲英语的场景,如何帮助成年人学习英语(I)。但是具体第一步该干什么,第二步该干什么,有点乱。

丹丹老师:由于各方面的政策原因,可能线下针对小孩子们的英语辅导已经是不可行了。可以尝试转变方式去进入线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可以尝试。通过短视频积累自己的粉丝,打造一个自己的课程,那么你就需要需要学习一些短视频以及如何进行商业化推广的知识(P)。

曹老师:嗯,那我需要做一个短视频对吧,那么假如前期需要做30个或者50个视频的话,我需要做什么?

丹丹老师:具体来说,就是如何结合成人针对性地设置场景化内容设置,比如说旅游、问路等等,打造一个成人化的这样一个英语课程。同时也要着重关注如何积累粉丝(P)。

曹老师:明白明白。 我通过思考具体的场景,如何点菜、指路,通过对话的形式设置剧本拍摄成短视频(O)。特别好,特别好,谢谢小芳老师!

丹丹老师:不要客气,也希望你能尽快打在一个英语课程,我会持续关注的。

曹老师:谢谢!

拆书家反馈:非常感谢曹老师和丹丹老师的分享,整个过程非常生动,就像面对面在交流解决问题一样,相信小芳老师给小明提的建议也一定能够帮助小明在短期之内打造一个产品。非常棒!

【A2分步催化1】

现在,请大家听从你们内心的声音,将未来你想要打造的一个知识IPO写下来,比如说写一本书、开发一门课程、写一篇文章。大家思考1min,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自己想要打造的一个知识IPO是什么。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想要打造的一个知识IPO是,

张老师:写一本题目为《转书为课》的书

曹老师:组织一个线上共读活动

丹丹老师:整理输出关于读书笔记的文章

小爱老师:尝试开发关于领导力的课程

【A2分步催化2】

针对刚才大家写下的个人知识IPO,请大家运用打造个人知识IPO三步法(输入问题-解决问题-输出产品)进行书写。稍后有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现实生活中,人们读了很多书,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方法、技能无法真正理解;2.没看懂,无法形成自我内化的工具;3.看完之后没有进行练习;4.培训师培训主题容易枯竭。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我在做培训师的过程中很多人跟我反映上述问题,我通过在拆书帮学习拆书方法,明白只有通过书籍学习把一本书改变行为或者升级认知的工具,这本书才发挥了它的真正价值。通过学习关于脑科学的一些知识,了解到人类认知的三驾马车。也参照其他人的一些课程和知识,总结出场景式、体验式的学习才能够更加加强学习者的一个学习效果。

O:输出产品(Output):先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比如针对销售这一行业,去先写对应的内容再去实践,如果可行的话就写成一本名叫《转书为课》的书。

拆书家反馈:

好的,感谢张老师的分享。确实读书过程中大家都可能遇到这些问题,张老师提到的《转书为课》的知识IPO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张老师的分享,我们也看到了张老师的一个决心和信念。张老师,加油!

结语(1min)

问题少年提问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提出一个好的问题,降低对方拒绝回答的概率,但是通过提问得到的答案知识还是零散,通过打造自己的知识IPO可以让知识连点成线,把知识转化为价值。

以上是今天的RIA学习的所有分享,谢谢大家!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