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我是蒋树英,本次拆书定级TF1-2,我选择的书籍是一本我认为可以作为职业化思维与行为训练指导书的经典之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书籍简介:在美国,此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本书以"七个习惯"主题框架,每一个章节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汇集了作者10多年来对世界变化的新思考。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现代商管教育及管理畅销书都或多或少受到过其思想的影响,《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R部分】
在拆阅这本书中提到的核心习惯之前,我选择先和大家分享学习关于“效能”的定义,深度理解什么是效能,书里所说的高效能的参考标准是什么, 只有在对“效能”的理解达成共识后,我们才会对后续要学习的“习惯”理解更到位。请阅读效能的定义的拆页:
【I部分】
书里用一则简单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引出了“效能在于平衡”的观点,点出效能的两个要素,即:“产出”——寓言中的金蛋,“产能”——生产的资产和能力(下金蛋的鹅)。寓言里的农夫为了产出(金蛋)而扼杀了产能(鹅),就是“重蛋轻鹅”得不偿失。而我们工作中也还会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产能而忽略了产出;
【A1部分】
比如我是做培训的,如果忽略产出,就会陷入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困境。要做到高效能,产出和产能一定是平衡的。我们需要金蛋,就要照顾好“下金蛋”的鹅,而为了珍惜和看重这个鹅,忽略它的产出——“金蛋”,就会没有收获,面临“饿死”,我们怎么样才可以有高产出的“金蛋”,又照顾好鹅,让它有持续产出的能力?
【A1催化引导部分】
那么,我们首先可以想想,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重蛋轻鹅”或者“重鹅轻蛋”的经历?
案例一:艳虹:我个人的工作习惯不太好,有时会有比较严重的拖延症,常常在最后的时间节点时,熬夜加班做CASE,完成后又会处于非常放松、甚至半休假的状态,直到新的CASE又变成紧急重要的事情,然后又要重新去调整自己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自己这样的工作状态是不合理的,工作效能就是处于一种波浪型的状态,波动比较大,没有比较好地去管理自己效能的平衡。
点评树英:所以我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就是那只“鹅”,需要产出的工作结果就是“金蛋”。产出和产能的平衡才是最佳状态,才能有高效能。
案例二:新页:我分享一下自己加入拆书帮的初衷,最开始买了很多书,投入很多资金,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收获,对书籍的理解不够深,而且很容易遗忘。这个投入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也是为了书籍产生更好的效能,才加入拆书帮。
树英:就是当“金蛋”不理想时,加入拆书帮,为了培养更好的“鹅”。从产能上投入,来获得更多的产出。
案例三:柒功:接着新页的话题说说我买的这个手串,我觉得我们要好的“金蛋”,或者说想要更多的“金蛋”,那就是要有更好更高质量的“鹅”,所以在买手串的时候,我托朋友花了几千块钱买了这个沉香手串,追求是它带给我的品质和心灵的感受,如果我当时只是花小钱买,可能我不会珍惜,也许稍微带一下就放弃了,这样我花出去的钱其实是没有产能的。不下蛋的鹅没有产能,而高品质的“鹅”带来的“金蛋”——附加价值就高,比如使用率高,性价比高,心灵的满足感强,它就产生了高效能,一次不是下一个金蛋,就可能是一次下两个甚至三个金蛋。
案例四:艳虹:我还有个案例,去年公司做校招,招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在人才测评上是所有应届生中得分最高的,公司对此非常重视,刚开始把她放在综合岗位上,她的表现出色,获得领导的好评,认为她素质很高,是值得培养的人才。后来,公司觉得招聘岗最缺人,于是把她放在了招聘岗上,但是没有人告诉她如何做招聘,没有相应的成长支持、能力训练,最后很长时间她一直没有很好的产出,招不到公司需要的人,这时公司采取了劝退的行为。但如果把她放在好的位置,她可以有好的产出,或者有相应的培养策略支持,她也会有很高的产出。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典型的“杀鸡取卵”,放到错误的位置,觉得“你没有蛋了”,然后就放弃。其实让我流失了一个很优秀的人才。
点评树英:在最初公司表现出重视时,忽略了她能产出什么,是“重鹅轻蛋”。最后放到招聘岗,变成“重蛋轻鹅”,因为公司的高期望,变成她需要做出相应的成果,以此来达成或证明她是“高质量的鹅”,而没有对“鹅”本身在资源和能力提升上的支持。这对我们的启发就是如何合理地对待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产出,实现两个要素的平衡,来达成高效能。
案例五:新页:我目前担任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每年都要培养好多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在面对产出时,我会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班干部的学生给予很多的肯定和奖励,对他们投入很多心力,但是最终他们毕业后的回馈,并没有感到她们对我们老师的感恩,反而是那些调皮的学生,离开学校后会表现出特别的感恩。所以我们老师会有困惑,为什么给予最多的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感恩回馈?可能对于那些原本学习好而优秀的学生,我们给予得太多,所以他们认为这些得到是应该的,是他们理所当然得到的。而那些调皮的学生,也许我们恰巧在他人生的某个瞬间,给他最契合他当时心灵需要,点拔了他。他反而会觉得是老师给他的影响,帮助了他的成功。他们会归结并感恩于老师对他的指导。所以,我们老师也在想怎么从感恩的教育上,去平衡老师自己的付出,培养和提高效能。
点评柒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该经历的一定会经历,经历过后就能更好地去把握那个平衡点。就比如很多人对待“跳槽”的问题,关注点不在于跳本身,而在于你目前拥有的“鹅”(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是否满足你对“蛋”的需要,能否为你培养或让你拥有“更高质量的鹅”!
总结树英:就是我们对于“鹅”的投资上,怎么样让它产出最大化。什么时候关注资产(鹅),什么时候关注产出(蛋),如何在动态中让它们保持平衡,用好自己的注意力,才能达成高效能。这是很值得我们探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关键点。根据我们今天的分享,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做?如何形成落地的行动计划,我们可以把它写下来,作为今天学习的成果,去执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A2行动计划部分】
柒功:提高自己的下蛋率,每天上午9:30--11:00是效率最高的时候,每天把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处理;下午就可以做提升自己的事情;
树英:之前很长时间觉得要学习很多知识,割舍不下,今年花了一万元;但是知识没有转化成能力;我的A2计划是把围绕工作,把学习到的知识训练转变成能力;年内完成三级定级;
新页:在后续辅导大学生中,既要注重大学生(鹅)的鉴别,更要注重不同的鹅给予不同的指导;
艳红: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注重给到员工(鹅)的下蛋能力培养,而不是无关知识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