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NO.137】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拆书练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非暴力沟通

开场:

大家好!我叫李怡,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标签:主业是在烘焙店工作,第二个标签:极简生活的试行者,第三个标签:学习路上的扫地僧。今年的目标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在拆书帮的刻意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方便后面的小组讨论,先给大家分个组。以桌子为界,左边的朋友是一组,右边的朋友是一组。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作者名叫马歇尔·卢森堡。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说话,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沟通”。作者力图打造一种沟通方式,能让人和谐共处,这种沟通方式就是本书提到的“非暴力”沟通。生活中没有人会意识到我们在谈话中存在着“暴力”,不过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在谈话中的问题。比如,表达感激时是否会赞美别人;生气时能否准确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仅仅是宣泄情绪。或许现在我们还没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联想一下我们自己的例子,是否能和同事和睦相处,和孩子是不是能平等交流?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和别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愉快的心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会议开始之前给大家发了一张拆页,下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阅读,看完的朋友可以向我点头示意。

【原文】表达感激的三个要素 在使用非暴力表达感激时,我们会清楚地包含以下三个因素:1他人做了什么增进了我们的福祉。2我们有哪些需要因此得到了满足。3因为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引起了我们什么样的愉悦感受。表达这三个要素时,并不一定要遵照以上的顺序,有时哪怕是一个微笑或一句简单的“谢谢你”就足以传递这一切。不过,我们想要确保对方能够充分收到我们的心意,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这三个要素是有意义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通过阅读原文片段、我们了解到本片段讲的是如何向他人表达感激。运用原文中的三个要素来表达感激,可以让听者清楚地知道表达者有何感受,满足了哪些需要,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得到了赞赏,从而让双方的关系可以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why】

想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家人给准备了饭菜,我们习惯性地拿起来就吃;同事在工作中为我们帮了忙,我们也没有即时地向同事表达感激。都说东方人的感情是含蓄的,总是把感激放在心里,但如果不学会把心里的感恩说出来,对方就会不知道到底在哪里帮到了我们。长此以往,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需要怎么做,才能准确地向对方表达感激。

【how】

1、具体 对方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2、需要 满足了我们什么样的要求

3、感受 满足了我们哪方面的需求

生活中我们在表达感激的时候,切忌使用模糊性的语句,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出对方有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感激的,而只是运用模糊的话语进行感激的时候,会造成道德绑架对方,很容易变成:夸奖对方是为了让别人做我们更多的事情。这样做不但不会让对方感到心情愉悦,还容易伤害到帮助过我们的人。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上周三的时候,我们店的小助理给我们做了午饭,当时我只是说了一句,你做饭可真好吃啊。现在想来,“真好吃”就是属于泛泛而谈,这样简单的一句评价,好像只是为了让人再多多地为我服务,明着在夸奖对方,其实是为了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我服务。如果时间再倒回到那个时间,能够运用表达感激的这三个要素来向对方表达感激的话,我会按照一下几个步骤做:

1、具体 我看到你把这个饼摊开,还洗了生菜、把鸡肉切成一块块的,还放了腌渍西红柿。

2、需要 平时吃工作餐都是忙忙乎乎地,吃得都很匆忙,就更提不到营养搭配了。可你今天不但准备了肉,还准备了菜。

3、感受 一个全麦卷饼里,包着菜和肉,在吃饱同时,还品尝了到有层次感的风味,这是我自己从来没有做出来的味道,非常感谢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现在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例子,给大家2分钟时间讨论,一会儿我们可以请一个人来分享一下,在生活中表达感激时的成功案例或者需要改善的案例也可以。

A2

通过今天学习到的这个片段,可能我们脑海里出现了很多画面,恐怕有很多朋友也在跃跃欲试,想要运用表达感激的三个要素来向家人和朋友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下面我们可以在纸上写下来,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里需要有一个具体日期,向谁,在什么情形之下,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可以像刚才一样,运用三个步骤:具体的事情,满足了我们的哪些需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愉悦的感受?好了,鉴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欢迎大家在下周上课时反馈,我们向对方表达感激后,对方都出现了哪些回应。好了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互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