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可复制的领导力》 所属活动: 周四晋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晋级

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记录表、准备表和拆页了么?

请问各位小伙伴都拿到我的拆页了么?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晋级。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黄不了,关于我这个名字的由来,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其实起名字的过程非常简单:我爸翻字典,关于“黄”这个字的解释,有一个释义:“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并有例句:“你放心,这件事黄不了”——于是,我就有了名字。

【分组】由于今天有讨论环节,所以我们先分一下组,由于今天人员不多,咱们就不分组了,就一个大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拆页选自《可复制的领导力》,作者是樊登。

【F】《可复制的领导力》的作者樊登,是“樊登读书会”的发起人,国内领导力专家。他提出的“可复制的领导力”理念、方法以及实操技巧和经验,深刻影响海尔、华为、苏宁、中国银行等领军企业,并被北大总裁班、清华大学MBA课程等进一步传播。

【A】这本书的重点在“复制”两个字,与其他介绍领导力的书籍的区别在于:作者认为,领导力并不神秘,不是天生的基因带来的能力,而是一系列可操作、可模仿、可践行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那么普通人就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它。

【B】今天,我要为大家拆解的内容是书里提到的【给予反馈的BIC工具】,学习完,你能掌握三个步骤,可以让员工心平气和的接受你的反馈内容,更容易达到反馈的目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给予反馈的过程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谈话风格,有金刚怒目,也有和风细雨。风格无所谓对错,但内容有其标准。在这里,我向各位管理者推荐一个给予反馈的标准化工具BIC。

BIC是英文“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的缩写,意指事实影响后果。这一工具在IBM等跨国企业中被普遍使用,是管理者向员工给予反馈的标准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将一件事的事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性说给员工听,中间不停顿。我以某员工迟到为例,让大家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事件:小王连续多次开会迟到,作为管理者,为这件事找到员工谈话。谈话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B(事实)

事实是指那些已经发生的行为,比如这周内小王每次会议迟到的时长、出席会议的人员名单等。事实真实存在,很容易被验证,因此在管理者说出事实时,人们一般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因为小王的迟到次数较多,许多管理者开篇第一句话往往是:“小王你经常迟到。”注意,这句话不是“事实”,只是管理者根据事实总结出来的观点,不能用于给予反馈,否则会引起小王的抵触情绪。在事实部分里,管理者需要区分事实和观点,只讲事实,不提观点。

第二部分:I(影响)

影响是指已发生的事实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作用。比如,小王在会议开始后进入会场,会议主持人和其他与会人员的思路会被打断,这是对他人的影响。小王在迟到之后也会错过会议的很多内容,这是对其自身的影响。

第三部分:C(后果)

后果是指在影响的基础上,强调长期持续会引发的负面效果。如果与会者的思路总是被打断,管理者和其他同事对小王的印象会变差:开会总是迟到,不尊重他人,可能会在工作中落后,等等。这些后果事关小王的切身利益,理应引起小王的重视。

管理者在给予员工反馈时将BIC一鼓作气说完,可以让员工比较客观地看到自身行为产生的负面效果,进而产生改进的愿望。日常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在谈话中习惯说一句话就问员工:“是不是这样?”这就给了员工反驳的时机和理由。此时询问,暗示意味和针对性较强,容易激化矛盾。

相比之下,一鼓作气将BIC都说出来,员工就会明白,管理者并不是在针对他个人,而是想要对工作负责。在工作优先的前提下,员工更愿意心平气和地与管理者讨论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WHAT】:该拆页描述了,管理者给予员工反馈时,反馈内容的标准方法——推理因果法:事实→影响→结果。

【WHY】:管理者给予员工反馈的目的,是希望员工认清问题、明确影响、承担结果,做出改进。使用这种方法,更容易取得员工的认同,控制沟通的过程,达到反馈的目的。否则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会质疑甚至反驳你的沟通内容,造成反馈无效。

【HOW】:步骤如下:
1、陈述事实:陈述客观事实,有记录、有依据,不要带个人主观想法。
例:王工,本月的4次技术评审会,你负责设计的图纸,已有3次尺寸错误,评审不通过。

2、分析影响:描述事实产生了哪些负面作用。
例:你的图纸评审不通过,造成整机的后续设计工作无法开展

3、推导结果:分析负面作用最终导致的后果。

例:整机的设计工作无法开展,会造成项目延期,不仅会影响你个人的月度绩效,大家对你的信任和认可也会降低。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管理者给予下属反馈的场景;也可用于,你给予与你相关的人员(伴侣、孩子、同事、网购客服等)的反馈的场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我们学习了管理者在给予员工反馈时,反馈内容的标准方法——推导因果法:事实→影响→结果。那么请你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反馈经历呢,例如:“作为员工,接受管理者向自己反馈;作为管理者,给员工做绩效面谈;作为家长,听取老师对学生的反馈;作为网购买家,给客服反馈等”?请每个人“先”回忆“一个”自己的经历,然后每个人用1分钟的时间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在小组内分享,这个环节我给大家5分钟时间,时间到时,我会在小组内请一位代表为大家分享。请每组的组长,帮忙做好录屏(或录音)工作。好,现在计时开始。

分组讨论……5分钟

好,时间到,下面我们请这位伙伴进行分享,大家欢迎。

(学习者经验分享)

幽幽分享:她所在的公司做金融产品估值业务,她的徒弟业绩表现不太好,她运用了这个方法给她做反馈:

1、陈述事实:1周估值7次,错了2次;

2、分析影响:导致整个小组为她背锅,一起加班处理错误;

3、推导结果:如果能够把错误及时修正还好;如果不能把错误及时追回,导致客户使用了错误的数据造成经济损失,那整个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万)都需要公司来赔偿,后果很严重。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接下来,我们就规划一下,在不久的将来,怎样运用今天学习的“推导因果法:事实→影响→结果,来给员工、伴侣、孩子等对象”给予反馈。

我会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行动规划写到便签纸上。

注意要符合以下格式:

我在什么时间期限内(最好是一两个星期以内),在什么样的场景,运用“事实→影响→结果”方法给谁?反馈什么事?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写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时间快到时):好的,2分钟时间到了,没有写完的小伙伴,请先停笔,可以课后将内容补充完整,然后再检查是否符合“格式”要求。

(学习者案例记录):学习者应用

幽幽分享:她计划在1周内建立起例行的反馈制度:在公司,每周二和周四,向小组内员工反馈:出现估值错误的次数(事实),给小组带来的额外工作(影响),以及小组给公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后果)。达到未来一周内,组内不出现估值错误的效果。

【总结】以上就是今天我介绍的——反馈内容的标准方法——推理因果法:事实→影响→结果。

我的TF1-2晋级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