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 道翔,我的三个标签是:理工,图卡,拆书家。今天是我的TF2-3拆书过级,主题是「改变主观想法的方法」。
【学习目标】
期待通过本次RIA在线学习后,伙伴们能够学会这一套把错误的主观想法转变成正确有用的想法。
【分组】
为了便于大家稍后讨论和练习,今天参与在线过级的伙伴们自成一组,来进行待会的小组讨论和分享,并且邀请○○○担任今天的小组长,带领大家进行讨论。
【图书介绍】(2 min)
我今天要分享的这个片段源自于《关键对话》,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这本书。
【F 特征】
《关键对话》是一本指导沟通技巧的书。作者【美】寇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等,在书中所列举的一些关键沟通的情境故事也是人们常常在工作和生活中常会碰到的难题。
【A 优势】
《关键对话》本书在2012年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书籍,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沟通技巧都给出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并且这些案例是作者团队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人的实证调查所写,具有很强可操性和实用性。
【B利益】
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棘手的沟通难题,让我们开不了口,或是一开口就造成僵局,搞砸了彼此的关系。本书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经常遇到的盲点,并提供许多让人感同身受、效果立竿见影的技巧,巧妙活用它们,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沟通的技巧。
我自己常会将此书中的许多技巧拿出来应用于日常生活
我开始会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过程
重视对话的"状态" ,当对话转向”关键”时要注意甚么?
对话时除了内容还要同时维持双方的”安全感”
不要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生气或是恐惧。
我把今天的拆页片段放在PPT上,大家可以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在留言处打个888示意我一下。
【主题】改变主观想法
【片段来源】《关键对话》:P154~P155
了解在自己脑子形成的错误想法之后,我们要学习的是该怎样消除这些想法。意识到自己正在为错误行为寻找借口时,对话高手会暂停交流,努力改变错误想法,构思正确想法。所谓正确想法,指的是那些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想法,因为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导致对话等健康的应对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呢?你应当改变主观想法。这是因为,错误想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关于他人以及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只有把这些重要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把错误想法改变成正确想法。
要想弥补错误想法中遗漏的细节,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很简单,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小伙伴都已经读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段内容。
【What】
什么是主观想法?
主观想法的特征常常是与事实不完全符合的,偏颇不全面的,本文中举出我们常常会落入以下三种不完整的主观想法:
(自己是)受害者
(对方是)大反派
(自己是)无助者
这三种想法常常又会进一步导致自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与不好的行为:言语及行为暴力或是保持沉默 (傻瓜二选一:战与逃)。
什么是改变这三种主观想法的方法?
而补足这三种主观想法中所不足部分的方法就是: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如此便可以弥补错误想法中遗漏的细节,进而形成完整且有用的想法。
【Why】
为什么我们时常常会落入”受害者、大反派、无助者”这三种常见的不良想法之中呢?
举个例子:
当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旁边车道有一辆车突然打起方向灯想要插队到我的车子前面,这时候其实我可以选择让他插进来,但是,当下我没有,我第一时间反而加速减少与前车的空间不让他插进来,这时我开始告诉自己,是他很自私想要插队,我也在赶时间下班回家耶,所以我不让他。 这么一来,我便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而对方成了令人讨厌的坏蛋。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其实只是在为我的这个好斗的行为,想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至于对方是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单凭这个插队的动作其实很难断定。
当我们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问题/错误时,便会主观地认为问题全是对方引起的,我们是无辜的,而不是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当我们想要寻找借口而不是解决问题时,便会在大脑中虚构错误的主观想法。
不良的主观想法会让我们暂时摆脱困境 这是因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也存在部分责任。对方不一定完全邪恶、错误,我们也不一定完全善良、正确的,事实通常是双方都有部分的责任,共同造成了问题的出现。
【How】
而如何才能改变主观想法成为一个完整且有用的想法?
我认为可以将书中的方法加以细化为以下两个步骤:
Step 1 辨识不良想法
用事件本身的事实与自己主观想法做比对来辨识是否相符合,若是不相符合,则是自己可能已落入了”受害者、大反派、无助者”这三种常见的不良想法之中。
Step 2 转念进行对治
1. 把自己变成参与者:
如果发觉自己有受害者的心态,可以先问问自己:是我的问题吗?如果不是,会不会是对方误会我而产生的问题;如果是调整自己的做法。
2. 把对方变成正常人:
目的不是要替对方脱罪而是处理自己当下的想法与情绪,回到只关注对方的行为对我们的影响而不再去猜想对方的意图。
例如:上司交办这件事给我做有他的考虑,也许只是因为当下我是最适合处里这件事的人选,其他的事情就不要想太多了。
3. 试调整变成行动者:
思考:我希望最后的结果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我还可以做些甚么事,先确定自己可以做那些行动让事情能够改善;
比如:上司交办的工作,先做起来,以任务为导向先开始行动。
【Where】
何时需要改变主观想法?
当发觉自己的想法其实与事实不尽相符或是察觉自己是在找借口的心态时就需要采用这种实时改变自己主观想法的技巧将自己的想法导向一个可以产生有益行为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现场实际操作一下,请大家先想象以下在工作中会出现的场景:
当小明在工作时被上司指派去执行一件必须在一个月内收尾的案子,虽然一开始小明并不是负责这个案子的人,但因为原本负责的同事离职了,或是其他的原因…,总之,小明被上司要求负责处理此案,但是目前案子的进度与功能还未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小明意识到这个案子如果不处理好,自己的年度考绩可能会有所影响…小明感到压力很大,心中产生了不良的想法:我怎么那么倒霉,上司真是可恶,把我先推上火线而且这么棘手的问题我好像也无能为力。
请问在这个现场情境下,如果你是小明的话,该怎么应用今天学到的拆页,将原本的主观想法改变成一个积极正向有用的想法?以及将如何行动以响应主管的要求?
请大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限时5min)
在讨论结束时
请小组长推派人来分享讨论的结果。
子宽: 刚开始我会感受到自己是无助者,但是应用这个转念的技巧,我会将自己转变成行动者,先将工作细化分解成更小的工作单位再来一一完成,或是可以请他人来帮忙,跟老板讨论请某位同事来协助我一起来完成。
小云:小明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以及无助者,对方是大反派,这时候就需要转念,把受害者转为参与者,把无助者想法转为有为者,也不要将对方想的太坏,可能他也是无心的,就将注意力转到如何解决问题让事情更好的方向。
问题:请问这三种不良想法要同时出现才算还是只要出现一种就算是?
回答:我认为只要出现一种就可以进行转念,只是这三种想法常常会伴随一起出现。
【结束语】
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重点 (1 min )
改变主观想法的方法
Step 1 辨识不良想法
Step 2 转念进行对治
大家可以试着应用这样的技巧来及时改变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我的拆页分享,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