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12月9日周五拆书帮武汉珞珈分舵线上练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开场:

大家好,我是项小兵,项羽的项,大小的小,士兵的兵。名字特别好记,项羽身边的小兵,就是我。我是一名HR,从事人力资源工作10多年了,同时,也是一名二胎爸爸,有两个儿子,老大5岁,老二3岁。作为一名HR,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人打交道,大家可能会觉得我特别擅长与人交流,但回到家里,我是真的搞不定我的两个儿子。毕竟,任何工作上的管理动作,在家里都会失效,比如,我无法给孩子升职,不可能把老二升级为老大,更不能把孩子辞退,换一个新的。

怎么办呢?摸着石头过河太慢,只能从书中寻找答案。我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前人的智慧可比自己试错可强多了。毕竟,别的事情错了可以重来,孩子养废了可没有重来的机会啦。

这就是我,一个照书养孩子的二胎爸爸。平时自己也喜欢看书,也是偶然的机会,加入到了“拆书帮”,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爱读书爱分享的伙伴们交流。

拆书帮介绍: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用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

拆书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供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通过运用“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依靠“RIA现场学习”,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拆书主题: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今天的拆页来自于:《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

今天的拆书目标:

学会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并能运用此方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反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要想赢得合作,先要赢得信任。如果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则对方很可能会拒绝合作。特别是当对方是小孩的时候,你可能可以用大人的强权去强迫对方,但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可能能暂时“赢了”孩子,但不会“赢得”孩子。

只有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氛围,才能开始提出你的建议,赢得与孩子的合作。

What:

《正面管教》通过4个步骤,帮助我们“赢得”孩子的合作,并能营造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How:

1、‌理解孩子,并与孩子确认你的理解是否正确,不要想当然;

2、表达同情,让孩子知道你能理解他的情绪;

3、分享感受,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经历了前面的步骤之后,孩子会愿意听你说;

4、引导解决,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或提出你的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自己过往经验

孩子不愿意吃饭

12月3日,上周六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我喊我们家孩子吃饭,

我喊他:元宝,来吃饭啦。

这时候,这时候他正在玩他的小汽车,没有理我。

我又喊他:待会在玩吧,现在天冷了,现在不吃饭,一会饭菜就放凉了。

这时候他回应我了,他说:我不想吃饭,我一点都不饿。

我说:不吃饭怎么行,不吃饭没有营养,怎么能长高长大呢?

说着,我顺手抢过了他的玩具。

他极不情愿的坐到了饭桌旁,但是一边吃一边玩,吃的非常慢。

我说:快点吃,不吃完就不许玩。

最终,在我的威逼下,终于吃进去了一些。虽然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孩子吃了饭,但他的内心,很抗拒,因为我当时想着让他吃饭,补充营养,这样才能长身体。本来是对他好,但是并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情绪。甚至通过抢走他的玩具来威胁他,逼他就范。如此一来,孩子会更加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A2:规划应用

喂孩子喝牛奶

明天晚上9点给孩子喂牛奶的时候,我计划运用《正面管教》中,达成合作的四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晚上9点,和往常一样,他正在卧室,坐在他的床上用平板看动画片。

我喊他:元宝,来喝牛奶吧。

他回应我了,他说:我不想喝牛奶,说每天喝牛奶早就喝腻了,牛奶一点也不好喝。

这时候,我没有强迫他喝,而是尝试去理解他。

(表达理解)我说:你是因为每天都喝牛奶,感觉喝腻了,所以不想喝,是吗?

他说:是的爸爸,每天都喝牛奶,早就喝腻了,牛奶是小宝宝喝的,我已经长大了,不用每天喝牛奶了。

(自我表露)我说:我明白了,每天都喝牛奶确实容易厌烦,就像每天吃同样的菜,也会吃腻一样。爸爸每天吃同样的东西,也会吃腻的。

(表达感受)我接着说:你不喜欢喝牛奶,但爸爸每天逼着你喝,你感到很委屈,对吗?

他说:是的,你根本不关注我喜不喜欢,我很委屈。

关注解决问题)我说:好吧,爸爸不逼着你喝牛奶了,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补充营养,你说怎么办呢?

这时,他开始思考,并且自己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说:他说酸奶很喜欢是不是也算奶?要不别每天喝牛奶了,咱们牛奶、酸奶换着喝吧。

我说:好吧,明天开始,咱们牛奶酸奶换着喝,但你要晚上要自觉的喝哦,别让爸爸催你啦。

于是我们俩很愉快的达成了一致。既解决了我希望他补充营养的目标,又解决了他不爱喝牛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