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复盘》 所属活动: NO. 180 如何进行复盘?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进行复盘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嗨喽,各位日天分舵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溪悦,一个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精进成长的职场妈妈。接下来,我会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
1. 软件方案设计师。我的专业是计算机,从研究生毕业就一直在浪潮工作,现在从事产品规划设计及售前方案类的支撑工作。因为不想经常加班出差,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好份内的差事,在职10年虽然加薪做到了,但是却依然奋斗在一线。
2. 多平台上稿作者。业余时间读书写作,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我认为人生除了工作,还有很多可以尝试的内容。做我所爱,爱我我做,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更闪亮。从自由书写到公开写作,从无人点赞到爆文作者,到上稿公众号,到成为弘丹写作学院学习榜样,我感觉自己在这条赛道上,正在遇见更好的自己。
3. 印象笔记教练。作为一个印象笔记深度使用者,我拥有近9年的知识管理经验,并构建出自己的写作系统、生活管理系统、育儿系统,等等。用它孵化出读书行动营,古诗词打卡营等项目,我希望未来能帮助更多人走出知识焦虑,发挥知识的价值。

拆书帮介绍(2分钟)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来说一说咱们拆书和拆书帮吧!所谓的拆书呢,并不是把书拆散,而是从书中拆下一部分,作为自己的知识输出,然后拿过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把普通人的读书比作撒网捕鱼的话,那拆书,就像是一个有经验的渔夫,拿着鱼抢去捕鱼,虽然不会一下子捕到很多条鱼,但一定是最大那一条。拆书获取的知识,就是那条最大的鱼,可以为我们所用,或者炖鱼汤,或者卖钱。总之,你可以把拆书看做一种很高效的阅读方法,目的是理解和运用书中对你有帮助的、最重要的知识点。拆书是通过“RIA”三个便签把知识关联自身的经验并且规划出未来的应用,从而达到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的目的。

对我来说最大的思想转变就是,读书不再追求一字一句地读完整本,而是,根据需要从书中获取知识,并指导自己今后的行动。要想深入学习”拆书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拆书帮了。在拆书帮里聚集着一群以拆书为乐的拆书家,他们就像是一个个的学习引导者,引导激励着每一位参与者将读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它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分支结构,在咱们济南就是日天分舵。“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聚集全国拆书爱好者的学习促进型社群,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这是我的第一步,希望得到个位小伙帮的支持。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如何有效复盘,来自虚舟老师《复盘》的这本书。下面给各位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材料,读完之后给我一个提示:

“复盘七步法”简化后变成3步,这就是“复盘三角”,也就是记录、反思、提炼。
第一步,记录, 我们像写日记一般,把每天主要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我遇到了什么人?我们谈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事情?情绪怎么样?
然后我们梳理过程:为什么这么忙?真的有这么忙吗?我都忙在点子上了吗?时间都花在哪里了?等等。这都需要你好好记录下来。

这一步涵盖了“复盘七步法”当中提到的知(知道)、止(停下来)、定(注意力定在某件事上,还原过程。)

苏联哲学家柳比歇夫,每天每个小时干了什么,都清清楚楚的记录下来,而且这一记录就坚持了几十年。我们要如实记录整个过程,要尝试训练自己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事后自以为是的去解释“为什么”。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也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关系。

为什么要如实记录?因为我们的记忆不一定准确,大脑会遗漏部分事实,最后就变成了“我以为”。这有时候是会骗人的——当我们遇到了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大脑的保护机制就会倾向于抹掉或掩盖一部分使我们痛苦的回忆。

第二步,反思,我们就某个点、某件事慢慢进行剖析,比如我们为什么有这种情绪?我们为什么不高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们的判断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判断?这种判断是意识的还是出自个体固有的习惯?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
这一步涵盖了“复盘七步法”当中的静(剖析)、安(处理情绪)、虑(模式识别)。我们从结果入手,去看这个结果有没有达到目标,这个结果到底好不好?为什么?当初做了什么?当初为什么这么做?是出于什么想法?有什么样的前提,这个假设有没有问题?

第三步,提炼。复盘最后提炼为行动指南,用一直到自己未来的行动。这就是复盘七步法中的“得”,即得出新的结论。

行动指南可以是一句话,用这句话作为你的方法论,然后再去实践。提炼也不简单,这句话要求有触发效应,能在一个场景中有效地指引自己,当你一想到这句话,就会让自己的行为有所改变。

行动指南可以帮我们逐渐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用这些东西去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些指南指引,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原则,史蒂芬克维的“七个习惯”,就是七个原则。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也是六个原,则富兰克林的13项美德,也许他整理出来的是13个原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2分钟30秒)

好了,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我的"I"便签:
【what】该片段为我们讲述了正确复盘的三个步骤。

why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听到复盘这个词,比如联想公司甚至把复盘当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通过复盘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成长,除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从自己以往的经验中去学习。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不值得过。”所以我们需要跳出第一视角看自己,到更高的层次去观察自己,这就需要自我反省的能力。

复盘能够带给我们以下好处,首先,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成长清晰可见,对每一阶段取得的成绩都能做到一目了然。其次,复盘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梳理自己,平衡自己的时间和产出,做到生活八大领域的平衡。第三,复盘可以帮你反思过去,链接未来。有句话说:“吾日三省吾身,不二过”,就是告诉我们要通过复盘,避免重复犯错。因为我们会从中进行反思,并总结其中的一些规律,最终将经验转换成能力,指导今后的行动。只有做好学习、行动、反思复盘,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善用复盘这个工具,即使普通人也能做到快速迭代成长。


how】具体的方法如下:
那么具体如何复盘呢?从片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复盘一共包含三个步骤:
1.记录。其实是有意识的(知)找一个时间停下来(止),对此前做的事情进行一个回顾,还原此前是怎么做的,记录下来(定)。真实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情,比如每天遇到了什么人,谈了什么事儿?做了哪些事情?情绪怎么样?都如实的记录下来。
2. 反思。和一般的总结不同,是针对某个点、某件事、或者某个结果(静)进行深入的剖析,回顾当时自己决策行动时处于什么情绪下(安),从结果出发,倒推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原来有没有预设的前提是错误的,基于什么考虑采取的行动,是对事件进行剖析。

3.总结提炼。是在复盘后找到精进的地方,找到让自己改变的行动。 一般包括停止做什么错误的事情,开始做以前没有想到的事情,继续做之前有好结果的行动。提炼出可以有效指导自己今后行动的方案计划。

【where】无复盘不成长,复盘适合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领域,比如组织活动,课程学习,讲课教学,甚至亲子育儿等场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便签(1分30秒)
下面分享我的A1便签:
2022年以前,我一直有列计划的习惯,因为每天事情比较多,把它们写下来,有助于快速集中的处理手头事项,但是实际上呢,只顾着低头赶路,却忘记了抬头看路。

计划完成了就是完成了,没完成的也不寻找背后的原因,所以一直没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最后就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很多地方,导致各方面成绩都不够突出。每年年底总结的时候,发现年初立的flag没有完成一件,自己懊悔了一阵子,又开始陷入间歇性努力,持续性躺平的循环之中。

列计划并没有给我带来真正的改变。直到今年初我才开始坚持做日复盘,周复盘,明显感觉自己的成长速度比原来快了很多,到6月份的时候已经能梳理出50件成就事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动力。

反思:原来虽然知道复盘是快速成长的必备工具,但是一直没有付诸实践。只是做到了第一步,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了,但是并没有及时反思,寻找目标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没有提炼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更没有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所以对照正确的复盘方法,我只做对了第一步,后面两步都没有做到。


分享A2便签(3分)

我的应用A2便签:
阅读这个片段以后,我决定最近一个月中,坚持按照片段给出的方法,坚持记录,每天进行工作/生活日复盘,具体方法是每天列执行清单,晚上睡觉前对白天完成的重点事项进行总结,回顾一天中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总结出相关的经验。每周做周复盘,写一篇复盘文章。
目标:在一个月内,写30天的任务清单,写30天的日复盘,输出4篇周复盘文章。
行动:
1. 真实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情
2. 梳理自己的成功时间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每天对标自己的周目标、月目标,总结每天最大的感受或者经验。
3. 每天写日复盘,每周写复盘文章,将一周重要经验提炼出来,用以指导下一次的行动。
在一次次的迭代后,提升自己的能力,朝着目标迈进。如果能坚持30天完成日复盘,就奖励自己买一个照片打印机做手账用。否则就重新开始直到完成为止。

以上就是我关于如何复盘的分享,希望给你带来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