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谢谢大家来听我拆书。我叫郑宇和,三个标签介绍自己——注册造价工程师,两个孩子的父亲,健康饮食倡导者。
【分组】
我们今天一共有6人,4名学习者,我们分1组。
【学习目标】
【技能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当孩子/他人完成一件事,无论结果好坏,我们学会通过“客观陈述过程、发现优点或问题、给予赞美或鼓励”三步,向孩子/他人做出回应反馈。
【图书介绍】
【技能点:用场景介绍法来介绍图书,能清晰辨别出事件场景、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场景】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个小故事:一次,我闺女饭后收拾碗筷到洗手台,准备做一次家务。一不小心把手上端的碗碟摔地上了,一瞬间,万花齐开、菜汤满地,她自己也惊呆了,我和她妈也愣住了。
【提问】
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你的反应是什么?会如何说、如何做?【互动】
如果你是孩子,听到不同的反馈,你会有什么反应?【互动】
【蓝天】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会优先关注孩子。譬如询问孩子是否受伤了等等,事与物都是次要的;很多困难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面对。
【回馈】是的。蓝天的做法是大部分父母都会选择的,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
【影响】
上述场景中,反馈如果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孩子的心情一定是雪上加霜的,以后她大概是不想去做家务了,因为做家务不小心做错了要挨骂、受罚的;反馈如果是“今天的碗碟油比较多,很滑,我们只是不小心摔掉而已,正好我们也要更换碗碟了,我们一起收拾一下,明天陪爸爸一起去买新碗碟,好吗?”,孩子“惊呆”的情绪会得到安抚,而且获得一个重要的信息“父母会和你一起面对困难”。
【解决】
这本书关于学习兴趣养成重要影响因素之“反馈”,告诉父母或孩子的陪伴者,应该多给孩子“过程式反馈”,塑造孩子成长型思维,以便更好的应对困难挫折。本次学习主题就是练习如何进行过程反馈。
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能力是天生的,很难改变。成长型思维则相信通过奋斗、学习可以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
如果孩子得到的反馈总是关注结果的或对人的评价,他会慢慢形成固定型思维。如果孩子常常得到对过程的反馈,则会塑造出成长型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深刻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每次遇到挫折、挑战、障碍,都将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容易逃避和放弃,把精力放在指责他人或者自责上;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改变,从来不停止改进和尝试。
最关键的是,一个人是哪种思维方式是何时形成的?青少年时期影响最大,主要由父母和老师的反馈塑造而成。
“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跳得太好了”……孩子确实做得好,但是这样的积极反馈只会让孩子觉得结果是最重要的,而且结果是跟对个人的评价绑在一起的。结果好,我就是一个能干的人,我就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就是一个讨爸爸妈妈欢心和骄傲的人;否则,我就不聪明、不能干、不像公主、不是天才了。
怎么样能够保证结果好?挑有把握的事情做,挑简单没挑战的事情做。进而,如果遇到困难,孩子就倾向于放弃;如果遇到争执,孩子就会倾向于退出。
这就是德韦克的实验最震撼的结论:我们不经意的反馈,日积月累,对孩子的底层思维有如此大的塑造能力。
孩子的大脑若是雕塑,我们的话语就是斧和凿。兹事体大,不可不察。今后,当你发现自己想说的话是对结果的反馈时,停一下,嘴角保持微笑,同时快速加工一下即将出口的话语,尽可能地把它变成对过程的反馈。
【技能点:拆书家有进行简单的互动,并能精确控场。】
【简单的互动提问】
【提问1】看完这份拆页,反思过去的反馈习惯,你更多的是应用评价式反馈还是过程式反馈?
【现场回答】都有,大人用评价式反馈多,小朋友用过程式反馈多。
【提问2】如果别人向你反馈,你喜欢评价式反馈还是过程式反馈?
【现场回答】更加喜欢过程反馈。
【提问3】我们可以塑造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吗?
【现场回答】一定可以的。
【What】
原文告诉我们,孩子青少年时期,经常获得过程反馈,有利于塑造孩子的成长型思维;经常获得评价式反馈或结果反馈,则有利于塑造孩子的固定型思维。
【Why】
经常对他人所做的事进行评价式反馈,无论是赞美或批评,都有评头论足的成分。成年人之间,容易犯好为人师的毛病,惹人不悦;对孩子而言,容易让他认为自己的成功,都是因为自己天赋好,忽视自己在过程中的努力,而面对失败更容易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天生能力不行,从而否定自己,甚至产生自卑心态。
所以,我们更应该采用过程式反馈,无论结果好坏,肯定对方过程中的努力,赞美优点,指出问题,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对方明白,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努力是值得认可的。
【行动步骤】
今天,我们主要是学习如何做才算是过程反馈。但是,这拆页看完了,没找到方法啊!我们看表格里的示例,它的过程反馈模式是什么。
示例:“你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点我很喜欢”。
1.“你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对孩子“做了什么事”进行客观的过程陈述。没有评价,问题可能没解决,但不否定过程的努力。
2.“这一点我很喜欢”,“这一点”指的是“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你陈述的过程(他用什么方法做的事),本来就是他行为的优点。不需要太刻意的去寻找的。
3.“这一点我很喜欢”,“很喜欢”既是赞美也是鼓励。我很喜欢你努力的样子——赞美;你一直都这么做,我就一直喜欢你——鼓励。
所以,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我简单整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客观陈述过程。
讲你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经过、结果,避免使用评价、判断性词语。
第二步:发现优点或问题。
我们通过客观陈述梳理事件,发现里面的一些优点或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客观陈述的事实,语句本身就是优点或者问题。
第三步:给予赞美或鼓励。
你认为做得好,就赞美;如果认为需要再努力,就鼓励。避免批评、指责他人,没人喜欢被批判指责的。
这里再提示一下,我们说话的语气、语速等等,都可以表达赞美、鼓励、生气等意思。不要忽略语气、语速的作用,这个需要自己慢慢体会。
【预防异议】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
1.其他的句子,我没看到你这“三步走”的脉络啊?我一定要按“三步走”架构表达吗?
非常赞赏你的细心和观察能力,并非所有过程反馈都会明显的把“三步走”模式现象出来的。初学者,或者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过程反馈的,建议采用三步走的方式搭建我们的过程反馈表达架构;当你熟练掌握该技能后,你可以随心表达。
2.只能赞美和鼓励吗?孩子做错事了,还不能批评一下?
可以适当批评一下,批评之后还是要鼓励一下。
【促动参与】
【技能点:A3】给出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分享这么多,接下来我们试试如何进行过程反馈,我设计一个这样的场景:
【场景设计】
邻居家的孩子到你家玩,几位小朋友玩得挺开心的,一起画画、搭积木,最后饿了找来一套烹饪小家具煎鸡蛋、煮面条、焦糖奶茶等,吃喝玩乐过后,餐厅、房间就乱糟糟的。这个时候,你以为孩子们会收拾残局的,没想到他们又都到楼下玩去了。
最后,作为家长,你想等孩子回来自己收拾整理。孩子最后满腹牢骚的忙活半个小时,终于收拾好了,但没收拾彻底,譬如玩具只是拢到一堆了,并没有收纳起来。
【小组讨论】
[指令清晰]
假设你是这位家长,对今天孩子在家与小朋友玩,然后满腹牢骚的收拾整理房间给予反馈,我们如何给出“过程反馈”呢?
我们按分组讨论,结合今天所学的“客观陈述过程、发现优点或问题、给予赞美或鼓励”,设计对话,并在组内进行演练。时间为5分钟。
【角色扮演】
我们刚才在组内进行了讨论并演练,现在请两位学习者上来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家长和孩子。主要是家长如何表达,以体现我们的过程反馈。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蓝天扮演家长,晏雪扮演小朋友
孩子觉察到家长正在看他。孩子说:
“我已经收拾了啊。”
家长也知道孩子照顾其他小朋友一天比较累了,他说:
“我知道你照顾小朋友玩了一天,已经很累了;回家后,你已经进行了房间清洁和整理了,现在的房间比十分钟前干净多了。你能很好的照顾朋友,和回家后主动整理房间的动手能力,让我感到高兴。”
【回应与反馈】
非常感谢两位的分享,客观陈述事实是过程反馈的关键,无论是赞美或提出建议,都应该以客观的事实作为依据。
【催化应用】
【技能点:A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已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布置任务】
(特定任务)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实践“过程反馈”,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回去之后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帮助大家进一步学以致用。
今天回家后,当家人完成一件事,无论结果好坏,我们通过“客观陈述过程、发现优点或问题、给予赞美或鼓励”三步,向家人进行一次“过程反馈”,并将你练习的内容通过微信发送给我。我会留下我的微信号(Z306796410),非常期待大家回去实践之后的分享。
关于同事协助的过程反馈案列
一、事情原委
2022.10.19上午9点,上海项目即将签约了,因主卧背景墙效果工艺未落实,A同事问我工艺该如何定?因为10点30约了湖州客户,我当场画了2个工艺节点交给对方,并交代:“就按这2个,你电脑上画一下发给客户确认好了。”
A同事说,“你怎么定,我怎么画,我还有很多事,这个事本来你就要交接好给我”。
我说,“就一点东西,你给客户确认很快的,没必要一定要我来确定,你也在群里”。
A同事说,“客户又不懂,你不确定我要怎么做了?我还要做工艺深化,后面还有拆单,还有跟踪,售后一系列的事情,还有很多鸡毛蒜皮的……”。
你来我往,深枪舌战开始争吵起来……听着同事如豆子般数落难处,我一下火了。
我说:“你的口气能不能好点,之前就是这项目因为2个尺寸问题,你说我都不行。”
A同事说:“我什么时候说过你的不行……”
我回了一句:“你总是这样,之前和你合作项目,你都是这样对我百般挑剔?!”。
听到这句话,A同事完全炸毛了,开始然后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堆。
当时我的脑袋一片懵的,不知如何辩解,似乎他说得都有道理但又不是真正有道理,但问题在哪呢?因赶见客户,我带着一腔怒火出门了。
二、过程反馈处理
晚上回来,在线上参加了深圳宏宇老师的“过程反馈”的分享后,第二天早上我打算重新处理昨天的问题。
2022.10.20上午9点30,我召集了相关同事一起开会。首先,我当场给A 同事道歉了:“昨天的事,原本是想解决项目问题,但没想到和你吵起来了,回想了一下原因,我不是针对你,在生活中无论是亲人还是同事,只要别人在我耳边说话口气不好,我就会反弹起来,这是我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一种表现(客观陈述过程);昨天因为听到你快速的说话,觉得无从反驳,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说了--总是这样具有个人观点的词语,如果伤害到你了,我向你道歉。但合作以来,对你的工作,我一直是十分认可,每一个项目交给你都是特别放心,从深化到跟单到售后很少让我们操心(发现优点),你负责任的态度,我看到了。(给予鼓励)”
A同事说,“你没必要和我道歉,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不过你讲总是气了我一天。”
我说,“为了双方不留下疙瘩,我年纪比你大,职位比你高,有问题就要说清楚,这样更利于开展工作。”
A同事没做声,这个事算是解决了。
晏雪于南浔
2022.10.20.14:41
【结束语】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三步走”过程反馈方法并经常运用,影响并塑造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