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赵玲,目前在一家非政府组织从事翻译和市场方面的工作。用三个标签来形容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是:读书。我自己非常喜欢读书,以前读的主要是文学作品,从去年11月份开始,慢慢地走出了自己阅读的舒适区,开始接触了实用类的图书,也觉得非常有意思。第二个标签是:演讲。我今年1月份正式加入头马国际演讲俱乐部,目前已经跟大家分享了10个演讲。未来也会继续努力。第三个标签是:海绵。我最近一年接触到了非常多的有意思的知识,希望自己能像海绵一样,继续吸收更多的知识养分,让自己越来越好。很高兴今天在拆书帮和大家相遇,也希望我们能够互相启发。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用学习者的经验,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启发新的知识,同时规划具体的运用。主要分为RIA三个环节。R是reading读书的缩写,这个环节涉及的就是读书。I是Interpretationde缩写,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R部分读到的片段进行解释、翻译或者复述。A是Appropriation的缩写,就是拆为己用。有三种做法,A1是激活学
要验证我们读别人行为的诠释是否正确,就需要用到“知觉检核”这一工具。很多时候,我们都讨厌别人武断的话语。比如“你到底为什么生气”或者“快说实话”这样的沟通方式很容易激起对方的防卫心理。谁说我生气了?凭什么说我在说谎?面对诸如此类的回应,哪怕你的诠释是正确的,一旦对方产生防卫心理,也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沟通结果了。知觉检核的完整程序包含了以下三个步骤: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做澄清。比如说:“你刚才关门很大声,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不满,还是说你只是比较匆忙。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吗”。这种沟通方式是以真诚的相互了解为目的的,除了可以澄清暧昧的信息外,还可以通过维护对方的颜面来减弱对方的防卫或攻击心理。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揣测别人的行为。如何揣测呢?我们经常采取的做法是,直接说出自己的一种猜测。比如有人“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我们直接对这个行为作出一种揣测:“你关门那么大声什么意思呀,对我有意见可以直说!”这样的揣测比较武断,也容易让对方产生防卫的心理,从而为沟通带来障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用知觉检核的做法.知觉就是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检就是检验的意思,核,就是核对、核实。顾名思义,知觉检核就是检查核实你的理解是否是对方的意思。知觉检核遵循三个步骤:首先客观描述对方的行为--“你刚才关门的声音好像有点大哟”、其次列举出至少两种关于行为的揣测---“不知道你是用力过猛,或者比较匆忙,还是对我有意见呢”最后请求对方对揣测做澄清--“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运用这三个步骤客观描述行为、提出至少两种揣测和请求对方澄清,一方面避免自己的揣测比较武断,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提供多种揣测,来维护对方的面子,这样才能为随后沟通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A1大家可能都在工作当中遇到过需要跟同事配合,但是同事往往不给力的情况吧,要么是拖拖拖,要么是不理你。不知道大家对同事的这种行为是怎么解释的呢?又是怎么验证自己的解释呢?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失败案例。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翻译的译文在发布出来之前,需要先发给我们办公室的一个男同事S审核,随后才能发布在官网上。经常的情况是,我翻译的文章发给S好几天了,还没有收到他的反馈。我觉得他好像是在针对我,想验证到底是不是在针对我,于是有一次就说:涉及到我的工作内容,你每次都是拖拖拖。言下之意是,他拖延我的工作内容部分是对我这个人有意见。同事一听,马上就起了防卫心理,不想跟我对话,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你继续等着吧。拒绝跟我沟通了。所以最后不但没有验证同事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反而让同事竖起了防卫心理,拒绝继续跟我对话了。究其原因呢,就是我在第二个步骤做的不太恰当,没有提供两种以上的猜测,而在第一个步骤和第三个步骤的时候,则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气和话术,所以没有达到我想要检验、查看对方意图的目的。
A2看了这个拆书片段的内容之后,我学到了要验证自己对别人行为的猜测,应该包括三个步骤:1.客观描述对方的行为;2.列出对方行为的至少两个猜测;3.请对方澄清猜测。我也打算在下周的时候,运用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重新启动跟同事的沟通。首先对方的行为是:从我发送翻译的译文给同事S到同事S给我反馈,中间往往有很长的时间间隔,导致我的下一步工作,把文章长传到官方网站上不能及时、有效进行。要验证对方是否针对我个人,我应该对对方的行为作出至少两种阐释:1. 针对我本人,因为我是新手,可能没有重视我的工作。2. 对方自己的原因,工作内容比较多,顾不上。随后带着这两种猜测请对方澄清。所以运用知觉检核,比较推荐的话术应该是:对不起S,我注意到我按照工作流程发给你我翻译的文章,你往往隔了很多天才给我回复,这会导致我的下一步工作上传到官网上无法进行。我不知道你是因为我是新来的,还没有适应跟我的配合,还是因为你最近工作比较忙,有点顾不上给我反馈,可以告诉我真实的原因吗。这样运用知觉检核的三个步骤,客观描述对方的行为,对对方的行为提出至少两种以上的诠释或猜测,请对方澄清,才能达到验证自己的猜测的目的,也会为下一步沟通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