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束负,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口腔护士、一级拆书家、拆有有约主持人。今晚过2—1,感谢大家陪我一起升级打怪。
今天我带来的主题是“积极提问三原则”从改变提问,进而改变思维
让你的职场路和人生路越走越宽!
在开始前我想做个小调查,你们的口头禅有没有“好烦啊”“为什么这件事情要我做”“为什么老是开会”这些比较消极的话语,经常会抱怨,吐槽,觉得自己是抱怨型思维,如果觉得是的话的请扣1,不是请扣2。
好!谢谢大家的反馈,大家今晚都来对了哈,今晚的目标就是
目标: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在现场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分享自己抱怨的情况,用积极提问三原则“我”“如何”“做”代替“为什么”,从抱怨思维转变为积极成长型思维。
恭喜你们已经成功了一半,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
没有抱怨型思维的伙伴们也可以学习这个方法,把这个方法分享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哈。
那先来介绍下今晚拆解片段的书籍《提问力》
F特征:今天拆解的是来自《提问力》里的片段,这本书是由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和两位资深三级拆书家李真、丘恩华老师联合编写。三位都有很强的提问功底。在这本书里分析和讲解了18种提问模型和方法,有对他人提问也有对自己提问。
A优势: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结合大量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应用RIA拆书法,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从而培养提问意识、提升提问水平、思考力。
B:要学会思考、首先要学会提问,好的提问才能让自己逐步深入的思考,进而找出问题的本质。今天我拆解的片段,“积极提问三原则”,这个方法用于对自己提问,从改变提问,进而改变思维模式!从抱怨型思维转变为成长性思维。
接下来,邀请一位伙伴帮我阅读下原文片段。
R片段:源自《提问力》赵周 李真 丘恩华 P101—P102
抱怨的话语,我们都耳熟能详。每天都会听到身边的人说,自己也会说。一方面,抱怨、推诿、拖延;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遇人不淑。这样的表现,可以称之为“受害者心态”。而类似心态导致的结果,包括成长很慢、情商较低、给人的感觉是不够正能量、做事不靠谱,职场路和人生路都越走越窄。
每个都知道这样并无益处也无意义。但怎样改变呢?
仅仅跟人说“你不要抱怨,你不要想着别人的责任……”这样是没有用的。其实,提问本身就是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请关注自己提出的问题。你把一些常见的提问,改换为另外的提问方式,这样看似小小的语言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或者说,提问的方向决定了答案的质量。我们给出如下的“积极提问三原则”。
第一,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回顾一下安东记录下来的那些问题—“怎么计划总会变?”
“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事先不通知?”……很多都是“为什么”开头的。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规划行动,也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只是抱怨、责怪别人而已,类似地,“什么时候管理层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啊?”也不是真的要了解进展和时机,而只是牢骚罢了。所以,不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抱怨、推诿、拖延的心态会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把提问换成“怎样”“该如何”
,把关注点放到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比如“要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怎样确保材料尽可能按时交?”“通知下来了,时间很紧张,咱们该如何做?”,等等。
第二,提问中要包括“我”。原因是,提问中说到“他”“他们”“你们”“谁”……,这些人做什么,想什么,其实你都管不了。你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谁?是自己,所以提问中最好把“我”放进去,这样能保证行动性。“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该去找谁请教,就不至于束手无策啦?”
第三,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我们会发现,一个消极抱怨的问题,可能对应多个积极主动问题。如“为什么钱不够花”,可以对应“如何增加理财能力”“怎样赚更多钱”………
谢谢楚瑜老师声情并茂的阅读,我相信伙伴们在你的阅读下,对原文片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由我和大家分享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片段中,介绍了在遇到抱怨、拖延、推诿的情景,将要进行抱怨的状态下,用“积极提问三原则”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模式,从消极状态变得积极主动。
通常我们为什么会抱怨,大部分是因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关注对象在于他人,而不是自己时,就会产生抱怨、发牢骚。可能因为不满而抱怨,当我们对一个上司的表现、决策或者批评非常不满时,我们就开始抱怨这个老板,当我们买东西买到烂东西时,我们也会抱怨,
也可能是想让他人做出改变,比如我们会听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能好好读书”或者对另一半说“你就不能帮帮我吗”等等
我想请大家想一下,不满意上司的决策,抱怨可以改变上司的决策吗?我想不能。抱怨孩子不好好读书,孩子就会好好读书了吗?我想不会,也许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抱怨对于我们面临的问题,几乎没有帮助。所有的抱怨,除了把事态环境搞复杂了之外,99%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
原文片段中也提到抱怨会给人感觉不够正能量、做事不靠谱、情商低,自身的成才也有影响,会影响到自己的职场路和人生路越走越窄。
举一个我的例子,那是20年,我在一家新开业的口腔诊所当一个小小的护士长。由于新开业,客流量不是很多,大家也还不知道这里有家口腔诊所,于是我们的主任就让我们带着东西去旁边的公园义诊,也就是为大家进行免费口腔检查,当时我和两位同事一起去,大概是下午3、4点的时候,公园并没有很多人,我们就一起在那抱怨,然后我说了一句“为什么要来义诊,又没人又没用”同事A就说“就是,巴拉巴拉又说了一堆抱怨的话,不行,我回去就跟主任说下”他说完这句我内心就在想完了。果然,回去他找主任说取消义诊这件事后,主任就找我谈话了。可想而知,主任和我谈话的内容,肯定不是夸我。
例子中我们抱怨就可以取消义诊了吗?很显然不能,还因此被约谈。
那我们应对抱怨较好的方法可以运用片段中“积极提问三原则”
1、用“如何”“怎样”提问 :把关注点放在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
2、 问中有我:关注可控因素,这样能保证行动性
3、问中要动: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
回到我刚才的例子,学习了今天的片段,在回到当时,我可以这样做,当大家在抱怨为什么要来义诊,又没有用?我也想抱怨时,及时采用积极提问三原则改变提问方式:把“为什么”改为“如何”“怎样”,关注点放在可控因素“我”“我们”,第三,思考要做什么行动,达到什么成果。从而提出“我要如何做可以做好义诊”或者“我们怎样做可以让义诊更有效?”接下去大家进行更有效的做法的讨论,一下子把消极的状态转为积极主动,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回去后,我把讨论的结果反应给主任,或者把这个问题和主任进行探讨,不仅把事情往正向的方向发展,主任也会觉得我是个会思考、会做事的人,这对我的职场也有点帮助。
本片段适用于我们或者与事件相关联的人遇到问题或挫折时消极抱怨的情况下,不适用于积极面对解决问题的情况。
接下来,请大家回顾一下你最近有过什么样的抱怨、推诿或拖延的问题?
请认真听这些词汇,哪一个让你感觉熟悉:抱怨、怀恨、诉苦、埋怨、怨恨、怨言、牢骚,吐槽,哪个词是你最熟悉的,是你近期经历过的?请写下这个词。
然后结合刚才写下的词,回想下与这个词有关的场景,比如当你忙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一片狼藉,会不会产生埋怨?或者会不会向同事、朋友吐槽公司?你最近一次感受到这种情况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思考一分钟的时间,请开麦分享出来。
红莲:今天工作单位买了20件超大沙发,没有叫男生帮忙去帮忙收快递,而是叫我和另一位女同事去收快递,跑了大概5趟,才把快递搬完,浪费了我一个半钟的时间,耽误了我后面的工作计划。我觉得好烦啊,为什么领导要让我做这件事情。
感谢大家敞开心扉,真诚的分享自己的案例,那么如果用到今天积极提问三原则,再回到那个抱怨的场景中,你们将怎么使用三原则改变思维方式,最好给出至少三个积极主动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开麦说说,运用下此方法,对比感受下这个方法的好处。
红莲:学习了这个片段,我再回到当时,我会这样问我自己,第一个问题:我怎样可以更快更好的收快递?
2、如何摆放可以比较好的进电梯
3、如何更好的协助快递小哥一起把快递搬上楼。
感觉用了这个方法后,确实从情绪中脱离出来,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谢谢大家的分享和思考,由于时间关系,其他的伙伴还想分享或者有疑问的话可以发到到聊天区或者联系我进行探讨哈。那今晚我的拆书就到尾声了。
最后总结一下,今晚分享的方法是在遇到抱怨的问题时,使用“积极提问三原则”改变提问,从消极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关注于解决问题。每次最好给出三个以上的积极主动问题,每个问题代表一个解题思路,给每个障碍探寻不同的解决思路,使你持续保持积极主动。
积极提问三原则是
1、用“如何”“怎样”提问 :把关注点放在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
2、 问中有我:关注可控因素,这样能保证行动性
3、问中要动: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
希望大家都可以用起来呀,那今晚的拆书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陪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