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 所属活动: 1.如何做出一份“高效”的周计划表 2.用“反馈三要素”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用“反馈三要素”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开场:

【开场介绍/分组】

Hello,大家好,我是从镇江来的Luna。

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已,我是一名易经爱好者,一名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还是教育诊疗的推动者。

为了方便讨论、提高学习效果,老规矩,我们先分组,……两两一组。

【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过程反馈三要素”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在今天的学习后,在座各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接受你给他的建议。

【事件场景】

我有个时而刺头、时而懦弱的儿子,最近他要参加希望英语口语大赛,男孩子比女孩子的表现能力差一点,我帮他在自我介绍部分增加一些生词作为亮点。上周三晚上晚饭后,他在家哇啦哇啦背了半小时的自我介绍,然后把稿子往沙发上一扔,说没信心,不想参加了。

我鼓励他说:别泄气,你是最棒的!

他没好气地呛了我一句:棒什么啊,班上参加的女生个个声情并茂、语音语调都比我好。连班上都做不到最好,还谈什么全省竞赛啊!

我被噎得一句话没有。

【提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经历?你想鼓励一下孩子,却总是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你想提醒他一下,又不小心碰到了他的刺头。你当时是怎么做的?你们谈掰了吗?

【影响】

不能给孩子提出合适的反馈,既不能真正帮助孩子解决具体的问题,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方式。

【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如何用过程性反馈来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提醒孩子关注数量、质量和方法,而不是对结果作泛泛而谈的反馈。它一定比你从其它地方学来的反馈方法更高级、更管用。

现在请大家阅读拆页,给大家1分钟,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回想一下,我们平时的表扬中,常常脱口而出的是不是下面这些话:

你真聪明!

你真是个好孩子!

你跳得太好了,像公主一样!

这篇作文写得真棒,我拍照发朋友圈了!

全对!一道都没错!你真是个数学天才!

……

不难发现,这些反馈都是对人的评价或对结果的关注,这样的反馈会塑造出孩子怎样的思维方式呢?

在纽约的一所小学,几十个孩子被分成两组玩拼图游戏。第一轮拼图比较简单,两组孩子都很快完成了。老师们给出了不同的反馈,夸第一组孩子“你们真聪明”,对第二组孩子则说“你们真是很用心很努力”。

之后,在第二轮拼图前老师请孩子们自己选择游戏难度。结果,被夸奖“聪明”的那组孩子,大都选择较容易的拼图,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更愿意尝试较高难度的拼图。

第三轮拼图时,老师给两组孩子的都是难度极高的拼图,所有孩子都没完成。但两组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天差地别:前一组孩子更容易放弃而且很沮丧,后一组孩子更倾向于不断尝试。

设计这个实验的人叫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Dweck),她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基于很多类似的实验数据,德韦克教授发现了思维模式的秘密——思维模式分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她的研究结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美国教育界接受,不到十年就推广到几乎所有中小学。

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J.Sternberg)是最伟大的认知心理学家之一,他评论说,仅仅知道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能力是天生的,很难改变。成长型思维则相信通过奋斗、学习可以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好,我看到大家都读完了。这个片段来源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里》P21-22页,作者赵周是拆书帮创始人。拆页讲的是家长在给孩子进行反馈的时候,要多反馈过程而不是评价人或者反馈结果,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挫折并不意味着失败,所谓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且不可改变的。

【WHY】

如果我们不从过程给孩子反馈,而是对孩子这个“人”,或者对学习的结果给予反馈,那就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固定性思维”,不相信个人努力的力量。

【概念对比强化讲解】

下面我们辨析一组概念,反馈结果和反馈过程。

反馈结果就是对人本身和事情的结果做出反馈,比如“你真聪明”就是对人的反馈;“你太厉害了,考了满分!”是对结果的评价。反馈过程,就是对过程中的细节进行评价,包括评价孩子做事数量、质量和方法。比如“你今天背了30个单词,比昨天多了10个”,就是对数量的评价;“你这条题目结果不对,但是想法很好”,就是对方法的评价。

为了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我们要多对孩子进行过程性反馈。

【案例辨析】

下面看几个小案例,判断一下哪些是过程性反馈,哪些不是。

例1:妈妈布置航航放学后练字两张,下班后发现航航练了三张。妈妈一看,笑容满面地说:我们航航真是个好孩子!

请问:这是不是对过程的反馈?

学习者回答:不是,这是对人的评价。

例2:周六,航航想玩一会手机游戏。妈妈说,做完一套试卷再说,如果在90分以上,可以玩半小时。结果,航航全对,妈妈开心地说:航航真是个天才!

请问:这是不是对过程的反馈?这可能会导致什么结果?

---不是,这也是对结果的反馈,为了能全对,下次挑选简单的题目做。

例3:期中考试成绩揭晓了,航航语文只考了39分。妈妈很生气,说:平时一让你背书就不耐烦,一点不用心!

请问,这是不是对过程的反馈?

---这不是反馈,这是打击、泄愤。

例4: 妈妈下班回到家,看见航航的英语考试试卷,才90分,有15位同学得分在110分以上。航航有点泄气,说背了那么多单词,还是只考了这么点分,自己怕是学不好英语了。妈妈说:你最近背单词的确比以前认真多了,可能阅读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丢分了。

请问:这是不是对过程的反馈?

---这是过程性反馈。

【HOW】

说到这,结合以上的概念和要点,我们再次回到拆页,重新从数量、质量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正面反馈孩子的学习过程。

第一、反馈数量。这样做,是鼓励勤奋,暗示孩子好的结果需要时间的浇灌,下次会更加注重学习时间和做题数量的积累。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

我发现你真有耐心呢……,今天背了三段短文了。

第二、反馈质量。包括书写和题目的难度。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孩子挑战难度,不放弃,不会为了追求高分而去做简单的题目获取表扬。

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到我们:

今天虽然错得有点多,但是今天的作业难度有点大,我很佩服你一直思考到最后,没有半途放弃。

第三、反馈方法。这样做,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做对了,下一次会更加有意识地去探索新的方法。

口可以尝试这样的句式:你今天……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在实际使用中,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其中的一两个或者三个进行反馈,不一定把三个方面都用到。

【加工成事件场景案例】

分享到此,我们来复习一下过程性反馈的三个方面:数量、质量、方法。让我们回到开始的“事件场景”,孩子想放弃口语大赛了,我该如何给他积极反馈呢?

第一、反馈数量:

我可以这么说:你这次为准备口语大赛的确花了不少时间,每天读半小时,都坚持两个星期了。

第二、反馈质量:

你这次材料难度的确有点大,光生词就有20个。大部分单词发音正确了。

第三、反馈方法:

我看你是一句一句读的,会背的句子和不会背的句子平均用力,没有去刻意练习自己不熟练的句子,所以背诵的时候磕磕绊绊不流畅。你看是不是可以把你不熟练的几个句子挑选出来,单独对他们进行刻意练习呢?一个晚上刻意练两个句子,一个星期就很熟练了。

【WHERE】

凡是涉及到对孩子行为进行反馈的,包括日常学习,家务和游戏,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过程性反馈。既可以是对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也可以是对孩子做得不完美的地方进行批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者拆为已用A2:编写剧本】

现在,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如何用“过程反馈三要素”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反馈。下面我们设想在未来一周内的某个场景:

比如:体育中考快到了,你儿子跳绳一直还没有达到两分钟270个的满分标准。老师布置他在家练习,你看他跳了100个就想停下来歇一会;你该怎么进行反馈呢?

又比如,老师让孩子周末自主选择十道题目进行练习,你发现你儿子总是选择简单的题目换取老师的表扬。你怎么对他的行为进行反馈呢?

请大家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编写一段小故事,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可以参考我的故事,将你的故事写在右边。5分钟后邀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学习者分享案例如下:

张兮吾:我儿子今年上小班,喜欢玩一种羊羊羊的玩具,蛮复杂的,拼耐心也拼毅力。有时候他拼到一半的时候会放弃,我就教训他一番。以后我可以这么评价他:

我:你已经拼了半个多小时,很不容易(这是反馈数量)。

儿子:我喜欢玩这个。

我:我注意到你每次都从最长的开始拼,这个方法很好(这是反馈方法)。

儿子:先拼短的,长的就放不进去了。

我:如果你能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拼就更好了。

儿子:如果拼错了呢?

我:错了有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开始(这是对质量的反馈)。

儿子:好的,我现在就试试。

【结束语】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他把三个要素都用上了!

现在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过程性反馈”三要素。反馈数量;反馈质量;反馈方法。

最后希望大家多用、常用,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